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陸飛揚不歡而散後,林哲信步進了太子府。
林哲有好幾天沒來太子府了,對太子府都有些陌生了,即便這樣林哲還是很順利找到了太子趙寬。
至上迴出事後,太子趙寬除了偶而上朝以外一般不出門。
太子趙寬上朝也是無所事事,那些高官們根本不理趙寬,把趙寬當瘟神一樣,趙寬對此沒得辦法,能提前下朝就提前下朝,省得看見那些高官礙眼。
這日子太子趙寬過的非常鬱悶,又好久沒見到林哲,心裏明顯底氣不足。
現在林哲來了,太子趙寬自然是歡喜有加,一番簡單的寒暄之後,趙寬便急不可耐的提了自己的苦惱以及那般不可理喻的高官。
林哲簡單分析了一下太子趙寬所提問題,接著他告訴太子別太在意那些高官了,總之用好自己手中的權力。
對那些高官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錯的高官要罰,沒錯的高官找個由頭罵,一句話就是要讓那些狗屁高官心情不爽,讓他們不好過。
趙寬一聽這個馬上就說好,他早就想訓斥這般狗屁高官了。
之所以沒做是因為沒人給他壯膽,現在有林哲在後頭頂著,他自然而然膽子大了許多,索性就明日開訓,不然那般高官尾巴會翹上天去。
林哲表示可以。
“行,不過得加強一下太子府的護衛,現有的侍衛魚目混珠要換一下,現有侍衛以後隻負責護衛太子府,太子的近身護衛另外找撥人負責,這個事必須馬上辦好。”
趙寬早就想換護衛,隻是擔心沒人可換,便問林哲哪有人可換。
林哲輕出了一口涼氣。
“太子殿下,有人的,林某馬上就可從汴山書院調一撥可靠之人來,這個太子殿下大可放心。”
“那就好。”趙寬聽到可換那是很高興。
林哲見趙寬放心了,心裏很高興。
“太子殿下,林某以後有點忙,還兼著太子府總管一職不合適,總管一職可從太子府現有的人裏麵選一個,這事可交給太子妃辦,以後太子府的小事都可由太子妃負責。”
趙寬覺得這建議不錯便同意了。
林哲見太子同意了,更高興了,又跟太子趙寬扯了一下其它的,便準備起身去開封府了。
趙寬很詫異林哲剛來不久就要走了,林哲簡單說明了一下,趙寬才知道就這兩天出了不少的兇案,都是有針對性來的,林哲還得先去汴山書院調人,為大局著想,趙寬未留林哲,而是親自送其出府。
與此同時,中書門下小政事堂內,參知政事錢伯華終於等來了剛開完廷議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陸知心跟龐賢東以及中書侍郎郭亦鎮三人。
參知政事錢伯華急不可耐,沒等匆匆趕來的三人喝一口熱茶就問。
“各位大人,廷議的結果如何?”
中書侍郎郭亦鎮沒好氣的抿了一口熱茶。
“不好,哪有好?中書大人、龐樞密還有下官三人聯合夾擊官家,官家也沒鬆口,反而向我們塞了兩項議案,第一由林少卿暫代大理寺卿一職,第二從朝廷利益出發再給林少卿連升兩級至四品以堵悠悠眾口,錢大人,你看官家,不知誰給他的勇氣居然想這麽辦,他也不想想不看看,那位林少卿已經連升兩級,再連升兩級,滿朝官員會怎麽議論。”
“那你們是怎麽迴絕官家的?”參知政事錢伯華很好奇這個。
“我們當然是一口迴絕了,我們還苦口婆心陳述了官員升遷的規矩,短時間內不可能升這麽快,我朝史上從未有過,也不可能給誰開此先例。”
中書侍郎郭亦鎮恨恨的說道,眼神裏充滿怨恨。
參知政事錢伯華還想問,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陸知心開口了。
“錢大人,你哪是個什麽情況?韓大人呢?”
參知政事錢伯華一聽陸知心問這個,苦笑了一聲。
“別提了,簡直是一地雞毛,事情搞到最後由承王妃的貼身侍女證實,承王妃是自刎,韓大人當時就跟承王翻臉還動手打起來了,而後韓大人立馬殺到承王府去了,韓大人還要求那位林大人將承王扣在了大理寺。”
啊!怎麽會這樣,這也太離奇了吧,雍容華貴的承王妃怎麽會選擇自刎?她哪來的理由自刎?
陸知心、龐賢東還有郭亦鎮聽到這都不由大吃一驚,這太出乎他們的意料了。
虧他們今日還在皇帝麵前強烈要求指派大宋朝最得力的探案高手刑部侍郎曾墨查辦此案。
並且強烈要求將馬爵爺案和大理寺卿案以及吏部尚書案並案處理。
如果承王妃真是自刎,那豈不是跟他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明日皇帝定會揪住此事不放,要求他們給一個合理的解釋。
你們哪來的自信認定刑部侍郎曾墨是大宋朝最得力的探案高手以及四案並案處理。
末了,還是龐賢東問了一句。
“真的證實了承王妃是自刎嗎?是不是那位林大人暗中搞鬼把你們都騙了?”
參知政事錢伯華連連搖頭:“不可能,承王妃的貼身侍女現就在大理寺,這位林大人沒哪本事指手遮天。”
陸知心又問了一句。
“錢大人,韓大人去承王府有多久了?”
參知政事錢伯華答道;“陸中書,韓大人大概去了兩個時辰。”
陸知心捋了捋有些花白的胡子說。
“各位,情況很糟糕呀,不算馬爵爺,我們的人接連有兩人遇害,各位從今日起要加強護衛工作,盡量別去一些偏遠地方,夜晚更是要加強護衛工作,同時要告誡家人近期要守規矩,不要讓瘋狂的開封府抓到任何把柄,要知道今日的廷議反應了官家對我們的強硬,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我們需謹慎謹慎再謹慎,下麵由郭侍郎講一下目前的態勢,供各位參考。”
陸知心說完瞟了一眼中書侍郎郭亦鎮。
一臉嚴肅的中書侍郎郭亦鎮馬上清了清嗓子。
“各位大人,你們大概聽說了,東京汴梁城外有一所不為人知的汴山書院,這位林大人就來自那所汴山書院,這位林大人的家人跟籍貫我們現在還不清楚,也沒法弄清楚。”
“我們先來看汴山書院,它不是一所普通的書院,它是李皇後耗費巨資建的一所從不對外招生的書院,到目前為止,我們的人仍未能打進汴山書院一探究竟,汴山書院到現在為止也隻有這位林大人一人公開露麵,他一出來雖然隻拿了個榜眼,卻比狀元郎搶眼多了。”
“據目前的情況來分析,咱們的官家應該是這位林大人堅強後盾,他們或許是互為犄角的相互支撐,這位林大人還兼著內侍省都知一職,卻不是太監,兼著都知一職似乎是為了方便這位林大人進宮出宮以及向官家稟告,再說這位林大人,表麵上他孤身一人在東京汴梁城行走,其實這位林大人身後至少有一波乃至於二波訓練有素的人在暗中保護他,這些訓練有素的人在一個叫靜廬的宅子落腳,那是他們的一個據點。”
“前幾天晚上,不知是哪個蠢貨派了一堆人去抓這位林大人,沒當場出手殺了他,是不是怕當街動手不雅觀,結果轉到僻靜處反被人家的人包了餃子,不知那些人現在還安好?”
“再說迴正題,汴山書院的後麵便是十萬畝皇家良田,這些年,這些皇家良田不斷被拋出賣掉換錢,屈指一算他們大概賣了八萬畝之多,還剩大約兩萬畝沒有賣,大概是他們覺得兩萬畝是底線,是糊口的保證,所以沒有再賣良田了,還有就是在東京汴梁城有一家商鋪與汴山書院藕斷絲連,估計就是為汴山書院籌錢的,因為這家商鋪經營不大借貸卻很多,尤其是月末更為明顯,對這一點我們也在查。”
“說迴東京汴梁城的蘇首富,這個蘇首富也頗為奇怪,在太子案後主動找到陸中書退納,其實即便蘇首富不主動退納,陸中書也會找他退納,這個問題咱不說,咱要說的是蘇首富為啥要退納?如果沒人逼蘇首富,想來這蘇首富不會來退納,在這裏麵這位林大人嫌疑最大,很有可能就是這位林大人以太子案為契機逼蘇首富退的納,同時還敲了蘇首富一筆,至於這位林大人為啥要逼蘇首富退納,咱們並不關心,咱們關心的是這位林大人借機敲的錢,這裏邊至少暴露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位林大人缺錢,為啥這位林大人缺錢呢?我們猜測是有一大撥人要供養,這一大撥人應該不是普通人,而是訓練有素的私兵,是專門為對付我們而準備的私兵,這些私兵有多少,具體駐紮在哪現在還在查,綜上所述,態勢己經非常明顯了,我們的官家己不再軟弱了,官家明知我們會拒絕還提那麽過分的要求,其實是為了向我們表達一種態度,一種強硬的態度。”
中書侍郎郭亦鎮侃侃而談,說了一堆的猛料,現場除了陸知心外,龐賢東以及參知政事錢伯華都聽呆了。
這一切完全超越了龐賢東和錢伯華的想象,他們一直以來都以為大宋朝廷沒那麽複雜。
全在他們掌控之下,即便出現一些小問題也都能應付自如。
可聽了中書侍郎郭亦鎮的一席話後,他們才知道背後原來這麽複雜,是不是山雨欲來了?
