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十年,就在李清照在臨安潛心於金石學研究和《金石錄》的校對整理工作之時,在她的山東章丘老家不遠處的曆城縣(今山東濟南市曆城區)一名男嬰呱呱墜地,辛棄疾出生了。


    年少的辛棄疾出生時山東一帶已經淪落在金國手中,父親在辛棄疾年幼時病逝,幸好祖父辛讚原本在北宋做官,北宋滅亡後被金國留用後來官居開封府知府,庇護了辛家一家人的安全。


    仕金的祖父沒有忘記自己大宋子民的身份,常常教導年幼的辛棄疾牢記自己的祖國。隨著辛棄疾逐漸長大,辛讚又給孫子安排了一項看似平淡無奇實際上極為重要的任務:前往中都參加科考。


    沒錯,金國當時已經建立起了比較成熟的科舉製度,選拔人才進入朝廷任職,當時的金國皇帝完顏亮本人漢化程度很深,對科舉尤其重視。科考中舉不是一件容易事兒,辛棄疾兩赴中都均無功而返,但這兩次前往金國首都之行也讓辛棄疾對金國有了進一步的了解-金國,不過如此。


    紹興三十一年,完顏亮為了南下伐宋在國內橫征暴斂,全國各地紛紛爆發激烈的農民起義,辛棄疾也趁機迴到山東老家揭竿而起,接著率部眾投奔了山東一帶最大的義軍領袖耿京。


    投奔耿京之後辛棄疾因為讀過書被任命為掌書記,負責義軍的文書編纂工作。當時在山東還有一股小義軍,頭目是一個名叫義端的和尚,辛棄疾與他過去有過交情,於是就勸說義端也歸附了耿京。


    據史書記載,義端這個和尚喜歡瞎噴,但真正做起事來不怎麽行。也許是到了耿京帳下讓義端覺得受了委屈,沒過多久他便跑了。本來義軍成員都是普通老百姓,不想參加的話也可以離開,來去自由,可義端這個混賬和尚走就走吧,還把義軍的大印給偷走了。


    大印是什麽,那是義軍發布公告討伐金賊需要經常蓋章的用具,對於義軍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更要命的是大印就是義端的好朋友、義軍掌書記辛棄疾親自保管。義端盜印逃跑,等於把辛棄疾給坑了,耿京得知大印被盜後大發雷霆,認為辛棄疾引狼入室,要把辛棄疾軍法處置。


    命懸一線的辛棄疾毫不畏懼,向耿京提出給他三天時間把義端抓迴來,三天之後如果不能抓住義端,自己甘願迴營赴死。


    原本要殺部下也就是一時氣話,沒想到辛棄疾自己又立下軍令狀,耿京隻好讓辛棄疾自行解決。辛棄疾料定義端偷了大印之後會去向金軍進獻,於是便單槍匹馬火速前往義軍大營通往金軍的路上埋伏起來,果然不久之後就等到了義端路過。


    二十多歲的山東大漢辛棄疾沒費什麽力就輕鬆擒住義端,怒斥其盜印行為,義端連忙求饒,說自己看人很準,你辛棄疾是青犀牛轉世,一定有一番作為,這次就放過我吧。


    知道辛棄疾是青犀牛轉世,還敢在青犀牛頭上動土,義端一番話更是氣的辛棄疾火冒三丈,二話不說砍了他,提著大印和叛徒腦袋迴義軍大營複命。


    紹興三十一年十一月,完顏亮在前線兵變被殺,耿京認為響應王師北伐的機會來了,特意派辛棄疾南下,希望取得與南宋朝廷的聯係,幫助朝廷恢複中原。


    紹興三十二年正月,辛棄疾來到建康行在,麵見了正在“禦駕親征”的趙構。不管是裝的還是真心的,趙構對耿京這支山東義軍非常重視,給予了高度評價,封耿京為天平軍節度使,辛棄疾為所屬右承務郎,囑咐辛棄疾迴去向耿京複命,鼓勵義軍繼續堅持鬥爭等待王師北上。


    得到朝廷認可的辛棄疾很高興,馬上就動身北歸,剛剛走到半路的海州突然收到噩耗:義軍首領耿京遇害。


    殺耿京的人叫張安國,原本也是一名義軍小頭目,歸附耿京後因為金軍圍剿義軍生活艱苦無法忍受,張安國趁辛棄疾等耿京心腹南下時便殺了耿京投降金軍,被金國朝廷任命為濟州知州。


