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翁誠惶誠恐的笑臉抽了很大的一抽:“這個……我兒原是命裏缺水,這沙漠……”
我憋住笑上去打圓場:“這位老伯伯,您有所不知,且把‘沙漠’這二字拆開細看,豈不是足足地添上了六筆水嗎?莫少水啊!再沒有比這更適合令郎的名兒了。是好聽順耳重要,還是家宅平安要緊?”
好容易送走這纏磨的李沙漠父子,我長舒了口氣,開始數金葉子。
因來前我曾問過臨淵,要等的貴客是個什麽模樣,他隻答了一句,是個挺著肚子行動不大穩便的。眼下想是已經完事,第三個客人不等也罷。便把那兜金葉子往他懷裏一揣:“你若實在累得厲害,不如早些收攤去尋個涼快處歇著吧。反正貴客也料理過了,並沒錯失什麽。”
他卻搖搖頭,沉吟道:“不是他——”
話音未落,腳邊響起一聲啼泣,我嚇得彈開三尺,低頭再看,原是個身懷六甲的年輕婦人,不知從哪裏竄出來,撲通跪倒在了卦攤前。
“小婦人姚氏,湯陰縣桐廬鄉人士,因得遊方高人指點,孤身跋涉尋來,萬望仙人大發慈悲,救救我一鄉百姓的性命。”
第六十一章 河妖
桐廬鄉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地處臨安府西北,依山傍水,還有條富春江斜貫其中,是難得的鍾靈毓秀之地。越上風上水的好地方,天地靈氣就越足,雖滋養一方水土,也難免招來些邪祟作怪。
一介身懷六甲的婦人,之所以不顧危險跋山涉水求告而來,實在是走投無路。
姚氏本出身書香人家,因故鄉遭災,父母雙亡,逃難途中偶遇後來的夫郎嶽和,言和意順便成了親,定居桐廬,打魚為生。家境雖無多大的富貴,也算殷實,就這麽過了幾年清平安樂日子。
誰知命途多舛,她那夫郎在一次出水打魚時,竟被出沒在滄浪水的河妖所害,屍骨無尋,可憐姚氏孤苦伶仃,腹中孩兒尚未落地就成了新寡。
河妖肆無忌憚為禍一方,靠水吃水的桐廬鄉已再無人敢下水打魚。長久下去總不是辦法,斷了生計不是鬧著玩的,於是鄉鄰們三五個銅板挨家挨戶地湊,好容易請來一位高人做法除妖。那位高人據說本事很了得,道高足有一尺,可惜並沒幹過那魔高的一丈,被料理得落花流水,險些葬身江心。
高人有幸逃脫一命,大徹大悟了生死麵前錢財都是身外物的道理,迴村後便將酬金盡數退迴,告訴大夥那河妖乃是條成了精的巨大鯉魚,張口就能吞下小半條江,略擺擺尾,可將一座小山大的船拍得稀碎。總而言之,他是愛莫能助。要想降服此妖,需得如此這般。於是便有了晌午卦攤前的那一幕。
我仍不解:“姚姐姐,村裏難道再尋不出個身強體健的男人來了嘛,怎會需要你一個有孕在身的婦人家這般顛簸,外出求救?”
