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愁風雨,匡廬不可登。隻疑雲霧窟,猶有六朝僧。


    山擁千嶂,江環九派,士高氣清、富有佳境,這便是廬山之景。


    這一日已經到了約定的盟誓之日,柴桑眾人集結在廬山之上,依照春秋時期的會盟流程,盟誓之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盟誓往往有著嚴格的禮儀和程序,在此之前,孫權和劉備二人其實已經完成了盟誓的第一步——約定時間。


    如今到了正式盟誓時,首先要做的就是“排序”。


    在盟誓活動舉行時,參加盟誓的人員要按照一定的順序來排序,這個順序是指盟誓時的站位以及歃血的先後順序。


    西周時期,宗盟的排序要依靠同姓和異姓來區分,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同姓和異姓逐漸變得不那麽重要,而是以參與者的地位和參與者勢力的強弱來決定,而若是與盟者甚多,那麽還會選定一個最強者擔任盟主之位。


    若是參與盟誓的勢力眾多,則會在設立盟主的同時,各自再依據地理位置、親疏關係再次建立新的等級秩序,由盟主直接管理幾個勢力,其餘勢力依次類推。


    這次結盟方隻有劉備和孫權兩個人,而依據現在的勢力強弱,誰先誰後已經很明顯了,至於劉備“漢室宗親”和“左將軍”的名頭,至少對會盟來說並無用處。


    劉備本就覺得能與江東結盟,至少對於現在的自己來說已經是“高攀”了,哪裏會去爭什麽先後,所以率先出麵邀請孫權居先。


    兩人自然又是客套了一番,經過一段時間的互相推辭,也都沒有繼續在這個問題上耽擱,畢竟彼此對這個結果都心知肚明。


    接下來就是要商討盟辭、製作載書。作為盟誓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盟辭是結盟後各自履行義務的依據。


    最初《周禮》中規定:“詛祝掌盟、詛、類、造、攻、說、禬、禜之祝號。作盟詛之載辭,以敘國之信用,以質邦國之劑信。”可見“詛祝”一職乃是專門負責製作盟書的官職,但是隨著禮崩樂壞,詛祝也越來越少,慢慢地,製作載書的人也並不是非詛祝不可了。


    載書一般是在盟誓舉行之前就已經寫好,並且還要提前製作好相應的副本,以便於在盟誓結束之後保留,這是因為在盟誓時宣讀完載書之後,需要將載書以土埋、火燒或者沉河的方法處理掉,以此讓神靈見證。


    當然若是時間來不及,載書也是可以當場製作的,甚至已經製作好的載書也可以當場修改。


    早早定好盟誓時間的孫權自然有足夠的時間來準備載書和盟辭,而且江東人傑地靈,所以找出幾個大儒也不算什麽難事,其實孫權心中最好的人選是顧雍,但現在雙方敵對,自然也不會邀請顧雍來幫助寫就盟書。


    準備好的盟書也不急著宣布,因為接下來的一步乃是:鑿地為坎,殺牲於坎上。眾人早已挖好大大小小的豎坑,豎坑呈長方形的樣式,坑壁垂直,口與底的大小完全相同,四壁和坑底皆是平滑完整。


    而盟牲的選擇也有講究,一般是根據盟誓者的身份地位來選擇不同的盟牲,使用最多的盟牲自然是牛,不過也有用豬、狗、雞、羊這些牲畜來祭祀的。


    至於其中的區別,並不隻是因為體型上的差異,作為農業生產中極為重要的一部分,牛羊的祭祀也表現出對天神的崇敬,雖然孫權並不相信這些,但是該走的儀式流程自然是不可或缺的。


    望著大小深坑中被宰殺的牛、羊,劉備轉了轉眼睛,深深地望了孫權一眼,他並沒有言語,隻是默默注視著眼前的一切,在這幾日他也惡補了一下盟誓的流程,對此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就算如此,在親眼見到之後仍舊會覺得有些新奇。


    在與孫權眼神交流之後,劉備點了點頭,緩步走向尚未被宰殺的牛麵前,割掉耳朵,立在朱盤之內。


    殺牲祭告神靈乃是盟誓中的標誌性環節,在殺牲取血之餘,也不能忘記割取牛耳,“古者以盤盛血,以敦盛食。合諸侯者必割牛耳,取其血歃之以盟。珠盤以盛牛耳,屍盟者執之。”


    盟誓舉行之時,需由屍盟者割取牛的左耳,置於朱盤之中,並取用牛血用以歃血,而所謂“屍盟者”正是盟誓中執牛耳者。


    到了這裏,也許有人會問,既然如此,為何劉備來擔任這個執牛耳之人?


    其實在當時的禮儀製度之中,屍盟者一般是在盟誓中勢力較低的一方,並不是後世所認為的“執牛耳”代表更加尊貴的一方。


    在當初春秋時期晉國與衛國聯盟之時,出席的分別是晉國的兩名晉臣和衛國的衛靈公親至,按理來說,衛靈公作為諸侯,應該是讓晉國兩名大臣來執牛耳,結果晉臣以衛國國小如晉國縣邑為由推辭,竟然打算讓衛靈公來做這個屍盟者以羞辱衛靈公,“執牛耳”的尊卑與否,可見一斑。


    勢弱者則執牛耳,勢強者則蒞盟,這便是所謂“卑者執之,尊者蒞之。”


    此後便到了重要的宣讀盟書一環,這一環是要天地山川、先君先祖、諸天神明為見證,宣讀盟書以表示永不背叛,盟書的內容孫權早已安排江東大儒準備好,且也已經和劉備共同翻閱,各自覺得無誤之後,孫權為各自準備了一份副本,盟書本體則要留著今日誦讀。


    盟書往往分為三部分,一者是序,記載著盟誓的舉行時間以及參與盟誓的人,二是盟約的主要內容,這是盟誓者履行職責的依據,孫劉約定興複漢室、共討漢賊曹操,但同時在盟誓上也含糊了日後對漢天子的處理,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當然,盟書中還出現了諸如“無相害”、“同好惡”、“同討曹賊”、“救災患”、“恤禍亂”等內容,雙方的結盟在共討曹操的同時,還彼此承諾要互幫互助,這一點與正史中的孫劉口頭默認聯盟完全不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吳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俗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俗淳並收藏吳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