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事這麽驚慌?大晚上的還能發生什麽?”
林哲不以為然,想繼續掏錢結賬手卻不由自主的停了。
還能發生什麽事?難道又有倒黴鬼被幹掉了,林哲的心咯噔一下,說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
隻聽沈玄壓低聲音說:“大人,是承王殿下出事了,據開封府來人講,承王殿下被吊在了一處稍偏的興樓,那離承王府不太遠。”
承王殿下出事?承王殿下還被吊起來了?林哲聽到這些整個人都愣住了,這太匪夷所思了。
承王怎麽會出事?誰敢動承王?誰又會去動承王?即便是承王妃自刎後,三司使韓秉也不敢直接動承王,隻敢找承王府的麻煩。
並且東京汴梁城近期發生的一係列兇案承王的嫌疑是最大的,針對太子的那起案子或許也是承王幕後主使,但現在連承王都被做掉了,那這個事就不對了。
等於是在幕後操縱的另有其人,現在看來這個人不簡單,林哲不但嚴重低估了對手,甚至連對手是誰都搞錯了,以至於讓對手連連得逞。
在一邊的靜陽公主趙晨和陸子瀟聞聽同樣吃驚不已,她倆想起是她們向林哲建言放承王迴府以製造內亂。
沒想到剛用完膳承王就被做掉了,這簡直令人難以相信,這大宋朝的王爺是紙做的麽?這麽脆弱?
趙晨眼明手快趕緊吩咐隨從把帳結了,然後看林哲的反應。
林哲的反應還行,掃了一眼四周便徑直向店外走去,剛走幾步又迴過頭來對靜陽公主趙晨和陸子瀟說。
“你們趕快迴去,路上自己小心,公主帶了護衛,麻煩送下陸小娘子。”
語罷林哲直接出了門,沈玄跟了上去。
大街上人並不多,隨著一步一步向前行,閑雜人等就基本看不到了,隻有三三兩兩的捕快在街邊遊走。
林哲問沈玄:“沒派人護送承王嗎?”
“派了,大理寺唯一的官轎就抬著承王,兩轎夫再加兩佩刀衙吏護送,屬下想就這點路應該夠了。”
沈玄此刻很後悔,生怕林哲責怪他。
事實上誰都不會想到承王會出事,動誰都不敢動王爺級別的。
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你越是以為不可能發生的事偏偏就能發生,還由不得你質疑。
林哲不好責備沈玄。
“那些轎夫跟衙吏怎樣了?他們在哪?”
“屬下問了開封府來人,他們說現場沒有發現轎夫跟衙吏。”
沈玄見林哲沒訓他,一下安心多了。
“那趕快去找人,全城找人,一定要找到他們。”林哲吩咐道。
林哲表麵上很平靜,內心其實焦慮無比。
林哲很後悔自己扣留承王,更不該聽公主和陸子瀟的放承王。
要麽不扣,要扣也扣到底,反反複複問題就嚴重了。另外這個護送也有問題,怎麽不多派人護送?怎麽就把這個給忘了?
林哲焦慮,沈玄心情也不好。
沈玄手按佩刀。
“大人,大理寺能出動的都出動了,問題是咱大理寺人不多,又是晚上不好找。”
沈玄這個還辦的不錯,林哲稍稍心安了一點,一抬頭就看到開封府權知張尤安站在前麵。
開封府權知張尤安此刻正在和幾位小捕頭商量著,見林哲來了,張立馬就過來了。
林哲先客套。
“張權知,辛苦了,情況怎麽樣?”
張權知態度熱情。
“林少卿,還好,仵作初步察看了承王上下,承王隻有脖子處有勒痕,其他並無明顯傷痕,另外護送承王的人全都不見了,這些人是活是死不容樂觀,這案子看似普通,卻簡單到無從下手。”
林哲又問:“張權知,有沒有安排搜城?尤其是加大這一帶搜查力度。”
張尤安說:“安排了,不過別指望有用,承王不是被扣在大理寺嗎?怎麽又放出來了?是他自己跑的麽?”
林哲有些懊惱。
“這正是林某頭疼的地方,林某扣承王是應三司使的要求,放承王則是誤聽誤信了才釀此麻煩,完全沒考慮風險,總之今日手背,怎麽都逃不過一劫。”
“是有些麻煩,不過應該能應付過去。”張尤安小心的安慰道。
張尤安心情不錯,可能還不知道這其中的糾葛。
他可能以為還和先前的兇案一樣,追究不到他開封府的責任,但是否和先前一樣就真的很難說了。
畢竟承王是皇帝的親兒子,當街被人幹了,皇帝現時會是怎樣的一個態度還不好說。
並且大多數臣子皆與皇上唱反調,不排除皇帝會選擇妥協,反正都是他的兒子當太子,哪個當都一樣。
還有明日陸知心他們肯定會從二方麵下手,一是攻擊開封府治安混亂,五千捕快全是酒囊飯袋。
二是攻擊大理寺,自大理寺卿遇害了,亂的不得了,護送承王迴府這麽重大的事情居然敷衍了事,以致於承王遇刺。
明日的朝會想不精彩都不行了,萬一皇帝的態度發生轉變,那可就麻煩了。
值得細想的是陸子瀟是力主放承王迴府,看陸子瀟那單純勁很難和陰謀掛上勾,靜陽公主可能單純的出於好心,她應該不會來害人。
林哲正煩躁的想著,忽聽後頭有嘈雜聲,接著就看到刑部尚書曹百裏率一眾刑部衙役趕了過來。
林哲還沒來的及細看,中書門下的高官陸知心和龐賢東也趕到了。
小小的興樓前傾刻間站滿了人,全是些狐假虎威的家夥。
陸知心儼然一個老大,徑直走到張尤安的跟前。
“張權知,開封府還行不行了?先是馬爵爺再是高大人,之後是劉尚書,緊接著是承王,怎麽東京汴梁城成殺人越貨之地了?照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朝廷命官就會被殺光的了,你能不能破案抓兇了?不能就趁早讓位給能者上,你不能光拿朝廷的俸祿坑朝廷命官呀。”
“就是呀!不行就辭官算了,別站在這礙事,告老還鄉多好呀。”
站在陸知心身後的隨從一邊咐和陸知心,一邊攻擊張尤安。
張尤安毫無懼色,掃了一眼陸知心及其隨從。
“陸中書,下官確有告老還鄉的打算,不過下官擔心開封府會更黑,這樣的話開封府的百姓還怎麽活?至於陸中書所說的幾起案子,下官隻能說抱歉,開封府每年有上百起的兇案發生,就算是神仙也無法製止它的發生,更何況人乎?吃飽喝足了來看開封府的捕快,的確有五千人那麽多,可東京汴梁城的人口更多達上百萬以上,五千捕快如何去盯百萬人口中的壞人,那些壞人臉上又沒刻字,各位告訴在下怎麽盯?就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這裏有這麽多人,誰能保證個個都是好人?保證沒幹過見不得人的勾當,這個也是無法確定的,當壞人和好人混在一塊,區分好壞就成了難題,開封府不能保證沒有兇案的發生……”
張尤安話還沒講完,就有陸知心隨從插話了。
“張權知,你這樣講就不對,你這口氣和東京汴梁城的那些潑皮無賴的口氣是一樣的,潑皮無賴平日裏就是這麽抵賴,你貴為從三品,怎麽和潑皮無賴一個德行?事沒幹好就沒幹好嘛,幹嘛要找諸多借口,開封府治安一再惡化,你身為開封府權知,你不擔責那誰擔責?”
