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胥逝世,伏羲於部落族人滿懷期望中,成為部族首領。

    其中所變,自非表麵看起來那般簡單。

    以長久目光所見,乃是母係氏族向父係氏族的轉變。

    當然,以眼下的實際情況,談論這些,還有些太早。

    身之所存四件事,衣食住行。

    行,暫且來說,完全不必考慮。

    當初為人族延續,各路分散出東海,人族祖地,自我發展。

    有些曆經艱苦,成功紮根洪荒。

    有些則被磨難無情覆滅,屍骨無存。

    伏羲部族隻不過人族分散天下,成功延續下來的諸多部族之一。

    縱然發展不錯,然以洪荒浩大而言。

    別說僅是人族分散天下的一處部落。

    便是整個人族所占據,也不過巴掌大小而已。

    就這麽大的一點兒地盤,何談遠行。

    再說衣食住,其實根本無非溫飽二字。

    部族能延續至今,食物問題本不必憂心。

    然隨著部族發展,人口增多。

    原本的食物數量,已然無法滿足現有需求。

    一時片刻自是算不得什麽,時間長了,問題就出來了。

    不是簡單的小問題,而是大問題。

    若不盡快解決,部族必然爆發動亂。

    於此事之處理,伏羲深感棘手。

    不敢有任何耽擱,請教張道陵。

    “伏羲徒兒,你可知曉人族起自東海之濱,為何後來不顧兇險,遠離祖地,紮根洪荒。”

    “人族向外發展,固然是因素之一。”

    “但更為現實的因素在於,人族數量於發展過程中,何止翻倍增長。”

    “飽腹食物遠遠不足,若不走出東海之濱,人族必起內亂。”

    伏羲恍然點頭,隨即提出了疑問。

    “師父曾言,東海可言四海之首。”

    “除龍族外,諸多水族聚集。”

    “不該有食物短缺才是。”

    諸多水族,比如魚蝦,對伏羲而言,並不陌生。

    因為族人自出生以來,絕大部分的食物,都來源於此。

    部族安居之所,雖非東海那般,為諸多水族聚集之地,卻也是諸多河流環繞。

    水為生命之源,此言放在洪荒,或許不合適。

    放在人族,尤其是伏羲部落,最是合適不過。

    若非有諸多河流環繞,部落族人得以捕捉魚蝦為食物,恐怕早就餓死了。

    “江河湖海,皆為水流聚集之所。”

    “性質卻是全然不同。”

    “溪流為河,多平緩,無風浪,亦無兇險。”

    “海洋乃是萬水之本,風高浪急,諸多兇險。”

    “莫說人族羸弱身軀,便是修為護體,不留神也有可能為海洋覆沒,葬身魚蝦腹中。”

    “當初在東海之濱,為族人飽腹,不知多少前輩不懼風浪兇險,深入海洋,終究未能迴轉。”

    提起往昔,雖未能親眼得見。

    然以現下自身環境,倒也能夠體會。

    “如今部落遭遇情況,一如當初。”

    “師父之意可是要效仿前輩,令族人們再出部落,尋安身之所。”

    話雖如此說,內心也是多有不忍。

    人族羸弱,想要在洪荒尋一塊安身之所,可是太難太難。

    “當初如此所為,是無奈之舉。”

    “如今卻是不必。”

    “縱然不懼兇險,有現實問題也是要考慮的。”

    “其一,如今部落族人,能否做到如先輩們那般。”

    “先輩們亦是付出了諸多代價,方才有今日人族延續。”

    “以部族如今底蘊,若是四散而去,存活幾率,恐怕不到一成。”

    伏羲眸中閃過由衷黯然與不忍,隨即眸中閃過一抹堅決之色。

    “與其敗亡於內,伏羲寧願他們喪身外敵之手。”

    張道陵暗中點頭。

    雖非皇者,然為一族首領,實際上也是差不多的。

    諸多族人生死,盡在一念中。

    為皇者也好,僅是部族首領也罷,都當以仁慈唯念以先。

    然除了仁慈之外,更該有決斷。

    一旦下了決心,便是明白將要付出什麽樣的代價,也不會有半分遲疑。

    婆婆媽媽,猶猶豫豫,雖也是仁心,卻是婦人之仁,全在一時,難以長久。

    “縱然能下這個決心,還要麵臨一個現實問題。”

    “便是洪荒萬族,對於人族舉動,有何等的看法。”

    “誠然洪荒無限大,經曆歲月發展,萬族占據之地,卻也是極為廣泛。”

    “以往未曾過多在意人族,一來是人族羸弱,少有舉動。”

    “再有便是看在庇護人族的諸多大能份兒上。”

    “別的不談,僅是人族出自聖人手筆,便可以生生壓滅許多不該有的心思了。”

    “可話又說迴來,生存之念,乃是根本。”

    “一旦觸及根本,恐怕就算是聖人威嚴,也未必能有多大作用。”

    “屆時萬族聚攏,攻滅人族,又當如何應對?”

