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一連數日的暴雨使河水猛漲,黃河泛濫,蘇北數縣變成了澤國,災民流離失所,四處逃難,紛紛湧向了上海。麵對這種慘像,上海商會以及社會名流,他們再也坐不住了,覺得應該站出來,用自己的力量,為災民做點實事。於是,由上海商會和社會名流牽頭,宣布成立一個中國賑濟委員會,要向上海各界、甚至包括租界的洋人發出倡議,積極為災民捐款,捐款捐物,賑濟深處水深火熱的災民。
要讓中國同胞捐款,這還好說,可是要讓租界的洋人也伸出友誼之手,那可就不容易了。那必須在報刊上用洋文發表一篇倡議,讓洋人了解真相,才能激起他們的同情。可是,誰來寫這一篇倡議?這下可難壞了賑濟委員會的秘書長林石先生。林石在社會認識人不少,可那些人都是商界的人物,對於翻譯,他們一竅不通。無奈之下,李石找到了劉世同。
“劉先生,你長期和洋人打交道,能不能推薦一名懂洋文而且會寫文章的人?”
“發生了何事,閣下有何所為?”
“仁兄知道,最近,連降暴雨,黃河泛濫,是蘇北數縣受災……”林石說明了自己的意圖。劉世同聽後,大加讚揚:“這是一件利國利民好事呀。正好,我這裏就有一位畢業於美國克拉斯托維爾大學的高材生,他的文筆很好,是一個典型的‘西洋通’,他完全可以勝任這項工作。”
“那太好啦,速速將此人叫來,我好問明情況。”
劉世同把郭宗堂教導自己的辦公室。
“您就是郭宗堂先生?”林石問道。
“是啊,我就是郭宗堂。不知先生找我有何要緊之事?”
林石隨即說明了來意。聽了林石的一席話,郭宗堂立刻表示:“這有什麽難的,那筆來!”他提起筆,隨即便寫了起來,一會兒大功告成,然後,他念給林石聽:“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今日黃河泛濫,蘇北數縣受災,災民流離失所,他們遊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賑濟委員會唿籲,租界的先生們、女士們,能夠伸出友誼之手,捐款捐物,幫助度過困難……”
看了郭宗堂的文章,大家連連讚譽道:“好,真是好文章!”
時隔不久,這篇文章刊登在了《上海郵報》和《中國朋友》上。這兩份報刊可是上海租界裏最主要的兩份英文報刊。很多洋人就是通過他們了解中國和世界的。一時間,上海各界,尤其是租界內,一片嘩然,引起了極大地震動。許多的洋人團體、個人紛紛來到賑濟委員會捐款捐物,短短的幾天內,捐款將達到幾千萬英鎊。
這樣的結果,讓郭宗堂萬萬沒有想到,他短短的幾句話,一篇小小的文章,會在社會上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此後,求他做翻譯的團體和個人越來越多,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在外灘,在大上海,甚至在江浙蘇北,郭宗堂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不僅如此,這篇文章,還刊登在香港的報紙上。
一天,剛做完一項手術,黃坤生,拿起一張報紙,隨意瀏覽起來,突然他看到,一篇文章,署名是郭宗堂,立刻引起了他的關注。於是,他快速地閱讀起來,讀完文章,他高興壞了。真沒想到,郭宗堂會幹出這樣的一件驚人的業績,他為老友而感到高興,他立刻迴函,表達了自己崇敬的心情。
