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除掉數量和妖獸大不相同的人類,四十萬可戰的金丹期修仙者對任何大族來說都是相當恐怖的數字。
李儉身為人類的一員,想要不作任何重視就意識到這個數字背後的意義,很有難度。
好在他並不是孤軍奮戰,在他與妖獸首領們並肩出現在攻守同盟會議時,有一整個智囊團在他的背後,為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支撐。
於是,李儉再一次意識到,蠻古紀元的人族拿下勝利後,為什麽向天道第一時間要求的不是什麽肉眼可見的力量,而是獲得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智慧。
在人類社群中,人人都擁有智能是司空見慣的事。即使是被人們認為是“智力障礙”的人,他們對外界事物變化能做出的反應也是相當複雜驚人的。
在分工不明確的時期,一個族群的產出就是簡單的個體產出累加在一起,乘上一個低得可憐的對外係數。自給自足可以勉強度日,但發展不存在了。
越是發展,越是需要分工。分工能將單位個體在某項工作上的效率提升到未分工狀態所不能企及的高度——應當注意的是,這裏提到的單位個體在族群意義上應該是平凡個體。任何由於個人的天才創舉導致文明演進獲得開創性進展的行為,都可以通過一套概率計算轉化為每個個體的貢獻,這就彌補了天才人物全都用單位個體表現得不足。
單位個體在單項工作上的效率提升與他在其它工作上的效率下降乃至歸零是相近的,個體勞動帶給全社會產出的增量勢必要和其他人的個體勞動用於支持他生活而產生的減量進行比較,隻有這個差值大於零,分工勞動帶給全體的增量才是有意義的。
這裏頭涉及的參量和環節相當多,人類內部的消耗——這對一個族群對外的表現,也即對自然界的改造來說,是可以忽略的——可以被劃入到一個簡單的經驗係數(工程人笑),而這個經驗係數在理想狀態下隻會和社會科技水平與個體平均智能水平相掛鉤。
於是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在一個物理規律處處均等的世界,當任何一種競爭都可以充分地發生在任何一個族群,那麽它們對外表現出的力量隻與“個體數量”“分工水平”“社會科技水平”和“個體智能水平”相關。
而這四個係數就算不能以嚴格的公式給出在任何生產生活情況下可以計算的通式,其最終作用在對自然界的改造上,也都是正比例相關。而這就意味著,當前三個係數相等時,個體智能水平將嚴重影響一個族群對外的力量。
而對妖獸來說,它們的個體數量如果有一萬,一萬個體裏有一百個金丹,它們的個體智能水平就隻能在人類的百分之一晃蕩。如果要提高一般妖獸的分工水平,分管它們的金丹期妖獸就一定要拚盡全力地將它們調動起來。在做這些事的時候,甭管妖獸們產出如何,做指揮的金丹期恐怕就幹不了別的事了。
而人類在此方麵的優勢過於大了。人類要想調動涉及整個族群的部分產出,最麻煩的是怎麽讓人把資源掏出來。而對妖獸來說,它們要想調動涉及整個族群的產出,最麻煩的是——我產出呢?我產出擱哪去了?這給我幹哪來了,這還是我的族人嗎?
人類可以不用金丹做粘合劑,不需要金丹期在族群的每個角落讓族群維持族群該有的樣子。而妖獸不行,如果一支妖獸隊伍沒有金丹帶頭,跑出了同族領地,那麽它們就將被視作遊蕩妖獸。
而未開智妖獸的行動多樣性又決定了,沒有金丹帶領的遊走妖獸會成為遊蕩妖獸的概率,就像是氣體邊界的壓強公式,而且是另一邊為真空的一樣——它們肯定會跑。
至於人類,吃飽了撐得才會脫離聚居區,跑到沒有本族戰力保護的荒野?