結合近期接二連三發生的數起針對高官們的兇案,龐樞密和錢伯華不免有些膽戰心驚。
龐賢東率先緩過神來。
“郭大人,你就說我們現在該如何應對,總不能讓他們逐步發展壯大來收拾我們吧。”
“對對對,就是這個理。”
龐賢東說的正中錢伯華的下懷,錢伯華趕緊附和道。
長相不凡的中書侍郎郭亦鎮微微笑一笑。
“二位大人莫急,中書大人己經準備了三個方案來應對目前的態勢,下麵請中書大人講。”
龐賢東和錢伯華聞聽是陸中書的方案,他倆二話不說立刻擊掌說好。
在眾人的環視下,麵色嚴峻的陸知心開腔了。
“各位,方案是郭侍郎設想的,我隻是代為宣布一下,方案一就是動武,逼官家另立太子,方案二是針鋒相對,對姓林的及其背後勢力進行打壓,方案三是施離間計,離間官家與姓林的關係,挑起他們內部的矛盾,三種方案各位看哪種最可行?”
龐賢東和錢伯華再次呆住了,他倆萬沒想到陸知心會講出這幾種方案來。
尤其是第一種動武的方案,那不就是謀逆嗎?謀逆是要誅九族的,滿盤的富貴豈能這麽冒險。
龐賢東想都沒怎麽想就說道:“陸中書,下官認為方案二跟方案三可同時進行,這樣的話,這位林大人就沒了可乖之機,咱們還可以這樣對付官家,對官家施以收放自如的美人計,畢竟咱們這位官家也寂寞嘛,長夜漫漫何以度日。”
錢伯華再次附和。
“下官附議龐樞密,方案二跟方案三完全可以並案推行,堅決不給他們機會,要痛打落水狗。”
錢伯華堅定站在龐賢東這邊,讓中書侍郎郭亦鎮大為光火。
本來郭亦鎮製定三套方案,方案二跟方案三就是個陪襯。
可龐樞密跟錢伯華沆瀣一氣選擇方案二跟方案三,完全是站在個人生死的立場上,沒把集團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點風險都不肯冒,這哪裏還有高官的戰略意識,這樣下去遲早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選擇方案一多好,一次冒險終身享受,現在不選擇方案一,以後哭都來不贏。
郭亦鎮一副恨鐵不成鋼的駕勢。
“二位大人,方案二跟方案三看似穩妥卻極易翻車,如果不一棒子打死這位林大人,他極有可能死灰複燃反敗為勝。”
龐賢東對此不以為然。
“郭侍郎,這位林大人現在不過一五品小官,手頭掌握的資源有限,想翻也翻不起驚濤駭浪來,我們完全可以把他拿捏得死死的,又何必冒動武的風險。”
龐賢東剛說完,錢伯華馬上助推龐賢東。
“郭侍郎,方案一是可行的,但決不是一開始就必須實施的,在我們優勢明顯的情況下盡量避免動武才是王道,還有新太子人選定了沒,別到時候又內訌了,當然這隻是我們的一點提議,我們都聽陸中書的,陸中書講怎麽辦我們就怎麽辦。”
錢伯華狡猾至極,既明確表態了反對動武,又表示擁護陸中書的決定,真不愧為兩朝元老。
兩位正二品大員反對動武了,陸知心也不好說啥,他先是看了看眾人,而後問。
“咦,鎮國大將軍怎麽沒來?他那五萬精銳可是我們的命根子,他不到場,我們焉能倉促決定?”
中書侍郎郭亦鎮馬上迴道:“中書大人,下官早就通知他了,不知怎麽搞的,他到現在還沒到。”
“孫將軍是不是故意不來呀?”龐賢東試探性的問。
中書侍郎郭亦鎮斷然否決。
“怎麽會?孫將軍肯定是有事耽擱了,孫將軍是讚成動武的,並且其麾下猛將如雲,對付幾個捕快侍衛不在話下,我們再耐心等等。”
“得派人催催了,不然他真以為我們在這就是喝茶聊天。”錢伯華向來看不慣鎮國大將軍孫理,錢伯華跟鎮國大將軍孫理的愛恨糾葛一兩句話還扯不清。
中書侍郎郭亦鎮淡淡的笑了笑。
“那倒不用,孫將軍雖未在這表態,但他以前就講過無條件支持陸中書,他還特別交代我們可以提前商量一切,事後告訴他就行。”
中書侍郎郭亦鎮算盤打的精,即便龐賢東跟錢伯華聯手反對動武,他和陸知心以及鎮國大將軍孫理都讚成,三比二還不能支持動武嗎?
錢伯華咕了一句。
“韓大人沒到,韓大人的意見還是要聽一聽的。”
中書侍郎郭亦鎮一怔,還真的是,韓秉未到,動武這麽大的決議還真不能這麽草率決定,不然韓秉即便同意動武也會有囉嗦。
陸知心對此卻有著不同意見,他認為韓秉剛經曆喪女之痛,這個時候就不要去麻煩韓大人了。
畢竟動起武來很快,可能睡一覺起來就成了。
於是乎陸知心牙一咬就這麽拍板定了,具體哪天動武再商議,今天就先定過大概。
龐賢東和錢伯華一臉懵逼,唯有中書侍郎郭亦鎮笑開了花,這一點不奇怪,中書侍郎郭亦鎮一直力主動武,這次總算是如他所願了。
錢伯華卻有些不甘心,他把上次開會翰林學士李隆出收買林哲的計謀講了出來。
“陸中書,這事怎麽收尾?這不白給這位林大人升了兩級嗎?翰林學士李隆整這樣一出,他不是細作哪誰是?他也是完全有能力掉包考卷送這位林大人進殿試的。”
錢伯華這話一出,陸知心的臉色就變了。
“錢大人,此一時彼一時,李學士的計謀暫時終止,這位林大人不好對付,至於李學士是不是細作我們會詳查。”
錢伯華一提到細作便引發了龐賢東的興趣。
“各位大人,細作尚未抓獲,倉促之間決定動武會不會導致我們的行動提前暴露,讓對手早做了準備,會沒了先下手為強的先機,沒了先機,鹿死誰手真就很難說了,畢竟東京汴梁城我們有把握掌控的兵馬不太多。”
龐賢東這麽一說,把中書侍郎郭亦鎮黃急了。
“龐樞密,你是管兵馬調動的,我們能控製多少兵馬跟他們能控製多少,你心裏難道沒點數嗎?他們能控製的真不多,不過他們可能養有私兵,但他們的私兵怕發現都藏得比較遠,隻要是打個措手不及,他們的私兵就來不了。”
錢伯華對此提出了異議。
“搞了半天,動武這麽大的事,我們是寄希望於人家的私兵趕不來,萬一人家的私兵快速運動到位了,你有何妙招保證動武能成功?還有,我們如何保證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我們現在連內部的細作都沒有找到,如何保證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錢伯華講得很周全,一時之間中書侍郎郭亦鎮還無法反駁。
陸知心忙出來替中書侍郎郭亦鎮解圍。
“錢大人,你講得問題我們都考慮過了,我們正在積極進行抓細作之事,這是頭等大事,還有我們決定動武隻是一個大致方向,沒有講必須馬上進行,要動武至少要等萬事具備隻欠東風才行,畢竟命隻有一次,得好好把握才行。”
龐賢東和錢伯華聽到陸知心親口說動武還隻是一個大致方向,他倆不由鬆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事情還遠沒到搏命的時候,每日的富貴還在,每日保持這樣多好呀,幹嘛要去謀逆?把皇帝搞定或者搞定太子,不香嗎?
陸知心的話安到了龐賢東和錢伯華的心,卻讓郭亦鎮坐不住了。
怎麽又變卦了,加了諸如此類要把細作清掉以及萬事具備隻欠東風之類的,等把這些搞定了,說不定人家先對你動手了,到時哭有用嗎?
然這話又是中書侍郎郭亦鎮的頂頭上司說的,郭亦鎮不好反駁。
不過郭亦鎮會遷怒於龐賢東和錢伯華,若不是這兩個貪圖富貴的家夥百般阻饒。
動武之事早定了,哪裏還會在這囉裏吧嗦的。
郭亦鎮怒目對著龐賢東和錢伯華,語氣很不弱。
“連小孩都知道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這個道理,硬是要這位林大人舉刀過來了,二位大人才會幡然醒悟,就怕真到那個時候,你們就算醒了也沒用了,從古到今一直安於現狀的有幾個有好下場,我們現在麵臨的問題有很多,這位林大人不是一般的精明,試問二位大人有能力阻止這位林大人嗎?從目前的態勢上看,如果我們不采取有效措施,相信用不了多久這位林大人就會升到二品大員與二位大人平起平坐,到時誰看誰的臉色,誰給誰氣受還真不好說。”
郭亦鎮這話說的有些嚴重,陸知心聽了也沒說啥。
龐賢東和錢伯華卻很不爽。
你中書侍郎不過正三品,一下沒滿到你的意就對正二品大員如此怒目相對,這合適嗎?