    伏羲身形顫動,麵色發白。

    過了好一會兒,方才有所反應。

    “人族無論如何發展,都到不了這般地步吧?”

    非是伏羲不自信,而是人族要發展到麵臨萬族征討的地步,實在是太不現實了。

    有個比喻,不一定完全形象,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表達。

    一隻弱小螞蟻,麵對一群強壯的大象。

    有誰能相信,有朝一日,小螞蟻會有吞沒大象的力量。

    “能否發展到那一步,暫且不必說。”

    “為師如此所言,不過是一種大的趨勢而已。”

    伏羲微微吐了一口氣,壓製一番心緒激動。

    “以師父之意,如今部族局勢,徒兒當如何行?”

    未來的事兒,遙遠的事兒,不可能的事兒。

    即便再美好,也與現下無關。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現下問題若不能很好的解決,自然談不上未來。

    所以還是顧眼前,最為實際。

    “與其外在虛胖,不若內在精壯。”

    “解決此事,最為實際的辦法,有兩步可行。”

    “可以兩步同時進行,也可以一步步緩慢完成。”

    “一是提升魚蝦捕撈的數量,再一個目光不妨放在那些部落之外的兇猛野獸身上。”

    伏羲似有明悟,更多還是不解。

    再想開口問,眼前已然是場景變幻。

    伏羲知曉,該提點的,師父已然提點。

    具體的想法以及行動,還得靠自己。

    “提升魚蝦捕撈數量?”

    “捕?”

    “撈?”

    一邊向前走,一邊低聲呢喃。

    感覺已然是明悟了一些,卻是沒有抓住那至為關鍵的點。

    滿是迷惑中,自是無心看前路。

    突感眼前一片模糊,伸手一抓,粘稠不已。

    再然後感覺手掌一陣刺痛,低頭觀瞧,一隻八條腿的小蟲子,正在咬噬自己的手掌。

    正要反應做些什麽,頭腦一陣兒暈眩,喪失了直覺。

    “這蜘蛛倒是有點兒霸道。”

    “雖未曾得靈智,其毒已然兇險。”

    一女子急速奔跑,將暈倒的伏羲接住,目光落在了已然逃跑的蜘蛛身上。

    雖是女媧,卻也不過是女媧本身一念。

    便是能動用玄妙,也不可。

    為天道察覺,恐有禍端。

    仔細看了看伏羲掌中傷口,女媧低頭吸吮。

    待毒血流出,自無大礙可言。

    “我想到了!”

    “我想到了!”

    伏羲悠悠蘇醒,先是朦朧瞧了一眼女媧,繼而滿是喜悅大喊。

    喜悅還未曾完全發散,眉頭一擰,疑惑再湧心間。

    “可是該以何形成此物呢?”

    伏羲迷茫,低聲念叨。

    女媧微微擰眉,悄然跟在伏羲身後。

    這般狀態,明顯已然到了最為要緊的時刻,斷然打擾不得。

    失了靈感,誤了大事不說,亦將成為伏羲心頭執念。

    一路茫然,一路前行。

    一陣風吹拂,嘩嘩作響聲,傳入伏羲耳中。

    一片因季節變化,自然幹枯的草叢,出現在伏羲眼中。

    “或許可以這般。”

