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論以往,林柏是絕不會走進這種地方的。而且隻要有人談到此類話題,他肯定也會上去說一兩句地獄笑話。
在眾人的渲染嘲諷之下,那實在是漏洞百出,荒唐可笑。究其原因,不明覺厲:貴族欺壓百姓的理由,強者誆騙弱者的工具。愚昧人放棄思考偷懶的借口,道貌岸然之徒掩蓋惡行的遮羞布。人們無法理解它將刑具視為救贖記號,亦永遠不能明白什麽“說不出來的大喜樂”。
洛夫克拉夫特洋洋灑灑揮下筆墨,與某位信教的通信者辯論不斷。並舉出自己兒時的經曆。大家都說,聖誕老人是個傳說。那為何這也不是傳說?有人自稱經曆過zj體驗,他亦感受過“狂喜”。他在林中尋找過樹妖、薩提,為希臘眾神築起祭壇,且見證過潘和方塔蘇斯的姐妹。
它真是眾矢之的,同時又不少人趨之若鶩。不少一知半解的信眾不厭其煩地向周圍人安利他們的信仰,他們就和馮和興一樣,令人愈加生厭。
跨入那拱形大門,林柏心裏閃過許多念頭。一麵說不要抱有偏見,有限的人們致力於尋找安穩的歸宿,他們都是一樣的。另一麵卻暗自發笑,你去佛堂尚且是為了發現蛛絲馬跡,來這裏是為了作甚?聽聽催眠無理的說教煩擾自己,還是準備任人糾纏不清?
人們陸陸續續走進教堂,許多不過是年老體弱者。他聽見兩位老人小聲哭泣,談說各家的不幸。又看見一些人跪在地上,靠著長椅埋著腦袋祈禱。
這真不愧是失敗者為自己搭建的避難所,到處都是走投無路、生活灰暗的人。或許還有一些成功人士,在這裏兜售他們的致富秘訣——好好當牛馬。
林柏隨眾人混入主堂,坐在偏旁的位置。他來得還太早,慶幸沒有人打攪的同時,下意識地四處觀望。
這些地方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建築風格,從高高在上的拱頂接連至懸垂而下的吊燈,再從肅穆寬闊的禮台順至整齊排列的長椅,最後從五彩斑斕的窗玻璃移向凹凸不平的牆麵。但這裏還有些許現代化的影音設備突兀著,難以融入環境。
在這裏虔誠禮拜的人們,定十分珍視這座教堂。然而它無法完全免受時代的蠶食,更無法抵擋住那些幽影。林柏此時雖然看不見它們,但他知道,那些隨其而行的無定型存在已然將此處浸滿,它們穿梭於講台桌椅之間,在神父或是牧師的頭頂盤旋,玩弄他們的衣飾。
想到這裏,鍾聲悠揚響起,詩班上台頌唱,主持人做了冗長乏味的祈禱,接著衣著正式的中年人走向講台。
“姊妹弟兄,下午好,主內平安。
……每每看見經上談及的這些失敗經曆,一種悲傷之情就湧上心來。祂高聲急唿,轉迴吧,轉迴吧,何必死亡呢?這是一份白白賜予的生命禮物,無需苦修,無需尋覓千裏,就在這裏,就在這裏。隻要我們歸向祂,人生的苦難皆不值一提。……”
林柏雙眼微合,好吧,他已經聽了一上午的佛法,下午就算換換口味也難以去除疲勞,就睡一會兒,反正自己不會信這些東西。
等等,都睡覺了,為啥不挑個好地方睡覺。迴去躺床上睡不香嗎?自己跑來是幹嘛來著的,zj比較學,這個理由可真好啊。不過比較這做什麽,在他眼裏所有zj都差不多。
生生死死、此岸彼岸、討好神明、得到利益。
就在林柏困頓之時,台上人的話語忽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被神揀選成為王的掃羅,在這時卻同異邦人。因為他殺害了神的祭司,切斷了每一條上天安排的媒介。倘若他不再頑梗悖逆,認罪悔改尚或有救,然而他卻去求問交鬼的婦人,自己走上了那條恐懼死亡之路。
……那婦人說:‘我看見有神從地裏上來。’……‘有一個老人上來,身穿長衣。’掃羅就認定那就是死去多時的先知,而那自稱是先知的鬼魂向他說極其負麵的話語,並說他和他的兒子會死在戰場之上。到了第二天,他們真的都死了。
……讀到這裏的人都應當留心注意,這裏並不是說人死以後仍有靈魂存留,這是一個陷阱。婦人所招上來的先知並不是撒母耳本人,而是惡天使的裝扮。從古至今,招魂的騙局已然深入人心,即便在崇尚科學,並生成死後便是徹底虛無的今日,依舊在發揮它的作用。”
奇怪,林柏心生疑惑,他們不是說人死以後要麽上天堂,要麽下地獄。為什麽這裏卻說得如此不同,難道這裏是所謂異端邪說,甚或是打著信仰旗號的斜角?不對,不對,他還記得門口貼著的那塊銘牌,怎會有人敢在這種場合胡說八道?