這名插話隨從正是中書門下六品主事崔正,官不大拍馬屁的勁頭倒不小。
林哲認得此人,還和他有個一麵之緣,對於此人所說的話林哲並不打算反駁,林哲也希望張尤安別反駁,就當此人放了個屁。
張尤安果然懂味,沒理這六品小吏所說的,反而對林哲說:“林少卿,早就聽說中書門下拍馬者眾,今日一見果不其然。”
林哲接口道:“張權知,你才知道呀,所以林某從不去中書門下,那裏太黑且狗多,稍不注意就會被咬,現在也得當心。”
張尤安率先挖苦中書門下,再加上林哲的從旁配合,一下子就讓中書門下失去了光澤。
中書舍人陸飛揚護主心切,一雙怒目對著林哲。
“林少卿,還是先來談談大理寺疏於防範的問題,承王殿下本是因太子妃的事去了大理寺,之後發生了什麽我們不知道,隻知道承王殿下被大理寺無端扣押了,這無疑破例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這也算了,承王殿下怎會在這薨了?你們大理寺究竟對承王殿下做了什麽?是不是看承王殿下不舒服暗自下的毒手?”
中書舍人陸飛揚先把罪名扣在大理寺之上。
林哲不由後退了一步。
“陸舍人,你別胡說八道好不好?大理寺是應三司使大人之令暫留的承王殿下,後來因承王殿下鬧的厲害便作了放鬆,可沒想到承王殿下會私下開溜。”
林哲這話一出,張尤安不由怔住了。
護送不力改私下開溜,這責任就小很多了,這位林大人蠻機智的。
可還是讓中書舍人陸飛揚抓到辮子了。
“林少卿,這就是你們大理寺失職,既然是失職了,就該按朝規重重處罰,你要是識相趕緊主動辭官,可能會免受牢獄之災,不然牢飯牢床等著你。”。
林哲連眼皮都沒抬。
“陸舍人,你別聽風就是雨,你幹好你的本職就不錯了,其它的哪輪到你發話,你們的中書就在這,你有什麽資格擅自決定嗎?還有官家,你把官家放哪了?官家都沒發話,輪得到你發麽?”
林哲不經意間便駁斥了中書舍人陸飛揚。
陸知心見不得林哲駁斥他的得力幹將。
“林少卿,作不要仗著有那麽一點背景就口無遮攔,中書舍人發表一下個人見解怎麽啦,難道還須你同意嗎?中書舍人重情重義為承王鳴不平不行麽?大理寺自大理寺卿卒後有多亂咱先不提,把承王殿下害了,那就是萬死不辭的事了,都到這個時候了,你還不知罪還不知侮改嗎?”
陸知心到底是從一品大員,他講出的話就是經典,圍著陸知心的人聽到這話無不擊掌叫好。
林哲不想和陸知心發生正麵衝突,畢竟人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丞相級別的,多少要給點麵子,不然別人會指責你沒大沒小的,這樣就沒意思了。
“陸中書教訓的是,不過林某以為大理寺並沒有亂,相反比以前還好了些,至於承王遇襲之事隻能說東京汴梁城賊人甚多,這些多賊人神出鬼沒,神仙也難防。”林哲有點無可奈何。
一來就不知道在幹啥的刑部尚書曹百裏這時踱了過來,他先是側著身子對陸知心行禮而後小聲的滴沽了幾句。
林哲雖距離陸知心較近但也未能聽清曹百裏嘀咕啥,不過可以肯定曹百裏嘀咕的不是好事。
早知如此上迴馬爵爺那事就應該釘死曹百裏,讓其永世不得翻身。
但這個世界永遠沒有後悔這個說法,現在唯一希望的是皇帝能頂住,那才是至關重要的。
隻見曹百裏緩緩轉過身來,麵色沉重的很。
“林少卿,麻煩你移步刑部就今晚之事作詳細說明,希望今晚就能弄清事實真相。”
林哲一愣,這曹百裏果然沒安好心,刑部能去麽?去了那就是案板上的肉了,還不得任他們宰割。
林哲斷然否決。
“曹尚書,這你得先跟大理寺卿講,經大理寺卿同意林某才能移步刑部。”
“林少卿,你們大理寺哪還有大理寺卿?你這不胡扯嗎?”
曹百裏聽到這話,那是非常的惱火的。
林哲眉一挑,說:“曹尚書,這就是你的問題了,你要是著急完全可以下去找大理寺卿商量。”
林哲這個態度很讓曹百裏無語。
曹百裏歎了一口氣,一副委屈的樣子。
“林少卿,你別逼我們動粗,大家都是讀書人,動粗就不好了。”
張尤安見狀湊了過來。
“曹尚書,那你就動粗給我們看看,看看是你們人多還是我們人多?”
曹百裏心中頓時一驚。
“張權知,我們隻是請林少卿移步刑部作說明而已,隻是例行公事,況且這也是中書門下的意思。”
林哲毫不退讓。
“曹尚書,你少拿中書門下來說事,有事這裏說,你那個刑部大堂是人去的地方麽?”
