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的腿殘了,算是廢人,皇甫褚還是不放心,派了太子當監軍,一是放出去磨練,二是監控,他要知道秦王是不是雄風不再,有沒有可能再一戰而起,盡顯鋒頭?
但是秦王以「太子有監國之責,不宜涉險」為由拒絕太子監軍,他直言無法負責太子的安危,戰場的變化難以預料,以前的他或許能保全太子,如今的他無能為力。
怕死的太子也不肯去,上旨稱病推卻。
在眾多皇子中,隻有九皇子自告奮勇願赴邊關,皇甫褚考慮再三便允了,因此皇甫尋也在這次的隨軍中。
「皇上有十三子七女,子女數眾多,一個個排在你麵前也不見得都能認齊吧!就算少了一個也不痛不癢,反正後宮的嬪妃還能生。」他不缺兒子。
「放肆!」皇甫褚怒斥。
「皇上,臣妾的丈夫也在裏麵,他的腿一點感覺也沒有,要是敵軍偷襲,他隻有坐以待斃的分,臣妾發發牢騷也不行嗎?要不然你還我丈夫。」他自個兒怎麽不禦駕親征,讓百姓讚許他是心係家國的好君主。
「你……你好個潑婦,在朕麵前也敢耍潑!」她這無賴個性是跟誰學的,市井小民都沒她這般無理取鬧。
「皇上,臣妾當你是王爺的親兄長,臣妾的大伯子,才敢直言不諱地向你訴苦,其實臣妾也知任性了,可是心裏還是很難過,明天起臣妾就看不到王爺了。」說到這裏,她嗚嗚地哭起來。
聽到那一聲「大伯子」,皇帝的心軟了一半,耳邊再傳來悲切的嗚咽聲,他什麽氣也沒了,隻覺得眉心一陣抽痛——這也是一名庸俗的婦人,不如想像中的慧黠通透。
「好,朕不怪罪你,你也別再哭了,大軍就要起程,你再不看一眼就沒得看了。」也許也就剩這一眼了。成清寧抽抽鼻子,接過明葉遞來的繡菊帕子拭拭眼角淚滴,啞著音提出要求,「皇上,請允許臣妾做一件事。」
「什麽事?」她又想幹什麽?
「送王爺一行。」她要留下驚天絕響。
「送?」他挑眉。她以為她能離京?
「鼓來。」鼓?
在皇甫褚的納悶中,一麵能站十五個人的大鼓被抬上高牆,鼓麵是牛皮紮的,鼓身並未上色,以精湛的雕功雕出或跑、或飛、或遊、或臥、或站……近百種罕見的奇珍異獸,每一隻都栩栩如生,彷佛鼓聲一起就會活過來,紛紛從鼓中竄出。
驀地,成清寧手持腕粗的鼓棒,一擊——
「咚」!震天的聲響如雷聲,向四麵八方散開。
馬嘶聲靜止了,哭泣聲消失了,人們的交談聲不見了,連風聲也靜悄悄。
突然間,緩緩移動的馬車內傳出刀劍相撞的鏗鏘聲,似在迴應秦王妃的鼓聲,一長兩短。我,等你。
「這聲音怎麽那麽大……」一名站在皇帝身後的內侍捂著耳朵,小聲嘀咕著。
一麵大鼓也就敲出這麽一聲,隨即有人將巨鼓抬下城牆,豎立在人群中,旁邊放著一墨硯、一枝筆,朗聲宣布:秦王妃有令,隻要親人在這次隨軍中的,都可在鼓麵上留字,寫下想對親人說的話。
一時間,大鼓四周一陣躁動,百姓們似找到寄托般往前靠近,識字的搶著留言,不識字的請人代筆,鼓麵上沾滿墨字,一麵鼓很快就寫完了。
這時候下了城牆的成清寧來到巨鼓前麵,眾人自然而然的讓出一條路,恭敬而激動的望著她。
「我也來寫一句吧!我的丈夫與你們的子弟同在。」
一枝巨大的狼毫出現在她手中,筆上沾著朱砂墨,大筆一揮,由上而下,寫出「望君早歸」四個紅色大字。