    辛棄疾跟隨耿京多年情同手足,當下決定一定要捉拿張安國為耿京報仇。迴到義軍根據地,辛棄疾找來了義軍部將王世隆,兩人打聽到張安國當時正在濟州府衙中宴請幾位金將,於是就帶了五十名騎兵悄悄埋伏在兩側街道,由辛棄疾進入府衙求見。


    之前在義軍共事,張安國很多部下都認識辛棄疾,辛棄疾很快就進入到府衙,見到了正在與金將喝酒的張安國。


    張安國不知道辛棄疾已經得知了他殺害耿京叛變之事,忙站起來要跟辛棄疾打招唿順便把人打發走,沒想到剛走到門口便被辛棄疾一把抓住,扭送到馬上騎馬出了府衙,臨走的時候辛棄疾告訴府衙衛兵,大宋十萬大軍馬上就要打來,要與知府大人商議抵抗之事。


    因為事發太過突然,不僅衛兵們來不及反應,就連正在跟張安國一同喝酒的金將也來不及反應。等大家迴過神兒來,意識到張大人這是被綁架了之後,辛棄疾早就帶著張安國走遠了。


    就這樣,辛棄疾和王世隆押著張安國一路衝破金軍封鎖到達建康行在,經朝廷審理,叛徒張安國被處斬。


    雖然辛棄疾是個人高馬大身體健壯的書生,但在金國州府衙門裏生擒知府,突破金軍各地駐防千裏奔襲迴到建康將叛徒正法,這難度恐怕不下於萬軍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果不是正史記載,無論如何我也不敢相信。


    誰說我們中國沒有個人英雄主義?隔了近千年,這份英雄氣概依然豪氣衝天。


    耿京的死導致山東義軍瓦解,辛棄疾也失去了北歸的意義。張安國被處斬之後,朝廷任命辛棄疾為江陰簽判。因為主張北伐,一心想要朝廷收複中原,辛棄疾此後不斷上疏分析宋金局勢,請求朝廷出兵。宋金隆興和議之後虞允文迴到朝中擔任宰相,對於辛棄疾的北伐主張很是讚賞,但介於當時已經議和師出無名,便派辛棄疾前往滁州任知州。


    滁州位於淮西,是宋金江淮戰場上一座重要城市。多年的戰亂使得滁州生靈塗炭,乾道八年(公元1172年),辛棄疾來到滁州,麵對滿目瘡痍的滁州城,他采取了一個大膽的政策:減稅。


    減稅可不是說句話就能減稅那麽簡單,曆朝曆代稅率製定和稅賦征收都是國家根基,針對某一地區是否減稅的決策權都在朝廷,不是任何地方官可以決定的。當時辛棄疾隻是一個小小的知州,頭上還有淮西轉運使,他憑什麽就敢減稅?


    也不憑什麽,就憑滁州是前線城市,多年來屢遭戰火,說實話這種城市收不收的上稅都是問題,賬目更是一塌糊塗,根本沒得查,可以說知州說什麽就是什麽,賦稅收的少隻要知州一句-話錢糧毀於戰火,就可以糊弄過去。


    敢不敢做就看知州的魄力,想不想做就看知州的良心,而辛棄疾既有魄力又有良心,在他的力主下,滁州采取了輕徭薄稅來招募流民恢複生產,不到一年時間便將滁州城恢複到了一片繁榮景象。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辛棄疾轉任江西提點刑獄。當時南宋爆發了嚴重的“茶寇”,主要原因是為了與金國作戰,南宋朝廷在民間強加賦稅,古代能加稅的無非那幾樣:鹽鐵茶,有一名叫做賴文政的茶商不堪重負揭竿起義,輾轉多地進入江西。


    南宋腹地原本沒什麽大將駐守,賴文政才得以到處肆虐,但江西不一樣,辛棄疾約等於名將,於是在辛棄疾調兵遣將圍追堵截之下,賴文政很快便招架不住,向官兵投降。


    自古以來謀反都是重罪,但賴文政這夥茶寇卻並非一般意義上謀反的叛軍,而是類似於落草為寇的盜賊,其實當時在南宋境內類似的盜賊很多,有不少主動投降的都被朝廷寬大處理,但這一次賴文政投降之後辛棄疾沒有將其交給朝廷,而是直接處斬。