林哲這樣一說,中書門下的那般人尷尬了,他們眼中的狠人陸中書居然被一個少卿如此輕視了。
還少拿中書門下說事,這不啪啪打臉陸中書嗎?中書門下還從未被人如此輕視過,這能忍嗎?
中書門下那般人就等著看他們的狠人陸中書發飆。
陸知心此刻腦殼疼,曹萬裏那個挨千刀的這個時候把中書門下扯出來幹什麽?
不知道這位林大人有皇帝罩著麽?提中書門下也不好使,抓這位林大人得看準時機。
這裏開封府的人和大理寺的人不少,你曹百裏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抓不了這位林大人。
陸知心不僅在心裏暗歎曹百裏有點蠢,嘴上還斥責曹百裏。
“曹尚書,你太不懂事了,林少卿乃官家跟前的紅人,你竟敢如此不客氣,不知你哪來的這個勇氣,曹尚書你首先要明白一點,請林少卿移步得事先稟明,等得到明確答複後再根據答複進行,你懂了不?”
陸知心一字一句有板有眼,把曹百裏都斥懵了。
曹百裏萬沒想到他會挨陸知心一通訓,先前不是談好叫這位林大人去邢部嗎?怎麽稍遇挫折就反水了?
從一品大員難道還怕這個剛升五品的小吏麽?這也太扯了吧,有這樣坑人的嗎?
曹百裏鬱悶的很,又不敢找陸知心理論,更不敢找林哲出氣,這氣隻能是暫時憋著了。
中書門下的人和邢部的人也挺鬱悶的,陸知心這樣說,等於是說這位林大人有皇帝罩著。
以後哪個還敢找這位林大人的麻煩,這位林大人日後隻怕會橫著走了。
有陸知心這話,林哲安心多了,由此看來今晚還是安全的,不會有問題。
要是今晚就在這和曹百裏杠上了,那今晚煩都會煩死。
曹百裏這廝很賤的,你沒抓到他的把柄他不會老實。
得虧陸知心訓斥了曹百裏,曹百裏才不得不收斂的,但曹百裏肚裏有氣是肯定的。
日後這股子氣絕對會放出來以泄其心頭之火,不過也不用擔心,邢部就那慫樣。
下次有機會再狠狠收拾一下這個曹百裏,上次馬爵爺的事下手太輕,才兩百萬貫就放了這曹百裏,以致於他很快就忘本了。
張尤安看曹百裏不舒服,還要挑釁曹百裏。
“曹尚書,那還要不要林少卿移步邢部了?”
曹百裏鼻子哼了一聲。
“張權知,本官聽中書大人,既然中書大人說了,那以後再說。”
語罷,曹百裏跟陸知心和龐賢東打了聲招唿便領著邢部的人走了。
曹百裏一走,林哲也趕緊跟張尤安講了一聲領著大理寺的人撤了,餘下的事就由張尤安去對付了,林哲怎麽說都有點理虧,要沒皇帝的麵子,今晚很有可能就要移步邢部了。
在十字路口,林哲要沈玄領著大理寺的人先迴寺,自己則去了靜廬。
正和手下在閑談的餘文正見林哲來了,立刻迎了上來。
“大人,怎麽這麽晚了還來?是出事了嗎?”
林哲瞟了一眼餘文正。
“餘統領,今日在大理寺門口附近那陣白煙是怎麽迴事?”
餘文正有些意外。
“大人,當時我們以為大人都到大理寺門口,理論上來講應該安全了,就是這認知上出了錯才賊人鑽了空子,說來也怪,那白煙來的超級快,等我們反應過來已經是灰蒙蒙一片了,不過我們的人還是出動與白煙中的歹人搏鬥了一番,打的對手落荒而逃,隻可惜的是沒有抓住一個活的。”
林哲顯然對餘文正這個迴複不滿意。
“餘統領,隻此一次,下不為例,這次就不處罰了,另外靜廬的人要後撤一半人,靜廬可能被人盯上了,靜廬這裏再精選十人出來入大理寺聽差。”
“好的,大人。”餘文正明顯鬆了一口氣。
林哲慢慢站起,又說道:“餘統領,等下林某要進宮去,備輛馬車送林某,同時護衛好。”
“好的,大人。”餘文正厲聲應道,馬上吩咐底下人準備馬車。
馬車準備好之後,林哲再次掃了一眼餘文正及手下,在眾人目送下出了靜廬的大門,然後登上馬車沿著城牆根行進著。
到了皇城邊,林哲探出頭來辯了辯方向,而後吩咐快速向東移動。
東京汴梁城的晚上並不安靜,路上隻有三三兩兩的行人。
不一會,林哲到了皇城最東邊的城門。
很順利的敲開了城門,林哲又穿過幾道門,最後到了皇帝的寢宮。
林哲這一路行的有些辛苦,還好內侍省的人都沒偷懶,不然林哲進都進不來了。
皇帝已經就寢了,聽到林哲求見立馬起身了。
林哲照例要向皇帝行君臣之禮。
皇帝手一揮,說:“林少卿,免了,這個時候就不要講這些虛禮了,先說事。”
林哲趕緊起身。
“官家想必知道承王的事,一開始我們的方向就錯了,馬爵爺案、吏部尚書案以及高大人的案子我們一開始懷疑都是承王所為,徐穎案最大的疑兇也是承王,但現在看來這四起案子至少有一起案子與承王無關,接二連三發生如此多的命案,是我們漏算了東京汴梁城的另外兩股子勢力,讓這兩股子勢力在東京汴梁城肆無忌憚。”
“是哪兩股子勢力?”皇帝眼睛一下睜大了許多。
林哲沒有絲毫猶豫。
“一就是官家的叔叔南平王,承王一出事,南平王這位世外高人就成了這一係列兇案的熱門疑兇,退一步講,這四起案子的受害者都是陸知心的骨幹,他們接連出事劍指的卻是開封府和林某,南平王就是要挑起他們與我們開戰,縱觀南平王平日所為就四個字貪財好色,但南平王生活並不怎麽闊綽,大量錢財一定用在了整軍上,南平王的大本營青州肯定藏兵無數,二是信王殿下,信王殿下平時很低調,但一點不簡單,太子案中捎帶上梁王殿下就有信王的影子,信王也有一顆不安份的心。”
皇帝聽到這大吃了一驚,惦記皇位的居然還有自己的親叔叔。
虧自己還以為這個親叔叔胸無大誌隻會貪財好色,沒想到這個親叔叔已經在磨刀霍霍了。
信王也有嫌疑?那這個事就麻煩了。
皇帝暗噓了一口涼氣。
“林少卿,現在可有初步證據了?”
