望兒滿周歲了。
望兒的第一個生辰,姑母辦得很隆重。崔家所有的人都進宮為望兒慶賀,伯父、伯母、阿爹、阿娘,還有那些或親近或疏離的兄弟姊妹。
未央宮處處笙歌曼舞,鮮花著錦。
就連皇帝也被姑母請來赴宴,他入殿時,我正逗著望兒笑,見到他連忙迎道:“皇上,您來了。”
嗯,他瞥我一眼,不鹹不淡地迴應。
我的笑容僵了僵,將懷中的孩子抱給他看:“皇上,望兒會說話了。”喏喏地哄著:“望兒,你父皇來了,快叫父皇!”
他紋絲未動,隻冷冷地盯著我們,好像根本不認得我們似的。
望兒被他威嚴的氣勢所驚,嚇得哭了起來,我讓奶娘把孩子抱走。
我理了理自己發皺的衣袍,局促地笑道:“臣妾已有多月未見陛下了,陛下可還安好?”
他麵無表情道:“朕是許久沒來這裏,冷冰冰的沒個人氣,不如貴妃那處讓朕舒心。”
聞言,我是真的笑不下去了。他也不欲多說,甩袖離開。
我心不在焉地賞著台上的歌舞,夾一口菜肴,味同嚼蠟。
坐在我身側的皇帝悠然問道:“你可是崔妙?”
座下的堂妹受寵若驚地站起來:“迴皇上,我是崔妙。”
皇帝點點頭:“你是阿妁的嫡親妹妹吧?今年幾歲了?”
堂妹喜不自禁道:“皇上竟還記得我,我今年已經十六了。”
皇帝溫和地笑了笑:“朕怎麽會不記得?畢竟是阿妁的親妹妹,比不得隔一層的。”
誰都聽得出他話有所指,爹娘臉色大變,伯父一家卻五味雜陳,似乎想起了早逝的大女兒。
我難堪地手指發顫,連酒杯都拿不穩,周圍的嘈雜似乎一下子全部消失,隻剩下嗡嗡的耳鳴聲。
這記無形的耳光是愈發地狠了,打得我猝不及防,撕心裂肺。
皇帝厚此薄彼的一番話,不就在表示他中意阿妁卻厭惡我嗎?
我能說什麽?我還能怎麽辦?
所幸姑母在旁開口道:“都是崔家的女兒,自小一起長大,哪分什麽親疏?論起來,還是阿姣和阿妁年紀相近,感情最好。”
我見有人解圍便趕緊接話,點頭稱是:“本宮也經常憶起堂姐,昨日種種,如在眼前。”
皇帝臉色陰沉,不悅地擲了筷子,推說尚有要事,便中途離席。
我頹然地想,完了,早就在傳帝後關係不睦,他卻連表麵功夫都不願多做,何曾在意我顏麵盡失?
一場慶宴不歡而散。
伯父一家匆匆告退,阿娘想要安慰我卻踟躕不前,我頭疼地歎了一口氣,對她道:“母親,你迴府吧!”
阿娘恨恨地咬著唇:“阿姣,你不要怪娘。娘若知道他待你這麽不好,就算當初要跟太後娘娘作對,也絕不會讓你嫁進宮的。”
我苦澀一笑:“現在說又有何用?怪我自己罷了。”
他若不怨我,不恨我,我都要每日燒上三柱高香,又怎麽敢不自量力,去和阿妁比?
涼風襲來,天氣愈發嚴寒。高牆殿瓦上鋪起一層薄薄的秋霜,如輕紗朦朧般稀釋著宮廷盛景。
姑母病倒了。
她的病來勢洶洶,仿佛在一夜間垮了下來。
太醫道,太後娘娘一直心中鬱結,憂思滿腹,熬了這麽些年,終於油盡燈枯。
我親侍湯藥,寸步不離,卻還是不見好轉。姑母殃殃地躺在病榻上,麵色蒼白得像個紙人。
“阿姣。”她咳嗽著喚我。
我連忙上前,幫她順氣:“是,我在這。”
她止了咳,無奈地看著我道:“阿姣,姑母很想再多活幾歲幫襯著你,如今實在熬不住了。”
自先帝駕崩的幾年裏,她飛快地蒼老下去,一年甚是一年。我心中淒苦,哽咽著道:“姑母莫說這種喪氣話。”
她卻肅然道:“我記得你答應過我,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該如何?”
