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李世民聽到之後,也是大為驚奇,楊妃是最為疼愛李恪的人,怎麽可能會如此輕易的就答應了自己的要求。
但是李世民也沒有多想,隻是略微驚愕,就忘記了。
等到長孫皇後走了之後,楊妃派人通知李恪進宮,仔細的叮囑了一番。畢竟這是李恪第一次單獨的出宮遠遊,而且還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所以所有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第二天李世民又單獨的召見了李恪,也是再三的囑咐,同時還擢李恪為洛州大都督,提洛州事,對洛州大小事務進行查察,這是對李恪莫大的信任,要知道李恪此時不過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就給他如此大的權力,這是多麽大的信任。
同時又選擇了一名隨從的官員,幫助李恪在洛州處理政事。本來這個人員李世民也是思慮再三,後來猛然間看見一份詔書,這才想起來這個人。
這個人就是岑文本。岑文本,字景仁,鄧州棘陽(今河南新野縣)人,後遷居江陵(今湖北荊州),西梁吏部尚書岑善方之孫。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岑文本被任命為秘書郎。先後上《藉田頌》、《三元頌》,文辭甚美,才名大震。後由李靖推薦,被提拔為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本身就是負責起草一些詔書國書的,所以李世民在看到詔書的時候,才想起來這位中書舍人。
李世民又下詔封岑文本為洛州副都督,從三品,輔助李恪處理洛州大小事務,穩定洛州民心。當岑文本接到這個詔書的時候,都有些呆了。
當時他正在起草一份詔書,沒有想到皇帝突然召見他,一下子就將他派去了洛州,還是和三皇子一起去。
要是尋常人會以為皇帝這是在將自己外派,可能自己的仕途要出現問題,畢竟地方官不如京官。
但是岑文本不愧是未來大唐的宰相,他隻是一愣,隨後趕緊謝恩。
因為這趟差事雖然有危險,但是迴報也是超高的。隻要自己幫助三皇子穩定了洛州,自己迴京之後,是必有重賞的。
同時此次和自己去的是三皇子李恪,李恪能問善武,身負李家、楊家、獨孤家三家血脈,從小異常聰慧,是岑文本最為欣賞的一個皇子,在岑文本的心中,李恪才是最有資格繼承大寶之人。
接到命令之後,一個時辰之內,岑文本就和李恪在兩千千牛衛率的保護之下離開了長安,東行直奔洛州。
一行人的速度極快,因為隊伍之中,沒有特別年邁之人。李恪雖然年幼,但是四歲習武,身體強裝,完全經得起顛簸。
車隊之中,岑文本騎著馬,在李恪車駕的左邊,李恪撩開車簾,很是尊敬的說道:“岑大人,此次洛州之行要仰仗你了,恪尚年幼,未曾涉及政事。洛州軍政之事,大多要仰仗岑中書提點了。”
李恪這一番話,將自己的身份降到了最低,言語之中都是對岑文本的尊重。毫無身為皇子的傲氣,這樣的姿態很是讓岑文本歡喜。
岑文本一捋頷下胡須,笑道:“殿下自幼聰慧,深得陛下教導,此次洛州之行,雖有安定洛州之根,但是也有鍛煉殿下之意。文本雖然愚鈍,也願意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多謝岑夫子了。”李恪很是敬重的說道。
這句話一出,岑文本的內心都快要樂開花了。但是表麵還是風輕雲淡。