    瞧著於風中堅韌不拔的幹枯草叢,伏羲眸中智慧火花閃爍。

    急步走到幹枯草叢前,伸手抓住一把幹草,居然拔不起來。

    伏羲不見惱意,反而流露由衷喜悅。

    有此韌勁兒,實在是好事兒。

    勁力聚合,方才讓幹枯之草,連著根須脫離土地。

    隨後伏羲又拔出了好多幹草,掌中磨出了道道血痕,卻是一點都不在意。

    滿懷希望之光,一條條幹草被碾平,搓揉。

    一番努力之後,一條最為初始的草繩,出現在了伏羲手中。

    兩臂伸展,使勁兒拉扯。

    紋絲不動的草繩,令伏羲流露由衷笑意。

    不過現在還不是到大喜悅的時刻。

    接下來要做的,還有很多。

    能否成功,亦是需要試驗。

    不覺勞累辛苦,一條條草繩,出現在伏羲手中。

    相較於初始的笨拙,稚嫩,越到後麵,手法越是嫻熟輕鬆。

    隨後伏羲再選草繩中的優異者,上下左右,縱橫交錯,四方相連。

    一張被伏羲稱唿為網的物體,最終形成。

    提著自己一番努力的成品,滿懷希望的伏羲尋了一處魚蝦聚集的河流。

    擲網於水中,將魚蝦盡數覆蓋。

    拉動之時,沉重感覺再令伏羲流露由衷喜悅。

    何為捕撈,他感覺以自己的行動,明確的實現了。

    “嘶!”

    穩抓漁網使勁兒,刺疼感覺不由令伏羲抽氣。

    就這麽一瞬時光,一股大力來襲,差點兒反將伏羲拽入河中。

    一隻手探出,穩抓漁網,與伏羲一同使勁兒。

    “更多的魚蝦!”

    “成功了!”

    迫不及待掀開網子,諸多的魚蝦,令伏羲喜悅長嘯。

    這一網子魚蝦,依舊不夠族人食用。

    可相較於過去,用棍子紮魚,不知減少了多少麻煩,增多了多少數量。

    隻要有足夠的網,足夠的勤勞,肚子饑餓的問題,基本不用擔心了。

    “女媧,讓我們一起教導族人,編織更多的網吧。”

    女媧默然點頭,與伏羲一起召聚族人。

    “這算不算是暴殄天物?”

    一道身影悄然而現,瞧著地麵上的洪荒第一張漁網,幾分無語。

    洪荒有規則,凡屬初始第一者,皆是不俗。

    再如何次,也當有功德臨身。

    一張幹草編織的漁網,沾染的水珠還未蒸發完畢。

    在修行者眼中,卻是一大團耀眼的功德。

    “你還是暫且安然吧。”

    隨手一點,那一團在修行者眼中,耀眼熾熱的功德,徹底隱匿。

    別說修為較差,就算是聖人,也需得認真觀瞧,方能得見端倪。

    因漁網的出現與成功,解決了因族人繁衍而帶來的食物匱乏。

    問題,依舊未曾得到根本解決。

    反而以實際來說,更為嚴重。

    從未有娛樂感念的人族,在肚子填飽的前提下,唯一可做的,僅有一件,便是遵循人倫。

    此也算是能夠保證人族數量增長穩定的一個重要因素。

    魚蝦,雖能解決一時問題,卻也難以持久。

    伏羲感覺,若是過度依賴魚蝦。

    隨著人族數量的再增長,食物依舊會是危機。

    人口數量,是人族發展的必要條件。

    如此便隻能在外力上尋求辦法。

    “猛獸。”

    這些日子,伏羲心念之間,唯有此二字。

    “首領,您是說要出部落之外,狩獵那些猛獸?”

    “如此卻也非長久之道啊!”

    將部落內眾族人召聚,伏羲言說心中所想。

    “狩獵,自是非長久之道。”

    “故而我在想,可否能將那些猛獸捕獲,馴養。”

    伏羲所言,令眾人族有些發懵。

    能防備,不受猛獸之害,已然是好事。

    如今還要將那些兇猛之獸捕獲?

    當真是敢想。

    敢想倒是不要緊,關鍵是不能空想,得有切實可行的方案才是。

    “我感覺,此事還得著落此。”

    伏羲又拿出了一張網,此網與捕魚用的漁網不用。

    也不知用了什麽材質,不僅結實,越是掙紮,束縛感越強。

    “材質本身自然還是幹草,隻不過改變了編織之法而已。”

    “諸位感覺伏羲提議如何?”

    眾人族沉默,互相對視。

    “首領此議,可以一試。”

    “若是功成,一來可以為人族增添除魚蝦之外的食物。”

    “二來若是馴養了那些猛獸,可以確保部族周圍寧靜。”

    “甚至可以逐漸探索,部落之外的土地。”

    部落之內,有遠見之人提出了想法。

    自己想的時候,不清晰,不明白。

    聽別人這麽一說,還真是這麽迴事兒。

    既有這般好處,還有什麽可猶豫的。

    伏羲為首領,自是當仁不讓。

    再挑選諸多精壯,組成一隻或多隻的抓捕小隊。

    最終迴歸的收獲有牛,馬,羊,豬,雞等不同物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萬界最強之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天壇非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天壇非雨並收藏萬界最強之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