他忽然精神起來,饒有興趣地聽著台上可能是神父可能是牧師的存在講論顛覆他常識的東西。
“……讓我們翻到《傳道書》9章5節,注意這節經文:‘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它簡單而犀利地指出了二元論的錯誤。人是完整的人,靈魂不能獨立於肉體而存在。那些所謂瀕死體驗隻不過是大腦運作的結果,而非靈魂真的離開肉體,他們也未曾去到天堂地獄。
……或許有其他教派的信眾質疑,怎麽會沒有地獄呢?這兩個字明明出現在經文中多次。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這是文化交融的結果。常言道,入鄉隨俗。若想讓他人理解我們所要說的話,那就要用他們的語言他們的思維方式將信息編碼成符號。而地獄就是比喻的結果。靈魂肉體二元論更是源於柏拉圖,地獄則是‘欣嫩子穀’的代名詞。欣嫩子穀其實是一個焚燒垃圾的地方,所以,‘難免地獄的火’是一種形容詞,來描寫末後審判的景象。至於煉獄,隻不過是《神曲》中的一種文學描述,經上未曾提及這樣的地方……”
那位中年男性越說越激動,但林柏已然被這些繁複的話語激起了想象力,後麵前者說的什麽,他都沒有認真聽。
他不得不承認,世界是豐富的,思想是無拘無束的。這些原教旨主義者已然找到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語言體係,且能自圓其說。在尼采痛訴上帝禁錮人思維的同時,依舊有一大群忠信且堅定不移的人為扞衛自己的信仰而不斷努力。
他們說出的話確實吸引人,但與此同時亦引發了許多爭吵。林柏他知道,別說是這裏,連隔壁佛教都有許多宗門派別。而他今天所無意聽見的正是許多教派中的一支。正是因為此,他更尊敬那位“遍學一切法”的法師。比起現在台上這位情緒高漲的演講者,他更尊敬那位說話平心靜氣的明心法師。
然而,正是有這類人存在,才給世界增添了許多可能性。因為他供以一個極其有用的提示,比起那位中庸的法師,激進者的論調更容易吸引人。他在短短幾分鍾內提到了太多他無法消化的內容,思考深久以後,他將其記錄下來:
一:死者鬼魂是邪靈的裝扮。
二:肉體與靈魂並非二元對立,人死了就是死了,不會立刻去到天堂地獄。
三:地獄煉獄並不存在。
在過去,林柏曾聽聞過“神智學”,其最主要的思想便是認為全世界的神話及zj是源於同一個源頭。然而,那些相信神智學的所謂學者卻胡亂拚湊了一些東西。相信了解過這方麵的人能夠接受他們的思想,卻不會認同他們的縫合。
而這個思想在此時此刻亦發揮了他的作用。或許,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林柏所認為的巧合,並不是巧合,而是一個有預謀的,且搭配和諧的計劃。但他並不能理解那樣的存在為什麽要這樣針對他,針對人類。
或許不是針對,而是它們對誰都一樣。
那四個所謂的惡鬼,以及所謂的神明,都不過是鑒魔所冷靜映射的人類世界。它照出了人的外在、內在,以及心靈和思想。他多日來被鏡像耍弄,卻不過是無知的小嬰兒怒氣衝衝地對著鏡子又擊又打。
他笑,鏡像中的他也在笑。他哭,鏡像中的他也在哭。他生氣,他發怒,他恐懼,那隻會冷靜反映現實的鏡麵亦將以同樣的現象報答於他。
他不用去道觀了,接下來隻要與楊明天進行實地調查,收集線索,證實猜想即可。
在眾人的渲染嘲諷之下,那實在是漏洞百出,荒唐可笑。究其原因,不明覺厲:貴族欺壓百姓的理由,強者誆騙弱者的工具。愚昧人放棄思考偷懶的借口,道貌岸然之徒掩蓋惡行的遮羞布。人們無法理解它將刑具視為救贖記號,亦永遠不能明白什麽“說不出來的大喜樂”。