信函很快轉到了,郭宗堂的手裏。午間,郭宗堂還在華強公司上班,有人對他喊道:“郭先生,你的信!”聽說有人給他寫信,郭宗堂一陣驚喜。拿過信件一看,原來是黃坤生寫的。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一看,隻見心裏寫道:“仁兄的大作,為弟已經拜讀。真沒想到,為兄能夠做出如此驚人大事,您為百姓做了一項十分有益的事情,我真敬佩您,也欣賞您的文采,賀喜,賀喜!”收到黃坤生的書函,郭宗堂是很高興,能得到他的祝福,真是他的榮幸。
此事遠遠沒有結束,就在賑濟委員會募捐後不久,受贈的民間代表周利民一行十多人,他們來到賑濟委員會,專門送上匾額,上麵寫著:“厚德載物”四個大字。他們要感謝賑濟委員會、感謝那些伸出慷慨之手的洋人、感謝撰寫文章的人。他們是成千上萬災民的救星。是他們,給身處苦難的災民帶來了福音。
賑濟委員會秘書高興地說道:“百姓受災,天災人禍,乃為天之不幸。本委員會隻是盡了微薄之力,大可不必如此大張旗鼓地前來致謝。”
可災民代表周利民一行說道:“這次幸虧有賑濟委員會的無私捐助,否則,不知會有多少災民命歸黃泉。我等代表災民送匾致謝乃是應該的。”無奈,林石隻好接過匾額。接著,災民代表們還給林石提了一個請求,他們想見一見寫文章的那個人。
災民要見郭宗堂,林石不敢不答應。他立刻通知劉世同,讓郭宗堂立刻來賑濟委員會。當時,郭宗堂當時正在辦公室裏忙著翻譯一份文獻資料,這時,劉世同走了進來:“郭先生,請你盡快去賑濟委員會一趟,林石先生有急事找你。”郭宗堂一陣納悶,賑濟委員會會有何事找他。他立刻放下手中工作,趕往賑濟委員會的。
剛一進門,林石秘書長立刻迎了上來。他指著眼前幾位介紹道:“這幾位是災民代表,他們提出要見您。”
“您是郭宗堂嗎?”災民代表問道。
“是,我是。”
周利民等馬上上前和郭宗堂握手,然後激動地說:“您的文章寫得太好了。正因為洋人們看了您的文章,才伸出了援助之後,才有那麽多捐贈的錢財。您真了不起,我們代表千萬災民感謝您!”
“鄉親們不必客氣,那是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寫文章,我隻是為了幫助大家,為大家,為災民們盡我一點微博之力。感謝大家還專門來看望本人!”
要讓中國同胞捐款,這還好說,可是要讓租界的洋人也伸出友誼之手,那可就不容易了。那必須在報刊上用洋文發表一篇倡議,讓洋人了解真相,才能激起他們的同情。可是,誰來寫這一篇倡議?這下可難壞了賑濟委員會的秘書長林石先生。林石在社會認識人不少,可那些人都是商界的人物,對於翻譯,他們一竅不通。無奈之下,李石找到了劉世同。
“劉先生,你長期和洋人打交道,能不能推薦一名懂洋文而且會寫文章的人?”
“發生了何事,閣下有何所為?”
“仁兄知道,最近,連降暴雨,黃河泛濫,是蘇北數縣受災……”林石說明了自己的意圖。劉世同聽後,大加讚揚:“這是一件利國利民好事呀。正好,我這裏就有一位畢業於美國克拉斯托維爾大學的高材生,他的文筆很好,是一個典型的‘西洋通’,他完全可以勝任這項工作。”
“那太好啦,速速將此人叫來,我好問明情況。”
劉世同把郭宗堂教導自己的辦公室。
“您就是郭宗堂先生?”林石問道。
“是啊,我就是郭宗堂。不知先生找我有何要緊之事?”
林石隨即說明了來意。聽了林石的一席話,郭宗堂立刻表示:“這有什麽難的,那筆來!”他提起筆,隨即便寫了起來,一會兒大功告成,然後,他念給林石聽:“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今日黃河泛濫,蘇北數縣受災,災民流離失所,他們遊離在上海的大街小巷。賑濟委員會唿籲,租界的先生們、女士們,能夠伸出友誼之手,捐款捐物,幫助度過困難……”
看了郭宗堂的文章,大家連連讚譽道:“好,真是好文章!”