要不是陸中書在,肯定沒你小子的好果子吃,你小子就等著馬後炮。
龐賢東和錢伯華礙於陸知心的麵子不好發作,但龐樞密不傻,別看龐樞密人長得憨頭憨腦,鬼點子還是不少的。
龐賢東叉開話題問郭亦鎮。
“不知郭侍郎怎麽看待近期的幾起兇案?承王妃案暫且不論,雖然是否自刎有待考證,我們暫談另三位大人的案子。”
龐賢東似乎想在這找郭亦鎮的麻煩。
郭亦鎮臉色稍有舒緩。
“龐樞密,首先大理寺卿的案子十有八九跟這位林大人有關,但現時沒有證據支持不能怎麽地,馬爵爺的案子擺明就是衝著開封府去的,兇手是誰真不好講,另外吏部尚書的案子跟馬爵爺的案子有不少相似,兇手搞不好是同一撥人,這隻是下官的一點拙見,至於更深層次的疑惑問曾侍郎比較好一點。”
中書侍郎郭亦鎮不愧是高官集團的智囊核心,一下就把三起案子作了一個簡單的梳理,讓人一下就有了初步了解。
樞密使龐賢東見沒難倒郭亦鎮,又問道:“那郭侍郎準備怎麽解決目前的難題,我們覺得最好把三起高官遇害案都推給大理寺和開封府查辦,然後勒令他們在規定的期限內破案,一旦他們無法在規定的期限內破案,罷他們的官乃至於讓他們小命不保,這天下不就太平了嗎?”
龐賢東話說的輕鬆容易,可做起來就比較難了,郭亦鎮哪有那神通,他跟皇帝的關係那麽差,皇帝早就看他不順眼了,哪會由著他來安排。
郭亦鎮也確實被龐賢東這個要求難住了,龐賢東的這個要求隻怕連陸中書也辦不到,皇帝是不會同意把三起案子一齊交給大理寺和開封府查辦。
皇帝一般會按慣例把案子交給刑部主查,然後大理寺和開封府協查。
這樣的話一旦破不了案,首先倒黴的就是那已經壞透了的邢部。
陸知心也深知這一點,他替郭亦鎮解圍。
“龐樞密,朝堂局勢你又不是不知道,官家已經在和我們唱對台戲了,我們還能做什麽?我們現在唯可做的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利益。”
“對對對,先要保護我們自己的利益。”兩朝元老錢伯華最善長的就是拍馬屁,至於他對陸知心是不是真心的,可能真的隻有天知道了。
既然連陸中書都開口了,樞密使龐賢東自然不敢繼續揪著中書侍郎郭亦鎮了,他再次把話題扯開。
“陸中書,那咱們準備怎麽對付汴山書院,總不可能啥都不做一天天看著它發展壯大吧。”
陸知心瞟了一眼樞密使龐賢東。
“龐樞密,關於汴山書院我們也十分頭疼,以前我們都沒怎麽注意它,直到這位林大人出現,我們才曉得東京汴梁城有這麽一個神秘的汴山書院,這個神秘的汴山書院平日裏大門緊閉,同時又很少有人進出,我們的人根本混不進去,也沒得辦法清楚這個汴山書院究竟在幹嘛,禁軍第八編隊把守著這個汴山書院,而這個禁軍第八編隊恰恰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更讓人氣憤的是這個汴山書院和皇家別院連成一片,那一片都是禁區,至今沒人進去過,咱們這個官家用他的皇家特權打造了這麽一片他人無法染指的世外桃源。”
陸知心講的頭頭是道。
中書侍郎郭亦鎮立馬接過了陸知心的話茬說道:“所以咱們跟這位官家講理是講不通了,唯有動武方能解決一切,汴山書院的秘密也隻有武力入侵方能顯露出來,不然還真拿它沒辦法,尤其是那個禁軍第八編隊,據傳編隊統領就是這位林大人兼的,而那個禁軍第八編隊自從調防汴山書院,經過他們一係列暗中操作早已是物是人非了,禁軍第八編隊還大大擴編了,兵力由一千人漲到了二千左右。”
參知政事錢伯華對此卻有不同看法。
“各位大人,現在幹什麽都需要錢財的支持,沒錢財啥都幹不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掐斷東京汴梁城錢財流通途徑來達到遏製他們的目的,三司使韓大人完全可以用非常手段壓製各大錢莊,逼迫各大錢莊不得隨意借錢,同時對東京汴梁城糧草進行人為幹預,讓他們有錢也買不到糧草餓死他們,這樣不就一勞永逸省事多了嗎?”
參知政事錢伯華此言一出,龐賢東立刻便點頭叫好。
這也沒多好呀,怎麽就叫好?
中書侍郎郭亦鎮不明白龐賢東怎麽就和錢伯華搞到一坨去了,如此相互配合也不曉得避諱一下,難道他們不怕非議嗎?
看來他們是鐵了心不想動武,可要是真按錢伯華說的去辦,可能猴年馬月才辦好事。
想省事動武多快呀,一覺醒來就變天了,現在還能上哪去找著這麽好的事。
中書侍郎郭亦鎮對參知政事錢伯華所說不太感興趣,他潑了潑冷水。
“錢大人,從經濟上封鎖他們是不太可行的,他們在暗處,你怎麽封?難道把所有的都封了嗎?這是典型的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不過可以作輔助措施來用,配合其他更嚴厲的措施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一事下官也一並講了,張權知出身貧寒,對目前的生活肯定很在意,生怕失去眼前的一切,我們可以轉變思路收買這個張權知,把開封府牢牢掌握在我們的手中,這個是當務之急不得不做的,這個比起收買姓林的小子靠譜多了,並且我們得到的都是滿滿的幹貨。”
中書侍郎郭亦鎮原本是要吏部尚書跟陸中書去講收買張權知之事的,但很可惜這位吏部尚書還沒來的及講就遭遇了不測。
雖然吏部尚書不能向陸中書進言了,但這個事還是要說的,中書侍郎郭亦鎮也一直在找機會說這事。
現在毫無包袱的講了,中書侍郎郭亦鎮感覺還是蠻欣慰的,現在就看陸中書的反應了。
和中書侍郎郭亦鎮意料的不太一樣,陸中書沒反對。
“郭侍郎,可以收買張權知,如果張權知還不知好歹不肯就範就做了他,做他應該比做這位林大人簡單。”
陸中書這一態度讓中書侍郎郭亦鎮欣喜若狂,總算有個提議完美通過了,不然今日的心情就糟透了。
陸中書不但通過了中書侍郎郭亦鎮的提議,還給出了中肯的建議,收買不成就幹掉他。
這更堅定了中書侍郎郭亦鎮動武的信心,假以時日,陸中書肯定會親口下令動武。
但這又涉及到一個誰去收買張權知的問題,高官集團不缺人,缺的是像中書侍郎這樣的股肱之人。
就拿參知政事錢伯華來說,上次收買林哲是陸中書點他的名,這次收買張權知,錢伯華無論如何也不會再去了,也沒啥原因,就是不想去。
話說迴來,陸中書這迴也沒想再讓參知政事錢伯華去,畢竟錢伯華能力就那樣。
上迴是因錢伯華有太子太傅的頭銜才派他去的,也沒想他能辦好,隻不過應付一下眾人罷了。
陸知心骨子裏還是想盡快動武的,偏細作沒找到,想動武風險偏大了一些,隻能是先拖一拖。
在陸知心的心目中,他有兩大幫手,第一個便是中書侍郎郭亦鎮,另一個自然是中書舍人陸飛揚。
這二人一個智謀多,另一個則會想事,往往你還未吩咐他己把事辦完,在中書門下,陸如心得此二人都不用怎麽操心了。
然對於去收買張權知的人選問題,陸知心一時還沒有主意,畢竟張權知有點不好對付,去收買他的人必須挑好了。
不能像參知政事錢伯華那樣,官給升了,錢也給了一些,事卻紋絲不動,這叫辦得啥事。
中書侍郎郭亦鎮看出了陸知心的心思,他主動提出讓中書舍人陸飛揚去試一下。
他還一再表揚陸飛揚雖年輕,但頭腦跟城府一點都遜色於老江湖,假以時日必定能成為獨擋一麵的棟梁。
中書侍郎郭亦鎮這樣吹捧中書舍人陸飛揚,龐賢東和錢伯華感到很不可思議,兩人都不能理解中書侍郎郭亦鎮此行為。
但有一點是值得錢伯華欣慰的,那就是沒讓他去蹚這灘混水,估計他們對自己在收買這位林大人事情上相當不滿意,以至於不想他去了。
這樣也好,省得又要去麵對張權知那張黑臉。
錢伯華高興得似乎早了點,龐賢東直接否決了中書侍郎的提議。
“郭侍郎,派陸舍人去不妥當吧,張權知乃老麻雀了,陸舍人去能對付嗎?別被張權知當猴耍了,還是錢大人出馬吧,成熟穩重講話靠譜。”
龐賢東一連講了錢伯華三個優點,還推錢伯華出來,可把錢伯華氣壞了。
錢伯華認為龐賢東沒一點大局觀念,連他愛幹什麽不愛幹什麽都不知嗎?
去收買張權知這麽明顯費力不討好的事還強推他,龐賢東究竟安得什麽心?
