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萬曆五年 2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 作者:光頭李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居正是在內閣得知這個消息的,當即昏倒過去,被人送迴張府之後,便派人到宮中告假。
也就是在告假的時候,朱翊鈞才知道了這件事情。
他也非常驚訝。
他記得張居正的父親是死於萬曆五年,怎麽這麽早就死了。
張居正入閣以後,張文明在地方飛揚跋扈,招致不少百姓不滿,而作為兒子的張居正,雖然給父親寫信規勸過他,但隻有老子管兒子,哪有兒子管老子的……他父親當然不會聽張居正的話,夾起尾巴做人。
在得知消息之後,朱翊鈞立即派遣他的好大伴,馮保前往張府慰問。
在此時,孝道重於天。
張居正要是不放下手中這攤子事,迴老家守孝三年,可是要被清流們指著脊梁骨罵的。
大明律法明文規定,“內外大小官員丁憂者,不許保奏奪情起複”。
明英宗正統七年下令,“凡官吏匿喪者,俱發原籍為民”,正統十二年又下令,“內外大小官員丁憂者,不許保奏奪情起複”。
丁憂守孝期間,隻有皇帝親自下旨,奪情起複,但不管是皇帝真心留用,還是丁憂守孝的官員利用各種手段,營求奪情……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奪情行為,都會引起倫理問題。
包括皇帝。
也包括被奪情起複的官員。
守孝丁憂,這是天大的事情。
而在張居正告假的第二天,朱翊鈞也知道了張文明因何而死。
這也是從張居正府邸之中,探查出來的消息。
他根本就不是病死的。
病死,是張府對外說的。
在荊州,大街小巷都知道,前些時日,在大街上發生了一些血腥的殺人事件,張文明,以及他帶著的兩個家仆,都死在了荊州一家叫做萬寶閣的古董店外……
行兇者,是古董店的一名端茶倒水的夥計,還是一個天生的啞巴……
坊間傳聞,張文明那日所日的家仆,曾欺辱過這個啞巴夥計,被其記恨在心,實際上是殺這個家仆的,張文明隻是殺紅了眼,順帶著……
而在朱翊鈞知道這些細節後,便差張國之,讓他從錦衣衛中調集人手,前往荊州,這裏麵擺明有陰謀。
這是大明朝的保守勢力,對丈量土地,清查人口,使用的手段。
若是,不明察,不嚴懲。
弄不好,下一個當街被砍死的就是張居正了……
按照禮製,這個時候,張居正便要解職,歸鄉,守孝……可若是按照禮製,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的事情,便立即停下了。
若是停下,想要再次開始,那就幾乎不可能了。
消息傳得很快。
京師的很多保守派官員們,就等著張居正從內閣首輔的位置上下來,即便張居正買通了宮裏麵,找到了人擔保,把事情做了下去,他在民間,清流,再無容身之地。
就是下一個嚴嵩。
不。
比嚴嵩還不足。
人家老父親,老母親去世的時候,還迴家老老實實守孝三年呢……他倒好,為了權勢,老爹死了,都不迴去守孝。
乾清宮中的朱翊鈞,也頗有些心神不寧。
馮保,張鯨兩人候在一旁。
“朕,要不,朕直接下旨奪情…”朱翊鈞看了一眼馮保,而後輕聲說道,他清楚自己當然不能直接出麵,而是要有官員們先打頭站……而對著馮保,說的這麽直接,便是暗示馮保,你的那些圈子,該用就要用啊。
“陛下,不可……”馮保趕忙說道:“奴婢有一個良策……”
“說。”
“內閣高拱,郭樸,呂調陽,張四維四人聯名上書,請旨奪情,他們上了奏疏之後,閣老也定會上一封迴家丁憂守孝的奏疏,到時,陛下先不準……”
“陛下一旦不準,便會在朝堂上引發軒然大波,到時候,需要一個人……能保全陛下的聖明,也能保全張閣老的名聲……”
“不過,這個人,奴婢有些拿不準,不知,他會不會幫張居正……”
朱翊鈞看了一眼馮保,淡淡的說道:“海瑞……”
海瑞在民間的名聲,在士林的名聲,都極佳,若是,海瑞在群臣因奪情之事,拉扯博弈之時,海瑞也能出來聲援奪情。
