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這洛州舉辦十年一屆的武林大會,就已經夠熱鬧的了,但是沒有想到今年的武林大會是格外的有意思。先是法家弟子追殺燕子門遺孤燕江飛,隨後隱世多年的天行家少主行走江湖,更有曾經的武林霸主鬼門現世,多名正派弟子被暗殺,現在倒好靈均又要和鬼門至尊五官王一戰。這洛州的熱鬧程度,弄得朕都想要去看一看了。”李世民頗有興趣的說道。
“洛州如今也算是風雲際會,靈均機敏萬千,更有絕世武功傍身,料想洛州之事,他應該可以處理的妥善。”長孫皇後到是對李原非常有信心。
“靈均雖然智勇雙絕,但是鬼門乃是四十年前武林之中的霸主,宮中的資料有記載,鬼門當年橫行一時,實力非同小可。這次洛河之畔的戰鬥,朕怕靈均出事呀。”李世民身為大唐皇帝,知道的信息遠比長孫皇後知道的要多。他有著關於鬼門清楚的資料,這些都是大內禁秘。
“看來陛下定是知道些什麽,否則不會如此的擔心。”長孫皇後說道。
“其實有的時候知道,還不如不知道。現在國家尚未完全安定,北方的頡利可汗蠢蠢欲動。洛州之事,已經無法再分兵他顧。現在隻能是祈禱靈均可以安定洛州。穩住洛州的人心,平息鬼門之事了。”李世民歎了口氣說道。作為一個國家的帝王,他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慮,首先就是國家的安定。而現在大唐作為主要的敵人,不是鬼門,而是北方的頡利可汗。
“二郎,臣妾覺得現在洛州需要有人去穩定人心。洛州刺史葉賀雖然能力出眾,但是其威信不足以穩定洛州人心。必須要有一個足夠分量的人前去,這樣才能使百姓,使那些武林人士,安定。”
長孫皇後所言,李世民覺得很有必要,“善,但是派誰前去比較好呢?”
對於這個人選,李世民思慮良久,最後長孫皇後看到李世民的眉頭緊鎖,笑道:“二郎,如今幾位皇子年紀尚幼,何不從中選出一個,代表聖上,前往洛州。”
李世民聞言,臉上有喜色,看向長孫皇後,不由的讚道:“知世民者,唯無垢一人而已!”
聽到李世民這樣誇自己,長孫皇後麵上露出微笑,說道:“臣妾怎能知曉龍心,陛下的心思隻有陛下一人知道而已。”
“一個人知道,也是很心酸的。”李世民也是很心酸的。畢竟作為最高權力者,到最後都是孤家寡人。如秦始皇,漢武帝,皆是如此。雖然坐擁天下,但是身邊卻無一個知心之人。
李世民算是不錯的帝王了,他禦下有方,身邊功臣基本上都是善終,除了那種自己一心求死的,例如後期謀反的侯君集。
李世民心中盤算了一下自己的兒子,李承乾肯定是不能去了,因為他是太子,身份特殊。李泰年幼,想來想去也隻有李恪比較符合。
李恪此時受封蜀王,兼益州大都督。當然因為年紀尚幼,所以隻是遙領,並沒有去封地,仍然在長安。
“看來此次前往洛州,隻有恪兒最為合適了。”李世民淡淡的說道。
“恪兒能文善武,機敏多變,的確是最佳的人選。隻不過派恪兒前去,楊妃妹妹那邊,會不會?”其實長孫皇後的本意是讓李承乾前去,因為李承乾是太子,身份也足夠的尊貴。再加上李承乾年紀稍大,辦事也比較穩重。
可是她沒有想到,正是這個太子的身份就讓李世民首先派出了李承乾,而選擇了李恪。
“孩子大了,終究是要離開父母的。”李世民何嚐不是心疼李恪,雖然李恪不是長孫皇後所生,但是楊妃也是和李世民共患難的女人,再加上李恪文武雙全,李世民也是非常的喜愛。
