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心學的隱患
沒有實際的做過,一切就是紙上談兵。
姬昱在最後提醒了由路需要進行實踐來磨煉自身的能力,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由路問道:“知道了這些之後就能夠成為大將,那我還要學習其他的技能嗎?”
姬昱答道:“自然是要學習的,在作戰時環境複雜、情況多變,或許隻因一項小技能就能左右局勢。
成為大將需要一定因素條件,自身的技能則是為其的補充。要是在野外沒有糧草的因素下你又該如何呢?
如何快速的找到野獸的蹤跡、判斷溪流的方位,駐紮營地的位置,這些大將都可學習,你學習不是為了能夠使用,而是以防遭遇的未知的狀況,這與我說的訓練出“鎮心”的方法也能相互結合,懂得越多,遇到的困難也就越少。”
由路沉吟點頭,在不斷思索的時候發現在旁桌的辛開正在記錄姬昱的言行,他小聲的跟辛開說:“課後能否給我看看?我怕有所遺忘。”
辛開笑著點頭。
“自然可以。”
姬昱的講道教學多而複雜,一段時日在研究星空,一段時日又在鑽研事物的各種性質,想到什麽就講什麽,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又編寫出書籍,所以在講道的日程上沒有固定的講道方式,有時在講堂、有時去郊野、有時也去農田收割作物。
可這樣的授道方式卻得到了一致的認可。
沒有人是一個固定的機器,日複一日枯燥的學習隻會喪失對學習的熱情,有時姬昱也會什麽都不說而帶著他們學習竹販的編織,手工編織竹籃和竹筐之類的技能也在傳道中學會。
姬昱在講述完如何成為大將軍之後自然也沒有結束,坐在前麵蒲團的養廣父提出了疑問。
“您近來深究草木,人懂得草木之理又能做什麽呢?我在楚國時從未在意過草木的道理,可是您卻非常重視。
您又為何要追求這草木之理呢?”
養廣父不是一個隨意求問的人,姬昱自然要好好的迴答。
“草木給人太多的作用了,草木生於造化之功,也有造化之能。
講堂外的苧麻能用於編織成繩索,草根有甘涼性,在胸悶發熱時也可與其他藥草煎服醫治;檾麻也是甘涼,可藥性與苧麻不同,不去深究怎麽知曉其中道理?
先賢隻將一部分的草木記錄,剩下的還需要後人探尋。柳樹的皮能用於煮水服用,也能煎磨成粉末治療外傷,這是前人所不知的,如果隻是一味的信奉古籍而忽視未能記錄下的草木,那草木的藥理就隻會停留在過去。
我們不應當隻停留在聖賢的教化中,還要推陳出新,在這些先賢製定的規則之外延伸出更多的道。
我說過自然萬物之中研究誰都沒有錯,在各種工職之中亦能找到道理,生長在自然的草木也不例外。”
養廣父拱手答謝姬昱的迴複,不過眼裏沒有多少期待,隻是抱怨著說道:“跟隨您這麽久還沒參悟到您的真理,像我這樣的小人是不是不配於追求您所說的大道?”
身後的學子們也陸續歎息。
姬昱意識到了這樣的現象所帶來的麻煩。
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些知識認為沒有必要去學習,就算學習了也用不上,就像學習數道一樣,有誰在買賣的時候真正用到過其中的多重運算呢?
有著這樣的質疑,學習的進度會停歇,學習的態度低劣,自然會有學不進的心理。
現在的這些心學弟子或多或少就有這樣的想法。
姬昱所在講堂上傳授的道理有深有淺,有些能夠意會,有些卻可能因為已知的心理作祟有所輕視。
養廣父隻是說明了心中疑惑,可姬昱已經看清了他們心中所不願承認的事實。
他們追求的是姬昱的真理,可姬昱給他們的知識並不能滿足於他們。
於是有些人才會陸續的離開,才會詢問他是否配去追求真理。
姬昱現在是晉國人皆可知的智者,雖然有些人還在抨擊他的學說,可他所著的書籍和探究出的發明無不說明了他的智慧,百姓雖然辯知不了真相,可也能知道誰是晉國最有智慧的人。
那便是姬昱。
在郭偃死後,他留下的勢力也在為姬昱在無聲無息之中造勢。
當一個人的技能被人熟知,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固有的認知。
因為姬昱的存在,百姓會以姬昱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孩子;
庶民也以能與姬昱這樣的智者在一個國家為榮。
可名聲越大,所帶來的隱患也就越大。
他招收的這些道友們普遍性的開始質疑自己,認為在這裏學不到什麽東西。
這些心學的弟子不會因此而怪罪姬昱,隻是覺得他們連簡單的知識都不能掌握,更不配追求姬昱所說的真理。
其中迫切希望得名改變世人對楚人的看法的養廣父更是明顯。
養廣父為求改變楚人之名,可在這裏學了很長的時間也不能參悟到姬昱所說的境界,心境自然而然開始有所動搖。
他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學到如何改變世人的看法,現在連道理都不能帶入理解,更別說姬昱所說的真理了。
姬昱問養廣父道:“你在這一年多的時間收獲了什麽?”