那就能在民間,士林清流中,最大限度的保住張居正的名聲。
高拱,郭樸等人在內閣,他們也知此時對張居正奪情的必要性,但,海瑞,跟這些人不一樣。
他對於孝道,已經到了一種近乎變態的地步,怎麽可能,去幫張居正。
“對,陛下,海瑞。”
朱翊鈞聽完馮保的話後,深深的歎了口氣,而後苦笑一聲:“想要有所作為,豈能瞻前顧後……海瑞,是不會幫張居正說話的……”
“陛下,奴婢覺得,有些可能,您難道沒發現,海都禦史,與多年前完全不一樣了嗎,奴婢願意去一趟,為此奔波。”
朱翊鈞看著馮保,片刻之後,點了點頭:“那就將此事交給大伴去辦吧。”
“是,陛下,奴婢定竭盡全力。”
在真正的曆史上,張居正的奪情,是他為內閣首輔的十年時光中,麵對最大的困難。
某一刻,他甚至麵臨著眾叛親離的結果。
整個朝堂一瞬間,分為了兩個陣營。
當時的內閣次輔呂調陽和張四維得知消息後,馬上奏報給皇帝,並援引大學士楊溥、金幼孜和李賢等人奪情之例,請皇帝下旨留任張居正。
戶部侍郎李幼孜、大宦官馮保等也表達了鮮明的支持態度,他們從朝廷局勢穩定、改革繼續推進等角度出發,認為張居正不能離開。
反對奪情的陣營的官員卻認為,張居正應該遵守傳統祖製和綱常倫理,丁憂去職。
他們秉持儒家的道德觀念,將孝道視為官員的基本品德,認為張居正若不丁憂,就是不忠不孝。
當然,在這中間,可能是有一些正直的人。
令人意外的是,反對奪情的人中還有張居正的門生,他親自調教的學生,如翰林院編修吳中行、翰林院檢討趙用賢,以及他的同鄉刑部員外郎艾穆與主事沈思孝等。
這些人,在奪情之前,可都是張居正最為親近的一幫人。
這些人反對的原因,一方麵是出於對儒家倫理的堅守,另一方麵也有借此賺取名聲的考量……
曆史上的奪情風波後,張居正雖然成功留任,但他的形象受到了一定損害,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人們對這位著名改革家的品行評價都大打折扣……
他本人也自此事件後更加偏恣,用人和行事上也多遭人詬病……
這是張居正為官的一個分界線……
………………
明天萬曆五年大章節 需七千字,到八千字。節奏太慢了,老李也隻能加快一些
也就是在告假的時候,朱翊鈞才知道了這件事情。
他也非常驚訝。
他記得張居正的父親是死於萬曆五年,怎麽這麽早就死了。
張居正入閣以後,張文明在地方飛揚跋扈,招致不少百姓不滿,而作為兒子的張居正,雖然給父親寫信規勸過他,但隻有老子管兒子,哪有兒子管老子的……他父親當然不會聽張居正的話,夾起尾巴做人。
在得知消息之後,朱翊鈞立即派遣他的好大伴,馮保前往張府慰問。
在此時,孝道重於天。
張居正要是不放下手中這攤子事,迴老家守孝三年,可是要被清流們指著脊梁骨罵的。
大明律法明文規定,“內外大小官員丁憂者,不許保奏奪情起複”。
明英宗正統七年下令,“凡官吏匿喪者,俱發原籍為民”,正統十二年又下令,“內外大小官員丁憂者,不許保奏奪情起複”。
丁憂守孝期間,隻有皇帝親自下旨,奪情起複,但不管是皇帝真心留用,還是丁憂守孝的官員利用各種手段,營求奪情……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奪情行為,都會引起倫理問題。
包括皇帝。
也包括被奪情起複的官員。
守孝丁憂,這是天大的事情。
而在張居正告假的第二天,朱翊鈞也知道了張文明因何而死。
這也是從張居正府邸之中,探查出來的消息。
他根本就不是病死的。
病死,是張府對外說的。
在荊州,大街小巷都知道,前些時日,在大街上發生了一些血腥的殺人事件,張文明,以及他帶著的兩個家仆,都死在了荊州一家叫做萬寶閣的古董店外……
行兇者,是古董店的一名端茶倒水的夥計,還是一個天生的啞巴……
坊間傳聞,張文明那日所日的家仆,曾欺辱過這個啞巴夥計,被其記恨在心,實際上是殺這個家仆的,張文明隻是殺紅了眼,順帶著……
