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去劍南道並不是臨時起意,贏貞私底下也做過不少功課,如今李晴雪以一己之力暫時平息了李家之間的內鬥,那麽大周朝三大勢力之中,就剩下聖門中的問題比較大了。
贏貞以弱冠之年執掌明教,光明頂上老中青三代人之中自然會有很多不服氣的,最開始老一輩的那些長老護法對待贏貞的態度就很微妙,雖說不至於到了違令不遵的地步,卻也多多少少有點陽奉陰違的,當時的贏貞修為已然大成,於是便挑了幾個刺頭果斷處決,這才暫時穩住了老一輩人蠢蠢欲動的態勢,
至於中間那一撥人,大多是後來居上的青壯一代,每一個都是天賦驚豔,修為不俗,贏貞刻意將他們全部劃入臨輝殿,由處事果決的大姐江清惠親自坐鎮,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何等正確,臨輝殿的班底大多是在聖門之中挑選,可以說皆是“同道中人”,他們的月供幾乎占據了明教的一半,各種功法秘籍、丹藥、兵器等等供應不絕,也讓其它幾個堂口豔羨不已,都以能進入臨輝殿為榮。
而其他八個堂口,在贏貞即位之初,便將諸多心腹以及師兄妹安插其中,
兵來閣有楚光南,鬥行堂有蕭綸,
行者堂的風寒對自己也是忠心耿耿而且潛力巨大,列威堂的竇伏威心性奸詐狡猾,在明教之中也是隻服贏貞一人,但卻在明鏡湖一戰後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被大姐親自擊斃,
把聶無懼放在了五陣旗不得不說是一個敗筆,這小子自從呆在五陣旗,就沒有一天幹過正事,整天吊兒郎當沒個正形,不過他天生性格如此,贏貞也沒有辦法,
皆準堂的宇文顯原本是由贏貞一力栽培起來的,可惜這個人與楚光南一樣非常有城府野心,兩人唯一的區別在於一個有實力,一個沒實力。
自在峰有烈開,前鋒營有晴婉,
贏貞也不過就是在一年的時間內,達到了對明教的絕對控製,
那麽他接下來要做的事,自然是將整個聖門掌握在自己手上,這才有了贏貞拿天邪宗宗主擎崑開刀,以此來震懾聖門其它勢力,這位擎崑便是孔淵以及那位用丹藥耗死李元乾的丹君陳角的師傅。
聖門傳承千年開枝散葉,分支眾多,各方勢力交錯複雜,贏貞對於他們的掌控本來就不穩固,尤其是他與葉玄一戰後,原本看似脆弱的團結,因孔淵破鏡後的振臂一唿,徹底分為三派,
一派是以江南隋家為首的中立派,置身事外袖手旁觀,
另一派則是原本就與光明頂關係親近的保守派,如清風觀、嵐雲宗等。
剩下的那些勢力,準確來說屬於三大派係之中戰力最強,也是最為激進的一撥人,他們因贏貞自始至終對玄門的容忍而心生不滿,加之天邪宗孔淵設計藥死人皇李元乾這等壯舉,紛紛押寶在孔淵身上,聽說與玄門之間已經有過不少衝突。
車廂外,鄧九將開封的半壇子陳年花雕遞了進來,
“我說教主,丫頭,你倆都是悶葫蘆嗎?老頭子原本還想聽一聽如今這世道男女之間談情說愛是啥樣子,你倆倒好,一句話也不說,來吧,喝酒喝酒。”
薑沛寧蜷縮在車廂一角,身上蓋著毯子,一直處於半睡半醒之間,聽到鄧老頭說話,才直了直身子,稍微打起點精神來,
贏貞接過酒壇,雖說一直以來自己與這位舅老爺關係都很一般,但娘親在世時,對此人一向恭敬有加,所以贏貞對他有著絕對的信任,
“九公,隋家與光明頂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係?娘親在世時我問過許多次,但她每次都是支支吾吾轉移話題,”
鄧九幹脆放開韁繩,任由馬兒慢吞吞的沿著官道向前,嘴裏啃著肉餅,含含糊糊道:
“你娘不肯告訴你自有她的原因,不過事到如今,嬴家就剩下你一個,老頭子要是再不告訴你,豈不是這個秘密要被我帶進棺材?”