參知政事錢伯華當下臉色一變,婉轉拒絕。
“龐樞密,老夫老了,哪裏還是張權知的對手,讓年輕人出馬對付張尤安是最好的,說不定就會給我們帶來驚喜的,要相信年輕人,相信郭侍郎。”
錢伯華話講得很誠懇了,一副憂國憂民架勢的龐賢東卻沒把錢伯華的話當迴事,他依就表示對中書舍人的不放心。
表示不能把如此重擔交給一個年輕人,必須要交給像錢大人這樣老成穩重的老臣。
錢伯華氣得要死,剛和龐賢東配合得那麽好,這會怎麽就拆起台來了,還好陸知心開口支持郭亦鎮了。
“龐樞密,就讓陸舍人去試一試,不成功咱在幹他。”
陸知心明確表了態,龐賢東便不好再囉嗦了,恰好鎮國大將軍孫理推門進來了,大家的注意力瞬間轉移到孫理身上。
鎮國大將軍孫理風塵仆仆,一來便說了一件大事。
“官家在偏殿召見了他,征求他的意見,看他是否願意駐守麟州以防西夏。”
眾人聞言都驚呆了,皇帝這手下得也太快了吧,要將北大營主帥調走,這不明擺著釜底抽薪嗎?這誰能同意?
皇帝這心思蠻怪的,明知通不過還提,這也體顯了皇帝的強勢。
這邊跟陸知心他們廷議完,馬上就在偏殿召見鎮國大將軍,明知不可為還為之,看來皇帝是盯上鎮國大將軍孫理了。
陸知心緩了緩心情,問孫理。
“孫將軍,你是怎麽迴複官家的?迴複後官家表情如何?”
孫理小聲迴道:“中書大人,末將是以身體不適推脫的,官家的表情沒啥變化,跟著就出去了,把末源晾在偏殿好一會才由一小內侍來知會末將可以走了。”
“就這麽簡單?”陸知心有點不相信。
“未必會這麽簡單,官家的行為舉止說明他已生氣了,不排除官家會用不正當手段弄你。”
錢伯華謹慎的提醒道。
“末將還怕他?北大營五萬精兵可不是吃素的,隻要中書大人發令,末將就可率軍攻入皇宮。”
鎮國大將軍孫理口氣真不小。
鎮國大將軍孫理的話讓中書侍郎郭亦鎮眼前一亮,中書侍郎郭亦鎮不禁脫口而出:“孫將軍,你是支持動武的?”
鎮國大將軍孫理腰板一挺。
“末將聽中書大人的,其實動武是遲早的事情,早動好過晚動,今日看官家的表情感覺我們好象都欠他似的,沒滿到他的意就甩手走人,搞的末將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很是左右為難。”
“官家看樣子是盯上北大營了,他們要對付的下一個目標無疑是北大營,如果北大營被奪了,那我們豈不完了?”
中書侍郎郭亦鎮故意把事情說的很嚴重,以此來引發鎮國大將軍孫理的憤怒。
參知政事錢伯華趕忙出來滅火。
“郭侍郎,官家要對付我們不會這麽光明正大的,官家如果真想對付咱們肯定是偷偷摸摸的,不可能事先告之的,換句話講,官家要是決定對北大營下手了,他決不會召見孫將軍來打草驚蛇的,官家現在這麽做無非要我們自亂陣腳,他好混水摸魚。”
龐賢東很讚同錢伯華講的,便補了一句。
“官家肯定沒這麽傻,況且北大營完全在孫將軍掌控之中,外人根本無法染指,官家一定是聲東擊西在玩其它的把戲。”
龐賢東剛一講完,錢伯華又接上嘴了。
“咱們這位官家就這兩下,他一動老夫就知道他想幹嘛。”
“那錢大人倒是講講官家召見孫將軍他想幹嘛,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還是想圍魏救趙?”
中書侍郎郭亦鎮是真惱了,這錢伯華和龐賢東總是針對他,他講什麽就否定什麽,他己經是忍無可忍了。
錢伯華撇了撇嘴。
“郭侍郎,你不用著急,或許我們明天就知道咱們的這位官家想幹嘛,得等官家出招才行。”
“對對對,等等不急的,咱們以靜製動穩坐釣魚台。”
龐賢東最愛接錢伯華的口了,似乎錢伯華開口了,他不出聲就會死了一樣。
錢伯華和龐賢東像又來了一波配合密切,說他們沒有刻意針對中書侍郎郭亦鎮,那一定是假的。
郭亦鎮不想再委屈自己,他準備向錢伯華和龐賢東這二人發火,沒想到接到一個陸知心讓他息事寧人的眼色,郭亦鎮不得不作罷。
陸知心也是為了大局,不過為給郭亦鎮出氣,他有模有樣找了錢伯華與龐賢東的茬,算是小訓了一下錢伯華與龐賢東。
陸知心這一舉動頗讓郭亦鎮感到欣慰,卻讓錢伯華與龐賢東摸不著頭腦了。
錢伯華自認自己己經是非常優秀了,每次分贓自己總是謙虛的拿小份。
而每次出謀劃策都要反複斟酌以避免出錯,做得這麽認真了,陸知心還不知足還要雞蛋裏挑骨頭嗎?
龐賢東同樣有這樣的疑惑,他雖有不滿但也不好跟陸知心理論,隻能讓郭亦鎮神氣了。
陸知心整完錢伯華跟龐賢東,立馬跟進郭亦鎮。
“郭侍郎,這沒有外人,有話盡管言,我們大家一定支持你。”
陸知心的話讓郭亦鎮的情緒為之一振。
“陸中書,我們可以重點關注太子殿下,如果太子殿下出了問題,我們不就一勞永逸了嗎?”
“啥叫太子殿下出問題?是下黑手嗎?”龐賢東又想抬杠了。
郭亦鎮白了龐賢東一眼。
“龐樞密,話用得著講那麽明顯嗎?你們動武不敢,動太子殿下也不敢嗎?你們知不知道一旦太子沒了,官家還怎麽玩?”
郭亦鎮說完這話非常的得意,沒想到陸知心會駁斥他。
“郭侍郎,你是不是講糊塗了?我們都是一代賢臣,最多把太子趕下位而已,哪能要太子的命?你不要在這信口雌黃。”
陸知心講這話時語氣不重,卻把郭亦鎮氣了個半死。
雖說郭亦鎮大致明白陸知心講這話多半是做樣子是故意講給錢伯華與龐賢東聽的,但郭亦鎮內心深處還是極度不舒服的。
郭亦鎮原以為他在陸知心心中地位甚高,陸知心可以訓錢伯華跟龐賢東,但怎麽都不會訓他郭亦鎮,現在看來是自己想多了。
讓郭亦鎮意外的是龐賢東又站出來挺他了。
“陸中書,郭侍郎這個提議值得考慮呀,比動武劃算的多,目前來看讓太子出問題是最省心的。”
接著便是錢伯華附和龐賢東,隻要是對動武提出異議,錢伯華便與龐賢東一唱一合。
“陸中書,老夫也覺得郭侍郎這個提議蠻好的,我們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換最大的利益。”
錢伯華與龐賢東聯合起來挺郭亦鎮,讓陸知心頗感意外。
先不說陸知心的權威有沒有受損,單從郭亦鎮跟他倆平日的關係來看不可能。
錢伯華與龐賢東不會為了郭亦鎮得罪陸知心,郭亦鎮沒那麽大麵。
唯一的解釋就是錢伯華與龐賢東太想安逸了,他倆不想也不願意冒大的風險。
想此,陸知心有點釋然了,忙打著官腔決定。
“這事以後再說,當務之急是把局勢扭轉過來,不讓這位林大人一天天發展壯大就行了。”
緘口半天的鎮國大將軍孫理這下來了興致,他先是劈頭蓋臉一頓猛誇陸知心,而後是表示了對那位林大人蔑視,最後鎮國大將軍孫理講了一個提議。
“各位大人,要想壓住這位林大人,必須離間這位林大人與官家的關係,讓他們互相猜忌,這事就成了。”
鎮國大將軍孫理以為自己講得有多棒,一下命中了要害,殊不知陸知心早就這樣講了,鎮國大將軍孫理的話根本沒引起眾人的一點興趣。
郭亦鎮為緩解尷尬,特意提醒一下。
“孫將軍,近來東京汴梁城不太平,多名高官相繼遇害,北大營又是他們的眼中釘,不排除他們會對你下手,你現在耍加強護衛工作。”
鎮國大將軍孫理聞言點了點頭。
“郭侍郎,請放心,北大營護衛編隊堪稱北大營之花,對付幾個毛賊還是綽綽有餘的,況且末將一向深居簡出,北大營又全天候保持戒備狀態,即便他們有準備也沒法下手。”
“孫將軍,你還是須小心謹慎,可不能出差子,不然後果很嚴重。”
錢伯華不厭其煩的提醒道,目光中充滿了憂慮。
陸知心則提了不同看法。
“各位,我們都須加強護衛工作,同時把家人約束好別被人抓住了把柄,盡管他們在暗處,但我們人多,我們每人踩他們一腳,他們就玩完了。”
末了,陸知心正了正嗓音,說。
“今日咱們就做一個部署,由郭侍郎全權負責對付那位林大人,其他人負責全力配合,到了該動武的時候咱們一定動決不手軟。”
“好咧。”知道要散場了,錢伯華與龐賢東格外激動,他倆的迴複格外響亮。
中書侍郎郭亦鎮和鎮國大將軍孫理則沒有錢伯華與龐賢東激動,他倆看著激動的錢伯華跟龐賢東還有點納悶。
林哲有好幾天沒來太子府了,對太子府都有些陌生了,即便這樣林哲還是很順利找到了太子趙寬。
至上迴出事後,太子趙寬除了偶而上朝以外一般不出門。
太子趙寬上朝也是無所事事,那些高官們根本不理趙寬,把趙寬當瘟神一樣,趙寬對此沒得辦法,能提前下朝就提前下朝,省得看見那些高官礙眼。
這日子太子趙寬過的非常鬱悶,又好久沒見到林哲,心裏明顯底氣不足。
現在林哲來了,太子趙寬自然是歡喜有加,一番簡單的寒暄之後,趙寬便急不可耐的提了自己的苦惱以及那般不可理喻的高官。
林哲簡單分析了一下太子趙寬所提問題,接著他告訴太子別太在意那些高官了,總之用好自己手中的權力。
對那些高官采取不同的方法,有錯的高官要罰,沒錯的高官找個由頭罵,一句話就是要讓那些狗屁高官心情不爽,讓他們不好過。
趙寬一聽這個馬上就說好,他早就想訓斥這般狗屁高官了。
之所以沒做是因為沒人給他壯膽,現在有林哲在後頭頂著,他自然而然膽子大了許多,索性就明日開訓,不然那般高官尾巴會翹上天去。
林哲表示可以。
“行,不過得加強一下太子府的護衛,現有的侍衛魚目混珠要換一下,現有侍衛以後隻負責護衛太子府,太子的近身護衛另外找撥人負責,這個事必須馬上辦好。”
趙寬早就想換護衛,隻是擔心沒人可換,便問林哲哪有人可換。
林哲輕出了一口涼氣。
“太子殿下,有人的,林某馬上就可從汴山書院調一撥可靠之人來,這個太子殿下大可放心。”
“那就好。”趙寬聽到可換那是很高興。
林哲見趙寬放心了,心裏很高興。
“太子殿下,林某以後有點忙,還兼著太子府總管一職不合適,總管一職可從太子府現有的人裏麵選一個,這事可交給太子妃辦,以後太子府的小事都可由太子妃負責。”
趙寬覺得這建議不錯便同意了。
林哲見太子同意了,更高興了,又跟太子趙寬扯了一下其它的,便準備起身去開封府了。
趙寬很詫異林哲剛來不久就要走了,林哲簡單說明了一下,趙寬才知道就這兩天出了不少的兇案,都是有針對性來的,林哲還得先去汴山書院調人,為大局著想,趙寬未留林哲,而是親自送其出府。
與此同時,中書門下小政事堂內,參知政事錢伯華終於等來了剛開完廷議的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陸知心跟龐賢東以及中書侍郎郭亦鎮三人。
參知政事錢伯華急不可耐,沒等匆匆趕來的三人喝一口熱茶就問。
“各位大人,廷議的結果如何?”