林哲搖了搖頭。
“官家,暫時還沒有,不過有一件事很蹊蹺,就是承王妃,她早在承王出事前幾個時辰在大理寺自刎了,由此引發韓大人和承王翻臉,林某現時還沒想明白承王妃為什麽要自刎,還偏偏選擇在大理寺自刎,真的難以理解。”
皇帝吃了一驚,承王妃居然是自刎,這不搞笑麽?
皇帝自己和陸知心他們就這個問題爭論了半天,最後什麽也沒達成不歡而散。
是自刎就好了,明日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質問陸知心他們。
皇帝心情抖然有些好轉。
“承王是怎麽出事的?”
皇帝這話算是問到點上了。
林哲有些不好意思了,可還是如實講了事情原委。
皇帝聽了半響沒言語。
“那不是又給了陸知心他們以借口,他們明日一定會彈劾你。”
“所以希望官家明日能頂住。”林哲總算說到此行的目的了。
皇帝明日能頂住就是最大的勝利。
皇帝厭厭的說道:“不頂住怎麽行?難道眼睜睜看著他們把你廢了,那樣的話朕豈不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皇帝這話說的好,這無疑是給了林哲一顆定心丸,皇帝和林哲是相輔相成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可真是這樣嗎?
林哲沒空細想,又說道:“官家,你看現在吏部尚書和大理寺卿都空缺,可以大膽和陸中書他們做交易,吏部尚書可以由他們的人做,大理寺卿得由官家安排,這樣可好?”
林哲這算盤打的好,大理寺卿得由皇帝安排,皇帝哪還有其他人選,不就隻有林哲嗎?
皇帝也不糊塗,順勢說道:“林少卿,你這個提議好是好,就怕陸知心他們不同意。”
“那官家你就卡著吏部尚書的人選不放,看他們怎麽辦?”
林哲試探性的說道。
皇帝揉了揉後腦勺。
“朕是會卡著不放,不過陸知心他們也不是省油的燈,估計又會臉紅脖子粗,朕現在就擔心他們會狗急跳牆搞兵變,那就真的完了。”
林哲安慰道。
“官家,至少現在不會,陸知心他們都好好的,怎會輕易發動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兵變?況且陸知心他們真正控製的隻有一個北大營,東京汴梁城其他兵力他們無法完全掌握,沒有十成把握他們哪敢倉促兵變?我們倒是要加強滲透,把東京汴梁城兵力盡力分散,盡量降低北大營的危險,不過最頭痛的是北大營一直被孫理把持著,我們的人完全滲透不進去,這個是最大的隱憂。”
“如果隻有北大營那還好,朕就怕整個東京汴梁城的兵還有不少是他們的,連宮中的禁軍也是。”
皇帝這話也說的也太玄乎了。
林哲又安慰了皇帝幾句,借口時候不早了便和皇帝告辭了。
林哲出皇帝寢宮直接去找了內侍省都都知吳嶺,吩咐吳嶺把內侍省看好了。
另外內侍省一律不準再進人了,務必保持人員的穩定與可靠,不要讓細作混進來了,否則掉腦袋都是輕的。
內侍省都都知吳嶺按理是皇帝身邊的人,林哲該對其客氣才是,但林哲對吳嶺沒有一絲客氣,有的隻是吩咐與忠告。
吳嶺知道他這個都都知在皇帝麵前就是一個屁,在林哲這位掛職都知麵前也不值一提,他除了聽從林哲的吩咐還能有啥。
林哲也不多說,四下看了一下便出宮迴了大理寺,此時天快亮了。
到大理寺,林哲驚奇的發現靜陽公主趙晨和陸子瀟居然沒走,在他的偏房呆了差不多一夜。
這就讓林哲十分不理解了,他的偏房條件簡單又沒床,靜陽公主以及陸子瀟是如何度過這一夜的,難道真的是為了等他林哲?
靜陽公主趙晨和陸子瀟見到林哲終於迴來了,她倆很是高興,她倆一邊說等下一起用早膳,一邊找地去洗漱了。
林哲本想睡下的,但見公主以及陸子瀟興致高也不好打擊她倆的熱情便也去洗漱了。
剛洗漱清理完畢天就亮了,靜陽公主趙晨已經體貼的安排隨從買來了豐盛的早膳,在林哲的桌上熱氣騰騰的擺著,真是太溫馨了。
靜陽公主趙晨很開心,有些合不上嘴,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再次用膳夫複何求。
陸子瀟則關心承王案怎樣了,這也是靜陽公主趙晨所關心的。
林哲坐定之後,簡單做了一個迴答。
“承王案沒有頭緒,今日還須承受來自各方的彈劾,是生是死就看今日。”
靜陽公主趙晨不以為然。
“哪個敢彈劾?隻要父皇不追究誰說都不好使,再說承王不是有錯嗎?都把承王妃弄自刎了,這罪孽不深重嗎?還有這事會不會是三司使韓秉找人幹的?三司使韓秉這個人報複心極強,這事十有八九可能就是三司使韓秉為女報仇下的手。”
“這話可不能亂講,會惹麻煩的,三司使韓秉是有嫌疑,不過還須等查過才知。”
林哲此刻很是小心謹慎,對於趙晨所言不能完全同意。
“怕什麽?敢動承王的人能是普通人嗎?三司使韓秉就號嫌疑,就該逮住這個反攻他們。”
陸子瀟提了一個新觀念。
也是哦,承王妃自刎,三司使韓秉情緒激動對承王下手也不是不可能。
昨夜和皇帝談及承王案時怎麽就沒想到這一點,竟把三司使韓秉的嫌疑給忘了。
這個三司使韓秉身居高位多年,一直在朝中扮豬吃老虎,在情緒激動之餘做出點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是完全有這個可能的。
可問題是由於昨晚絲毫未懷疑三司使韓秉,以至於沒及時查三司使韓秉這邊。
都過了這麽久了,估計三司使韓秉應該把什麽都清理幹淨了,現在要想再查出點什麽來應該很難了。
林哲不以為然,想繼續掏錢結賬手卻不由自主的停了。
還能發生什麽事?難道又有倒黴鬼被幹掉了,林哲的心咯噔一下,說不緊張那是不可能的。
隻聽沈玄壓低聲音說:“大人,是承王殿下出事了,據開封府來人講,承王殿下被吊在了一處稍偏的興樓,那離承王府不太遠。”
承王殿下出事?承王殿下還被吊起來了?林哲聽到這些整個人都愣住了,這太匪夷所思了。
承王怎麽會出事?誰敢動承王?誰又會去動承王?即便是承王妃自刎後,三司使韓秉也不敢直接動承王,隻敢找承王府的麻煩。
並且東京汴梁城近期發生的一係列兇案承王的嫌疑是最大的,針對太子的那起案子或許也是承王幕後主使,但現在連承王都被做掉了,那這個事就不對了。
等於是在幕後操縱的另有其人,現在看來這個人不簡單,林哲不但嚴重低估了對手,甚至連對手是誰都搞錯了,以至於讓對手連連得逞。
在一邊的靜陽公主趙晨和陸子瀟聞聽同樣吃驚不已,她倆想起是她們向林哲建言放承王迴府以製造內亂。
沒想到剛用完膳承王就被做掉了,這簡直令人難以相信,這大宋朝的王爺是紙做的麽?這麽脆弱?