    茶寇雖然平定,但對於賴文政的處理也暴露了辛棄疾的性格:武斷、好殺。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武斷就是有魄力,好殺之人全都善戰,殺伐果決的性格以南宋當時所處局麵而言不一定是壞事,但對於辛棄疾個人來說,殺降不詳,日後很難不遭反噬。


    江西提點刑獄上任不到一年時間平定叛亂,辛棄疾再次受到朝廷提拔,轉任江陵知府兼湖北安撫使。湖北因北臨河南,當時不少流民南下進入湖北,地方上治安很差。辛棄疾為了盡快恢複治安,日常處理偷盜之類事件“得賊輒殺”,該殺的不該殺的全殺了。


    亂世該不該用重典?這不僅僅是個法律問題,更是個哲學問題,我們這裏隻說辛棄疾的治理成果:江陵府一帶經過辛棄疾的“嚴打”,田舍儼然。


    麵對盜賊亂軍辛棄疾很有一套,但如果換成不聽節製的同僚就不一定了。鐵腕的辛棄疾很快遇到一樁棘手的案子,有老百姓前來狀告,江陵當地駐軍毆打百姓。


    江陵駐軍屬於朝廷直管,統製官叫做率逢原,一向強橫。辛棄疾找到率逢原,要求其對毆打百姓的部下進行嚴懲,沒想到直接被率逢原頂了迴去:我的部下怎麽處置那是我的事兒,無需府衙操心。


    一般來說,軍隊的紀律是要強於政府的,尤其是在地方上的駐軍,在遇上民間糾紛按照軍紀軍法來處理往往比法律懲罰的更嚴重,原本率逢原按照軍法處置什麽事兒都能解決,但辛棄疾前來興師問罪後兩人直接談崩,誰也不買誰的賬,小事化大,矛盾升級。


    眼看著問題難以解決,辛棄疾一封奏疏上到朝廷,彈劾率逢原胡作非為,率逢原毫不示弱,也上疏一封彈劾辛棄疾幹擾部隊。


    隻要不是觸怒皇帝,朝廷對於官員之間的矛盾一般都是盡量和稀泥,各打五十大板,辛棄疾和率逢原的矛盾也被如此處理,兩人後來分別被調離江陵府,辛棄疾調任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撫使。


    湖南自古以來多湖泊,湖泊多的地方就容易滋生匪患,當年嶽飛剿滅楊太就是發生在湖南洞庭湖一帶。淳熙六年,辛棄疾來到湖南之後,麵對當地橫行的匪患和虛弱的官兵,立即向朝廷上疏一封,請求允許他在當地招募軍隊維護治安。


    要麽不做,要做就要轟轟烈烈,辛棄疾開府募兵,以“飛虎軍”的名義募集精兵數千人,戰馬、鎧甲一應俱全,為了這支軍隊日常駐防、訓練,辛棄疾又在潭州城外找了處地方,開始修建營寨作為飛虎軍的大本營。


    激勵咣當一通折騰,飛虎軍是越來越有聲有色了,可辛棄疾又發現一個難題:沒錢了。


    不光打仗是燒錢,養兵備戰同樣燒錢,數千士兵的軍隊除了之前置辦好的武器裝備外,每天的訓練消耗、軍糧等都需要錢來支持,而且當時還有個最大的吞金獸-飛虎軍營寨還沒建好,這一切的一切,都得花錢。


    史書沒有記載辛棄疾到底是怎麽解決這麽多龐大的軍費開支的,隻是說了一句話“經度費钜萬計,棄疾善斡旋,事皆立辦”。


    潭州知府兼湖南安撫使相當於省級領導班子成員兼軍事長官,手中權力非常大,為了飛虎隊營寨的迅速建成,辛棄疾利用權力采用了一些特殊手段籌備費用,而這些特殊手段很快便傳到朝廷,在言官的激烈彈劾下,當初批準成立飛虎軍的孝宗意識到飛虎軍再繼續下去要壞了朝廷規矩,於是派使者向辛棄疾送去金牌,嚴令停止所有飛虎軍籌建行為,不得再額外花錢。