在李恪等人離開長安的時候,就已經有快馬出發,向洛州稟告,畢竟皇子親赴州郡,這是大事,需要地方官員,先行布置。
快馬一天就到,而李恪的車隊雖然行進的速度不慢,但是也需要一天半的時間。
等到快馬到的時候,洛州的刺史葉賀接到消息的時候,心中大驚,他完全沒有想到皇帝會派皇子親自前來穩定洛州民心。
他趕緊找來洛州有關禮儀的官員,趕緊布置,皇子親赴這還是李世民登基之後第一次皇子離京趕赴地方。洛州有此榮幸,不知道是不是榮幸。
隨著約戰日期的逐漸臨近,越來越多的高手被暗殺,有的成功了,有的沒有成功,但是總體來說,是少數人遇害了。
遇害的高手被發現的時候,不是在街道之上,就是在客店之中,傷口不一,有的是被短刀殺死,有的是一劍封喉,一看就不是一個人,或者說不是一夥人殺死的。
這些消息李原並不知道,他在閉關備戰,安心的調理自己的狀態。
就連徐芷兮都見不到他,隻有孟子虛守在身邊,保證他不被別人打擾。
終於到了約戰的日期,洛水之畔早都是人山人海,各大門派基本全數到齊,儒墨道法,太上峨眉,青城太華,泰山秋水,隻要是叫的上名號的,都來到了。
就連碧波海的人都搶到了好的位置,以便觀賞比賽。
李原也出房間準備一戰了,徐芷兮也終於看到了李原,她幫助李原戴上麵具,擦好劍,裝好琴,為他整理衣服。
“我和靈鏡會去現場看的,一定會贏的,在芷兮心中,靈均哥哥是戰無不勝的。”徐芷兮一邊整理李原的衣服一邊說道。
李原為徐芷兮正了正簪花,笑道:“今天我必須要贏,因為我要告訴天下一個好消息。”
“什麽好消息?”徐芷兮問道。因為她沒有聽說李原有什麽好事。
“哈哈,打完之後你就知道了,今天你和子虛靈鏡他們站在一起,戴上麵具,這樣他們就知道你是我逍遙客的人了。你們可以和儒墨道的人站的近一些,我和他們的關係還算不錯,也不會有人想不開去和他們作對。”李原笑道。
“嗯嗯,好的。聽聞褒聖公、天一子和巨子前輩學識淵博,芷兮到是也想和他們暢聊一番。”徐芷兮答應著說道。
“那三個老家夥,以前見麵的時候沒有覺得他們有多麽的淵博,可能當時隻顧得去切磋了,忽略了這些。”李原開玩笑的說道,在他的心中還是很尊敬這三人的。
但是李世民也沒有多想,隻是略微驚愕,就忘記了。
等到長孫皇後走了之後,楊妃派人通知李恪進宮,仔細的叮囑了一番。畢竟這是李恪第一次單獨的出宮遠遊,而且還肩負著重大的使命,所以所有人都覺得理所當然。
第二天李世民又單獨的召見了李恪,也是再三的囑咐,同時還擢李恪為洛州大都督,提洛州事,對洛州大小事務進行查察,這是對李恪莫大的信任,要知道李恪此時不過是一個十歲的孩子。就給他如此大的權力,這是多麽大的信任。
同時又選擇了一名隨從的官員,幫助李恪在洛州處理政事。本來這個人員李世民也是思慮再三,後來猛然間看見一份詔書,這才想起來這個人。
這個人就是岑文本。岑文本,字景仁,鄧州棘陽(今河南新野縣)人,後遷居江陵(今湖北荊州),西梁吏部尚書岑善方之孫。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岑文本被任命為秘書郎。先後上《藉田頌》、《三元頌》,文辭甚美,才名大震。後由李靖推薦,被提拔為中書舍人。
中書舍人本身就是負責起草一些詔書國書的,所以李世民在看到詔書的時候,才想起來這位中書舍人。
李世民又下詔封岑文本為洛州副都督,從三品,輔助李恪處理洛州大小事務,穩定洛州民心。當岑文本接到這個詔書的時候,都有些呆了。
當時他正在起草一份詔書,沒有想到皇帝突然召見他,一下子就將他派去了洛州,還是和三皇子一起去。
要是尋常人會以為皇帝這是在將自己外派,可能自己的仕途要出現問題,畢竟地方官不如京官。