趙晨眼明手快趕緊吩咐隨從把帳結了,然後看林哲的反應。
林哲的反應還行,掃了一眼四周便徑直向店外走去,剛走幾步又迴過頭來對靜陽公主趙晨和陸子瀟說。
“你們趕快迴去,路上自己小心,公主帶了護衛,麻煩送下陸小娘子。”
語罷林哲直接出了門,沈玄跟了上去。
大街上人並不多,隨著一步一步向前行,閑雜人等就基本看不到了,隻有三三兩兩的捕快在街邊遊走。
林哲問沈玄:“沒派人護送承王嗎?”
“派了,大理寺唯一的官轎就抬著承王,兩轎夫再加兩佩刀衙吏護送,屬下想就這點路應該夠了。”
沈玄此刻很後悔,生怕林哲責怪他。
事實上誰都不會想到承王會出事,動誰都不敢動王爺級別的。
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你越是以為不可能發生的事偏偏就能發生,還由不得你質疑。
林哲不好責備沈玄。
“那些轎夫跟衙吏怎樣了?他們在哪?”
“屬下問了開封府來人,他們說現場沒有發現轎夫跟衙吏。”
沈玄見林哲沒訓他,一下安心多了。
“那趕快去找人,全城找人,一定要找到他們。”林哲吩咐道。
林哲表麵上很平靜,內心其實焦慮無比。
林哲很後悔自己扣留承王,更不該聽公主和陸子瀟的放承王。
要麽不扣,要扣也扣到底,反反複複問題就嚴重了。另外這個護送也有問題,怎麽不多派人護送?怎麽就把這個給忘了?
林哲焦慮,沈玄心情也不好。
沈玄手按佩刀。
“大人,大理寺能出動的都出動了,問題是咱大理寺人不多,又是晚上不好找。”
沈玄這個還辦的不錯,林哲稍稍心安了一點,一抬頭就看到開封府權知張尤安站在前麵。
開封府權知張尤安此刻正在和幾位小捕頭商量著,見林哲來了,張立馬就過來了。
林哲先客套。
“張權知,辛苦了,情況怎麽樣?”
張權知態度熱情。
“林少卿,還好,仵作初步察看了承王上下,承王隻有脖子處有勒痕,其他並無明顯傷痕,另外護送承王的人全都不見了,這些人是活是死不容樂觀,這案子看似普通,卻簡單到無從下手。”
林哲又問:“張權知,有沒有安排搜城?尤其是加大這一帶搜查力度。”
張尤安說:“安排了,不過別指望有用,承王不是被扣在大理寺嗎?怎麽又放出來了?是他自己跑的麽?”
林哲有些懊惱。
“這正是林某頭疼的地方,林某扣承王是應三司使的要求,放承王則是誤聽誤信了才釀此麻煩,完全沒考慮風險,總之今日手背,怎麽都逃不過一劫。”
“是有些麻煩,不過應該能應付過去。”張尤安小心的安慰道。
張尤安心情不錯,可能還不知道這其中的糾葛。
他可能以為還和先前的兇案一樣,追究不到他開封府的責任,但是否和先前一樣就真的很難說了。
畢竟承王是皇帝的親兒子,當街被人幹了,皇帝現時會是怎樣的一個態度還不好說。
並且大多數臣子皆與皇上唱反調,不排除皇帝會選擇妥協,反正都是他的兒子當太子,哪個當都一樣。
還有明日陸知心他們肯定會從二方麵下手,一是攻擊開封府治安混亂,五千捕快全是酒囊飯袋。
二是攻擊大理寺,自大理寺卿遇害了,亂的不得了,護送承王迴府這麽重大的事情居然敷衍了事,以致於承王遇刺。
明日的朝會想不精彩都不行了,萬一皇帝的態度發生轉變,那可就麻煩了。
值得細想的是陸子瀟是力主放承王迴府,看陸子瀟那單純勁很難和陰謀掛上勾,靜陽公主可能單純的出於好心,她應該不會來害人。
林哲正煩躁的想著,忽聽後頭有嘈雜聲,接著就看到刑部尚書曹百裏率一眾刑部衙役趕了過來。
林哲還沒來的及細看,中書門下的高官陸知心和龐賢東也趕到了。
小小的興樓前傾刻間站滿了人,全是些狐假虎威的家夥。
陸知心儼然一個老大,徑直走到張尤安的跟前。
“張權知,開封府還行不行了?先是馬爵爺再是高大人,之後是劉尚書,緊接著是承王,怎麽東京汴梁城成殺人越貨之地了?照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朝廷命官就會被殺光的了,你能不能破案抓兇了?不能就趁早讓位給能者上,你不能光拿朝廷的俸祿坑朝廷命官呀。”
“就是呀!不行就辭官算了,別站在這礙事,告老還鄉多好呀。”
站在陸知心身後的隨從一邊咐和陸知心,一邊攻擊張尤安。
張尤安毫無懼色,掃了一眼陸知心及其隨從。
“陸中書,下官確有告老還鄉的打算,不過下官擔心開封府會更黑,這樣的話開封府的百姓還怎麽活?至於陸中書所說的幾起案子,下官隻能說抱歉,開封府每年有上百起的兇案發生,就算是神仙也無法製止它的發生,更何況人乎?吃飽喝足了來看開封府的捕快,的確有五千人那麽多,可東京汴梁城的人口更多達上百萬以上,五千捕快如何去盯百萬人口中的壞人,那些壞人臉上又沒刻字,各位告訴在下怎麽盯?就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這裏有這麽多人,誰能保證個個都是好人?保證沒幹過見不得人的勾當,這個也是無法確定的,當壞人和好人混在一塊,區分好壞就成了難題,開封府不能保證沒有兇案的發生……”
張尤安話還沒講完,就有陸知心隨從插話了。
“張權知,你這樣講就不對,你這口氣和東京汴梁城的那些潑皮無賴的口氣是一樣的,潑皮無賴平日裏就是這麽抵賴,你貴為從三品,怎麽和潑皮無賴一個德行?事沒幹好就沒幹好嘛,幹嘛要找諸多借口,開封府治安一再惡化,你身為開封府權知,你不擔責那誰擔責?”