我終於忍不住流下眼淚,握著她的手哭求:“不,姑母,你別走。阿姣無能,我……我做不到。”
她幽幽長歎一口氣:“你現在是皇後,又有了皇長子,怎麽會做不到呢?若你實在覺得艱難,讓阿妙入宮幫你。”
他最愛的女人是阿妁,如無必要,我真的不忍心,讓堂妹再遭受一遍我這般的苦楚。
姑母呆呆地望著帳頂,兩眼空洞:“昨晚我夢見先帝了,他已許久不曾來我夢裏。他說,他等我等了太久,不想再等了。”
大周開武四年,初冬。
太後薨,追封諡號孝賢皇後,與承文帝一起合葬於豐陵。
冬去春來,又是一年。
禦花園依舊百花綻放,萬物爭春,我卻再也沒有賞景的心情。
在這個冰冷的皇宮,我一個失寵的皇後除了皇長子,一無所有,像孤魂野鬼一般困於深牆。
崔家聯合一些大臣上書,勸皇帝盡早立嫡長子為太子,皇帝卻以皇子年幼為由數次推脫。
嫡長子繼任大統,天經地義。
我是越來越看不懂他想幹什麽了。
崔家遞來家書訴苦,我才明白原來自姑母逝世,皇帝開始大刀闊斧,狠狠打壓崔家,與此同時,上官家的勢力卻水漲船高,在朝堂上漸漸可以平分秋色。
信中還提及為了幫我爭寵,他們有意讓崔妙入宮侍君,希望我能牽線搭橋,行個方便。我有些為難,卻還是同意了。
崔妙畢竟是阿妁的親妹妹,或許她真的有法子攏住皇帝的心。
望兒的第一個生辰,姑母辦得很隆重。崔家所有的人都進宮為望兒慶賀,伯父、伯母、阿爹、阿娘,還有那些或親近或疏離的兄弟姊妹。
未央宮處處笙歌曼舞,鮮花著錦。
就連皇帝也被姑母請來赴宴,他入殿時,我正逗著望兒笑,見到他連忙迎道:“皇上,您來了。”
嗯,他瞥我一眼,不鹹不淡地迴應。
我的笑容僵了僵,將懷中的孩子抱給他看:“皇上,望兒會說話了。”喏喏地哄著:“望兒,你父皇來了,快叫父皇!”
他紋絲未動,隻冷冷地盯著我們,好像根本不認得我們似的。
望兒被他威嚴的氣勢所驚,嚇得哭了起來,我讓奶娘把孩子抱走。
我理了理自己發皺的衣袍,局促地笑道:“臣妾已有多月未見陛下了,陛下可還安好?”
他麵無表情道:“朕是許久沒來這裏,冷冰冰的沒個人氣,不如貴妃那處讓朕舒心。”
聞言,我是真的笑不下去了。他也不欲多說,甩袖離開。
我心不在焉地賞著台上的歌舞,夾一口菜肴,味同嚼蠟。
坐在我身側的皇帝悠然問道:“你可是崔妙?”
座下的堂妹受寵若驚地站起來:“迴皇上,我是崔妙。”
皇帝點點頭:“你是阿妁的嫡親妹妹吧?今年幾歲了?”
堂妹喜不自禁道:“皇上竟還記得我,我今年已經十六了。”
皇帝溫和地笑了笑:“朕怎麽會不記得?畢竟是阿妁的親妹妹,比不得隔一層的。”
誰都聽得出他話有所指,爹娘臉色大變,伯父一家卻五味雜陳,似乎想起了早逝的大女兒。
我難堪地手指發顫,連酒杯都拿不穩,周圍的嘈雜似乎一下子全部消失,隻剩下嗡嗡的耳鳴聲。
這記無形的耳光是愈發地狠了,打得我猝不及防,撕心裂肺。
皇帝厚此薄彼的一番話,不就在表示他中意阿妁卻厭惡我嗎?