洛夫克拉夫特洋洋灑灑揮下筆墨,與某位信教的通信者辯論不斷。並舉出自己兒時的經曆。大家都說,聖誕老人是個傳說。那為何這也不是傳說?有人自稱經曆過zj體驗,他亦感受過“狂喜”。他在林中尋找過樹妖、薩提,為希臘眾神築起祭壇,且見證過潘和方塔蘇斯的姐妹。
它真是眾矢之的,同時又不少人趨之若鶩。不少一知半解的信眾不厭其煩地向周圍人安利他們的信仰,他們就和馮和興一樣,令人愈加生厭。
跨入那拱形大門,林柏心裏閃過許多念頭。一麵說不要抱有偏見,有限的人們致力於尋找安穩的歸宿,他們都是一樣的。另一麵卻暗自發笑,你去佛堂尚且是為了發現蛛絲馬跡,來這裏是為了作甚?聽聽催眠無理的說教煩擾自己,還是準備任人糾纏不清?
人們陸陸續續走進教堂,許多不過是年老體弱者。他聽見兩位老人小聲哭泣,談說各家的不幸。又看見一些人跪在地上,靠著長椅埋著腦袋祈禱。
這真不愧是失敗者為自己搭建的避難所,到處都是走投無路、生活灰暗的人。或許還有一些成功人士,在這裏兜售他們的致富秘訣——好好當牛馬。
林柏隨眾人混入主堂,坐在偏旁的位置。他來得還太早,慶幸沒有人打攪的同時,下意識地四處觀望。
這些地方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建築風格,從高高在上的拱頂接連至懸垂而下的吊燈,再從肅穆寬闊的禮台順至整齊排列的長椅,最後從五彩斑斕的窗玻璃移向凹凸不平的牆麵。但這裏還有些許現代化的影音設備突兀著,難以融入環境。
在這裏虔誠禮拜的人們,定十分珍視這座教堂。然而它無法完全免受時代的蠶食,更無法抵擋住那些幽影。林柏此時雖然看不見它們,但他知道,那些隨其而行的無定型存在已然將此處浸滿,它們穿梭於講台桌椅之間,在神父或是牧師的頭頂盤旋,玩弄他們的衣飾。
想到這裏,鍾聲悠揚響起,詩班上台頌唱,主持人做了冗長乏味的祈禱,接著衣著正式的中年人走向講台。
“姊妹弟兄,下午好,主內平安。
……每每看見經上談及的這些失敗經曆,一種悲傷之情就湧上心來。祂高聲急唿,轉迴吧,轉迴吧,何必死亡呢?這是一份白白賜予的生命禮物,無需苦修,無需尋覓千裏,就在這裏,就在這裏。隻要我們歸向祂,人生的苦難皆不值一提。……”
林柏雙眼微合,好吧,他已經聽了一上午的佛法,下午就算換換口味也難以去除疲勞,就睡一會兒,反正自己不會信這些東西。
等等,都睡覺了,為啥不挑個好地方睡覺。迴去躺床上睡不香嗎?自己跑來是幹嘛來著的,zj比較學,這個理由可真好啊。不過比較這做什麽,在他眼裏所有zj都差不多。
生生死死、此岸彼岸、討好神明、得到利益。
就在林柏困頓之時,台上人的話語忽然引起了他的注意。
“……那被神揀選成為王的掃羅,在這時卻同異邦人。因為他殺害了神的祭司,切斷了每一條上天安排的媒介。倘若他不再頑梗悖逆,認罪悔改尚或有救,然而他卻去求問交鬼的婦人,自己走上了那條恐懼死亡之路。
……那婦人說:‘我看見有神從地裏上來。’……‘有一個老人上來,身穿長衣。’掃羅就認定那就是死去多時的先知,而那自稱是先知的鬼魂向他說極其負麵的話語,並說他和他的兒子會死在戰場之上。到了第二天,他們真的都死了。
……讀到這裏的人都應當留心注意,這裏並不是說人死以後仍有靈魂存留,這是一個陷阱。婦人所招上來的先知並不是撒母耳本人,而是惡天使的裝扮。從古至今,招魂的騙局已然深入人心,即便在崇尚科學,並生成死後便是徹底虛無的今日,依舊在發揮它的作用。”
奇怪,林柏心生疑惑,他們不是說人死以後要麽上天堂,要麽下地獄。為什麽這裏卻說得如此不同,難道這裏是所謂異端邪說,甚或是打著信仰旗號的斜角?不對,不對,他還記得門口貼著的那塊銘牌,怎會有人敢在這種場合胡說八道?
