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冶煉技術,在當時不僅已經稍稍落後於周邊的遼國和西夏,竟連看似愚昧落後的大金部落也大大不如。


    不要覺得奇怪,他已經找到了根據,水滸之心提醒他,後世二十世紀六零年代,在黑龍江小嶺東川出土過一個大金國的煉鐵爐子遺址,發現了金國在使用世界上當時最先進的原始坩堝冶煉法,同時也出土了大量的從鐵鍋、鐵鏟等民用品,到槍刀等軍事用品作為佐證,證明了大金國雖然政治上、經濟上落後,但是在軍事冶煉科技上意外的強悍,這則報道他是看過的。


    如今想來,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麽大金國突然之間就能摧古拉朽的覆滅了大遼和北宋了。


    曆史上覆滅一個國家可能會是一次偶然,但不可能總是一個接一個偶然發生,必有必然的緣故。


    正如後來的蒙古一個接一個滅亡了百餘個國家,那是偶然嗎?必然有它先進的軍事實力作為支撐。


    大金國也同樣,就算能偶然滅了遼國,也不可能偶然間又滅了北宋。實際上滅遼國就不是什麽偶然,而是他的軍事科技、他的冶煉工業水平已經超過了遼國,他的重要戰略物資馬匹又不次於遼國,再加上遼國自身的腐朽,以及大金國從上到下的悍不畏死,戰術正確,所以才能順理成章的滅了大遼。


    要說唯一的偶然,其實就是大金國的龍興之地黑龍江,剛好盛產石墨,在冶煉時可能無意中用到混合了石墨的黏土,形成了原始的坩堝冶煉,暗自猥瑣發育,讓大金國一躍而成為周邊冶煉工業技術最強的國家。


    你可以說這是大金國的國運到了,但並不是北宋滅亡的必然原因,必然原因還是房如海父子給他講述的,北宋從上到下的那種浮誇、虛假、自欺欺人之風。


    如果真像房如海所言,那宋朝的的冶煉工藝技術,和他的製甲最高水準,也許隻能停留在藝術畫卷上。因為畫卷怎麽畫都可以,還可以讓趙大藝術家及其祖輩們指點江山,指出哪裏畫的不像,畫得不夠好。


    這麽說並非無腦黑,宋代的很多位皇帝,那可是很有藝術修養的,往往琴棋書畫,書法音律皆通,直接稱其為藝術家一點不為過,尤其是靖康之恥這位宋徽宗,一部書畫作品,在後世那是要以上億元的價格來衡量的。


    也因此導致大宋朝的冶煉技術,更可能不但隻停留在書畫上,還烙印在宰相給官家的文報資料上,即那句著名的“戎具精勁,近古未有”。於是官家和全國百姓就都信了,所謂詐騙的最高境界就是連自己都騙。結果自然也就是造就了曆代皇帝最悲慘的下場。


    這八個字的形容詞甚至連很多後世的史學家們都深信不疑,認為宋代既然這麽富裕,那軍隊就自然應該真的兵甲犀利,遠邁前朝,為曆代封建社會之最。


    宋朝的確是封建社會曆朝曆代最富有啊,有錢自然就會兵甲犀利啊,這是後世人一貫的思維認知。


    但真的是這樣嗎?曆史已經做出了迴答。恰恰是最貧窮落後的國家笑到了最後,先是大金國,後來是蒙古部落,當然還有更後來的我大清。


    王定六本就一直對宋代所謂國富兵強論持懷疑態度,因為資料描述與曆史結果相差太遠。曆史結果是富裕的北宋被滅,貧窮落後的大金才是勝利者不是嗎?


    所以北宋真的那麽強盛嗎?大金真的那麽落後嗎?


    就好像要讓後世的人相信,現代北美貧窮落後的哥斯達黎加,突然先滅了墨西哥,再滅了大漂亮國一樣,讓人找不到絲毫可信因素,但如果真的發生了,那肯定有原因吧?


    再迴到兩宋盔甲的疑問話題,到了南宋還發生過這樣一件事,曾經有官員上報,願意用一百副鐵甲換取五十副紙甲給士兵使用,這又是一個典型例子。一方麵說明紙甲質量好,一方麵也反襯出鐵甲的質量有多差。


    王定六更願意相信大宋的紙甲絕對比大金國的紙甲質量好,因為大宋朝的造紙業發達,這一點是不用懷疑的。


    但軍事冶煉工藝卻找不到大宋朝比大金國強大的資料,連出土文物佐證都沒有。


    最諷刺的是,宋朝的紙甲可是在後世貴州有出土為證的,而鐵甲卻依然沒有,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有一種說法是當時唐宋時期的法律禁止盔甲兵器陪葬,因此沒有宋代鐵甲出土。可為什麽唐朝有鐵甲出土而宋朝沒有呢?宋朝的人就那麽聽話守法嗎?這個理由難以服眾。


    也因此,關於兩宋時期沒有鐵紮甲出土這一現象合理的解釋隻能是,兩宋的鐵甲因為質量不過關,易碎難以保存,連死去的人都不願意用這種劣質物品陪葬,所以未能留下出土實物,至少是數量太少沒能有考古發現。


    不得出這樣的結論,無法解釋為什麽兩宋在後世沒有鐵質盔甲出土的尷尬現實。


    元朝修宋史,是不會替前朝解釋有關鐵甲質量差等這些現象的,但是滅南宋的蒙元大將伯顏,在拒絕南宋小皇帝和談使者講的那句話蘊含深意:“得國由小兒,失國由小兒。”


    字麵意思就是,大宋本來就是從欺負柴氏小孩子得到國家的,也就是梁山好漢小旋風柴進的祖先,而到自家小孩子也被欺負國家滅亡結束。


    引申的深層含義卻是指,大宋如兒戲一般從欺騙開始得到國家,最後大宋的官家也如小兒一般,被一騙到底而滅亡。


    os:後世的史學家和文學家,也並非沒有對大宋戎具精勁,近古未有這一點抱持疑問者,或許施耐庵就是其中一位,因此才讓我設身處地經曆這一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新水滸之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紅塵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紅塵問並收藏新水滸之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