「望君早歸……」皇甫褚的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隻是簡單的一句話卻說出百姓們的心聲,這一刻,秦王妃的聲譽不亞於當年的秦王,她體恤民意,了解民心,將百姓拉近她,所有人都感受到她的感同身受,因為她的丈夫也在二十萬大軍之中。
望君早歸,誰不盼著自個兒的親人早日歸來,隻要有一絲期盼就不放棄,等著遠行的心中人。
為了怕鼓麵上的墨字被雨水衝掉,不久後有人在此建了鼓樓,將巨鼓圍在樓閣內,又有百姓備了香燭來此祈求,保佑在邊關的親人,一縷清香一個心願,上達天聽。
於是鼓樓成了眾人祭祠的地方,多了香爐和塔碑,一進出城門就能瞧得見,舉凡家裏有人當兵的人家都會到此拜上一拜,成了京中一種習俗。
多年後,塔樓躍升京城一景,隻要進京的人士都會來此走一走,看看鼓上已經模糊不清的小字,以及秦王妃當年那一筆驚人的朱紅大字,這一日,她成就了傳奇。
這些後話先撂過不提,此時的成清寧惹得皇甫褚大為不快,她看似無心的舉動把皇家的鋒頭壓過去,又拉攏民心,皇帝的心情像泡在滾水裏,全身都沸騰了。
心有戚戚焉的小太監拭著淚。「哎呀!秦王妃這字寫得真好,那四個字真是深得人心,連奴才看了都感動落淚……」望你早迴來……當年他離家時,家裏的小妹妹也說過這句話,她哭著跑出來追他。
「你說什麽?」是好,太好了,好到不知死活!小太監身子一縮,背一彎,「奴才是說秦王妃——」
「夠了,朕聽見了。」他不想再聽見一句秦王妃,底下百姓對她的唿聲還不夠嗎?
「是的,陛下。」小太監敬畏的往後退一步。
「去,傳朕的旨意,就說是朕的恩澤,秦王妃即日起進宮陪伴太後。」放她在宮外胡作非為,太不妥當。
「是的,陛下。」
於是秦王出征日,秦王妃連王府一步也未踏入,便被十幾位容貌秀美的宮女簇擁著入了後宮,與太後同住。
一大清早,又是哈欠連連的開始。
「母後……」
「不行,你要靜下心,不可老是心浮氣躁,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鬱結在心便會得病,你年紀輕輕的,氣色比哀家還糟。」
坐沒坐姿,站沒站相,偏是慵懶一歪又好看得緊,賞心悅目地卻叫人想搖頭歎氣。
「母後,人家都還沒說出口呢!你怎麽就不讓人家說了,人家心裏好難過喔!人家——」
太後頭痛不已的舉起手,不讓她說下去。「左一句人家、右一句人家,皇家的規矩學哪兒去了?」
像拿到免死金牌似,耍著無賴的成清寧臉皮特厚的嘻笑道:「皇上給兒臣下了詔書,免了兒臣的規矩,聖旨還擺在王府內,母後,要不要兒臣迴王府取來給你一閱?」
「免了,哀家還不曉得是秦王特意為你求來的,就知道你沒規矩。」
她這麽多兒媳婦當中,就她最不像樣,王妃沒有王妃的樣子,行個禮也能叫錯人,讓她幫忙抄本經書,她直接睡過去,要她學畫,她畫的是奇奇怪怪的瓶子和罐子,不經允許把禦花園的花全給摘了,說要做皂角,還嫌宮裏的熏香太冶豔,不如她製的香精好。
「母後,兒臣真的待不下去了,這宮裏規矩太多,兒臣學得頭暈腦脹,眼睛看出去都是重影,頭重腳輕身子飄飄地,好像魂兒快被勾走了。」成清寧軟泥似的癱在羅漢榻上,閉著眼睛吃起南邊進貢的福字桃。
「小孩子別亂說話,什麽魂兒被勾走了,有哀家在誰敢勾你。」不吉利,呸!呸!呸!