這名插話隨從正是中書門下六品主事崔正,官不大拍馬屁的勁頭倒不小。
林哲認得此人,還和他有個一麵之緣,對於此人所說的話林哲並不打算反駁,林哲也希望張尤安別反駁,就當此人放了個屁。
張尤安果然懂味,沒理這六品小吏所說的,反而對林哲說:“林少卿,早就聽說中書門下拍馬者眾,今日一見果不其然。”
林哲接口道:“張權知,你才知道呀,所以林某從不去中書門下,那裏太黑且狗多,稍不注意就會被咬,現在也得當心。”
張尤安率先挖苦中書門下,再加上林哲的從旁配合,一下子就讓中書門下失去了光澤。
中書舍人陸飛揚護主心切,一雙怒目對著林哲。
“林少卿,還是先來談談大理寺疏於防範的問題,承王殿下本是因太子妃的事去了大理寺,之後發生了什麽我們不知道,隻知道承王殿下被大理寺無端扣押了,這無疑破例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這也算了,承王殿下怎會在這薨了?你們大理寺究竟對承王殿下做了什麽?是不是看承王殿下不舒服暗自下的毒手?”
中書舍人陸飛揚先把罪名扣在大理寺之上。
林哲不由後退了一步。
“陸舍人,你別胡說八道好不好?大理寺是應三司使大人之令暫留的承王殿下,後來因承王殿下鬧的厲害便作了放鬆,可沒想到承王殿下會私下開溜。”
林哲這話一出,張尤安不由怔住了。
護送不力改私下開溜,這責任就小很多了,這位林大人蠻機智的。
可還是讓中書舍人陸飛揚抓到辮子了。
“林少卿,這就是你們大理寺失職,既然是失職了,就該按朝規重重處罰,你要是識相趕緊主動辭官,可能會免受牢獄之災,不然牢飯牢床等著你。”。
林哲連眼皮都沒抬。
“陸舍人,你別聽風就是雨,你幹好你的本職就不錯了,其它的哪輪到你發話,你們的中書就在這,你有什麽資格擅自決定嗎?還有官家,你把官家放哪了?官家都沒發話,輪得到你發麽?”
林哲不經意間便駁斥了中書舍人陸飛揚。
陸知心見不得林哲駁斥他的得力幹將。
“林少卿,作不要仗著有那麽一點背景就口無遮攔,中書舍人發表一下個人見解怎麽啦,難道還須你同意嗎?中書舍人重情重義為承王鳴不平不行麽?大理寺自大理寺卿卒後有多亂咱先不提,把承王殿下害了,那就是萬死不辭的事了,都到這個時候了,你還不知罪還不知侮改嗎?”
陸知心到底是從一品大員,他講出的話就是經典,圍著陸知心的人聽到這話無不擊掌叫好。
林哲不想和陸知心發生正麵衝突,畢竟人家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丞相級別的,多少要給點麵子,不然別人會指責你沒大沒小的,這樣就沒意思了。
“陸中書教訓的是,不過林某以為大理寺並沒有亂,相反比以前還好了些,至於承王遇襲之事隻能說東京汴梁城賊人甚多,這些多賊人神出鬼沒,神仙也難防。”林哲有點無可奈何。
一來就不知道在幹啥的刑部尚書曹百裏這時踱了過來,他先是側著身子對陸知心行禮而後小聲的滴沽了幾句。
林哲雖距離陸知心較近但也未能聽清曹百裏嘀咕啥,不過可以肯定曹百裏嘀咕的不是好事。
早知如此上迴馬爵爺那事就應該釘死曹百裏,讓其永世不得翻身。
但這個世界永遠沒有後悔這個說法,現在唯一希望的是皇帝能頂住,那才是至關重要的。
隻見曹百裏緩緩轉過身來,麵色沉重的很。
“林少卿,麻煩你移步刑部就今晚之事作詳細說明,希望今晚就能弄清事實真相。”
林哲一愣,這曹百裏果然沒安好心,刑部能去麽?去了那就是案板上的肉了,還不得任他們宰割。
林哲斷然否決。
“曹尚書,這你得先跟大理寺卿講,經大理寺卿同意林某才能移步刑部。”
“林少卿,你們大理寺哪還有大理寺卿?你這不胡扯嗎?”
曹百裏聽到這話,那是非常的惱火的。
林哲眉一挑,說:“曹尚書,這就是你的問題了,你要是著急完全可以下去找大理寺卿商量。”
林哲這個態度很讓曹百裏無語。
曹百裏歎了一口氣,一副委屈的樣子。
“林少卿,你別逼我們動粗,大家都是讀書人,動粗就不好了。”
張尤安見狀湊了過來。
“曹尚書,那你就動粗給我們看看,看看是你們人多還是我們人多?”
曹百裏心中頓時一驚。
“張權知,我們隻是請林少卿移步刑部作說明而已,隻是例行公事,況且這也是中書門下的意思。”
林哲毫不退讓。
“曹尚書,你少拿中書門下來說事,有事這裏說,你那個刑部大堂是人去的地方麽?”
