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彩結束後,領導們高興地爬上梯子,參觀了解殲轟七a的座艙。
殲轟七a采用的是串列布局的雙座艙,前麵的是飛行員,後麵是武器操作員,領導們看到兩個座艙都采用了一平三下的先進座艙係統,都非常的高興。
要知道這個可是三代機的標配了,以前的二代機完全都是密集的機械儀表和按鈕,現在呢大部分都用顯示器替代了。
而且這先進的座艙航電係統,是非常聰明的,可以大大減輕飛行員的負擔,在戰場態勢的感知能力上,那是十分強大的,機頭雷達罩內裝的是一部大口徑的pd雷達,探測距離遠,有地形測繪功能,還可以貼地飛行,這都是殲七殲八戰鬥機所不及的。
領導們非常的滿意,有了這麽好的戰鬥轟炸機,以後無論是南海也好,還是其他的區域也好,海空軍航空兵都可以到達,並且震懾到那些敵對勢力。
一位領導關心地問道:“陳總師,咱們的殲轟七a戰鬥機什麽時候可以試飛?發動機有沒有問題?”
動力一直是製約航空工業的瓶頸,以前的新型戰鬥機,往往是被發動機拖後腿,出現飛機等發動機試飛的情況,有些不得已用落後的發動機來試飛。
不過現在的兩架殲轟七a都裝上了新型的國產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領導關心這個問題也是很正常的。
陳總師連忙道:“我們的殲轟七a戰鬥機,按計劃將在明年1月進行首飛,我想目前來說沒有什麽問題。咱們的中推渦扇發動機,已經完成了試車考核,並且已經上機試飛,它的可靠性表現非常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過一次較大的問題,就是小問題也很少,所以我想首飛完全不用擔心發動機出問題。”
接著陳總師又向領導們匯報了一下發動機的情況,殲轟七a使用的中推發動機,比起原來計劃的斯貝mk202發動機要先進得多了,推力重量比完全達到三代發動機的標準,而且中高空的性能也是非常不錯的,油耗也同樣是很低,發動機壽命更是達到五千小時以上。
聽到這些,領導們可是非常的高興,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突破,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因為航空發動機比飛機更複雜,可以說是工業皇冠上的寶石了。
在李曙光提出來的五台核心機計劃順利推進之後,一台接一台的先進航空發動機研製成功,國產先進中推都衍生出兩台渦扇發動機來了,一台是加力推力八十千年的,一台是九十五千牛的。
其中技術性能更低的給了殲七iii和殲八iii戰鬥機使用,而技術性能高的就給了殲轟七a戰鬥機。
這樣的好處就是,殲七iii用的那台中推發動機,推力要小了十五千牛,推力重量比要低一些,使用的航發動機材料成本更低,製造工藝相對也低一些,使用壽命也是相對低一些,隻有三千小時,另外就是油耗也略高一點,但是一台這樣的發動機,隻有兩台渦噴發動機的成本。
但是使用壽命算下來,相當於四到五台渦噴發動機了,這對二代半戰鬥機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福音。