他忽然精神起來,饒有興趣地聽著台上可能是神父可能是牧師的存在講論顛覆他常識的東西。
“……讓我們翻到《傳道書》9章5節,注意這節經文:‘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它簡單而犀利地指出了二元論的錯誤。人是完整的人,靈魂不能獨立於肉體而存在。那些所謂瀕死體驗隻不過是大腦運作的結果,而非靈魂真的離開肉體,他們也未曾去到天堂地獄。
……或許有其他教派的信眾質疑,怎麽會沒有地獄呢?這兩個字明明出現在經文中多次。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這是文化交融的結果。常言道,入鄉隨俗。若想讓他人理解我們所要說的話,那就要用他們的語言他們的思維方式將信息編碼成符號。而地獄就是比喻的結果。靈魂肉體二元論更是源於柏拉圖,地獄則是‘欣嫩子穀’的代名詞。欣嫩子穀其實是一個焚燒垃圾的地方,所以,‘難免地獄的火’是一種形容詞,來描寫末後審判的景象。至於煉獄,隻不過是《神曲》中的一種文學描述,經上未曾提及這樣的地方……”
那位中年男性越說越激動,但林柏已然被這些繁複的話語激起了想象力,後麵前者說的什麽,他都沒有認真聽。
他不得不承認,世界是豐富的,思想是無拘無束的。這些原教旨主義者已然找到了一套屬於自己的語言體係,且能自圓其說。在尼采痛訴上帝禁錮人思維的同時,依舊有一大群忠信且堅定不移的人為扞衛自己的信仰而不斷努力。
他們說出的話確實吸引人,但與此同時亦引發了許多爭吵。林柏他知道,別說是這裏,連隔壁佛教都有許多宗門派別。而他今天所無意聽見的正是許多教派中的一支。正是因為此,他更尊敬那位“遍學一切法”的法師。比起現在台上這位情緒高漲的演講者,他更尊敬那位說話平心靜氣的明心法師。
然而,正是有這類人存在,才給世界增添了許多可能性。因為他供以一個極其有用的提示,比起那位中庸的法師,激進者的論調更容易吸引人。他在短短幾分鍾內提到了太多他無法消化的內容,思考深久以後,他將其記錄下來:
一:死者鬼魂是邪靈的裝扮。
二:肉體與靈魂並非二元對立,人死了就是死了,不會立刻去到天堂地獄。
三:地獄煉獄並不存在。
在過去,林柏曾聽聞過“神智學”,其最主要的思想便是認為全世界的神話及zj是源於同一個源頭。然而,那些相信神智學的所謂學者卻胡亂拚湊了一些東西。相信了解過這方麵的人能夠接受他們的思想,卻不會認同他們的縫合。
而這個思想在此時此刻亦發揮了他的作用。或許,有沒有一種可能性。林柏所認為的巧合,並不是巧合,而是一個有預謀的,且搭配和諧的計劃。但他並不能理解那樣的存在為什麽要這樣針對他,針對人類。
或許不是針對,而是它們對誰都一樣。
那四個所謂的惡鬼,以及所謂的神明,都不過是鑒魔所冷靜映射的人類世界。它照出了人的外在、內在,以及心靈和思想。他多日來被鏡像耍弄,卻不過是無知的小嬰兒怒氣衝衝地對著鏡子又擊又打。
他笑,鏡像中的他也在笑。他哭,鏡像中的他也在哭。他生氣,他發怒,他恐懼,那隻會冷靜反映現實的鏡麵亦將以同樣的現象報答於他。
他不用去道觀了,接下來隻要與楊明天進行實地調查,收集線索,證實猜想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