養廣父不假思索的迴答道:“這一年多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如何思考、如何做、星空自然的道理、人應當如何追求自我。”
姬昱笑道:“你懂得這些還不夠嗎?”
養廣父愣神,他忽然發現自己也懂得許多的道理,可隨後又作出了失意的姿態。
“我雖然知道了道理,可這並不是我自己所領悟的,是您授予我的道理,並沒有達到追求真理的地步。”
“你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嗎?”
“我思考過,可有著您的道理在前,我總感覺不能超脫您的道理,所以現在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
養廣父十分難受,他想要為理想踐行,姬昱說改變的方法最好是求名,可他找不到方法,姬昱說要多加學習等候時機。
心中的煩躁讓他不思進取,鬱悶的心情在講堂上展現地淋漓盡致。
姬昱知道,他這是厭學了。
“如果覺得矛盾和不解,你可暫且放心學習之心,去自由的遊曆,一個月後你再來此我會給你答案。”
養廣父身邊的嬴叔虎也舉起了手。
“我也有不解,我能否隨養廣父一同遊曆?又以何種形式遊曆?”
“自然可以,苦修冥想,樂修同世,你們想要走出心的枷鎖,這兩者取其一即可;這是你們的劫數,參悟到了也就理解了。
你們的性子直白、勇武,可在城外的涯山靜修一月。”
沒有實際的做過,一切就是紙上談兵。
姬昱在最後提醒了由路需要進行實踐來磨煉自身的能力,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由路問道:“知道了這些之後就能夠成為大將,那我還要學習其他的技能嗎?”
姬昱答道:“自然是要學習的,在作戰時環境複雜、情況多變,或許隻因一項小技能就能左右局勢。
成為大將需要一定因素條件,自身的技能則是為其的補充。要是在野外沒有糧草的因素下你又該如何呢?
如何快速的找到野獸的蹤跡、判斷溪流的方位,駐紮營地的位置,這些大將都可學習,你學習不是為了能夠使用,而是以防遭遇的未知的狀況,這與我說的訓練出“鎮心”的方法也能相互結合,懂得越多,遇到的困難也就越少。”
由路沉吟點頭,在不斷思索的時候發現在旁桌的辛開正在記錄姬昱的言行,他小聲的跟辛開說:“課後能否給我看看?我怕有所遺忘。”
辛開笑著點頭。
“自然可以。”
姬昱的講道教學多而複雜,一段時日在研究星空,一段時日又在鑽研事物的各種性質,想到什麽就講什麽,在積累到一定程度又編寫出書籍,所以在講道的日程上沒有固定的講道方式,有時在講堂、有時去郊野、有時也去農田收割作物。
可這樣的授道方式卻得到了一致的認可。
沒有人是一個固定的機器,日複一日枯燥的學習隻會喪失對學習的熱情,有時姬昱也會什麽都不說而帶著他們學習竹販的編織,手工編織竹籃和竹筐之類的技能也在傳道中學會。
姬昱在講述完如何成為大將軍之後自然也沒有結束,坐在前麵蒲團的養廣父提出了疑問。
“您近來深究草木,人懂得草木之理又能做什麽呢?我在楚國時從未在意過草木的道理,可是您卻非常重視。
您又為何要追求這草木之理呢?”
養廣父不是一個隨意求問的人,姬昱自然要好好的迴答。
“草木給人太多的作用了,草木生於造化之功,也有造化之能。
講堂外的苧麻能用於編織成繩索,草根有甘涼性,在胸悶發熱時也可與其他藥草煎服醫治;檾麻也是甘涼,可藥性與苧麻不同,不去深究怎麽知曉其中道理?