因為二代半戰鬥機的成本,必須要控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要不然就沒有性價比了,這發動機可是很關鍵,因為它占了一架戰機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成本了。
殲轟七a戰鬥機用的是高端的型號,而且它的增推潛力大,將來再改進的話,完全可以提高到一百千牛以上。
當然先進中推的技術難度,還是要略小於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為三代機配套的軍用加力式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進展同樣是非常的順利。
這都是得益於李曙光提出來的整體規劃,以及設計方案和關鍵技術,要不然的話現在的中國航空工發動機,根本不可能有一點突破,也許現在還在到處求購先進的航發呢。
李曙光很高興,殲轟七a戰鬥機現在的性能,可以說不比十年後才有的蘇三零戰鬥機差了,當然空軍和海軍更不可能會再引進蘇係戰鬥機了。
未來的海軍和空軍航空兵,裝備的都將是自主研發的國產戰鬥機,這一點毋庸置疑,空軍現在對航空工業是非常的滿意。
李曙光想起前世的時候,空軍的三劍客當中,有一個是蘇係戰鬥機,心裏還是有些不平的,殲十六戰鬥機雖然說是自主研製,但也是在蘇三零的基礎上有一些改進,說起來主要還是換了航電武器係統,至於皮還是那個皮,外形上與蘇三零戰鬥機沒有多少區別。
而且當時來說,殲十六戰鬥機,並不比隱身四代機殲二零戰鬥機便宜,雖然說它載彈量大,航程遠,號稱炸彈卡車,但無論怎麽樣都不能算是完全自主設計研製的國產戰鬥機。
所以殲十一也好,殲十五也好,還有殲十六戰鬥機,都不可能出口。
在參觀完殲轟七a戰鬥機以後,領導們又來到了西飛公司的其他車間,了解重點型號的研製生產情況。
西飛公司現在還負責著轟八戰略轟炸機,以及運十五戰略運輸機的研製工作,領導們在了解到相關的情況後,對西飛和六零三所在這些型號研製中的表現是非常的滿意。
這幾個型號,可以說都是重點型號中的重點了,特別是戰略轟炸機,那它的地位更是超然,不是殲轟七a戰鬥機能比的。
因為戰略轟炸機目前隻有兩個超級大國才有,而中國也將很快擁有自己的戰略轟炸機,並且還是領先的隱身戰略轟炸機。
現在西飛和六零三所已經完成了飛翼氣動布局的驗證工作,包括飛控係統的驗證也是非常的順利,這都是因為李曙光提供的技術支持的原因。
可以說研製工作,將會非常的順利進行下去,預計兩年後就可以凍結技術狀態了。
領導們是非常的滿意,對李曙光更是讚賞有加,這樣優秀的年輕人,確實是值得表揚的。
有了李曙光這個國寶級的專家,未來的航空工業一定會全麵超越兩個航空強國。
殲轟七a采用的是串列布局的雙座艙,前麵的是飛行員,後麵是武器操作員,領導們看到兩個座艙都采用了一平三下的先進座艙係統,都非常的高興。
要知道這個可是三代機的標配了,以前的二代機完全都是密集的機械儀表和按鈕,現在呢大部分都用顯示器替代了。
而且這先進的座艙航電係統,是非常聰明的,可以大大減輕飛行員的負擔,在戰場態勢的感知能力上,那是十分強大的,機頭雷達罩內裝的是一部大口徑的pd雷達,探測距離遠,有地形測繪功能,還可以貼地飛行,這都是殲七殲八戰鬥機所不及的。
領導們非常的滿意,有了這麽好的戰鬥轟炸機,以後無論是南海也好,還是其他的區域也好,海空軍航空兵都可以到達,並且震懾到那些敵對勢力。
一位領導關心地問道:“陳總師,咱們的殲轟七a戰鬥機什麽時候可以試飛?發動機有沒有問題?”