而在朱翊鈞知道這些細節後,便差張國之,讓他從錦衣衛中調集人手,前往荊州,這裏麵擺明有陰謀。
這是大明朝的保守勢力,對丈量土地,清查人口,使用的手段。
若是,不明察,不嚴懲。
弄不好,下一個當街被砍死的就是張居正了……
按照禮製,這個時候,張居正便要解職,歸鄉,守孝……可若是按照禮製,丈量土地,清查人口的事情,便立即停下了。
若是停下,想要再次開始,那就幾乎不可能了。
消息傳得很快。
京師的很多保守派官員們,就等著張居正從內閣首輔的位置上下來,即便張居正買通了宮裏麵,找到了人擔保,把事情做了下去,他在民間,清流,再無容身之地。
就是下一個嚴嵩。
不。
比嚴嵩還不足。
人家老父親,老母親去世的時候,還迴家老老實實守孝三年呢……他倒好,為了權勢,老爹死了,都不迴去守孝。
乾清宮中的朱翊鈞,也頗有些心神不寧。
馮保,張鯨兩人候在一旁。
“朕,要不,朕直接下旨奪情…”朱翊鈞看了一眼馮保,而後輕聲說道,他清楚自己當然不能直接出麵,而是要有官員們先打頭站……而對著馮保,說的這麽直接,便是暗示馮保,你的那些圈子,該用就要用啊。
“陛下,不可……”馮保趕忙說道:“奴婢有一個良策……”
“說。”
“內閣高拱,郭樸,呂調陽,張四維四人聯名上書,請旨奪情,他們上了奏疏之後,閣老也定會上一封迴家丁憂守孝的奏疏,到時,陛下先不準……”
“陛下一旦不準,便會在朝堂上引發軒然大波,到時候,需要一個人……能保全陛下的聖明,也能保全張閣老的名聲……”
“不過,這個人,奴婢有些拿不準,不知,他會不會幫張居正……”
朱翊鈞看了一眼馮保,淡淡的說道:“海瑞……”
海瑞在民間的名聲,在士林的名聲,都極佳,若是,海瑞在群臣因奪情之事,拉扯博弈之時,海瑞也能出來聲援奪情。
那就能在民間,士林清流中,最大限度的保住張居正的名聲。
高拱,郭樸等人在內閣,他們也知此時對張居正奪情的必要性,但,海瑞,跟這些人不一樣。
他對於孝道,已經到了一種近乎變態的地步,怎麽可能,去幫張居正。
“對,陛下,海瑞。”
朱翊鈞聽完馮保的話後,深深的歎了口氣,而後苦笑一聲:“想要有所作為,豈能瞻前顧後……海瑞,是不會幫張居正說話的……”
“陛下,奴婢覺得,有些可能,您難道沒發現,海都禦史,與多年前完全不一樣了嗎,奴婢願意去一趟,為此奔波。”
朱翊鈞看著馮保,片刻之後,點了點頭:“那就將此事交給大伴去辦吧。”
“是,陛下,奴婢定竭盡全力。”
在真正的曆史上,張居正的奪情,是他為內閣首輔的十年時光中,麵對最大的困難。
某一刻,他甚至麵臨著眾叛親離的結果。
整個朝堂一瞬間,分為了兩個陣營。
當時的內閣次輔呂調陽和張四維得知消息後,馬上奏報給皇帝,並援引大學士楊溥、金幼孜和李賢等人奪情之例,請皇帝下旨留任張居正。
戶部侍郎李幼孜、大宦官馮保等也表達了鮮明的支持態度,他們從朝廷局勢穩定、改革繼續推進等角度出發,認為張居正不能離開。
反對奪情的陣營的官員卻認為,張居正應該遵守傳統祖製和綱常倫理,丁憂去職。
他們秉持儒家的道德觀念,將孝道視為官員的基本品德,認為張居正若不丁憂,就是不忠不孝。
當然,在這中間,可能是有一些正直的人。
令人意外的是,反對奪情的人中還有張居正的門生,他親自調教的學生,如翰林院編修吳中行、翰林院檢討趙用賢,以及他的同鄉刑部員外郎艾穆與主事沈思孝等。
這些人,在奪情之前,可都是張居正最為親近的一幫人。
這些人反對的原因,一方麵是出於對儒家倫理的堅守,另一方麵也有借此賺取名聲的考量……
曆史上的奪情風波後,張居正雖然成功留任,但他的形象受到了一定損害,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人們對這位著名改革家的品行評價都大打折扣……
他本人也自此事件後更加偏恣,用人和行事上也多遭人詬病……
這是張居正為官的一個分界線……
………………
明天萬曆五年大章節 需七千字,到八千字。節奏太慢了,老李也隻能加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