林哲這樣一說,中書門下的那般人尷尬了,他們眼中的狠人陸中書居然被一個少卿如此輕視了。
還少拿中書門下說事,這不啪啪打臉陸中書嗎?中書門下還從未被人如此輕視過,這能忍嗎?
中書門下那般人就等著看他們的狠人陸中書發飆。
陸知心此刻腦殼疼,曹萬裏那個挨千刀的這個時候把中書門下扯出來幹什麽?
不知道這位林大人有皇帝罩著麽?提中書門下也不好使,抓這位林大人得看準時機。
這裏開封府的人和大理寺的人不少,你曹百裏就算有三頭六臂也抓不了這位林大人。
陸知心不僅在心裏暗歎曹百裏有點蠢,嘴上還斥責曹百裏。
“曹尚書,你太不懂事了,林少卿乃官家跟前的紅人,你竟敢如此不客氣,不知你哪來的這個勇氣,曹尚書你首先要明白一點,請林少卿移步得事先稟明,等得到明確答複後再根據答複進行,你懂了不?”
陸知心一字一句有板有眼,把曹百裏都斥懵了。
曹百裏萬沒想到他會挨陸知心一通訓,先前不是談好叫這位林大人去邢部嗎?怎麽稍遇挫折就反水了?
從一品大員難道還怕這個剛升五品的小吏麽?這也太扯了吧,有這樣坑人的嗎?
曹百裏鬱悶的很,又不敢找陸知心理論,更不敢找林哲出氣,這氣隻能是暫時憋著了。
中書門下的人和邢部的人也挺鬱悶的,陸知心這樣說,等於是說這位林大人有皇帝罩著。
以後哪個還敢找這位林大人的麻煩,這位林大人日後隻怕會橫著走了。
有陸知心這話,林哲安心多了,由此看來今晚還是安全的,不會有問題。
要是今晚就在這和曹百裏杠上了,那今晚煩都會煩死。
曹百裏這廝很賤的,你沒抓到他的把柄他不會老實。
得虧陸知心訓斥了曹百裏,曹百裏才不得不收斂的,但曹百裏肚裏有氣是肯定的。
日後這股子氣絕對會放出來以泄其心頭之火,不過也不用擔心,邢部就那慫樣。
下次有機會再狠狠收拾一下這個曹百裏,上次馬爵爺的事下手太輕,才兩百萬貫就放了這曹百裏,以致於他很快就忘本了。
張尤安看曹百裏不舒服,還要挑釁曹百裏。
“曹尚書,那還要不要林少卿移步邢部了?”
曹百裏鼻子哼了一聲。
“張權知,本官聽中書大人,既然中書大人說了,那以後再說。”
語罷,曹百裏跟陸知心和龐賢東打了聲招唿便領著邢部的人走了。
曹百裏一走,林哲也趕緊跟張尤安講了一聲領著大理寺的人撤了,餘下的事就由張尤安去對付了,林哲怎麽說都有點理虧,要沒皇帝的麵子,今晚很有可能就要移步邢部了。
在十字路口,林哲要沈玄領著大理寺的人先迴寺,自己則去了靜廬。
正和手下在閑談的餘文正見林哲來了,立刻迎了上來。
“大人,怎麽這麽晚了還來?是出事了嗎?”
林哲瞟了一眼餘文正。
“餘統領,今日在大理寺門口附近那陣白煙是怎麽迴事?”
餘文正有些意外。
“大人,當時我們以為大人都到大理寺門口,理論上來講應該安全了,就是這認知上出了錯才賊人鑽了空子,說來也怪,那白煙來的超級快,等我們反應過來已經是灰蒙蒙一片了,不過我們的人還是出動與白煙中的歹人搏鬥了一番,打的對手落荒而逃,隻可惜的是沒有抓住一個活的。”
林哲顯然對餘文正這個迴複不滿意。
“餘統領,隻此一次,下不為例,這次就不處罰了,另外靜廬的人要後撤一半人,靜廬可能被人盯上了,靜廬這裏再精選十人出來入大理寺聽差。”
“好的,大人。”餘文正明顯鬆了一口氣。
林哲慢慢站起,又說道:“餘統領,等下林某要進宮去,備輛馬車送林某,同時護衛好。”
“好的,大人。”餘文正厲聲應道,馬上吩咐底下人準備馬車。
馬車準備好之後,林哲再次掃了一眼餘文正及手下,在眾人目送下出了靜廬的大門,然後登上馬車沿著城牆根行進著。
到了皇城邊,林哲探出頭來辯了辯方向,而後吩咐快速向東移動。
東京汴梁城的晚上並不安靜,路上隻有三三兩兩的行人。
不一會,林哲到了皇城最東邊的城門。
很順利的敲開了城門,林哲又穿過幾道門,最後到了皇帝的寢宮。
林哲這一路行的有些辛苦,還好內侍省的人都沒偷懶,不然林哲進都進不來了。
皇帝已經就寢了,聽到林哲求見立馬起身了。
林哲照例要向皇帝行君臣之禮。
皇帝手一揮,說:“林少卿,免了,這個時候就不要講這些虛禮了,先說事。”
林哲趕緊起身。
“官家想必知道承王的事,一開始我們的方向就錯了,馬爵爺案、吏部尚書案以及高大人的案子我們一開始懷疑都是承王所為,徐穎案最大的疑兇也是承王,但現在看來這四起案子至少有一起案子與承王無關,接二連三發生如此多的命案,是我們漏算了東京汴梁城的另外兩股子勢力,讓這兩股子勢力在東京汴梁城肆無忌憚。”
“是哪兩股子勢力?”皇帝眼睛一下睜大了許多。
林哲沒有絲毫猶豫。
“一就是官家的叔叔南平王,承王一出事,南平王這位世外高人就成了這一係列兇案的熱門疑兇,退一步講,這四起案子的受害者都是陸知心的骨幹,他們接連出事劍指的卻是開封府和林某,南平王就是要挑起他們與我們開戰,縱觀南平王平日所為就四個字貪財好色,但南平王生活並不怎麽闊綽,大量錢財一定用在了整軍上,南平王的大本營青州肯定藏兵無數,二是信王殿下,信王殿下平時很低調,但一點不簡單,太子案中捎帶上梁王殿下就有信王的影子,信王也有一顆不安份的心。”
皇帝聽到這大吃了一驚,惦記皇位的居然還有自己的親叔叔。
虧自己還以為這個親叔叔胸無大誌隻會貪財好色,沒想到這個親叔叔已經在磨刀霍霍了。
信王也有嫌疑?那這個事就麻煩了。
皇帝暗噓了一口涼氣。
“林少卿,現在可有初步證據了?”
