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善惡
“您不懂,您所追求是對每一人都極善,滿足各層所需。可要是底層的庶農都滿足了生活,隻會盡力的勞役隻剩下奴隸了,要是讓他們都得到了滿足,就會少了上進心,耕作和勞役該誰人進行?國家的穩定又當如何保障?所以麵對卿士的謀利,隻要不是太過分我都會應許。”
趙盾像是闡述一件正常的事一般講述著他作為晉國當權者的理解。
“您這是將百姓視為奴隸,朝中鄉願者工媚也不行處究,晉國會早晚死在這樣的不作為的。”
姬昱不留情麵與之爭辯,他和趙盾已經不是一路人,可有著往日的情麵在,彼此都沒有真正怪罪對方。
作為趙盾唯一的朋友,姬昱知道趙盾心中還是排斥這樣的行為,從他的狀態也能看出他近來也因這些事情大動肝火;也許他不會承認,可在掌權的同時也會承受相應的痛苦,可作為晉國的掌舵者,他必須承受。
“您的理想很美好,可是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您興禮言明秩序,可卻不能將人心裏的惡抹除。
隻要人心還有惡,就會貪婪、虛榮、僥幸。別人有的,他們也想擁有,這是不能製止的。
為人正直就代表著廉潔,可從事正直的工作是得不到財富的,哪怕是您身上的錢財也沾有那些底層百姓的血,您又何須過多在意那些底層百姓,隻要他們還活著,能夠為國創造財富和糧食,這便已經足夠了。”
站在不同層次對待事物的看法都會有所不同,趙盾能夠走到今天的地步,靠的不隻是他的執政能力,還有舍去了他所認為不該保留的仁慈。
隻有頂級的萬眾之才能讀懂頂級的百萬之將,趙盾認為他的才能當世頂尖,姬昱的仁義智慧也是當世頂尖,隻不過所走的道路不一樣,一個在人,一個在世;所以趙盾也不會因此而遷怒。
“您的意思還是在說您會縱容那些敗壞德行的人是嗎?”
“我也想像您說的那樣遵守德行,可實際上是不能操縱卿士整體的,這些卿士在晉國早就立穩了腳跟,我不能處理,也無權處理,自古以來隻有君主定卿士的罪名,哪有卿士自相殘殺;您的善心我能理解,可我所處的環境是注定要貪吃的。
我要是有產業,寧願贈送給朋友,而必不使之於奴隸庶民分其潤也。”
姬昱沉默了,他沒想到趙盾也會在那樣的同化下變成這一副模樣。
人人逃不脫一己私欲,好好先生是坐不穩那個位置的,也難怪當初一心聽從他言明仁德的趙盾在上台時死去。
當世道昏暗之際,聰明人隻能像過河的兵士,如履薄冰,一步一步朝前走,沒有退路;
在這樣的道路上,要麽被利益集團同化落入水中,成為滋長河水的一部分;要麽隻是同黑夜點燈的人在不盡長夜獨行。
利益集團沒有打倒,等到那個聰明人死後最終也不過為某個利益集團做了嫁衣,一切又好像黃粱一夢。
不過姬昱是永遠不會認同這樣的觀點。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國之興始於德,而其衰終於怨;苟利一時隻能滿足少部分的利益,要想讓全國實現真正的興複,還是要讓眾者皆利。如果每次遇到天災農人都沒有底氣能夠生存,那何談整個國強大?”
趙盾搖了搖頭。
“您是聖賢,自然想要每一個都過上富餘的生活,可一年所創造的財富就那麽多,基本上都是一個定值區間,每個人都想要拿多一點。要是您執政,該要如何進行分配呢?
是犧牲大部分無用的庶民養活卿士、公室、兵馬,還是犧牲本該得到的權貴去滿足那無用的庶民?”
趙盾的話像一把尖銳的刀將利益關係剖析而出。
在恆定的規則下,生產力滿足了上層權貴,卻不能滿足底層的庶農。
可姬昱也知道,這些時代的因素造就了庶民的生活困境,可要是人性的貪能夠滿足的話,放眼未來的王朝照樣還是魚肉百姓,就算是盛強如大唐,也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繁華如大宋,也有屈辱與繁榮共生。
視王朝之出入,不為權貴王侯,就隻能留有苦力為其賣命,這一切難道隻是在說生產力沒有變化?德不配位者二千年來的囂張跋扈?隻是說貪吃的卿士無處不在。
貴族是百姓的貴族,有功於國才有了貴,這種貴本是一種崇高的美德,可有些謀利者唯利是圖,以貴來欺壓百姓,這又何嚐不是一種違背初衷道義的自發性墮落呢?