中書侍郎郭亦鎮沒好氣的抿了一口熱茶。
“不好,哪有好?中書大人、龐樞密還有下官三人聯合夾擊官家,官家也沒鬆口,反而向我們塞了兩項議案,第一由林少卿暫代大理寺卿一職,第二從朝廷利益出發再給林少卿連升兩級至四品以堵悠悠眾口,錢大人,你看官家,不知誰給他的勇氣居然想這麽辦,他也不想想不看看,那位林少卿已經連升兩級,再連升兩級,滿朝官員會怎麽議論。”
“那你們是怎麽迴絕官家的?”參知政事錢伯華很好奇這個。
“我們當然是一口迴絕了,我們還苦口婆心陳述了官員升遷的規矩,短時間內不可能升這麽快,我朝史上從未有過,也不可能給誰開此先例。”
中書侍郎郭亦鎮恨恨的說道,眼神裏充滿怨恨。
參知政事錢伯華還想問,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陸知心開口了。
“錢大人,你哪是個什麽情況?韓大人呢?”
參知政事錢伯華一聽陸知心問這個,苦笑了一聲。
“別提了,簡直是一地雞毛,事情搞到最後由承王妃的貼身侍女證實,承王妃是自刎,韓大人當時就跟承王翻臉還動手打起來了,而後韓大人立馬殺到承王府去了,韓大人還要求那位林大人將承王扣在了大理寺。”
啊!怎麽會這樣,這也太離奇了吧,雍容華貴的承王妃怎麽會選擇自刎?她哪來的理由自刎?
陸知心、龐賢東還有郭亦鎮聽到這都不由大吃一驚,這太出乎他們的意料了。
虧他們今日還在皇帝麵前強烈要求指派大宋朝最得力的探案高手刑部侍郎曾墨查辦此案。
並且強烈要求將馬爵爺案和大理寺卿案以及吏部尚書案並案處理。
如果承王妃真是自刎,那豈不是跟他們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
明日皇帝定會揪住此事不放,要求他們給一個合理的解釋。
你們哪來的自信認定刑部侍郎曾墨是大宋朝最得力的探案高手以及四案並案處理。
末了,還是龐賢東問了一句。
“真的證實了承王妃是自刎嗎?是不是那位林大人暗中搞鬼把你們都騙了?”
參知政事錢伯華連連搖頭:“不可能,承王妃的貼身侍女現就在大理寺,這位林大人沒哪本事指手遮天。”
陸知心又問了一句。
“錢大人,韓大人去承王府有多久了?”
參知政事錢伯華答道;“陸中書,韓大人大概去了兩個時辰。”
陸知心捋了捋有些花白的胡子說。
“各位,情況很糟糕呀,不算馬爵爺,我們的人接連有兩人遇害,各位從今日起要加強護衛工作,盡量別去一些偏遠地方,夜晚更是要加強護衛工作,同時要告誡家人近期要守規矩,不要讓瘋狂的開封府抓到任何把柄,要知道今日的廷議反應了官家對我們的強硬,這是以前從未有過的,我們需謹慎謹慎再謹慎,下麵由郭侍郎講一下目前的態勢,供各位參考。”
陸知心說完瞟了一眼中書侍郎郭亦鎮。
一臉嚴肅的中書侍郎郭亦鎮馬上清了清嗓子。
“各位大人,你們大概聽說了,東京汴梁城外有一所不為人知的汴山書院,這位林大人就來自那所汴山書院,這位林大人的家人跟籍貫我們現在還不清楚,也沒法弄清楚。”
“我們先來看汴山書院,它不是一所普通的書院,它是李皇後耗費巨資建的一所從不對外招生的書院,到目前為止,我們的人仍未能打進汴山書院一探究竟,汴山書院到現在為止也隻有這位林大人一人公開露麵,他一出來雖然隻拿了個榜眼,卻比狀元郎搶眼多了。”
“據目前的情況來分析,咱們的官家應該是這位林大人堅強後盾,他們或許是互為犄角的相互支撐,這位林大人還兼著內侍省都知一職,卻不是太監,兼著都知一職似乎是為了方便這位林大人進宮出宮以及向官家稟告,再說這位林大人,表麵上他孤身一人在東京汴梁城行走,其實這位林大人身後至少有一波乃至於二波訓練有素的人在暗中保護他,這些訓練有素的人在一個叫靜廬的宅子落腳,那是他們的一個據點。”
“前幾天晚上,不知是哪個蠢貨派了一堆人去抓這位林大人,沒當場出手殺了他,是不是怕當街動手不雅觀,結果轉到僻靜處反被人家的人包了餃子,不知那些人現在還安好?”
“再說迴正題,汴山書院的後麵便是十萬畝皇家良田,這些年,這些皇家良田不斷被拋出賣掉換錢,屈指一算他們大概賣了八萬畝之多,還剩大約兩萬畝沒有賣,大概是他們覺得兩萬畝是底線,是糊口的保證,所以沒有再賣良田了,還有就是在東京汴梁城有一家商鋪與汴山書院藕斷絲連,估計就是為汴山書院籌錢的,因為這家商鋪經營不大借貸卻很多,尤其是月末更為明顯,對這一點我們也在查。”
“說迴東京汴梁城的蘇首富,這個蘇首富也頗為奇怪,在太子案後主動找到陸中書退納,其實即便蘇首富不主動退納,陸中書也會找他退納,這個問題咱不說,咱要說的是蘇首富為啥要退納?如果沒人逼蘇首富,想來這蘇首富不會來退納,在這裏麵這位林大人嫌疑最大,很有可能就是這位林大人以太子案為契機逼蘇首富退的納,同時還敲了蘇首富一筆,至於這位林大人為啥要逼蘇首富退納,咱們並不關心,咱們關心的是這位林大人借機敲的錢,這裏邊至少暴露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位林大人缺錢,為啥這位林大人缺錢呢?我們猜測是有一大撥人要供養,這一大撥人應該不是普通人,而是訓練有素的私兵,是專門為對付我們而準備的私兵,這些私兵有多少,具體駐紮在哪現在還在查,綜上所述,態勢己經非常明顯了,我們的官家己不再軟弱了,官家明知我們會拒絕還提那麽過分的要求,其實是為了向我們表達一種態度,一種強硬的態度。”
中書侍郎郭亦鎮侃侃而談,說了一堆的猛料,現場除了陸知心外,龐賢東以及參知政事錢伯華都聽呆了。
這一切完全超越了龐賢東和錢伯華的想象,他們一直以來都以為大宋朝廷沒那麽複雜。
全在他們掌控之下,即便出現一些小問題也都能應付自如。
可聽了中書侍郎郭亦鎮的一席話後,他們才知道背後原來這麽複雜,是不是山雨欲來了?