“英果類我!”就是李世民對於李恪的評價,在李世民的眾多皇子之中,隻有李恪擔當的了這四個字。
但是李世民怎麽也想不到,在曆史之上,就是這四個字害死了李恪。
“但是楊妃妹妹,可是非常喜歡恪兒,二郎可是想好了理由和楊妃妹妹說。”長孫皇後問道。
“這個......”這可是問住了李世民,要是尋常的政事,他可是果斷的下達命令,但是這件事,還真的是沒有辦法向楊妃開口。
畢竟洛州此刻是非常的混亂和危險的。眾多的武林人士聚集在那裏,各個都手持利刃,雖然他們不可能公然的反對李唐的統治,但是卻可以製造意外,謀害死一個皇子,讓李世民無法追查,隻能是咽下苦水。
看到李世民有些為難的樣子,長孫皇後笑了笑說道:“算了,此事還是我去和楊妃姐姐說吧。”
“還是觀音婢好,能夠體諒真的難處!”李世民開心的說道,更是喜悅的在長孫皇後的臉上親了一下,弄的長孫皇後的臉通紅。
是夜,長孫皇後來到楊妃處,和楊妃說起此事。
“姐姐,恪兒不過十歲,妹妹實在是不想讓他離開妹妹的身邊。”楊妃很是為難,一方麵這是李世民的意思,不能輕易的違抗,另一方麵李恪是自己親生兒子,實在是不想讓其離開自己身邊。千裏之外,危險重重。
“本來姐姐是想要承乾去的,畢竟承乾是兄長,應該給兄弟作為表率,但是陛下不讓,隻能讓恪兒去了。”
說完,長孫皇後頓了一下,又說道:“其實洛州雖然危險,但是那些江湖人士也不會對皇子動手,再加上李原在洛州,身為武林至尊的他,完全有能力保護好恪兒。”
一聽到李原的名字,楊妃的眼睛一亮,似乎是想到了什麽。她說道:“既是如此,便讓恪兒去吧。一會兒讓恪兒進來,妹妹好好的囑咐幾句,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我,獨自出遠門,當娘總是要仔細的囑咐囑咐。”
長孫皇後沒有想到楊妃會如此輕易的就答應了,還以為會多費些口舌呢?
“洛州如今也算是風雲際會,靈均機敏萬千,更有絕世武功傍身,料想洛州之事,他應該可以處理的妥善。”長孫皇後到是對李原非常有信心。
“靈均雖然智勇雙絕,但是鬼門乃是四十年前武林之中的霸主,宮中的資料有記載,鬼門當年橫行一時,實力非同小可。這次洛河之畔的戰鬥,朕怕靈均出事呀。”李世民身為大唐皇帝,知道的信息遠比長孫皇後知道的要多。他有著關於鬼門清楚的資料,這些都是大內禁秘。
“看來陛下定是知道些什麽,否則不會如此的擔心。”長孫皇後說道。
“其實有的時候知道,還不如不知道。現在國家尚未完全安定,北方的頡利可汗蠢蠢欲動。洛州之事,已經無法再分兵他顧。現在隻能是祈禱靈均可以安定洛州。穩住洛州的人心,平息鬼門之事了。”李世民歎了口氣說道。作為一個國家的帝王,他有太多的事情需要考慮,首先就是國家的安定。而現在大唐作為主要的敵人,不是鬼門,而是北方的頡利可汗。
“二郎,臣妾覺得現在洛州需要有人去穩定人心。洛州刺史葉賀雖然能力出眾,但是其威信不足以穩定洛州人心。必須要有一個足夠分量的人前去,這樣才能使百姓,使那些武林人士,安定。”
長孫皇後所言,李世民覺得很有必要,“善,但是派誰前去比較好呢?”
對於這個人選,李世民思慮良久,最後長孫皇後看到李世民的眉頭緊鎖,笑道:“二郎,如今幾位皇子年紀尚幼,何不從中選出一個,代表聖上,前往洛州。”
李世民聞言,臉上有喜色,看向長孫皇後,不由的讚道:“知世民者,唯無垢一人而已!”