林哲搖了搖頭。
“官家,暫時還沒有,不過有一件事很蹊蹺,就是承王妃,她早在承王出事前幾個時辰在大理寺自刎了,由此引發韓大人和承王翻臉,林某現時還沒想明白承王妃為什麽要自刎,還偏偏選擇在大理寺自刎,真的難以理解。”
皇帝吃了一驚,承王妃居然是自刎,這不搞笑麽?
皇帝自己和陸知心他們就這個問題爭論了半天,最後什麽也沒達成不歡而散。
是自刎就好了,明日就可以理直氣壯的質問陸知心他們。
皇帝心情抖然有些好轉。
“承王是怎麽出事的?”
皇帝這話算是問到點上了。
林哲有些不好意思了,可還是如實講了事情原委。
皇帝聽了半響沒言語。
“那不是又給了陸知心他們以借口,他們明日一定會彈劾你。”
“所以希望官家明日能頂住。”林哲總算說到此行的目的了。
皇帝明日能頂住就是最大的勝利。
皇帝厭厭的說道:“不頂住怎麽行?難道眼睜睜看著他們把你廢了,那樣的話朕豈不真成了孤家寡人了?”
皇帝這話說的好,這無疑是給了林哲一顆定心丸,皇帝和林哲是相輔相成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可真是這樣嗎?
林哲沒空細想,又說道:“官家,你看現在吏部尚書和大理寺卿都空缺,可以大膽和陸中書他們做交易,吏部尚書可以由他們的人做,大理寺卿得由官家安排,這樣可好?”
林哲這算盤打的好,大理寺卿得由皇帝安排,皇帝哪還有其他人選,不就隻有林哲嗎?
皇帝也不糊塗,順勢說道:“林少卿,你這個提議好是好,就怕陸知心他們不同意。”
“那官家你就卡著吏部尚書的人選不放,看他們怎麽辦?”
林哲試探性的說道。
皇帝揉了揉後腦勺。
“朕是會卡著不放,不過陸知心他們也不是省油的燈,估計又會臉紅脖子粗,朕現在就擔心他們會狗急跳牆搞兵變,那就真的完了。”
林哲安慰道。
“官家,至少現在不會,陸知心他們都好好的,怎會輕易發動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兵變?況且陸知心他們真正控製的隻有一個北大營,東京汴梁城其他兵力他們無法完全掌握,沒有十成把握他們哪敢倉促兵變?我們倒是要加強滲透,把東京汴梁城兵力盡力分散,盡量降低北大營的危險,不過最頭痛的是北大營一直被孫理把持著,我們的人完全滲透不進去,這個是最大的隱憂。”
“如果隻有北大營那還好,朕就怕整個東京汴梁城的兵還有不少是他們的,連宮中的禁軍也是。”
皇帝這話也說的也太玄乎了。
林哲又安慰了皇帝幾句,借口時候不早了便和皇帝告辭了。
林哲出皇帝寢宮直接去找了內侍省都都知吳嶺,吩咐吳嶺把內侍省看好了。
另外內侍省一律不準再進人了,務必保持人員的穩定與可靠,不要讓細作混進來了,否則掉腦袋都是輕的。
內侍省都都知吳嶺按理是皇帝身邊的人,林哲該對其客氣才是,但林哲對吳嶺沒有一絲客氣,有的隻是吩咐與忠告。
吳嶺知道他這個都都知在皇帝麵前就是一個屁,在林哲這位掛職都知麵前也不值一提,他除了聽從林哲的吩咐還能有啥。
林哲也不多說,四下看了一下便出宮迴了大理寺,此時天快亮了。
到大理寺,林哲驚奇的發現靜陽公主趙晨和陸子瀟居然沒走,在他的偏房呆了差不多一夜。
這就讓林哲十分不理解了,他的偏房條件簡單又沒床,靜陽公主以及陸子瀟是如何度過這一夜的,難道真的是為了等他林哲?
靜陽公主趙晨和陸子瀟見到林哲終於迴來了,她倆很是高興,她倆一邊說等下一起用早膳,一邊找地去洗漱了。
林哲本想睡下的,但見公主以及陸子瀟興致高也不好打擊她倆的熱情便也去洗漱了。
剛洗漱清理完畢天就亮了,靜陽公主趙晨已經體貼的安排隨從買來了豐盛的早膳,在林哲的桌上熱氣騰騰的擺著,真是太溫馨了。
靜陽公主趙晨很開心,有些合不上嘴,能和自己喜歡的人再次用膳夫複何求。
陸子瀟則關心承王案怎樣了,這也是靜陽公主趙晨所關心的。
林哲坐定之後,簡單做了一個迴答。
“承王案沒有頭緒,今日還須承受來自各方的彈劾,是生是死就看今日。”
靜陽公主趙晨不以為然。
“哪個敢彈劾?隻要父皇不追究誰說都不好使,再說承王不是有錯嗎?都把承王妃弄自刎了,這罪孽不深重嗎?還有這事會不會是三司使韓秉找人幹的?三司使韓秉這個人報複心極強,這事十有八九可能就是三司使韓秉為女報仇下的手。”
“這話可不能亂講,會惹麻煩的,三司使韓秉是有嫌疑,不過還須等查過才知。”
林哲此刻很是小心謹慎,對於趙晨所言不能完全同意。
“怕什麽?敢動承王的人能是普通人嗎?三司使韓秉就號嫌疑,就該逮住這個反攻他們。”
陸子瀟提了一個新觀念。
也是哦,承王妃自刎,三司使韓秉情緒激動對承王下手也不是不可能。
昨夜和皇帝談及承王案時怎麽就沒想到這一點,竟把三司使韓秉的嫌疑給忘了。
這個三司使韓秉身居高位多年,一直在朝中扮豬吃老虎,在情緒激動之餘做出點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是完全有這個可能的。
可問題是由於昨晚絲毫未懷疑三司使韓秉,以至於沒及時查三司使韓秉這邊。
都過了這麽久了,估計三司使韓秉應該把什麽都清理幹淨了,現在要想再查出點什麽來應該很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