結合近期接二連三發生的數起針對高官們的兇案,龐樞密和錢伯華不免有些膽戰心驚。
龐賢東率先緩過神來。
“郭大人,你就說我們現在該如何應對,總不能讓他們逐步發展壯大來收拾我們吧。”
“對對對,就是這個理。”
龐賢東說的正中錢伯華的下懷,錢伯華趕緊附和道。
長相不凡的中書侍郎郭亦鎮微微笑一笑。
“二位大人莫急,中書大人己經準備了三個方案來應對目前的態勢,下麵請中書大人講。”
龐賢東和錢伯華聞聽是陸中書的方案,他倆二話不說立刻擊掌說好。
在眾人的環視下,麵色嚴峻的陸知心開腔了。
“各位,方案是郭侍郎設想的,我隻是代為宣布一下,方案一就是動武,逼官家另立太子,方案二是針鋒相對,對姓林的及其背後勢力進行打壓,方案三是施離間計,離間官家與姓林的關係,挑起他們內部的矛盾,三種方案各位看哪種最可行?”
龐賢東和錢伯華再次呆住了,他倆萬沒想到陸知心會講出這幾種方案來。
尤其是第一種動武的方案,那不就是謀逆嗎?謀逆是要誅九族的,滿盤的富貴豈能這麽冒險。
龐賢東想都沒怎麽想就說道:“陸中書,下官認為方案二跟方案三可同時進行,這樣的話,這位林大人就沒了可乖之機,咱們還可以這樣對付官家,對官家施以收放自如的美人計,畢竟咱們這位官家也寂寞嘛,長夜漫漫何以度日。”
錢伯華再次附和。
“下官附議龐樞密,方案二跟方案三完全可以並案推行,堅決不給他們機會,要痛打落水狗。”
錢伯華堅定站在龐賢東這邊,讓中書侍郎郭亦鎮大為光火。
本來郭亦鎮製定三套方案,方案二跟方案三就是個陪襯。
可龐樞密跟錢伯華沆瀣一氣選擇方案二跟方案三,完全是站在個人生死的立場上,沒把集團利益放在第一位。
一點風險都不肯冒,這哪裏還有高官的戰略意識,這樣下去遲早會聰明反被聰明誤。
選擇方案一多好,一次冒險終身享受,現在不選擇方案一,以後哭都來不贏。
郭亦鎮一副恨鐵不成鋼的駕勢。
“二位大人,方案二跟方案三看似穩妥卻極易翻車,如果不一棒子打死這位林大人,他極有可能死灰複燃反敗為勝。”
龐賢東對此不以為然。
“郭侍郎,這位林大人現在不過一五品小官,手頭掌握的資源有限,想翻也翻不起驚濤駭浪來,我們完全可以把他拿捏得死死的,又何必冒動武的風險。”
龐賢東剛說完,錢伯華馬上助推龐賢東。
“郭侍郎,方案一是可行的,但決不是一開始就必須實施的,在我們優勢明顯的情況下盡量避免動武才是王道,還有新太子人選定了沒,別到時候又內訌了,當然這隻是我們的一點提議,我們都聽陸中書的,陸中書講怎麽辦我們就怎麽辦。”
錢伯華狡猾至極,既明確表態了反對動武,又表示擁護陸中書的決定,真不愧為兩朝元老。
兩位正二品大員反對動武了,陸知心也不好說啥,他先是看了看眾人,而後問。
“咦,鎮國大將軍怎麽沒來?他那五萬精銳可是我們的命根子,他不到場,我們焉能倉促決定?”
中書侍郎郭亦鎮馬上迴道:“中書大人,下官早就通知他了,不知怎麽搞的,他到現在還沒到。”
“孫將軍是不是故意不來呀?”龐賢東試探性的問。
中書侍郎郭亦鎮斷然否決。
“怎麽會?孫將軍肯定是有事耽擱了,孫將軍是讚成動武的,並且其麾下猛將如雲,對付幾個捕快侍衛不在話下,我們再耐心等等。”
“得派人催催了,不然他真以為我們在這就是喝茶聊天。”錢伯華向來看不慣鎮國大將軍孫理,錢伯華跟鎮國大將軍孫理的愛恨糾葛一兩句話還扯不清。
中書侍郎郭亦鎮淡淡的笑了笑。
“那倒不用,孫將軍雖未在這表態,但他以前就講過無條件支持陸中書,他還特別交代我們可以提前商量一切,事後告訴他就行。”
中書侍郎郭亦鎮算盤打的精,即便龐賢東跟錢伯華聯手反對動武,他和陸知心以及鎮國大將軍孫理都讚成,三比二還不能支持動武嗎?
錢伯華咕了一句。
“韓大人沒到,韓大人的意見還是要聽一聽的。”
中書侍郎郭亦鎮一怔,還真的是,韓秉未到,動武這麽大的決議還真不能這麽草率決定,不然韓秉即便同意動武也會有囉嗦。
陸知心對此卻有著不同意見,他認為韓秉剛經曆喪女之痛,這個時候就不要去麻煩韓大人了。
畢竟動起武來很快,可能睡一覺起來就成了。
於是乎陸知心牙一咬就這麽拍板定了,具體哪天動武再商議,今天就先定過大概。
龐賢東和錢伯華一臉懵逼,唯有中書侍郎郭亦鎮笑開了花,這一點不奇怪,中書侍郎郭亦鎮一直力主動武,這次總算是如他所願了。
錢伯華卻有些不甘心,他把上次開會翰林學士李隆出收買林哲的計謀講了出來。
“陸中書,這事怎麽收尾?這不白給這位林大人升了兩級嗎?翰林學士李隆整這樣一出,他不是細作哪誰是?他也是完全有能力掉包考卷送這位林大人進殿試的。”
錢伯華這話一出,陸知心的臉色就變了。
“錢大人,此一時彼一時,李學士的計謀暫時終止,這位林大人不好對付,至於李學士是不是細作我們會詳查。”
錢伯華一提到細作便引發了龐賢東的興趣。
“各位大人,細作尚未抓獲,倉促之間決定動武會不會導致我們的行動提前暴露,讓對手早做了準備,會沒了先下手為強的先機,沒了先機,鹿死誰手真就很難說了,畢竟東京汴梁城我們有把握掌控的兵馬不太多。”
龐賢東這麽一說,把中書侍郎郭亦鎮黃急了。
“龐樞密,你是管兵馬調動的,我們能控製多少兵馬跟他們能控製多少,你心裏難道沒點數嗎?他們能控製的真不多,不過他們可能養有私兵,但他們的私兵怕發現都藏得比較遠,隻要是打個措手不及,他們的私兵就來不了。”
錢伯華對此提出了異議。
“搞了半天,動武這麽大的事,我們是寄希望於人家的私兵趕不來,萬一人家的私兵快速運動到位了,你有何妙招保證動武能成功?還有,我們如何保證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我們現在連內部的細作都沒有找到,如何保證能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錢伯華講得很周全,一時之間中書侍郎郭亦鎮還無法反駁。
陸知心忙出來替中書侍郎郭亦鎮解圍。
“錢大人,你講得問題我們都考慮過了,我們正在積極進行抓細作之事,這是頭等大事,還有我們決定動武隻是一個大致方向,沒有講必須馬上進行,要動武至少要等萬事具備隻欠東風才行,畢竟命隻有一次,得好好把握才行。”
龐賢東和錢伯華聽到陸知心親口說動武還隻是一個大致方向,他倆不由鬆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事情還遠沒到搏命的時候,每日的富貴還在,每日保持這樣多好呀,幹嘛要去謀逆?把皇帝搞定或者搞定太子,不香嗎?
陸知心的話安到了龐賢東和錢伯華的心,卻讓郭亦鎮坐不住了。
怎麽又變卦了,加了諸如此類要把細作清掉以及萬事具備隻欠東風之類的,等把這些搞定了,說不定人家先對你動手了,到時哭有用嗎?
然這話又是中書侍郎郭亦鎮的頂頭上司說的,郭亦鎮不好反駁。
不過郭亦鎮會遷怒於龐賢東和錢伯華,若不是這兩個貪圖富貴的家夥百般阻饒。
動武之事早定了,哪裏還會在這囉裏吧嗦的。
郭亦鎮怒目對著龐賢東和錢伯華,語氣很不弱。
“連小孩都知道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這個道理,硬是要這位林大人舉刀過來了,二位大人才會幡然醒悟,就怕真到那個時候,你們就算醒了也沒用了,從古到今一直安於現狀的有幾個有好下場,我們現在麵臨的問題有很多,這位林大人不是一般的精明,試問二位大人有能力阻止這位林大人嗎?從目前的態勢上看,如果我們不采取有效措施,相信用不了多久這位林大人就會升到二品大員與二位大人平起平坐,到時誰看誰的臉色,誰給誰氣受還真不好說。”
郭亦鎮這話說的有些嚴重,陸知心聽了也沒說啥。
龐賢東和錢伯華卻很不爽。
你中書侍郎不過正三品,一下沒滿到你的意就對正二品大員如此怒目相對,這合適嗎?
