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心學開端(上)


    姬昱在月曜日到木曜日都會在上河邑講道,也就是後世的星期一到星期四。


    講道也不隻是說明道理,也有在說如何施行、如何看待自身的心。


    昱在閑餘時間還能抽空編寫一些著作。


    這讓任季子這些工具人每日都要印刷書籍,在不斷的反複試驗中還找到了一些改進印刷的方法。


    一切似乎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整個晉國也因為姬昱的言論變得熱鬧非凡。


    不斷有著讀書人為了追求到姬昱所說的人道極點“心視”而不斷議論和探索。


    有一部分人沒有學習姬昱的心學,而是將其當做大道理看待。


    而有一部分人狂熱的崇拜著姬昱和心學,他們自稱為心學弟子。


    這些心學弟子遵從著心學,以周禮作為準則去看待事物,遇到不好的事情就會去製止。


    城北的屠岸賈開設了遊樂室這樣敗壞德行的場所,這些心學弟子就自發性的組織在一起去遊行訴說沉浸在酒色的危害,還建議讓那些從遊樂室出來的士人們學習心學,共求大道。


    郭偃三子就被他們逮住了。


    在這樣的娛樂場所,經常有人夜不歸宿,郭偃的三個兒子就是其中之一,因郭偃被賜予“卜”氏,所以這三子也稱卜氏三子。


    其中一個晉生看到就興奮的說道:“我認識他們,他們是太卜偃的三個兒子。”


    一行心學弟子就圍住了三兄弟。


    “我聽聞太卜偃是王孫昱的老師,你們作為賢者的後代不積極進取,還在此地沉浸於低級快樂,你們對得起太卜嗎!!”


    麵對眾多學子的裹脅,卜氏三子沒有畏懼。


    他們懼怕身為太卜的父親,難道還怕這小小的讀書人嗎?


    卜大說道:“我們就是為了自己的快樂而來,你有什麽資格來評論我們?我們擋住你的道路了嗎?”


    “我聽聞人要行周禮才能夠稱得上有德行,你們是貴族,這樣隻會敗壞家世積累下的美德。如果不加以改正的話就會造成禍端,讓氏族蒙羞啊。”


    楚生雖然氣憤,可還是好言相勸。


    卜二嫌棄的說道:“聽你的口音像是楚國來的?楚國人也配學習知識?”


    楚生漲紅了臉,楚人的身份在各國都有一些歧見,現在在諸多道友麵前挑起,他恨不得現在就殺了卜二。


    他本想拔出腰間短劍,可又想到姬昱所說日常爭論不能用武力製止,他長吐一口氣,握住劍柄的手也隨之鬆開。


    “我是楚人,您對楚人有著偏見,我們並不是蠻夷,隻是和中原的口音不同罷了。”


    卜三笑道:“楚國人都是蠻夷,蠻夷又有什麽資格來評價我們?我聽聞你們的國君不光盜用王之號令,還一直殘殺功臣,你們楚人做的缺德事那麽多,也不見你去說,說教他人之前先說教好自己國家再來此吧。”


    卜氏三子一同發笑,看著左右還有攔下他們去路的學子,直接推搡離開。


    學子們還想攔住,可卜大直接開口:“你們還是晉國人嗎?為了施善而對我們行惡,你們這樣的人也配做學問!迴去問問王孫該怎麽做吧,隻知道說教他人,你們配嗎!”


    眾人呆立在原地,不知該如何行動。


    這言論確也傷害了他們這些學子。


    而卜氏三子趁機逃離。


    楚生低下了頭,他知道他們的國家在他國之評不是很好,在卜二說明楚王商臣所行的惡之後,他更是在不斷反思。


    像他這樣的人,真的能夠追求心理嗎?楚王都不仁義,作為臣民的他還有什麽仁義可言?


    心學弟子這次的遊行失敗了,遇到無權者他們還能夠勸,可遇到這樣的貴族,他們所追求的道就好似成了笑話。


    他們相互傾訴著苦楚,都不知道這樣的行為到底是好還是壞。


    王孫說過知行合一,他們就是在踐行他們所學的心學。


    心學說:德之體要從良知而祛除私欲。


    可他們沒有因此而感悟,反而更迷茫了。


    弟子們都沉默不語,失魂落魄地走向上河邑的方向。


    他們失敗了,可找不到理由,想去找王孫問個清楚。


    一行人就搭乘著馬車再次來到了上河邑,今日不是講道的日子,可他們想要在此詢問姬昱他們所做有沒有意義。


    所幸今日的姬昱還是宅在家中。


    姬昱聽聞了他們的到來,整理好衣物出門迎接眾學子。


    心學弟子們在客席而坐,臉上並不喜悅,都是愁眉苦臉。


    “你們遭受到了挫折,現在準備放棄學習心學嗎?”姬昱問道。


    學子們喜愛著心學,心學有著許多的道理,更揭示了人因何而存,他們隻是對自己迷茫。


    “不是的道長,我們沒有放棄心學,隻是從行動中感受到了迷茫。楚國來的道友受到了侮辱,我們也被卜氏三人的言語所中傷,不知道這樣做的意義了。”


    有個晉生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一道出,姬昱這才明白了他們原來是在實踐中遇到了困難。


    “這不是你們的問題,而是人心本來就不是一致的,勸人行善卻有其道,不過所處的位置不同、眼界不同,那心中的認知自然也不會相同。


    既然不同,自然會反對你們所施行的道理。


    就比如說我,不同的人看待我也不盡相同。


    有人尊崇學問,見我有著道理,便將我視為高貴的長者一般供奉,過分的畏懼我。


    有人覺得我所提倡的道理和學問太過理想,便認為我學問不精,又沒有爵位和官職作認證,就將我當做癔人,過分的厭惡我。


    有人覺得我所說所做有大道理,將我當做聖賢,過分的信奉我。


    你們想,如果有這樣三個人在我麵前,都會有什麽作為?”


    心學弟子在客席開始討論,他們其中就有著過分信奉心學者,被人批判更是不知如何應答。


    秦生說道:“我如果是一個愚昧的庸人,隻知道柴米油鹽,對於比我高貴的讀書人自然有著畏懼,也更畏懼將帶有思想的書籍傳播給世間的王孫。”


    姬昱在此否認:“這不是庸人的錯,而是他們的勞作不能夠滿足自身的生活;如果一個人都吃不飽飯,他有什麽心思去思考大道理呢?”


    弟子們若有所思,他們自然也知道那些庶人沒有他們這般的家境,也不懂字,每日為生計發愁,自然無暇追求道理。


    用後世的話來說,就是物質生活都不能滿足還怎麽追求精神生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秋:中興之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風煙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風煙雨並收藏春秋:中興之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