金丹期妖獸的數量影響了一個族群的個體數量上限,更糟糕的是,隻要把“投入到族群工作的金丹期”按標準量化,這個影響就會變成決定。
能拿出一個標準投入族群工作的金丹期,就能控製這麽多族人。拿出兩個就是兩倍,拿出一百個就是一百倍。自然界是不會跟生物討價還價的,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迴報。別管這迴報是好是壞,若是一個族群完全不讓金丹期管理同族未開智妖獸,你看它們跑不跑就完了。
如果一個族群的金丹期傾巢而出,那麽它們最好早點迴到老家,不然就等著全族跑光吧。
人族不需要用金丹期團結社區,所有金丹期戰士都能出現在他們最能發揮實力的地方,包括但不限於作戰。而妖獸就得反過來,所有金丹期妖獸都得在族群需要的時候放下屠刀,專門管理那些未開智的同族,空出人手或擠出時間,才能爭分奪秒地攻城略地。本就不多的金丹期雪上加霜。
所以妖獸們才期望在更短的時間內解決戰鬥。這當然考慮到了可能加入戰局的援軍,不過維護自家族群穩定亦是重點。如果說人類對金丹期修仙者的維穩需求是一,那麽妖獸起碼是五。
而現在,眼前的羊族大軍掏出了四十萬金丹。
妖獸首領們太熟悉妖獸族群的發展方式,四十萬金丹一掏出來,它們立刻就明白羊族正做著什麽打算。這也解釋了它們為什麽花了十倍於尋常行軍的時間才抵達此處。
媽的,這幫羊族是拖家帶口來的。別的時候說“傾全族之力”,說的是把全族的戰鬥力量都拉來了,羊族的傾全族之力,是全族南遷,估摸著連個留在北邊的活口都沒有。
反正隻要開除沒跟上的妖獸羊族身份,就是全族都來了。
靈山攻守同盟的戰意在確認羊族大軍有足足四十萬後,不用言語,也出奇地一致,默契地統一起來,向自家的前線指揮官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幹掉這群羊族。一個不留。
前線指揮官們接到命令,準備多時的陣勢發動起來。
人類並沒有向妖獸友軍傳授什麽陣法和軍事技術,但它們在多次滅族戰中起碼進步到了線列步兵時期。在同盟指揮中心的北偏西五十公裏處,十萬氣完神足的聯軍金丹同時鼓動起法力。
不需要神識探查,五十公裏並不是什麽太遠的地方。幾乎是一瞬間,天上的積雨雲便被衝開一片窟窿。
突然發動的十萬名金丹氣場一致,統一的法術效果在啟動瞬間對外形成一道狹長橢圓包絡麵激波。好在波源並沒有如何移動,這使得激波在下一個瞬間從容地變成狂風,因集體施法而被排開的空氣順著梯度下降的方向狂湧而出,使得埋伏周邊的近地空氣被推上天空,與被推開的積雨雲碰撞在一起,頃刻化作覆蓋數千平方公裏的暴雨。
這股狂風跑過了五十千米的距離,吹在首領們身上,已經變得分外輕柔。天空的雨滴則比這晚了半分鍾才落到李儉頭盔上。
在大雨落下之前,第三批十萬金丹的聯合法術攻擊已抵達羊族大軍。
當第一批攻擊發動時,羊族大軍靠著戰鬥本能撐起一片空間混亂區域,以此扭曲法術落點。這確實是好辦法,畢竟攻守同盟聯軍的攻勢屬於暴起發難,為了在攻擊之前不會被羊族大軍知道,連空間權能的戰前對抗都沒有發動。而羊族大軍的前鋒距離聯軍藏戰力的位置還有二十多公裏,在它們暴起發難時,想跨過這段距離與羊族大軍展開法術對抗的可能性也不夠大。
連成一片的法術侵徹力因為沒有友方空間權能加持迷了路,衝過空間混亂區的法術侵徹力十不存一。大部分侵徹力都落在羊族大軍周圍的荒野中,有的衝上了天空,在同化了一片雲彩後消散。有的改變了當地地形,讓鬼斧神工增添了一份修仙者的創造。而當剩下的那部分法術侵徹力抵達羊族前鋒,緊急升起的法力屏障與侵徹力對撞,第二次氣爆將大地犁了一遍。
已經開打,雙方就不留什麽情麵,也不再隱藏必要的戰鬥準備。
來自聯軍的空間權能迅速前撲,試著咬上羊族軍隊的前鋒。神識探查鋪天蓋地地湧向羊族,如果這些全都可視化,那麽羊族麵前毫無疑問是一頭張牙舞爪的八爪魚,莫名地撲出許許多多的觸手,將它團團圍住。