人總是將事物推脫給外來因素,卻沒有好好進行反思;做錯了就是做錯了,這一點無論怎麽遮蓋,事實就擺放在那。
如果過多將一件事物的責任推卸給外因,那這一事物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姬昱沉吟片刻後不緊不慢地說道:“如果我當政,我會進行合理公正的分配,滿足多者的需求,當生產力維持不了一定的秩序,那我會發展生產力。作物的產值不合理想,我會找尋高產值的作物。我會與我的臣民說,窮者善以其身待人,富則達濟天下。
隻要求其心善,社會安治,國泰安康。以人的真善美應對貪嗔癡,究其劣根而治。”
趙盾苦著臉自嘲:“我如果不是趙氏的家主、晉國的卿士,恐怕也會被您的話術哄騙跟隨了。”
“這不是話術,這一切都是能夠實現的;隻要有誌氣,萬事竟成。有誌者時來天地皆助力,也許在海的另一頭就有高產量的作物呢?”
“您這是聖賢的想法,可沒有實際的因素是不能反抗這世道的,希望您以後還會如同現在這般有如此崇高的理想。”
趙盾不再反駁,隻是心中仍然不看好。
“我會一直堅持我的理想,也希望您能糾察於國不公者,沒有家就沒有國,安定好庶民的家才能算是一個國。”
姬昱在經過了一番交談之後,也收獲頗多,在進行一番客套之後離開了趙邑。
隻是姬昱注意不到,臨行前趙盾依舊不舍的看著他,甚至望著離去的方向愣神許久。
“王孫,您是我唯一的朋友,我又怎麽會傷害您呢?您的理想固然偉大,可注定是難以實現,要是處理不好就會害了自己,我不希望唯一的朋友被害死,隻能將您的言論記錄下,希望在您死後也能名傳千古吧。”
形如趙盾這樣的掌權者,他又何嚐不知道美德的重要性呢?可做人光是講德行是難以治理國家的,所以他羨慕擁有美德的人,可卻不會成為那樣的人。
“您不懂,您所追求是對每一人都極善,滿足各層所需。可要是底層的庶農都滿足了生活,隻會盡力的勞役隻剩下奴隸了,要是讓他們都得到了滿足,就會少了上進心,耕作和勞役該誰人進行?國家的穩定又當如何保障?所以麵對卿士的謀利,隻要不是太過分我都會應許。”
趙盾像是闡述一件正常的事一般講述著他作為晉國當權者的理解。
“您這是將百姓視為奴隸,朝中鄉願者工媚也不行處究,晉國會早晚死在這樣的不作為的。”
姬昱不留情麵與之爭辯,他和趙盾已經不是一路人,可有著往日的情麵在,彼此都沒有真正怪罪對方。
作為趙盾唯一的朋友,姬昱知道趙盾心中還是排斥這樣的行為,從他的狀態也能看出他近來也因這些事情大動肝火;也許他不會承認,可在掌權的同時也會承受相應的痛苦,可作為晉國的掌舵者,他必須承受。
“您的理想很美好,可是這是不可能實現的;您興禮言明秩序,可卻不能將人心裏的惡抹除。
隻要人心還有惡,就會貪婪、虛榮、僥幸。別人有的,他們也想擁有,這是不能製止的。
為人正直就代表著廉潔,可從事正直的工作是得不到財富的,哪怕是您身上的錢財也沾有那些底層百姓的血,您又何須過多在意那些底層百姓,隻要他們還活著,能夠為國創造財富和糧食,這便已經足夠了。”
站在不同層次對待事物的看法都會有所不同,趙盾能夠走到今天的地步,靠的不隻是他的執政能力,還有舍去了他所認為不該保留的仁慈。
隻有頂級的萬眾之才能讀懂頂級的百萬之將,趙盾認為他的才能當世頂尖,姬昱的仁義智慧也是當世頂尖,隻不過所走的道路不一樣,一個在人,一個在世;所以趙盾也不會因此而遷怒。
“您的意思還是在說您會縱容那些敗壞德行的人是嗎?”