動力一直是製約航空工業的瓶頸,以前的新型戰鬥機,往往是被發動機拖後腿,出現飛機等發動機試飛的情況,有些不得已用落後的發動機來試飛。
不過現在的兩架殲轟七a都裝上了新型的國產中等推力渦扇發動機,領導關心這個問題也是很正常的。
陳總師連忙道:“我們的殲轟七a戰鬥機,按計劃將在明年1月進行首飛,我想目前來說沒有什麽問題。咱們的中推渦扇發動機,已經完成了試車考核,並且已經上機試飛,它的可靠性表現非常好,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現過一次較大的問題,就是小問題也很少,所以我想首飛完全不用擔心發動機出問題。”
接著陳總師又向領導們匯報了一下發動機的情況,殲轟七a使用的中推發動機,比起原來計劃的斯貝mk202發動機要先進得多了,推力重量比完全達到三代發動機的標準,而且中高空的性能也是非常不錯的,油耗也同樣是很低,發動機壽命更是達到五千小時以上。
聽到這些,領導們可是非常的高興,國產航空發動機的突破,那才是真正的了不起,因為航空發動機比飛機更複雜,可以說是工業皇冠上的寶石了。
在李曙光提出來的五台核心機計劃順利推進之後,一台接一台的先進航空發動機研製成功,國產先進中推都衍生出兩台渦扇發動機來了,一台是加力推力八十千年的,一台是九十五千牛的。
其中技術性能更低的給了殲七iii和殲八iii戰鬥機使用,而技術性能高的就給了殲轟七a戰鬥機。
這樣的好處就是,殲七iii用的那台中推發動機,推力要小了十五千牛,推力重量比要低一些,使用的航發動機材料成本更低,製造工藝相對也低一些,使用壽命也是相對低一些,隻有三千小時,另外就是油耗也略高一點,但是一台這樣的發動機,隻有兩台渦噴發動機的成本。
但是使用壽命算下來,相當於四到五台渦噴發動機了,這對二代半戰鬥機來說,簡直就是一個福音。
因為二代半戰鬥機的成本,必須要控製在一個合理的範圍,要不然就沒有性價比了,這發動機可是很關鍵,因為它占了一架戰機百分之三十左右的成本了。
殲轟七a戰鬥機用的是高端的型號,而且它的增推潛力大,將來再改進的話,完全可以提高到一百千牛以上。
當然先進中推的技術難度,還是要略小於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為三代機配套的軍用加力式大推力渦扇發動機,進展同樣是非常的順利。
這都是得益於李曙光提出來的整體規劃,以及設計方案和關鍵技術,要不然的話現在的中國航空工發動機,根本不可能有一點突破,也許現在還在到處求購先進的航發呢。
李曙光很高興,殲轟七a戰鬥機現在的性能,可以說不比十年後才有的蘇三零戰鬥機差了,當然空軍和海軍更不可能會再引進蘇係戰鬥機了。
未來的海軍和空軍航空兵,裝備的都將是自主研發的國產戰鬥機,這一點毋庸置疑,空軍現在對航空工業是非常的滿意。
李曙光想起前世的時候,空軍的三劍客當中,有一個是蘇係戰鬥機,心裏還是有些不平的,殲十六戰鬥機雖然說是自主研製,但也是在蘇三零的基礎上有一些改進,說起來主要還是換了航電武器係統,至於皮還是那個皮,外形上與蘇三零戰鬥機沒有多少區別。
而且當時來說,殲十六戰鬥機,並不比隱身四代機殲二零戰鬥機便宜,雖然說它載彈量大,航程遠,號稱炸彈卡車,但無論怎麽樣都不能算是完全自主設計研製的國產戰鬥機。
所以殲十一也好,殲十五也好,還有殲十六戰鬥機,都不可能出口。
在參觀完殲轟七a戰鬥機以後,領導們又來到了西飛公司的其他車間,了解重點型號的研製生產情況。
西飛公司現在還負責著轟八戰略轟炸機,以及運十五戰略運輸機的研製工作,領導們在了解到相關的情況後,對西飛和六零三所在這些型號研製中的表現是非常的滿意。
這幾個型號,可以說都是重點型號中的重點了,特別是戰略轟炸機,那它的地位更是超然,不是殲轟七a戰鬥機能比的。
因為戰略轟炸機目前隻有兩個超級大國才有,而中國也將很快擁有自己的戰略轟炸機,並且還是領先的隱身戰略轟炸機。
現在西飛和六零三所已經完成了飛翼氣動布局的驗證工作,包括飛控係統的驗證也是非常的順利,這都是因為李曙光提供的技術支持的原因。
可以說研製工作,將會非常的順利進行下去,預計兩年後就可以凍結技術狀態了。
領導們是非常的滿意,對李曙光更是讚賞有加,這樣優秀的年輕人,確實是值得表揚的。
有了李曙光這個國寶級的專家,未來的航空工業一定會全麵超越兩個航空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