“隋家原本便是嬴家的家臣,千年之前的大秦帝國,隋家老祖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國宰輔,時至如今,天下人說起大秦之亡,都說是因為咱們那位開國皇帝橫征暴斂,殺性太重,才會導致短短二世便分崩離析,但實際上,是源於大秦開國之初的一項政策,就八個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雖說這些都是老頭子從父輩那裏聽來的,但他們講述之時,無不是對大秦帝國的國祚崩塌感到唏噓不已,要知道在那個時候,百家爭鳴,學派之間各有分歧,誰都認為自家學說才是立世治世之本,發展到最後,自然是免不了大打出手,咱們那位開國皇帝原本是信奉道家學說,在隋家的影響下,最終定下了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國策,不過這也直接導致其它學派之間形成了空前團結,最終一步步將儒家徹底拉下神壇,也由此導致了帝國逐漸對各地失去掌控,曆二世而亡。”
“所以說,大秦之亡,其實是真正亡於讀書人,不過那一次諸子百家之間的爭芳鬥豔,雖說到最後是坑了你們嬴家,但對於後世曆史發展卻是起到了持燈引路的莫大作用,由此而發展形成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可以說奠定了時代運轉的基礎,我們隋家,其實就是當初儒家留存下來的一脈。”
贏貞一直以來,除了知道嬴氏一脈源於當初的大秦帝國,其它的並不清楚,鄧九今晚講述的這番王朝興衰的內幕,他也是第一次聽到,
鄧九點上煙袋,深深的吸了一口,繼續說道:
“後來,嬴氏祖先埋怨隋家當年製定的那項國策才導致了大秦滅國,於是兩家開始漸行漸遠,雖然期間有幾次刻意想要修複彼此間的關係,但最後還是無疾而終,就像你爹娘,兩家聯姻,也隻不過維持了短短十餘年的貌合神離,不過現任隋家家主與教主你之間畢竟有了一份血緣關係,多少還是有點不一樣的,”
隋家家主,就是贏貞的親舅舅,稷下學宮山主,當代大儒,隋江左。
贏貞以弱冠之年執掌明教,光明頂上老中青三代人之中自然會有很多不服氣的,最開始老一輩的那些長老護法對待贏貞的態度就很微妙,雖說不至於到了違令不遵的地步,卻也多多少少有點陽奉陰違的,當時的贏貞修為已然大成,於是便挑了幾個刺頭果斷處決,這才暫時穩住了老一輩人蠢蠢欲動的態勢,
至於中間那一撥人,大多是後來居上的青壯一代,每一個都是天賦驚豔,修為不俗,贏貞刻意將他們全部劃入臨輝殿,由處事果決的大姐江清惠親自坐鎮,事實證明這一選擇是何等正確,臨輝殿的班底大多是在聖門之中挑選,可以說皆是“同道中人”,他們的月供幾乎占據了明教的一半,各種功法秘籍、丹藥、兵器等等供應不絕,也讓其它幾個堂口豔羨不已,都以能進入臨輝殿為榮。
而其他八個堂口,在贏貞即位之初,便將諸多心腹以及師兄妹安插其中,
兵來閣有楚光南,鬥行堂有蕭綸,
行者堂的風寒對自己也是忠心耿耿而且潛力巨大,列威堂的竇伏威心性奸詐狡猾,在明教之中也是隻服贏貞一人,但卻在明鏡湖一戰後做出一個錯誤的選擇,被大姐親自擊斃,
把聶無懼放在了五陣旗不得不說是一個敗筆,這小子自從呆在五陣旗,就沒有一天幹過正事,整天吊兒郎當沒個正形,不過他天生性格如此,贏貞也沒有辦法,
皆準堂的宇文顯原本是由贏貞一力栽培起來的,可惜這個人與楚光南一樣非常有城府野心,兩人唯一的區別在於一個有實力,一個沒實力。
自在峰有烈開,前鋒營有晴婉,
贏貞也不過就是在一年的時間內,達到了對明教的絕對控製,
那麽他接下來要做的事,自然是將整個聖門掌握在自己手上,這才有了贏貞拿天邪宗宗主擎崑開刀,以此來震懾聖門其它勢力,這位擎崑便是孔淵以及那位用丹藥耗死李元乾的丹君陳角的師傅。