時隔不久,這篇文章刊登在了《上海郵報》和《中國朋友》上。這兩份報刊可是上海租界裏最主要的兩份英文報刊。很多洋人就是通過他們了解中國和世界的。一時間,上海各界,尤其是租界內,一片嘩然,引起了極大地震動。許多的洋人團體、個人紛紛來到賑濟委員會捐款捐物,短短的幾天內,捐款將達到幾千萬英鎊。
這樣的結果,讓郭宗堂萬萬沒有想到,他短短的幾句話,一篇小小的文章,會在社會上引起如此大的反響。此後,求他做翻譯的團體和個人越來越多,他的名氣越來越大。在外灘,在大上海,甚至在江浙蘇北,郭宗堂的名字,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不僅如此,這篇文章,還刊登在香港的報紙上。
一天,剛做完一項手術,黃坤生,拿起一張報紙,隨意瀏覽起來,突然他看到,一篇文章,署名是郭宗堂,立刻引起了他的關注。於是,他快速地閱讀起來,讀完文章,他高興壞了。真沒想到,郭宗堂會幹出這樣的一件驚人的業績,他為老友而感到高興,他立刻迴函,表達了自己崇敬的心情。
信函很快轉到了,郭宗堂的手裏。午間,郭宗堂還在華強公司上班,有人對他喊道:“郭先生,你的信!”聽說有人給他寫信,郭宗堂一陣驚喜。拿過信件一看,原來是黃坤生寫的。他迫不及待地打開一看,隻見心裏寫道:“仁兄的大作,為弟已經拜讀。真沒想到,為兄能夠做出如此驚人大事,您為百姓做了一項十分有益的事情,我真敬佩您,也欣賞您的文采,賀喜,賀喜!”收到黃坤生的書函,郭宗堂是很高興,能得到他的祝福,真是他的榮幸。
此事遠遠沒有結束,就在賑濟委員會募捐後不久,受贈的民間代表周利民一行十多人,他們來到賑濟委員會,專門送上匾額,上麵寫著:“厚德載物”四個大字。他們要感謝賑濟委員會、感謝那些伸出慷慨之手的洋人、感謝撰寫文章的人。他們是成千上萬災民的救星。是他們,給身處苦難的災民帶來了福音。
賑濟委員會秘書高興地說道:“百姓受災,天災人禍,乃為天之不幸。本委員會隻是盡了微薄之力,大可不必如此大張旗鼓地前來致謝。”
可災民代表周利民一行說道:“這次幸虧有賑濟委員會的無私捐助,否則,不知會有多少災民命歸黃泉。我等代表災民送匾致謝乃是應該的。”無奈,林石隻好接過匾額。接著,災民代表們還給林石提了一個請求,他們想見一見寫文章的那個人。
災民要見郭宗堂,林石不敢不答應。他立刻通知劉世同,讓郭宗堂立刻來賑濟委員會。當時,郭宗堂當時正在辦公室裏忙著翻譯一份文獻資料,這時,劉世同走了進來:“郭先生,請你盡快去賑濟委員會一趟,林石先生有急事找你。”郭宗堂一陣納悶,賑濟委員會會有何事找他。他立刻放下手中工作,趕往賑濟委員會的。
剛一進門,林石秘書長立刻迎了上來。他指著眼前幾位介紹道:“這幾位是災民代表,他們提出要見您。”
“您是郭宗堂嗎?”災民代表問道。
“是,我是。”
周利民等馬上上前和郭宗堂握手,然後激動地說:“您的文章寫得太好了。正因為洋人們看了您的文章,才伸出了援助之後,才有那麽多捐贈的錢財。您真了不起,我們代表千萬災民感謝您!”
“鄉親們不必客氣,那是一個有良心的中國人應該做的事情。寫文章,我隻是為了幫助大家,為大家,為災民們盡我一點微博之力。感謝大家還專門來看望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