羊族大軍沒有料到此時此刻會是最終決戰的現場,但它們本就是為了打一場傾族之戰才來。聯軍的攻勢確實打了它們一個措不及防,但妖獸如此就能讓它們放棄抵抗,又或者認為聯軍高它們一籌,那就大錯特錯了。
幾乎所有羊族金丹都衝到了最前線。戰鬥已經打響,這個時候再安撫同族,隻會喪失勝機。妖獸世界贏者通吃,當戰鬥開始,它們能做的就是打贏。
麵對衝向自己的第二波聯合法術,羊族金丹看準了法術的屬性,以火克金。
李儉身為人類的一員,想要不作任何重視就意識到這個數字背後的意義,很有難度。
好在他並不是孤軍奮戰,在他與妖獸首領們並肩出現在攻守同盟會議時,有一整個智囊團在他的背後,為他提供他所需要的信息支撐。
於是,李儉再一次意識到,蠻古紀元的人族拿下勝利後,為什麽向天道第一時間要求的不是什麽肉眼可見的力量,而是獲得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的智慧。
在人類社群中,人人都擁有智能是司空見慣的事。即使是被人們認為是“智力障礙”的人,他們對外界事物變化能做出的反應也是相當複雜驚人的。
在分工不明確的時期,一個族群的產出就是簡單的個體產出累加在一起,乘上一個低得可憐的對外係數。自給自足可以勉強度日,但發展不存在了。
越是發展,越是需要分工。分工能將單位個體在某項工作上的效率提升到未分工狀態所不能企及的高度——應當注意的是,這裏提到的單位個體在族群意義上應該是平凡個體。任何由於個人的天才創舉導致文明演進獲得開創性進展的行為,都可以通過一套概率計算轉化為每個個體的貢獻,這就彌補了天才人物全都用單位個體表現得不足。
單位個體在單項工作上的效率提升與他在其它工作上的效率下降乃至歸零是相近的,個體勞動帶給全社會產出的增量勢必要和其他人的個體勞動用於支持他生活而產生的減量進行比較,隻有這個差值大於零,分工勞動帶給全體的增量才是有意義的。
這裏頭涉及的參量和環節相當多,人類內部的消耗——這對一個族群對外的表現,也即對自然界的改造來說,是可以忽略的——可以被劃入到一個簡單的經驗係數(工程人笑),而這個經驗係數在理想狀態下隻會和社會科技水平與個體平均智能水平相掛鉤。
於是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在一個物理規律處處均等的世界,當任何一種競爭都可以充分地發生在任何一個族群,那麽它們對外表現出的力量隻與“個體數量”“分工水平”“社會科技水平”和“個體智能水平”相關。
而這四個係數就算不能以嚴格的公式給出在任何生產生活情況下可以計算的通式,其最終作用在對自然界的改造上,也都是正比例相關。而這就意味著,當前三個係數相等時,個體智能水平將嚴重影響一個族群對外的力量。
而對妖獸來說,它們的個體數量如果有一萬,一萬個體裏有一百個金丹,它們的個體智能水平就隻能在人類的百分之一晃蕩。如果要提高一般妖獸的分工水平,分管它們的金丹期妖獸就一定要拚盡全力地將它們調動起來。在做這些事的時候,甭管妖獸們產出如何,做指揮的金丹期恐怕就幹不了別的事了。
而人類在此方麵的優勢過於大了。人類要想調動涉及整個族群的部分產出,最麻煩的是怎麽讓人把資源掏出來。而對妖獸來說,它們要想調動涉及整個族群的產出,最麻煩的是——我產出呢?我產出擱哪去了?這給我幹哪來了,這還是我的族人嗎?
人類可以不用金丹做粘合劑,不需要金丹期在族群的每個角落讓族群維持族群該有的樣子。而妖獸不行,如果一支妖獸隊伍沒有金丹帶頭,跑出了同族領地,那麽它們就將被視作遊蕩妖獸。
而未開智妖獸的行動多樣性又決定了,沒有金丹帶領的遊走妖獸會成為遊蕩妖獸的概率,就像是氣體邊界的壓強公式,而且是另一邊為真空的一樣——它們肯定會跑。
至於人類,吃飽了撐得才會脫離聚居區,跑到沒有本族戰力保護的荒野?