“我也想像您說的那樣遵守德行,可實際上是不能操縱卿士整體的,這些卿士在晉國早就立穩了腳跟,我不能處理,也無權處理,自古以來隻有君主定卿士的罪名,哪有卿士自相殘殺;您的善心我能理解,可我所處的環境是注定要貪吃的。
我要是有產業,寧願贈送給朋友,而必不使之於奴隸庶民分其潤也。”
姬昱沉默了,他沒想到趙盾也會在那樣的同化下變成這一副模樣。
人人逃不脫一己私欲,好好先生是坐不穩那個位置的,也難怪當初一心聽從他言明仁德的趙盾在上台時死去。
當世道昏暗之際,聰明人隻能像過河的兵士,如履薄冰,一步一步朝前走,沒有退路;
在這樣的道路上,要麽被利益集團同化落入水中,成為滋長河水的一部分;要麽隻是同黑夜點燈的人在不盡長夜獨行。
利益集團沒有打倒,等到那個聰明人死後最終也不過為某個利益集團做了嫁衣,一切又好像黃粱一夢。
不過姬昱是永遠不會認同這樣的觀點。
“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國之興始於德,而其衰終於怨;苟利一時隻能滿足少部分的利益,要想讓全國實現真正的興複,還是要讓眾者皆利。如果每次遇到天災農人都沒有底氣能夠生存,那何談整個國強大?”
趙盾搖了搖頭。
“您是聖賢,自然想要每一個都過上富餘的生活,可一年所創造的財富就那麽多,基本上都是一個定值區間,每個人都想要拿多一點。要是您執政,該要如何進行分配呢?
是犧牲大部分無用的庶民養活卿士、公室、兵馬,還是犧牲本該得到的權貴去滿足那無用的庶民?”
趙盾的話像一把尖銳的刀將利益關係剖析而出。
在恆定的規則下,生產力滿足了上層權貴,卻不能滿足底層的庶農。
可姬昱也知道,這些時代的因素造就了庶民的生活困境,可要是人性的貪能夠滿足的話,放眼未來的王朝照樣還是魚肉百姓,就算是盛強如大唐,也有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繁華如大宋,也有屈辱與繁榮共生。
視王朝之出入,不為權貴王侯,就隻能留有苦力為其賣命,這一切難道隻是在說生產力沒有變化?德不配位者二千年來的囂張跋扈?隻是說貪吃的卿士無處不在。
貴族是百姓的貴族,有功於國才有了貴,這種貴本是一種崇高的美德,可有些謀利者唯利是圖,以貴來欺壓百姓,這又何嚐不是一種違背初衷道義的自發性墮落呢?
人總是將事物推脫給外來因素,卻沒有好好進行反思;做錯了就是做錯了,這一點無論怎麽遮蓋,事實就擺放在那。
如果過多將一件事物的責任推卸給外因,那這一事物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姬昱沉吟片刻後不緊不慢地說道:“如果我當政,我會進行合理公正的分配,滿足多者的需求,當生產力維持不了一定的秩序,那我會發展生產力。作物的產值不合理想,我會找尋高產值的作物。我會與我的臣民說,窮者善以其身待人,富則達濟天下。
隻要求其心善,社會安治,國泰安康。以人的真善美應對貪嗔癡,究其劣根而治。”
趙盾苦著臉自嘲:“我如果不是趙氏的家主、晉國的卿士,恐怕也會被您的話術哄騙跟隨了。”
“這不是話術,這一切都是能夠實現的;隻要有誌氣,萬事竟成。有誌者時來天地皆助力,也許在海的另一頭就有高產量的作物呢?”
“您這是聖賢的想法,可沒有實際的因素是不能反抗這世道的,希望您以後還會如同現在這般有如此崇高的理想。”
趙盾不再反駁,隻是心中仍然不看好。
“我會一直堅持我的理想,也希望您能糾察於國不公者,沒有家就沒有國,安定好庶民的家才能算是一個國。”
姬昱在經過了一番交談之後,也收獲頗多,在進行一番客套之後離開了趙邑。
隻是姬昱注意不到,臨行前趙盾依舊不舍的看著他,甚至望著離去的方向愣神許久。
“王孫,您是我唯一的朋友,我又怎麽會傷害您呢?您的理想固然偉大,可注定是難以實現,要是處理不好就會害了自己,我不希望唯一的朋友被害死,隻能將您的言論記錄下,希望在您死後也能名傳千古吧。”
形如趙盾這樣的掌權者,他又何嚐不知道美德的重要性呢?可做人光是講德行是難以治理國家的,所以他羨慕擁有美德的人,可卻不會成為那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