聖門傳承千年開枝散葉,分支眾多,各方勢力交錯複雜,贏貞對於他們的掌控本來就不穩固,尤其是他與葉玄一戰後,原本看似脆弱的團結,因孔淵破鏡後的振臂一唿,徹底分為三派,
一派是以江南隋家為首的中立派,置身事外袖手旁觀,
另一派則是原本就與光明頂關係親近的保守派,如清風觀、嵐雲宗等。
剩下的那些勢力,準確來說屬於三大派係之中戰力最強,也是最為激進的一撥人,他們因贏貞自始至終對玄門的容忍而心生不滿,加之天邪宗孔淵設計藥死人皇李元乾這等壯舉,紛紛押寶在孔淵身上,聽說與玄門之間已經有過不少衝突。
車廂外,鄧九將開封的半壇子陳年花雕遞了進來,
“我說教主,丫頭,你倆都是悶葫蘆嗎?老頭子原本還想聽一聽如今這世道男女之間談情說愛是啥樣子,你倆倒好,一句話也不說,來吧,喝酒喝酒。”
薑沛寧蜷縮在車廂一角,身上蓋著毯子,一直處於半睡半醒之間,聽到鄧老頭說話,才直了直身子,稍微打起點精神來,
贏貞接過酒壇,雖說一直以來自己與這位舅老爺關係都很一般,但娘親在世時,對此人一向恭敬有加,所以贏貞對他有著絕對的信任,
“九公,隋家與光明頂之間,究竟是怎樣的關係?娘親在世時我問過許多次,但她每次都是支支吾吾轉移話題,”
鄧九幹脆放開韁繩,任由馬兒慢吞吞的沿著官道向前,嘴裏啃著肉餅,含含糊糊道:
“你娘不肯告訴你自有她的原因,不過事到如今,嬴家就剩下你一個,老頭子要是再不告訴你,豈不是這個秘密要被我帶進棺材?”
“隋家原本便是嬴家的家臣,千年之前的大秦帝國,隋家老祖便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一國宰輔,時至如今,天下人說起大秦之亡,都說是因為咱們那位開國皇帝橫征暴斂,殺性太重,才會導致短短二世便分崩離析,但實際上,是源於大秦開國之初的一項政策,就八個字,‘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雖說這些都是老頭子從父輩那裏聽來的,但他們講述之時,無不是對大秦帝國的國祚崩塌感到唏噓不已,要知道在那個時候,百家爭鳴,學派之間各有分歧,誰都認為自家學說才是立世治世之本,發展到最後,自然是免不了大打出手,咱們那位開國皇帝原本是信奉道家學說,在隋家的影響下,最終定下了那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國策,不過這也直接導致其它學派之間形成了空前團結,最終一步步將儒家徹底拉下神壇,也由此導致了帝國逐漸對各地失去掌控,曆二世而亡。”
“所以說,大秦之亡,其實是真正亡於讀書人,不過那一次諸子百家之間的爭芳鬥豔,雖說到最後是坑了你們嬴家,但對於後世曆史發展卻是起到了持燈引路的莫大作用,由此而發展形成的三教九流五行八作,可以說奠定了時代運轉的基礎,我們隋家,其實就是當初儒家留存下來的一脈。”
贏貞一直以來,除了知道嬴氏一脈源於當初的大秦帝國,其它的並不清楚,鄧九今晚講述的這番王朝興衰的內幕,他也是第一次聽到,
鄧九點上煙袋,深深的吸了一口,繼續說道:
“後來,嬴氏祖先埋怨隋家當年製定的那項國策才導致了大秦滅國,於是兩家開始漸行漸遠,雖然期間有幾次刻意想要修複彼此間的關係,但最後還是無疾而終,就像你爹娘,兩家聯姻,也隻不過維持了短短十餘年的貌合神離,不過現任隋家家主與教主你之間畢竟有了一份血緣關係,多少還是有點不一樣的,”
隋家家主,就是贏貞的親舅舅,稷下學宮山主,當代大儒,隋江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