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拱神色嚴肅且堅定。


    徐階麵容陰沉,眉頭緊皺。


    李春芳還在椅子上坐著上喘著粗氣。


    內閣之中,一種古怪的安靜。


    高拱對於海瑞可很是高看,徐階,李春芳也是,但與之不同的是,高拱可以啟用海瑞,李春芳,徐階就不願意了。


    這次,海瑞上的奏章,讓高拱對其又欣賞了許多,當然,他如此堅持,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人命關天,不得不謹慎,不得不爭取,當然,在這其外,還有高拱的一點點私心。


    現在朝廷的銀錢都是明麵上的,百官以及京師軍隊的俸祿與餉銀,來年的北方軍費,以及西苑的營建工程,隻有這三筆開支,能夠滿足賑災需要。


    百官俸祿要是挪用了,這是百官們無法接受的,雖然有些官員不需要這點微不足道的餉銀過活,但還是有相當大一部分清水衙門,或者清官,是需要這筆俸祿的。


    當然京師軍隊的餉銀,那也是國之根本,北方的軍費,同樣重要,作為戶部尚書的高拱,想要抽調銀錢,隻能從西苑身上下功夫了。


    當然,高拱也不是衝著朱厚熜去的。


    他是衝著徐階去的。


    徐階的兒子接手西苑營造之後,雖然施工的速度比不上嚴世蕃當這個工部侍郎,但卻一直沒有停過,這讓皇帝陛下對徐階也高看了數眼。


    越是如此,越讓高拱對其不滿。


    這跟嚴嵩嚴世蕃父子有何區別?


    不過,話又說迴來了,大明朝不是沒錢,是把銀子花到了不該花的地方上去了。


    徐階知道高拱是衝著自己來的。


    但此時李春芳雖然被氣的不輕,但已經表明了態度。


    而高拱的態度又是如此堅決,他即便是內閣首輔,也不能獨斷專行。


    而且,高拱用的是陽謀。


    故高拱毫無畏懼,手中拿著為生民請命的旗幟,站在陽光下,道德的至高處,去指責,徐階,李春芳,甚至能去指責皇帝陛下。


    陰謀對於他們這個段位的人來說,已經是有些不夠格了,他們也不屑去用。


    最終,還是徐階打破了平靜。


    “既然李大人沒有異議,高大人這麽堅持,那這事就交給高大人去辦,先差人去大興等地探查情況,若是真如海瑞奏章所講一般,我等在行商議。”


    聽到徐階的話後,高拱隻是朝徐階拱了拱手,而後立即快步離開了內閣。


    等到高拱走了後,徐階看向還在生氣的李春芳。


    “李大人,高大人就是這個樣子,容易急,你以後肯定會習慣的。”


    “哎,是啊……”李春芳悠悠說道,不過,這個時候的他也明白了一些過來。


    在路上的高拱,腦海中迅速思索著合適的人選。


    他想到了海瑞。


    虎項金鈴誰去解,解鈴還得係鈴人……


    既然海瑞把老虎給捆著了,想要放開他,隻能海瑞去。


    迴到戶部之後,高拱便直接找來了海瑞。


    海瑞身著那身五品青色官袍,緩緩走進了高拱的視線之中。


    海瑞官袍的顏色洗得極為深重,仿佛經曆了無數次的搓洗與摩挲,仔細看去,袍角處微微泛起毛邊,一些地方的針線也有些鬆散,顯然是洗了太多遍的緣故。


    這身官袍雖已顯得有些破舊,卻襯得海瑞更加清正廉潔,他身形挺拔,每一步都走得堅定而有力,那洗得有些發白的青色官袍在他身上,仿佛在訴說著他的剛正不阿與對廉潔奉公的堅守。


    他在奏章寫好之後,便早就準備好,見這些中樞大臣了。


    進入房間後,海瑞便拱手躬身說道:“下官見過大人。”


    高拱點了點頭:“海瑞,請坐。”


    “謝大人。”


    海瑞坐在高拱左手邊第三張椅子上。


    “海瑞,你可知,現在滿朝文武皆寫賀表,賀裕王殿下,世子殿下祭告太廟,天降祥瑞,你為何要寫一封那樣的奏章。”


    “大人,海瑞所寫,也是賀表。”海瑞坦然答道。


    聽到海瑞的話後,高拱哭笑不得。


    “黎民尚在苦苦掙紮,力求恢複生計,今這大雪忽至,無疑令其處境更為艱難困苦。臣竊思之,望陛下慎之,莫使此祥瑞轉為黎民之災禍也。”


    “這是賀表?這不是賀表……“


    “這是催你命的催命表。”


    聽著高拱的話,海瑞依然保持著鎮定。


    “海瑞不惜身,隻為生民立命。”


    “好一句,為生民立命啊,那本官就想問問你,你是如何得知大興,固安等地,會有災禍呢,並且還這麽篤定。”


    “年中的時候,戶部調了一部分錢糧前往固安賑災,此次是由下官去的,途經大興縣之時,就感民生凋零,與固安等地相比,絲毫不落下風,但卻沒有上書報災,下官推斷,應該是大興縣乃順天府屬縣,縣府有些底子,但這場大雪一下,情況就不同了,並且大人如果留意的話,可在外門東便門處,發現很多乞討的百姓,他們都是來自大興,固安的婦孺老幼,此番大雪封路,對於大興,固安的百姓來說,定是滅頂之災。需要朝廷賑濟。”


    “內閣之中,因為你的這份奏章,吵得那叫一個不可開交,不過,最終內閣還是有了章程,你可願率隊前往大興,固安等地詳查災情之事。”


    海瑞站起身:“下官願往。”


    “大興還好,出城不足五十裏,可固安等地卻有百裏,又加大雪封路,馬車也走不快,但險情重要,你帶走幾隻信鴿,本官為你挑選我戶部的能人幹吏,今天便出發,為防信鴿在這大雪皚皚的大地上不知歸途,查探情況之後,一邊信鴿來報,一邊差人單馬來報,接下來的數日,不管晝夜,我高拱都在這裏等著,若有消息,立即前往內閣,索要章程。”


    海瑞再次行禮:“多謝大人。”


    “這是本官的本分,海瑞,本官問你,若是大興,固安等地真的災禍嚴重,你,你可願主持賑災?”高拱這是想把海瑞這把利劍跨在自己的腰上,到時候,誰阻擋他調度銀錢,便拿著這把利劍砍的他血肉模糊,其中甚至包括皇帝陛下。


    “下官義不容辭。”


    海瑞也知高拱用意,不過,君子論跡不論心,不能苛求每個人的內心都毫無雜念……即便是充當工具人,能為百姓造福,海瑞也願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光頭李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光頭李三並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