姚氏茫然搖頭,勉力牽起嘴角,卻隻擠出個不成形的苦笑:“小婦人也不知,隻是那高人言之鑿鑿,說腹中小兒來歷奇特,與仙家有些緣法未竟,唯有親身來求,才有望勸動仙人屈尊一行。”
說罷,目含期待朝臨淵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她滿心信望的仙人,正在接過我數錢的重任,一心一意扒拉李翁留下的金葉子。
我嘴角抽搐了下,尷尬滿得快要兜不住。不得不說,姚氏雖長居鄉野,涵養卻好得很,見狀忙把牢牢藏在懷中的布包取出打開,裏麵銀角子有大有小,成色不一,內中還混雜了不少銅錢。這些想必就是所有村鄰傾囊湊出的降妖酬金。
臨淵出乎意料地擺擺手:“不必。若用這些當盤纏,無論僱車還是賃馬,走陸路到桐廬鄉起碼還得再耗上一個多月。”
我表示很刮目。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的臨淵,不是個同情心泛濫的神仙。分內的責任都能讓太玄翻山越嶺找了來,才勉為其難擔待一下,身外俗務的熱鬧,基本能躺著看就懶得坐著瞧。可眼下這樁勞心勞力的閑事,他不僅答應管了,還連酬金也不肯收,看來姚氏才是真正要等的貴客。
獸拜月、仙清修、佛寂空。不管不顧見了活人便要吞吃入腹的,料也就是個根基淺薄的旁門小妖,想必不難收拾。
木船盪悠悠,無槳自徐徐分水而行,江波聚合,映照長空。
我們趕到桐廬鄉的時候,正是個晦暗黃昏。立在渡頭抬眼瞭望,天地窒悶無風,唯有雷電暴閃,頃刻便狂雨瓢潑。浩渺煙波中,似有犀利氣機正聚集翻湧。
這麽詭異的景象,就算我沒有道行也能察覺出妖氣衝天。
我省卻一切虛禮,先將身子沉重的姚氏放歸家中候著,囑咐她告知眾鄉鄰關門閉戶,無論聽見任何動靜都勿要出來。然後便隨臨淵驅舟渡往江心,去尋那妖孽的蹤跡。
臨淵解下束髮帛帶,隨手往河中一拋,陡然間,整條河麵變了色彩。
深碧河流,泛起層層灰色浮沫,散發出催人慾嘔的腥膻。水中紅芒暴現了一現,河麵當即下沉三尺,露出巨大的漩渦。
渦流越轉越急,仿佛熔漿漸沸,將惡臭熏天的河水燒得如同鐵水。岸邊楊柳枝條懸垂,但凡觸及水中,瞬間便焦黑枯萎,揚化成塵。
兜率真焰,神魂盡滅。人間諸般桃紅柳綠都變作灰頹。難怪他說,我們根本無須特意去尋迦樓羅,那廝自會投羅網而來。因為流落於世的第九朵兜率火,根本不在凡世,自始至終,都藏於臨淵手中。
</br>
我憋住笑上去打圓場:“這位老伯伯,您有所不知,且把‘沙漠’這二字拆開細看,豈不是足足地添上了六筆水嗎?莫少水啊!再沒有比這更適合令郎的名兒了。是好聽順耳重要,還是家宅平安要緊?”
好容易送走這纏磨的李沙漠父子,我長舒了口氣,開始數金葉子。
因來前我曾問過臨淵,要等的貴客是個什麽模樣,他隻答了一句,是個挺著肚子行動不大穩便的。眼下想是已經完事,第三個客人不等也罷。便把那兜金葉子往他懷裏一揣:“你若實在累得厲害,不如早些收攤去尋個涼快處歇著吧。反正貴客也料理過了,並沒錯失什麽。”
他卻搖搖頭,沉吟道:“不是他——”
話音未落,腳邊響起一聲啼泣,我嚇得彈開三尺,低頭再看,原是個身懷六甲的年輕婦人,不知從哪裏竄出來,撲通跪倒在了卦攤前。
“小婦人姚氏,湯陰縣桐廬鄉人士,因得遊方高人指點,孤身跋涉尋來,萬望仙人大發慈悲,救救我一鄉百姓的性命。”
第六十一章 河妖
桐廬鄉說遠不遠說近不近,地處臨安府西北,依山傍水,還有條富春江斜貫其中,是難得的鍾靈毓秀之地。越上風上水的好地方,天地靈氣就越足,雖滋養一方水土,也難免招來些邪祟作怪。
一介身懷六甲的婦人,之所以不顧危險跋山涉水求告而來,實在是走投無路。
姚氏本出身書香人家,因故鄉遭災,父母雙亡,逃難途中偶遇後來的夫郎嶽和,言和意順便成了親,定居桐廬,打魚為生。家境雖無多大的富貴,也算殷實,就這麽過了幾年清平安樂日子。
誰知命途多舛,她那夫郎在一次出水打魚時,竟被出沒在滄浪水的河妖所害,屍骨無尋,可憐姚氏孤苦伶仃,腹中孩兒尚未落地就成了新寡。
河妖肆無忌憚為禍一方,靠水吃水的桐廬鄉已再無人敢下水打魚。長久下去總不是辦法,斷了生計不是鬧著玩的,於是鄉鄰們三五個銅板挨家挨戶地湊,好容易請來一位高人做法除妖。那位高人據說本事很了得,道高足有一尺,可惜並沒幹過那魔高的一丈,被料理得落花流水,險些葬身江心。
高人有幸逃脫一命,大徹大悟了生死麵前錢財都是身外物的道理,迴村後便將酬金盡數退迴,告訴大夥那河妖乃是條成了精的巨大鯉魚,張口就能吞下小半條江,略擺擺尾,可將一座小山大的船拍得稀碎。總而言之,他是愛莫能助。要想降服此妖,需得如此這般。於是便有了晌午卦攤前的那一幕。
我仍不解:“姚姐姐,村裏難道再尋不出個身強體健的男人來了嘛,怎會需要你一個有孕在身的婦人家這般顛簸,外出求救?”