要不是陸中書在,肯定沒你小子的好果子吃,你小子就等著馬後炮。
龐賢東和錢伯華礙於陸知心的麵子不好發作,但龐樞密不傻,別看龐樞密人長得憨頭憨腦,鬼點子還是不少的。
龐賢東叉開話題問郭亦鎮。
“不知郭侍郎怎麽看待近期的幾起兇案?承王妃案暫且不論,雖然是否自刎有待考證,我們暫談另三位大人的案子。”
龐賢東似乎想在這找郭亦鎮的麻煩。
郭亦鎮臉色稍有舒緩。
“龐樞密,首先大理寺卿的案子十有八九跟這位林大人有關,但現時沒有證據支持不能怎麽地,馬爵爺的案子擺明就是衝著開封府去的,兇手是誰真不好講,另外吏部尚書的案子跟馬爵爺的案子有不少相似,兇手搞不好是同一撥人,這隻是下官的一點拙見,至於更深層次的疑惑問曾侍郎比較好一點。”
中書侍郎郭亦鎮不愧是高官集團的智囊核心,一下就把三起案子作了一個簡單的梳理,讓人一下就有了初步了解。
樞密使龐賢東見沒難倒郭亦鎮,又問道:“那郭侍郎準備怎麽解決目前的難題,我們覺得最好把三起高官遇害案都推給大理寺和開封府查辦,然後勒令他們在規定的期限內破案,一旦他們無法在規定的期限內破案,罷他們的官乃至於讓他們小命不保,這天下不就太平了嗎?”
龐賢東話說的輕鬆容易,可做起來就比較難了,郭亦鎮哪有那神通,他跟皇帝的關係那麽差,皇帝早就看他不順眼了,哪會由著他來安排。
郭亦鎮也確實被龐賢東這個要求難住了,龐賢東的這個要求隻怕連陸中書也辦不到,皇帝是不會同意把三起案子一齊交給大理寺和開封府查辦。
皇帝一般會按慣例把案子交給刑部主查,然後大理寺和開封府協查。
這樣的話一旦破不了案,首先倒黴的就是那已經壞透了的邢部。
陸知心也深知這一點,他替郭亦鎮解圍。
“龐樞密,朝堂局勢你又不是不知道,官家已經在和我們唱對台戲了,我們還能做什麽?我們現在唯可做的是保護我們自己的利益。”
“對對對,先要保護我們自己的利益。”兩朝元老錢伯華最善長的就是拍馬屁,至於他對陸知心是不是真心的,可能真的隻有天知道了。
既然連陸中書都開口了,樞密使龐賢東自然不敢繼續揪著中書侍郎郭亦鎮了,他再次把話題扯開。
“陸中書,那咱們準備怎麽對付汴山書院,總不可能啥都不做一天天看著它發展壯大吧。”
陸知心瞟了一眼樞密使龐賢東。
“龐樞密,關於汴山書院我們也十分頭疼,以前我們都沒怎麽注意它,直到這位林大人出現,我們才曉得東京汴梁城有這麽一個神秘的汴山書院,這個神秘的汴山書院平日裏大門緊閉,同時又很少有人進出,我們的人根本混不進去,也沒得辦法清楚這個汴山書院究竟在幹嘛,禁軍第八編隊把守著這個汴山書院,而這個禁軍第八編隊恰恰是我們無法掌控的,更讓人氣憤的是這個汴山書院和皇家別院連成一片,那一片都是禁區,至今沒人進去過,咱們這個官家用他的皇家特權打造了這麽一片他人無法染指的世外桃源。”
陸知心講的頭頭是道。
中書侍郎郭亦鎮立馬接過了陸知心的話茬說道:“所以咱們跟這位官家講理是講不通了,唯有動武方能解決一切,汴山書院的秘密也隻有武力入侵方能顯露出來,不然還真拿它沒辦法,尤其是那個禁軍第八編隊,據傳編隊統領就是這位林大人兼的,而那個禁軍第八編隊自從調防汴山書院,經過他們一係列暗中操作早已是物是人非了,禁軍第八編隊還大大擴編了,兵力由一千人漲到了二千左右。”
參知政事錢伯華對此卻有不同看法。
“各位大人,現在幹什麽都需要錢財的支持,沒錢財啥都幹不了,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掐斷東京汴梁城錢財流通途徑來達到遏製他們的目的,三司使韓大人完全可以用非常手段壓製各大錢莊,逼迫各大錢莊不得隨意借錢,同時對東京汴梁城糧草進行人為幹預,讓他們有錢也買不到糧草餓死他們,這樣不就一勞永逸省事多了嗎?”
參知政事錢伯華此言一出,龐賢東立刻便點頭叫好。
這也沒多好呀,怎麽就叫好?
中書侍郎郭亦鎮不明白龐賢東怎麽就和錢伯華搞到一坨去了,如此相互配合也不曉得避諱一下,難道他們不怕非議嗎?
看來他們是鐵了心不想動武,可要是真按錢伯華說的去辦,可能猴年馬月才辦好事。
想省事動武多快呀,一覺醒來就變天了,現在還能上哪去找著這麽好的事。
中書侍郎郭亦鎮對參知政事錢伯華所說不太感興趣,他潑了潑冷水。
“錢大人,從經濟上封鎖他們是不太可行的,他們在暗處,你怎麽封?難道把所有的都封了嗎?這是典型的殺敵八百自損一千,不過可以作輔助措施來用,配合其他更嚴厲的措施方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一事下官也一並講了,張權知出身貧寒,對目前的生活肯定很在意,生怕失去眼前的一切,我們可以轉變思路收買這個張權知,把開封府牢牢掌握在我們的手中,這個是當務之急不得不做的,這個比起收買姓林的小子靠譜多了,並且我們得到的都是滿滿的幹貨。”
中書侍郎郭亦鎮原本是要吏部尚書跟陸中書去講收買張權知之事的,但很可惜這位吏部尚書還沒來的及講就遭遇了不測。
雖然吏部尚書不能向陸中書進言了,但這個事還是要說的,中書侍郎郭亦鎮也一直在找機會說這事。
現在毫無包袱的講了,中書侍郎郭亦鎮感覺還是蠻欣慰的,現在就看陸中書的反應了。
和中書侍郎郭亦鎮意料的不太一樣,陸中書沒反對。
“郭侍郎,可以收買張權知,如果張權知還不知好歹不肯就範就做了他,做他應該比做這位林大人簡單。”
陸中書這一態度讓中書侍郎郭亦鎮欣喜若狂,總算有個提議完美通過了,不然今日的心情就糟透了。
陸中書不但通過了中書侍郎郭亦鎮的提議,還給出了中肯的建議,收買不成就幹掉他。
這更堅定了中書侍郎郭亦鎮動武的信心,假以時日,陸中書肯定會親口下令動武。
但這又涉及到一個誰去收買張權知的問題,高官集團不缺人,缺的是像中書侍郎這樣的股肱之人。
就拿參知政事錢伯華來說,上次收買林哲是陸中書點他的名,這次收買張權知,錢伯華無論如何也不會再去了,也沒啥原因,就是不想去。
話說迴來,陸中書這迴也沒想再讓參知政事錢伯華去,畢竟錢伯華能力就那樣。
上迴是因錢伯華有太子太傅的頭銜才派他去的,也沒想他能辦好,隻不過應付一下眾人罷了。
陸知心骨子裏還是想盡快動武的,偏細作沒找到,想動武風險偏大了一些,隻能是先拖一拖。
在陸知心的心目中,他有兩大幫手,第一個便是中書侍郎郭亦鎮,另一個自然是中書舍人陸飛揚。
這二人一個智謀多,另一個則會想事,往往你還未吩咐他己把事辦完,在中書門下,陸如心得此二人都不用怎麽操心了。
然對於去收買張權知的人選問題,陸知心一時還沒有主意,畢竟張權知有點不好對付,去收買他的人必須挑好了。
不能像參知政事錢伯華那樣,官給升了,錢也給了一些,事卻紋絲不動,這叫辦得啥事。
中書侍郎郭亦鎮看出了陸知心的心思,他主動提出讓中書舍人陸飛揚去試一下。
他還一再表揚陸飛揚雖年輕,但頭腦跟城府一點都遜色於老江湖,假以時日必定能成為獨擋一麵的棟梁。
中書侍郎郭亦鎮這樣吹捧中書舍人陸飛揚,龐賢東和錢伯華感到很不可思議,兩人都不能理解中書侍郎郭亦鎮此行為。
但有一點是值得錢伯華欣慰的,那就是沒讓他去蹚這灘混水,估計他們對自己在收買這位林大人事情上相當不滿意,以至於不想他去了。
這樣也好,省得又要去麵對張權知那張黑臉。
錢伯華高興得似乎早了點,龐賢東直接否決了中書侍郎的提議。
“郭侍郎,派陸舍人去不妥當吧,張權知乃老麻雀了,陸舍人去能對付嗎?別被張權知當猴耍了,還是錢大人出馬吧,成熟穩重講話靠譜。”
龐賢東一連講了錢伯華三個優點,還推錢伯華出來,可把錢伯華氣壞了。
錢伯華認為龐賢東沒一點大局觀念,連他愛幹什麽不愛幹什麽都不知嗎?
去收買張權知這麽明顯費力不討好的事還強推他,龐賢東究竟安得什麽心?
