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丁征被賣身的船隊是金陵傳統的商號,金陵商號,他是有金陵三大家一起集資搞出來的遠航商隊。


    趙家,沈家,柳家。


    雖然晉商在滿清時代,成為皇商,曾幾何時有獨占鼇頭之勢。


    但在這個時期,晉商雖然很團結,但他們在大明帝國的大西北倒騰一點鹽,生鐵的生意,還是處於時代的下風口,不算主流,


    他實際上並沒有與江南那些商號比較的資本。


    趙家,沈家,柳家,這三家做著的是絲綢生意,他們的手段不比晉商低。


    江南織造局。


    是給皇帝陛下,兩宮太後刺繡龍袍鳳袍的。


    先別管賺不賺錢。


    這算是大明朝商人能夠接觸到的天花板了。


    天花板的生意,他們提供生絲……


    當然,兩千年不變的規矩,他們要招標,可在隆慶年到如今,競標成功的也一直出現在這三家之中。


    越大的家族,越是保守。


    在朝廷開海之後,他們也想趕上這個浪潮。


    三家,合資做了一個船隊,投入了上百萬。


    張丁征被賣到了這個船隊中,算是他的幸運,因為在第一波的時候,這個金陵船隊已經積累了經驗。


    不可能出現大批次勞工死亡的事情。


    對於船隊上的人員安排更合理了些。


    雖然張丁征每日都很累,但是,整體的工作量是不會累死他的,甚至還給他留出些許的時間遊玩。


    到了晚上,船艙裏麵依舊顛簸不停,張丁征卻早已習慣了這種晃動。


    他完成了一天的勞累工作,趁著換班的間隙,來到甲板上透氣。


    海麵上,一輪明月高懸,與陸地上的月亮截然不同。


    大明的陸地太過廣闊,太過繁華……


    因為繁華,因為廣闊,導致大明朝的月亮,仿佛被山川、房屋和樹木環繞,多了幾分煙火氣……也沒有海上的圓了。


    而海上的月亮,孤獨地懸掛在廣袤無垠的天幕下,灑下清冷的光輝,照亮了波濤洶湧的海麵。


    那月光如同銀色的輕紗,在海浪上舞動,隨著海浪的起伏閃爍著神秘的光芒,這也是海上最主要的光源之一。


    張丁征靜靜地凝望著這海上明月,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感慨。


    就在這時,他看到了一個身著錦繡絲綢衣服的老者背著手站在船頭。


    張丁征心中明白,在船上能穿絲綢衣服的定是主子們。


    這麽多天,他也隻見過一個人穿著絲綢的衣服,那個人是這艘船的船長,而眼前這個老者,定是有著崇高的身份,但卻不涉足於船上的生意。


    當然在開海之後,很多大儒雖然嘴上說著,開海會誤國誤民,但他們的行動卻是截然相反的。


    有很多有名氣的大儒,會上船出去看看。


    井底之蛙,雖然舒服,但想當的人,是很少的,有機會開拓視野,誰不想嚐試一下。


    天涯海角,存在嗎?


    他們也是有求知欲的。


    這些,張丁征是知道的。


    原本在他的船上就邀請了這些大儒,寫傳記,寫話本,不過,他沒有機會成為主子,參與到創作中了。


    他走上前去,恭敬地行禮道:“先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不知這海上的明月,先生有何感受呢?”


    老者轉過頭來,眼中閃過一絲驚訝。


    他看著張丁征,微微點頭道:“你一個船工,竟能說出此等詩句,不簡單呀。”


    張丁征謙遜地笑了笑,說道:“先生謬讚了,小人隻是偶爾聽聞,覺得這詩句與眼前之景甚是契合,再加上先生站在船頭,天涯共此時,好似成了眼前之事。”


    老者輕輕笑道:“多年前啊,咱們的皇帝陛下曾經給已經去世的高拱,寫了一個匾額,上麵 所說的便是海上生明月,一晃多年過去,物是人非,但也依賴高拱之力,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麵……”


    這老者說完之後,有些疑惑,他不知自己為什麽會跟前麵的這個勞工,說這麽多,可能是因為上船的時間久了,沒有人給自己講述詩詞歌賦。


    張丁征提了詩句,倒是讓他有些控製不住自己,說了過往的事情。


    而此時張丁征麵對的老者。


    可不是個簡單的角色。


    他叫徐渭。


    皇帝陛下的老師。


    他此次隨著船隊出海,一方麵是因為與金陵王家交情深厚,想來看看這開海後的景象;另一方麵,也是想遠離兩京的喧囂,尋找一份寧靜。


    徐渭在萬曆四年初,便離開了北京城,最主要的原因是,他覺得自己教不了皇帝陛下什麽東西,在加上南方開海的勢頭越來越猛,他也想著出去看看,便給皇帝陛下告辭。


    朱翊鈞一直尊敬徐渭,對於他的要求,直接全部滿足,放他離開京師,兩人約定,在徐渭迴來之後,定要給皇帝陛下好生講一下海外的事情。


    徐渭看著眼前這個聰慧的年輕人,心中多了幾分好奇。


    “你叫什麽名字?為何會在這船隊之上?”徐渭問道。


    聽著徐渭的話,張丁征稍稍一愣神,片刻之後,還是迴答道:“小子張小二,機緣巧合,上了船,出了海。”


    對於他自己真正的身份,張丁征選擇了隱瞞。


    這也是他第一次隱瞞自己的來曆。


    他慢慢的接受了張小二這個卑賤的名字。


    徐渭聽後,微微歎息道:“人生無常,你既來到這裏,便要好好把握機會。”


    “多謝先生教導。”


    “你是不是讀過些書啊……”徐渭問道。


    張丁征是個編故事的好手。


    “先生看的極準,小子確實讀過一些書,小的曾經是官宦人家啊,父親在金陵城曾經為官,但品行不端,管不住自己,在海瑞大人為應天巡撫之時,下了大牢,小子家道便開始中落,此時,隻能出海幹些苦活,求取生路……”


    徐渭聽完之後,也不懷疑,隻是歎了口氣:“人生之路,豈會平坦?起起落落,本是常事,你莫要過於消沉,如今雖處困境,卻未必不是一次機遇……”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這大海之上,充滿未知,亦蘊含無限可能。你既聰慧又有學識,若能把握時機,未嚐不能成就一番事業,東山再起。過往種種,已如流水逝去,當著眼未來,奮發向前……”


    ”先生教導的是。”


    兩個本不應該發生交際的人,卻在大海之上,意外的產生了對話,


    兩人就這般從海上的明月聊到了大明朝的風土人情。


    張丁征雖然學問不通,但生意人嘛,社會經驗豐富,聊將起來,也能給徐渭一些新的感觸。


    同樣,徐渭則憑借著自己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人生閱曆,為張丁征開闊了視野。


    這也是張丁征一種天大的造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頭李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頭李三並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