金丹期妖獸的數量影響了一個族群的個體數量上限,更糟糕的是,隻要把“投入到族群工作的金丹期”按標準量化,這個影響就會變成決定。
能拿出一個標準投入族群工作的金丹期,就能控製這麽多族人。拿出兩個就是兩倍,拿出一百個就是一百倍。自然界是不會跟生物討價還價的,付出多少努力,就有多少迴報。別管這迴報是好是壞,若是一個族群完全不讓金丹期管理同族未開智妖獸,你看它們跑不跑就完了。
如果一個族群的金丹期傾巢而出,那麽它們最好早點迴到老家,不然就等著全族跑光吧。
人族不需要用金丹期團結社區,所有金丹期戰士都能出現在他們最能發揮實力的地方,包括但不限於作戰。而妖獸就得反過來,所有金丹期妖獸都得在族群需要的時候放下屠刀,專門管理那些未開智的同族,空出人手或擠出時間,才能爭分奪秒地攻城略地。本就不多的金丹期雪上加霜。
所以妖獸們才期望在更短的時間內解決戰鬥。這當然考慮到了可能加入戰局的援軍,不過維護自家族群穩定亦是重點。如果說人類對金丹期修仙者的維穩需求是一,那麽妖獸起碼是五。
而現在,眼前的羊族大軍掏出了四十萬金丹。
妖獸首領們太熟悉妖獸族群的發展方式,四十萬金丹一掏出來,它們立刻就明白羊族正做著什麽打算。這也解釋了它們為什麽花了十倍於尋常行軍的時間才抵達此處。
媽的,這幫羊族是拖家帶口來的。別的時候說“傾全族之力”,說的是把全族的戰鬥力量都拉來了,羊族的傾全族之力,是全族南遷,估摸著連個留在北邊的活口都沒有。
反正隻要開除沒跟上的妖獸羊族身份,就是全族都來了。
靈山攻守同盟的戰意在確認羊族大軍有足足四十萬後,不用言語,也出奇地一致,默契地統一起來,向自家的前線指揮官命令,不惜一切代價,幹掉這群羊族。一個不留。
前線指揮官們接到命令,準備多時的陣勢發動起來。
人類並沒有向妖獸友軍傳授什麽陣法和軍事技術,但它們在多次滅族戰中起碼進步到了線列步兵時期。在同盟指揮中心的北偏西五十公裏處,十萬氣完神足的聯軍金丹同時鼓動起法力。
不需要神識探查,五十公裏並不是什麽太遠的地方。幾乎是一瞬間,天上的積雨雲便被衝開一片窟窿。
突然發動的十萬名金丹氣場一致,統一的法術效果在啟動瞬間對外形成一道狹長橢圓包絡麵激波。好在波源並沒有如何移動,這使得激波在下一個瞬間從容地變成狂風,因集體施法而被排開的空氣順著梯度下降的方向狂湧而出,使得埋伏周邊的近地空氣被推上天空,與被推開的積雨雲碰撞在一起,頃刻化作覆蓋數千平方公裏的暴雨。
這股狂風跑過了五十千米的距離,吹在首領們身上,已經變得分外輕柔。天空的雨滴則比這晚了半分鍾才落到李儉頭盔上。
在大雨落下之前,第三批十萬金丹的聯合法術攻擊已抵達羊族大軍。
當第一批攻擊發動時,羊族大軍靠著戰鬥本能撐起一片空間混亂區域,以此扭曲法術落點。這確實是好辦法,畢竟攻守同盟聯軍的攻勢屬於暴起發難,為了在攻擊之前不會被羊族大軍知道,連空間權能的戰前對抗都沒有發動。而羊族大軍的前鋒距離聯軍藏戰力的位置還有二十多公裏,在它們暴起發難時,想跨過這段距離與羊族大軍展開法術對抗的可能性也不夠大。
連成一片的法術侵徹力因為沒有友方空間權能加持迷了路,衝過空間混亂區的法術侵徹力十不存一。大部分侵徹力都落在羊族大軍周圍的荒野中,有的衝上了天空,在同化了一片雲彩後消散。有的改變了當地地形,讓鬼斧神工增添了一份修仙者的創造。而當剩下的那部分法術侵徹力抵達羊族前鋒,緊急升起的法力屏障與侵徹力對撞,第二次氣爆將大地犁了一遍。
已經開打,雙方就不留什麽情麵,也不再隱藏必要的戰鬥準備。
來自聯軍的空間權能迅速前撲,試著咬上羊族軍隊的前鋒。神識探查鋪天蓋地地湧向羊族,如果這些全都可視化,那麽羊族麵前毫無疑問是一頭張牙舞爪的八爪魚,莫名地撲出許許多多的觸手,將它團團圍住。
羊族大軍沒有料到此時此刻會是最終決戰的現場,但它們本就是為了打一場傾族之戰才來。聯軍的攻勢確實打了它們一個措不及防,但妖獸如此就能讓它們放棄抵抗,又或者認為聯軍高它們一籌,那就大錯特錯了。
幾乎所有羊族金丹都衝到了最前線。戰鬥已經打響,這個時候再安撫同族,隻會喪失勝機。妖獸世界贏者通吃,當戰鬥開始,它們能做的就是打贏。
麵對衝向自己的第二波聯合法術,羊族金丹看準了法術的屬性,以火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