先賢隻將一部分的草木記錄,剩下的還需要後人探尋。柳樹的皮能用於煮水服用,也能煎磨成粉末治療外傷,這是前人所不知的,如果隻是一味的信奉古籍而忽視未能記錄下的草木,那草木的藥理就隻會停留在過去。
我們不應當隻停留在聖賢的教化中,還要推陳出新,在這些先賢製定的規則之外延伸出更多的道。
我說過自然萬物之中研究誰都沒有錯,在各種工職之中亦能找到道理,生長在自然的草木也不例外。”
養廣父拱手答謝姬昱的迴複,不過眼裏沒有多少期待,隻是抱怨著說道:“跟隨您這麽久還沒參悟到您的真理,像我這樣的小人是不是不配於追求您所說的大道?”
身後的學子們也陸續歎息。
姬昱意識到了這樣的現象所帶來的麻煩。
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些知識認為沒有必要去學習,就算學習了也用不上,就像學習數道一樣,有誰在買賣的時候真正用到過其中的多重運算呢?
有著這樣的質疑,學習的進度會停歇,學習的態度低劣,自然會有學不進的心理。
現在的這些心學弟子或多或少就有這樣的想法。
姬昱所在講堂上傳授的道理有深有淺,有些能夠意會,有些卻可能因為已知的心理作祟有所輕視。
養廣父隻是說明了心中疑惑,可姬昱已經看清了他們心中所不願承認的事實。
他們追求的是姬昱的真理,可姬昱給他們的知識並不能滿足於他們。
於是有些人才會陸續的離開,才會詢問他是否配去追求真理。
姬昱現在是晉國人皆可知的智者,雖然有些人還在抨擊他的學說,可他所著的書籍和探究出的發明無不說明了他的智慧,百姓雖然辯知不了真相,可也能知道誰是晉國最有智慧的人。
那便是姬昱。
在郭偃死後,他留下的勢力也在為姬昱在無聲無息之中造勢。
當一個人的技能被人熟知,久而久之也就成了固有的認知。
因為姬昱的存在,百姓會以姬昱作為“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孩子;
庶民也以能與姬昱這樣的智者在一個國家為榮。
可名聲越大,所帶來的隱患也就越大。
他招收的這些道友們普遍性的開始質疑自己,認為在這裏學不到什麽東西。
這些心學的弟子不會因此而怪罪姬昱,隻是覺得他們連簡單的知識都不能掌握,更不配追求姬昱所說的真理。
其中迫切希望得名改變世人對楚人的看法的養廣父更是明顯。
養廣父為求改變楚人之名,可在這裏學了很長的時間也不能參悟到姬昱所說的境界,心境自然而然開始有所動搖。
他來的目的就是為了學到如何改變世人的看法,現在連道理都不能帶入理解,更別說姬昱所說的真理了。
姬昱問養廣父道:“你在這一年多的時間收獲了什麽?”
養廣父不假思索的迴答道:“這一年多我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如何思考、如何做、星空自然的道理、人應當如何追求自我。”
姬昱笑道:“你懂得這些還不夠嗎?”
養廣父愣神,他忽然發現自己也懂得許多的道理,可隨後又作出了失意的姿態。
“我雖然知道了道理,可這並不是我自己所領悟的,是您授予我的道理,並沒有達到追求真理的地步。”
“你經過了自己的思考嗎?”
“我思考過,可有著您的道理在前,我總感覺不能超脫您的道理,所以現在對學習也提不起興趣。”
養廣父十分難受,他想要為理想踐行,姬昱說改變的方法最好是求名,可他找不到方法,姬昱說要多加學習等候時機。
心中的煩躁讓他不思進取,鬱悶的心情在講堂上展現地淋漓盡致。
姬昱知道,他這是厭學了。
“如果覺得矛盾和不解,你可暫且放心學習之心,去自由的遊曆,一個月後你再來此我會給你答案。”
養廣父身邊的嬴叔虎也舉起了手。
“我也有不解,我能否隨養廣父一同遊曆?又以何種形式遊曆?”
“自然可以,苦修冥想,樂修同世,你們想要走出心的枷鎖,這兩者取其一即可;這是你們的劫數,參悟到了也就理解了。
你們的性子直白、勇武,可在城外的涯山靜修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