聽到李世民這樣誇自己,長孫皇後麵上露出微笑,說道:“臣妾怎能知曉龍心,陛下的心思隻有陛下一人知道而已。”
“一個人知道,也是很心酸的。”李世民也是很心酸的。畢竟作為最高權力者,到最後都是孤家寡人。如秦始皇,漢武帝,皆是如此。雖然坐擁天下,但是身邊卻無一個知心之人。
李世民算是不錯的帝王了,他禦下有方,身邊功臣基本上都是善終,除了那種自己一心求死的,例如後期謀反的侯君集。
李世民心中盤算了一下自己的兒子,李承乾肯定是不能去了,因為他是太子,身份特殊。李泰年幼,想來想去也隻有李恪比較符合。
李恪此時受封蜀王,兼益州大都督。當然因為年紀尚幼,所以隻是遙領,並沒有去封地,仍然在長安。
“看來此次前往洛州,隻有恪兒最為合適了。”李世民淡淡的說道。
“恪兒能文善武,機敏多變,的確是最佳的人選。隻不過派恪兒前去,楊妃妹妹那邊,會不會?”其實長孫皇後的本意是讓李承乾前去,因為李承乾是太子,身份也足夠的尊貴。再加上李承乾年紀稍大,辦事也比較穩重。
可是她沒有想到,正是這個太子的身份就讓李世民首先派出了李承乾,而選擇了李恪。
“孩子大了,終究是要離開父母的。”李世民何嚐不是心疼李恪,雖然李恪不是長孫皇後所生,但是楊妃也是和李世民共患難的女人,再加上李恪文武雙全,李世民也是非常的喜愛。
“英果類我!”就是李世民對於李恪的評價,在李世民的眾多皇子之中,隻有李恪擔當的了這四個字。
但是李世民怎麽也想不到,在曆史之上,就是這四個字害死了李恪。
“但是楊妃妹妹,可是非常喜歡恪兒,二郎可是想好了理由和楊妃妹妹說。”長孫皇後問道。
“這個......”這可是問住了李世民,要是尋常的政事,他可是果斷的下達命令,但是這件事,還真的是沒有辦法向楊妃開口。
畢竟洛州此刻是非常的混亂和危險的。眾多的武林人士聚集在那裏,各個都手持利刃,雖然他們不可能公然的反對李唐的統治,但是卻可以製造意外,謀害死一個皇子,讓李世民無法追查,隻能是咽下苦水。
看到李世民有些為難的樣子,長孫皇後笑了笑說道:“算了,此事還是我去和楊妃姐姐說吧。”
“還是觀音婢好,能夠體諒真的難處!”李世民開心的說道,更是喜悅的在長孫皇後的臉上親了一下,弄的長孫皇後的臉通紅。
是夜,長孫皇後來到楊妃處,和楊妃說起此事。
“姐姐,恪兒不過十歲,妹妹實在是不想讓他離開妹妹的身邊。”楊妃很是為難,一方麵這是李世民的意思,不能輕易的違抗,另一方麵李恪是自己親生兒子,實在是不想讓其離開自己身邊。千裏之外,危險重重。
“本來姐姐是想要承乾去的,畢竟承乾是兄長,應該給兄弟作為表率,但是陛下不讓,隻能讓恪兒去了。”
說完,長孫皇後頓了一下,又說道:“其實洛州雖然危險,但是那些江湖人士也不會對皇子動手,再加上李原在洛州,身為武林至尊的他,完全有能力保護好恪兒。”
一聽到李原的名字,楊妃的眼睛一亮,似乎是想到了什麽。她說道:“既是如此,便讓恪兒去吧。一會兒讓恪兒進來,妹妹好好的囑咐幾句,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我,獨自出遠門,當娘總是要仔細的囑咐囑咐。”
長孫皇後沒有想到楊妃會如此輕易的就答應了,還以為會多費些口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