姚氏茫然搖頭,勉力牽起嘴角,卻隻擠出個不成形的苦笑:“小婦人也不知,隻是那高人言之鑿鑿,說腹中小兒來歷奇特,與仙家有些緣法未竟,唯有親身來求,才有望勸動仙人屈尊一行。”
說罷,目含期待朝臨淵所在的方向看了一眼——她滿心信望的仙人,正在接過我數錢的重任,一心一意扒拉李翁留下的金葉子。
我嘴角抽搐了下,尷尬滿得快要兜不住。不得不說,姚氏雖長居鄉野,涵養卻好得很,見狀忙把牢牢藏在懷中的布包取出打開,裏麵銀角子有大有小,成色不一,內中還混雜了不少銅錢。這些想必就是所有村鄰傾囊湊出的降妖酬金。
臨淵出乎意料地擺擺手:“不必。若用這些當盤纏,無論僱車還是賃馬,走陸路到桐廬鄉起碼還得再耗上一個多月。”
我表示很刮目。一般來說,正常情況下的臨淵,不是個同情心泛濫的神仙。分內的責任都能讓太玄翻山越嶺找了來,才勉為其難擔待一下,身外俗務的熱鬧,基本能躺著看就懶得坐著瞧。可眼下這樁勞心勞力的閑事,他不僅答應管了,還連酬金也不肯收,看來姚氏才是真正要等的貴客。
獸拜月、仙清修、佛寂空。不管不顧見了活人便要吞吃入腹的,料也就是個根基淺薄的旁門小妖,想必不難收拾。
木船盪悠悠,無槳自徐徐分水而行,江波聚合,映照長空。
我們趕到桐廬鄉的時候,正是個晦暗黃昏。立在渡頭抬眼瞭望,天地窒悶無風,唯有雷電暴閃,頃刻便狂雨瓢潑。浩渺煙波中,似有犀利氣機正聚集翻湧。
這麽詭異的景象,就算我沒有道行也能察覺出妖氣衝天。
我省卻一切虛禮,先將身子沉重的姚氏放歸家中候著,囑咐她告知眾鄉鄰關門閉戶,無論聽見任何動靜都勿要出來。然後便隨臨淵驅舟渡往江心,去尋那妖孽的蹤跡。
臨淵解下束髮帛帶,隨手往河中一拋,陡然間,整條河麵變了色彩。
深碧河流,泛起層層灰色浮沫,散發出催人慾嘔的腥膻。水中紅芒暴現了一現,河麵當即下沉三尺,露出巨大的漩渦。
渦流越轉越急,仿佛熔漿漸沸,將惡臭熏天的河水燒得如同鐵水。岸邊楊柳枝條懸垂,但凡觸及水中,瞬間便焦黑枯萎,揚化成塵。
兜率真焰,神魂盡滅。人間諸般桃紅柳綠都變作灰頹。難怪他說,我們根本無須特意去尋迦樓羅,那廝自會投羅網而來。因為流落於世的第九朵兜率火,根本不在凡世,自始至終,都藏於臨淵手中。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