參知政事錢伯華當下臉色一變,婉轉拒絕。
“龐樞密,老夫老了,哪裏還是張權知的對手,讓年輕人出馬對付張尤安是最好的,說不定就會給我們帶來驚喜的,要相信年輕人,相信郭侍郎。”
錢伯華話講得很誠懇了,一副憂國憂民架勢的龐賢東卻沒把錢伯華的話當迴事,他依就表示對中書舍人的不放心。
表示不能把如此重擔交給一個年輕人,必須要交給像錢大人這樣老成穩重的老臣。
錢伯華氣得要死,剛和龐賢東配合得那麽好,這會怎麽就拆起台來了,還好陸知心開口支持郭亦鎮了。
“龐樞密,就讓陸舍人去試一試,不成功咱在幹他。”
陸知心明確表了態,龐賢東便不好再囉嗦了,恰好鎮國大將軍孫理推門進來了,大家的注意力瞬間轉移到孫理身上。
鎮國大將軍孫理風塵仆仆,一來便說了一件大事。
“官家在偏殿召見了他,征求他的意見,看他是否願意駐守麟州以防西夏。”
眾人聞言都驚呆了,皇帝這手下得也太快了吧,要將北大營主帥調走,這不明擺著釜底抽薪嗎?這誰能同意?
皇帝這心思蠻怪的,明知通不過還提,這也體顯了皇帝的強勢。
這邊跟陸知心他們廷議完,馬上就在偏殿召見鎮國大將軍,明知不可為還為之,看來皇帝是盯上鎮國大將軍孫理了。
陸知心緩了緩心情,問孫理。
“孫將軍,你是怎麽迴複官家的?迴複後官家表情如何?”
孫理小聲迴道:“中書大人,末將是以身體不適推脫的,官家的表情沒啥變化,跟著就出去了,把末源晾在偏殿好一會才由一小內侍來知會末將可以走了。”
“就這麽簡單?”陸知心有點不相信。
“未必會這麽簡單,官家的行為舉止說明他已生氣了,不排除官家會用不正當手段弄你。”
錢伯華謹慎的提醒道。
“末將還怕他?北大營五萬精兵可不是吃素的,隻要中書大人發令,末將就可率軍攻入皇宮。”
鎮國大將軍孫理口氣真不小。
鎮國大將軍孫理的話讓中書侍郎郭亦鎮眼前一亮,中書侍郎郭亦鎮不禁脫口而出:“孫將軍,你是支持動武的?”
鎮國大將軍孫理腰板一挺。
“末將聽中書大人的,其實動武是遲早的事情,早動好過晚動,今日看官家的表情感覺我們好象都欠他似的,沒滿到他的意就甩手走人,搞的末將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很是左右為難。”
“官家看樣子是盯上北大營了,他們要對付的下一個目標無疑是北大營,如果北大營被奪了,那我們豈不完了?”
中書侍郎郭亦鎮故意把事情說的很嚴重,以此來引發鎮國大將軍孫理的憤怒。
參知政事錢伯華趕忙出來滅火。
“郭侍郎,官家要對付我們不會這麽光明正大的,官家如果真想對付咱們肯定是偷偷摸摸的,不可能事先告之的,換句話講,官家要是決定對北大營下手了,他決不會召見孫將軍來打草驚蛇的,官家現在這麽做無非要我們自亂陣腳,他好混水摸魚。”
龐賢東很讚同錢伯華講的,便補了一句。
“官家肯定沒這麽傻,況且北大營完全在孫將軍掌控之中,外人根本無法染指,官家一定是聲東擊西在玩其它的把戲。”
龐賢東剛一講完,錢伯華又接上嘴了。
“咱們這位官家就這兩下,他一動老夫就知道他想幹嘛。”
“那錢大人倒是講講官家召見孫將軍他想幹嘛,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還是想圍魏救趙?”
中書侍郎郭亦鎮是真惱了,這錢伯華和龐賢東總是針對他,他講什麽就否定什麽,他己經是忍無可忍了。
錢伯華撇了撇嘴。
“郭侍郎,你不用著急,或許我們明天就知道咱們的這位官家想幹嘛,得等官家出招才行。”
“對對對,等等不急的,咱們以靜製動穩坐釣魚台。”
龐賢東最愛接錢伯華的口了,似乎錢伯華開口了,他不出聲就會死了一樣。
錢伯華和龐賢東像又來了一波配合密切,說他們沒有刻意針對中書侍郎郭亦鎮,那一定是假的。
郭亦鎮不想再委屈自己,他準備向錢伯華和龐賢東這二人發火,沒想到接到一個陸知心讓他息事寧人的眼色,郭亦鎮不得不作罷。
陸知心也是為了大局,不過為給郭亦鎮出氣,他有模有樣找了錢伯華與龐賢東的茬,算是小訓了一下錢伯華與龐賢東。
陸知心這一舉動頗讓郭亦鎮感到欣慰,卻讓錢伯華與龐賢東摸不著頭腦了。
錢伯華自認自己己經是非常優秀了,每次分贓自己總是謙虛的拿小份。
而每次出謀劃策都要反複斟酌以避免出錯,做得這麽認真了,陸知心還不知足還要雞蛋裏挑骨頭嗎?
龐賢東同樣有這樣的疑惑,他雖有不滿但也不好跟陸知心理論,隻能讓郭亦鎮神氣了。
陸知心整完錢伯華跟龐賢東,立馬跟進郭亦鎮。
“郭侍郎,這沒有外人,有話盡管言,我們大家一定支持你。”
陸知心的話讓郭亦鎮的情緒為之一振。
“陸中書,我們可以重點關注太子殿下,如果太子殿下出了問題,我們不就一勞永逸了嗎?”
“啥叫太子殿下出問題?是下黑手嗎?”龐賢東又想抬杠了。
郭亦鎮白了龐賢東一眼。
“龐樞密,話用得著講那麽明顯嗎?你們動武不敢,動太子殿下也不敢嗎?你們知不知道一旦太子沒了,官家還怎麽玩?”
郭亦鎮說完這話非常的得意,沒想到陸知心會駁斥他。
“郭侍郎,你是不是講糊塗了?我們都是一代賢臣,最多把太子趕下位而已,哪能要太子的命?你不要在這信口雌黃。”
陸知心講這話時語氣不重,卻把郭亦鎮氣了個半死。
雖說郭亦鎮大致明白陸知心講這話多半是做樣子是故意講給錢伯華與龐賢東聽的,但郭亦鎮內心深處還是極度不舒服的。
郭亦鎮原以為他在陸知心心中地位甚高,陸知心可以訓錢伯華跟龐賢東,但怎麽都不會訓他郭亦鎮,現在看來是自己想多了。
讓郭亦鎮意外的是龐賢東又站出來挺他了。
“陸中書,郭侍郎這個提議值得考慮呀,比動武劃算的多,目前來看讓太子出問題是最省心的。”
接著便是錢伯華附和龐賢東,隻要是對動武提出異議,錢伯華便與龐賢東一唱一合。
“陸中書,老夫也覺得郭侍郎這個提議蠻好的,我們可以用最小的代價換最大的利益。”
錢伯華與龐賢東聯合起來挺郭亦鎮,讓陸知心頗感意外。
先不說陸知心的權威有沒有受損,單從郭亦鎮跟他倆平日的關係來看不可能。
錢伯華與龐賢東不會為了郭亦鎮得罪陸知心,郭亦鎮沒那麽大麵。
唯一的解釋就是錢伯華與龐賢東太想安逸了,他倆不想也不願意冒大的風險。
想此,陸知心有點釋然了,忙打著官腔決定。
“這事以後再說,當務之急是把局勢扭轉過來,不讓這位林大人一天天發展壯大就行了。”
緘口半天的鎮國大將軍孫理這下來了興致,他先是劈頭蓋臉一頓猛誇陸知心,而後是表示了對那位林大人蔑視,最後鎮國大將軍孫理講了一個提議。
“各位大人,要想壓住這位林大人,必須離間這位林大人與官家的關係,讓他們互相猜忌,這事就成了。”
鎮國大將軍孫理以為自己講得有多棒,一下命中了要害,殊不知陸知心早就這樣講了,鎮國大將軍孫理的話根本沒引起眾人的一點興趣。
郭亦鎮為緩解尷尬,特意提醒一下。
“孫將軍,近來東京汴梁城不太平,多名高官相繼遇害,北大營又是他們的眼中釘,不排除他們會對你下手,你現在耍加強護衛工作。”
鎮國大將軍孫理聞言點了點頭。
“郭侍郎,請放心,北大營護衛編隊堪稱北大營之花,對付幾個毛賊還是綽綽有餘的,況且末將一向深居簡出,北大營又全天候保持戒備狀態,即便他們有準備也沒法下手。”
“孫將軍,你還是須小心謹慎,可不能出差子,不然後果很嚴重。”
錢伯華不厭其煩的提醒道,目光中充滿了憂慮。
陸知心則提了不同看法。
“各位,我們都須加強護衛工作,同時把家人約束好別被人抓住了把柄,盡管他們在暗處,但我們人多,我們每人踩他們一腳,他們就玩完了。”
末了,陸知心正了正嗓音,說。
“今日咱們就做一個部署,由郭侍郎全權負責對付那位林大人,其他人負責全力配合,到了該動武的時候咱們一定動決不手軟。”
“好咧。”知道要散場了,錢伯華與龐賢東格外激動,他倆的迴複格外響亮。
中書侍郎郭亦鎮和鎮國大將軍孫理則沒有錢伯華與龐賢東激動,他倆看著激動的錢伯華跟龐賢東還有點納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