但是岑文本不愧是未來大唐的宰相,他隻是一愣,隨後趕緊謝恩。
因為這趟差事雖然有危險,但是迴報也是超高的。隻要自己幫助三皇子穩定了洛州,自己迴京之後,是必有重賞的。
同時此次和自己去的是三皇子李恪,李恪能問善武,身負李家、楊家、獨孤家三家血脈,從小異常聰慧,是岑文本最為欣賞的一個皇子,在岑文本的心中,李恪才是最有資格繼承大寶之人。
接到命令之後,一個時辰之內,岑文本就和李恪在兩千千牛衛率的保護之下離開了長安,東行直奔洛州。
一行人的速度極快,因為隊伍之中,沒有特別年邁之人。李恪雖然年幼,但是四歲習武,身體強裝,完全經得起顛簸。
車隊之中,岑文本騎著馬,在李恪車駕的左邊,李恪撩開車簾,很是尊敬的說道:“岑大人,此次洛州之行要仰仗你了,恪尚年幼,未曾涉及政事。洛州軍政之事,大多要仰仗岑中書提點了。”
李恪這一番話,將自己的身份降到了最低,言語之中都是對岑文本的尊重。毫無身為皇子的傲氣,這樣的姿態很是讓岑文本歡喜。
岑文本一捋頷下胡須,笑道:“殿下自幼聰慧,深得陛下教導,此次洛州之行,雖有安定洛州之根,但是也有鍛煉殿下之意。文本雖然愚鈍,也願意為殿下效犬馬之勞。”
“多謝岑夫子了。”李恪很是敬重的說道。
這句話一出,岑文本的內心都快要樂開花了。但是表麵還是風輕雲淡。
在李恪等人離開長安的時候,就已經有快馬出發,向洛州稟告,畢竟皇子親赴州郡,這是大事,需要地方官員,先行布置。
快馬一天就到,而李恪的車隊雖然行進的速度不慢,但是也需要一天半的時間。
等到快馬到的時候,洛州的刺史葉賀接到消息的時候,心中大驚,他完全沒有想到皇帝會派皇子親自前來穩定洛州民心。
他趕緊找來洛州有關禮儀的官員,趕緊布置,皇子親赴這還是李世民登基之後第一次皇子離京趕赴地方。洛州有此榮幸,不知道是不是榮幸。
隨著約戰日期的逐漸臨近,越來越多的高手被暗殺,有的成功了,有的沒有成功,但是總體來說,是少數人遇害了。
遇害的高手被發現的時候,不是在街道之上,就是在客店之中,傷口不一,有的是被短刀殺死,有的是一劍封喉,一看就不是一個人,或者說不是一夥人殺死的。
這些消息李原並不知道,他在閉關備戰,安心的調理自己的狀態。
就連徐芷兮都見不到他,隻有孟子虛守在身邊,保證他不被別人打擾。
終於到了約戰的日期,洛水之畔早都是人山人海,各大門派基本全數到齊,儒墨道法,太上峨眉,青城太華,泰山秋水,隻要是叫的上名號的,都來到了。
就連碧波海的人都搶到了好的位置,以便觀賞比賽。
李原也出房間準備一戰了,徐芷兮也終於看到了李原,她幫助李原戴上麵具,擦好劍,裝好琴,為他整理衣服。
“我和靈鏡會去現場看的,一定會贏的,在芷兮心中,靈均哥哥是戰無不勝的。”徐芷兮一邊整理李原的衣服一邊說道。
李原為徐芷兮正了正簪花,笑道:“今天我必須要贏,因為我要告訴天下一個好消息。”
“什麽好消息?”徐芷兮問道。因為她沒有聽說李原有什麽好事。
“哈哈,打完之後你就知道了,今天你和子虛靈鏡他們站在一起,戴上麵具,這樣他們就知道你是我逍遙客的人了。你們可以和儒墨道的人站的近一些,我和他們的關係還算不錯,也不會有人想不開去和他們作對。”李原笑道。
“嗯嗯,好的。聽聞褒聖公、天一子和巨子前輩學識淵博,芷兮到是也想和他們暢聊一番。”徐芷兮答應著說道。
“那三個老家夥,以前見麵的時候沒有覺得他們有多麽的淵博,可能當時隻顧得去切磋了,忽略了這些。”李原開玩笑的說道,在他的心中還是很尊敬這三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