我能說什麽?我還能怎麽辦?
所幸姑母在旁開口道:“都是崔家的女兒,自小一起長大,哪分什麽親疏?論起來,還是阿姣和阿妁年紀相近,感情最好。”
我見有人解圍便趕緊接話,點頭稱是:“本宮也經常憶起堂姐,昨日種種,如在眼前。”
皇帝臉色陰沉,不悅地擲了筷子,推說尚有要事,便中途離席。
我頹然地想,完了,早就在傳帝後關係不睦,他卻連表麵功夫都不願多做,何曾在意我顏麵盡失?
一場慶宴不歡而散。
伯父一家匆匆告退,阿娘想要安慰我卻踟躕不前,我頭疼地歎了一口氣,對她道:“母親,你迴府吧!”
阿娘恨恨地咬著唇:“阿姣,你不要怪娘。娘若知道他待你這麽不好,就算當初要跟太後娘娘作對,也絕不會讓你嫁進宮的。”
我苦澀一笑:“現在說又有何用?怪我自己罷了。”
他若不怨我,不恨我,我都要每日燒上三柱高香,又怎麽敢不自量力,去和阿妁比?
涼風襲來,天氣愈發嚴寒。高牆殿瓦上鋪起一層薄薄的秋霜,如輕紗朦朧般稀釋著宮廷盛景。
姑母病倒了。
她的病來勢洶洶,仿佛在一夜間垮了下來。
太醫道,太後娘娘一直心中鬱結,憂思滿腹,熬了這麽些年,終於油盡燈枯。
我親侍湯藥,寸步不離,卻還是不見好轉。姑母殃殃地躺在病榻上,麵色蒼白得像個紙人。
“阿姣。”她咳嗽著喚我。
我連忙上前,幫她順氣:“是,我在這。”
她止了咳,無奈地看著我道:“阿姣,姑母很想再多活幾歲幫襯著你,如今實在熬不住了。”
自先帝駕崩的幾年裏,她飛快地蒼老下去,一年甚是一年。我心中淒苦,哽咽著道:“姑母莫說這種喪氣話。”
她卻肅然道:“我記得你答應過我,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你該如何?”
我終於忍不住流下眼淚,握著她的手哭求:“不,姑母,你別走。阿姣無能,我……我做不到。”
她幽幽長歎一口氣:“你現在是皇後,又有了皇長子,怎麽會做不到呢?若你實在覺得艱難,讓阿妙入宮幫你。”
他最愛的女人是阿妁,如無必要,我真的不忍心,讓堂妹再遭受一遍我這般的苦楚。
姑母呆呆地望著帳頂,兩眼空洞:“昨晚我夢見先帝了,他已許久不曾來我夢裏。他說,他等我等了太久,不想再等了。”
大周開武四年,初冬。
太後薨,追封諡號孝賢皇後,與承文帝一起合葬於豐陵。
冬去春來,又是一年。
禦花園依舊百花綻放,萬物爭春,我卻再也沒有賞景的心情。
在這個冰冷的皇宮,我一個失寵的皇後除了皇長子,一無所有,像孤魂野鬼一般困於深牆。
崔家聯合一些大臣上書,勸皇帝盡早立嫡長子為太子,皇帝卻以皇子年幼為由數次推脫。
嫡長子繼任大統,天經地義。
我是越來越看不懂他想幹什麽了。
崔家遞來家書訴苦,我才明白原來自姑母逝世,皇帝開始大刀闊斧,狠狠打壓崔家,與此同時,上官家的勢力卻水漲船高,在朝堂上漸漸可以平分秋色。
信中還提及為了幫我爭寵,他們有意讓崔妙入宮侍君,希望我能牽線搭橋,行個方便。我有些為難,卻還是同意了。
崔妙畢竟是阿妁的親妹妹,或許她真的有法子攏住皇帝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