「母後,我都嫁人了,嫁的還是你兒子,不是小孩子了,如果王爺還在京城,說不定明年我們就讓你抱孫了。」她的言談間透著對王爺的想念。
一提到身有殘疾的皇兒,太後神色為之一黯。「都走了好些天了,也不曉得他適不適應?母後這心裏七上八下的,老是不放心,在外餐風露宿,他的身子怎麽受得住?」
成清寧聞言點頭如搗蒜。「是呀!是呀!兒臣想王爺了,自從和王爺成親以來,我們還沒分開過一天,他總是哄著我,說要好好待我,給不了我健全的身子就給我他的心。」
「好孩子,你們都是好孩子,哀家……哀家對不住你……」她沒法為她留住她的丈夫,讓她在深宮之中受盡委屈。
「母後,你想王爺嗎?」不過你更想當個養尊處優的太後吧!她苦笑的紅了眼眶,「哪能不想,那是肚裏掉下的一塊肉。」
但是秦王以「太子有監國之責,不宜涉險」為由拒絕太子監軍,他直言無法負責太子的安危,戰場的變化難以預料,以前的他或許能保全太子,如今的他無能為力。
怕死的太子也不肯去,上旨稱病推卻。
在眾多皇子中,隻有九皇子自告奮勇願赴邊關,皇甫褚考慮再三便允了,因此皇甫尋也在這次的隨軍中。
「皇上有十三子七女,子女數眾多,一個個排在你麵前也不見得都能認齊吧!就算少了一個也不痛不癢,反正後宮的嬪妃還能生。」他不缺兒子。
「放肆!」皇甫褚怒斥。
「皇上,臣妾的丈夫也在裏麵,他的腿一點感覺也沒有,要是敵軍偷襲,他隻有坐以待斃的分,臣妾發發牢騷也不行嗎?要不然你還我丈夫。」他自個兒怎麽不禦駕親征,讓百姓讚許他是心係家國的好君主。
「你……你好個潑婦,在朕麵前也敢耍潑!」她這無賴個性是跟誰學的,市井小民都沒她這般無理取鬧。
「皇上,臣妾當你是王爺的親兄長,臣妾的大伯子,才敢直言不諱地向你訴苦,其實臣妾也知任性了,可是心裏還是很難過,明天起臣妾就看不到王爺了。」說到這裏,她嗚嗚地哭起來。
聽到那一聲「大伯子」,皇帝的心軟了一半,耳邊再傳來悲切的嗚咽聲,他什麽氣也沒了,隻覺得眉心一陣抽痛——這也是一名庸俗的婦人,不如想像中的慧黠通透。
「好,朕不怪罪你,你也別再哭了,大軍就要起程,你再不看一眼就沒得看了。」也許也就剩這一眼了。成清寧抽抽鼻子,接過明葉遞來的繡菊帕子拭拭眼角淚滴,啞著音提出要求,「皇上,請允許臣妾做一件事。」
「什麽事?」她又想幹什麽?
「送王爺一行。」她要留下驚天絕響。
「送?」他挑眉。她以為她能離京?
「鼓來。」鼓?
在皇甫褚的納悶中,一麵能站十五個人的大鼓被抬上高牆,鼓麵是牛皮紮的,鼓身並未上色,以精湛的雕功雕出或跑、或飛、或遊、或臥、或站……近百種罕見的奇珍異獸,每一隻都栩栩如生,彷佛鼓聲一起就會活過來,紛紛從鼓中竄出。
驀地,成清寧手持腕粗的鼓棒,一擊——
「咚」!震天的聲響如雷聲,向四麵八方散開。
馬嘶聲靜止了,哭泣聲消失了,人們的交談聲不見了,連風聲也靜悄悄。
突然間,緩緩移動的馬車內傳出刀劍相撞的鏗鏘聲,似在迴應秦王妃的鼓聲,一長兩短。我,等你。
「這聲音怎麽那麽大……」一名站在皇帝身後的內侍捂著耳朵,小聲嘀咕著。
一麵大鼓也就敲出這麽一聲,隨即有人將巨鼓抬下城牆,豎立在人群中,旁邊放著一墨硯、一枝筆,朗聲宣布:秦王妃有令,隻要親人在這次隨軍中的,都可在鼓麵上留字,寫下想對親人說的話。
一時間,大鼓四周一陣躁動,百姓們似找到寄托般往前靠近,識字的搶著留言,不識字的請人代筆,鼓麵上沾滿墨字,一麵鼓很快就寫完了。
這時候下了城牆的成清寧來到巨鼓前麵,眾人自然而然的讓出一條路,恭敬而激動的望著她。
「我也來寫一句吧!我的丈夫與你們的子弟同在。」
一枝巨大的狼毫出現在她手中,筆上沾著朱砂墨,大筆一揮,由上而下,寫出「望君早歸」四個紅色大字。
「望君早歸……」皇甫褚的臉色變得非常難看。
隻是簡單的一句話卻說出百姓們的心聲,這一刻,秦王妃的聲譽不亞於當年的秦王,她體恤民意,了解民心,將百姓拉近她,所有人都感受到她的感同身受,因為她的丈夫也在二十萬大軍之中。
望君早歸,誰不盼著自個兒的親人早日歸來,隻要有一絲期盼就不放棄,等著遠行的心中人。
為了怕鼓麵上的墨字被雨水衝掉,不久後有人在此建了鼓樓,將巨鼓圍在樓閣內,又有百姓備了香燭來此祈求,保佑在邊關的親人,一縷清香一個心願,上達天聽。
於是鼓樓成了眾人祭祠的地方,多了香爐和塔碑,一進出城門就能瞧得見,舉凡家裏有人當兵的人家都會到此拜上一拜,成了京中一種習俗。
多年後,塔樓躍升京城一景,隻要進京的人士都會來此走一走,看看鼓上已經模糊不清的小字,以及秦王妃當年那一筆驚人的朱紅大字,這一日,她成就了傳奇。
這些後話先撂過不提,此時的成清寧惹得皇甫褚大為不快,她看似無心的舉動把皇家的鋒頭壓過去,又拉攏民心,皇帝的心情像泡在滾水裏,全身都沸騰了。
心有戚戚焉的小太監拭著淚。「哎呀!秦王妃這字寫得真好,那四個字真是深得人心,連奴才看了都感動落淚……」望你早迴來……當年他離家時,家裏的小妹妹也說過這句話,她哭著跑出來追他。
「你說什麽?」是好,太好了,好到不知死活!小太監身子一縮,背一彎,「奴才是說秦王妃——」
「夠了,朕聽見了。」他不想再聽見一句秦王妃,底下百姓對她的唿聲還不夠嗎?
「是的,陛下。」小太監敬畏的往後退一步。
「去,傳朕的旨意,就說是朕的恩澤,秦王妃即日起進宮陪伴太後。」放她在宮外胡作非為,太不妥當。
「是的,陛下。」
於是秦王出征日,秦王妃連王府一步也未踏入,便被十幾位容貌秀美的宮女簇擁著入了後宮,與太後同住。
一大清早,又是哈欠連連的開始。
「母後……」
「不行,你要靜下心,不可老是心浮氣躁,心不平則氣不順,氣不順鬱結在心便會得病,你年紀輕輕的,氣色比哀家還糟。」
坐沒坐姿,站沒站相,偏是慵懶一歪又好看得緊,賞心悅目地卻叫人想搖頭歎氣。
「母後,人家都還沒說出口呢!你怎麽就不讓人家說了,人家心裏好難過喔!人家——」
太後頭痛不已的舉起手,不讓她說下去。「左一句人家、右一句人家,皇家的規矩學哪兒去了?」
像拿到免死金牌似,耍著無賴的成清寧臉皮特厚的嘻笑道:「皇上給兒臣下了詔書,免了兒臣的規矩,聖旨還擺在王府內,母後,要不要兒臣迴王府取來給你一閱?」
「免了,哀家還不曉得是秦王特意為你求來的,就知道你沒規矩。」
她這麽多兒媳婦當中,就她最不像樣,王妃沒有王妃的樣子,行個禮也能叫錯人,讓她幫忙抄本經書,她直接睡過去,要她學畫,她畫的是奇奇怪怪的瓶子和罐子,不經允許把禦花園的花全給摘了,說要做皂角,還嫌宮裏的熏香太冶豔,不如她製的香精好。
「母後,兒臣真的待不下去了,這宮裏規矩太多,兒臣學得頭暈腦脹,眼睛看出去都是重影,頭重腳輕身子飄飄地,好像魂兒快被勾走了。」成清寧軟泥似的癱在羅漢榻上,閉著眼睛吃起南邊進貢的福字桃。
「小孩子別亂說話,什麽魂兒被勾走了,有哀家在誰敢勾你。」不吉利,呸!呸!呸!
「母後,我都嫁人了,嫁的還是你兒子,不是小孩子了,如果王爺還在京城,說不定明年我們就讓你抱孫了。」她的言談間透著對王爺的想念。
一提到身有殘疾的皇兒,太後神色為之一黯。「都走了好些天了,也不曉得他適不適應?母後這心裏七上八下的,老是不放心,在外餐風露宿,他的身子怎麽受得住?」
成清寧聞言點頭如搗蒜。「是呀!是呀!兒臣想王爺了,自從和王爺成親以來,我們還沒分開過一天,他總是哄著我,說要好好待我,給不了我健全的身子就給我他的心。」
「好孩子,你們都是好孩子,哀家……哀家對不住你……」她沒法為她留住她的丈夫,讓她在深宮之中受盡委屈。
「母後,你想王爺嗎?」不過你更想當個養尊處優的太後吧!她苦笑的紅了眼眶,「哪能不想,那是肚裏掉下的一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