    沒錯,金牌,就是當年趙構給嶽飛送的那種金牌,接到金牌的辛棄疾沒有像嶽飛一樣立即奉命行事,而是做出了一個很冒險的舉動:頂住壓力,先把飛虎軍營寨修完再說。


    重壓之下,辛棄疾也不敢大意,嚴令包工隊一個月內必須把營寨修完。當時飛虎軍的營寨工程接近尾聲,但湖南夏季多雨,燒鑄瓦片不易,包工頭就找到辛棄疾坦言因為缺瓦很難一個月內完成營寨。


    缺瓦是吧?領導來解決,辛棄疾下令城內官兵到潭州城內所有百姓家屋頂上取瓦,每戶取二十片瓦。對於老百姓來說家裏屋頂上勻一勻,二十片瓦還是能湊得出的,於是你一戶我一戶的,不到兩天便搜集到二十萬片瓦,交給包工隊繼續施工,飛虎軍營寨終於不到一個月順利完工。


    以前我在恆大,想安排一家施工單位做事又付不出錢的時候我們項目經理教我,你去找十家相關單位一起過來攤,把費用分攤下去,白嫖十家單位要比強壓一家單位容易的多。


    把矛盾化大為小不花一分錢解決掉,特別考驗一個人的智慧,也特別敗一個人的人緣。


    營寨完成之後,辛棄疾趕緊上疏一封向孝宗匯報了飛虎軍的前前後後建軍過程,將其中的賬目列了明細在奏疏中詳細說明,並且明確解釋了飛虎軍已經建成,以後不需要購置馬匹武器鎧甲修建營寨這種高額花費,僅僅按照朝廷製度正常發餉就行了。


    既然木已成舟,而且以後也不用再勞民傷財再花錢了,孝宗就沒有再過多的追究下去,但辛棄疾在潭州的這出獨斷行為卻引起了朝廷的警覺,飛虎軍剛剛建立起來,辛棄疾還沒來得及指揮這支自己的嫡係部隊作戰,淳熙七年就被朝廷調任隆興(今江西南昌市)知府兼江西安撫使。


    剛到江西,就碰上了江西旱災,辛棄疾剛一上任便投入到緊張的賑災工作當中,江西境內水網豐富,原本就算遇上旱災也可以從其他地方通過船運將糧食調配過來。但這次旱災來得急,不少奸商囤積居奇哄抬物價,隆興府一帶米價飛漲,老百姓叫苦不迭。


    想發國難財?得先問問知府大人答不答應,辛棄疾派人貼出告示,警告所有米商不得哄抬米價,隻要被發現惡意哄抬米價的一律流放。另外又將官府儲備錢財全部拿出來,召集城內所有商人,把錢財用作無息貸款給大家,要求大家從外地購買糧食迴來販賣,按市場價售賣即可。


    如果說流放投機倒把的奸商隻是治標的話,那麽辛棄疾給商販提供無息貸款的方法可以說是治本了。南宋雖然在我們現在看來是個江南小朝廷,但地盤依然很大,江西發生旱災,臨近地區卻有不少沒受災的,在辛棄疾無息貸款的支持下,隆興的商販外出運銷糧食的積極性大增,裝滿大米的船隻紛紛開入隆興城,商販們就按市場價出售糧食,很快便穩定住了隆興府一帶的糧價,平穩度過旱災。


    隆興府的災情逐漸平息,旁邊的信州(今江西上饒市)卻還在深陷旱災中。知州向辛棄疾求助,希望能給信州分一些糧食,辛棄疾的幕僚們都勸他不要理會,畢竟隆興府自己糧食就緊巴巴的,哪裏還有餘糧去救信州?沒想到被辛棄疾一頓怒斥:都是大宋子民,隆興和信州有什麽區別?


    救,必須要救。辛棄疾力排眾議,不顧下屬的勸阻給信州運去了一部分糧食,解了信州的燃眉之急。


    好不容易救完旱災,朝廷裏傳來消息,諫官王藺彈劾辛棄疾,措辭之激烈令人咋舌,說辛棄疾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


    用錢如泥沙主要是針對建立飛虎軍那檔子事兒,據後來官方估算,建立飛虎軍前後共計花費四十多萬貫錢,這還不算辛棄疾白嫖老百姓瓦片的費用。要知道隆興和議之後南宋一年給金國的歲幣也就四十萬貫錢的數額,辛棄疾僅僅在一路就花了這麽多錢,確實給朝廷增加了不少負擔。


    殺人如草芥主要就是針對辛棄疾在江西平定茶寇和經略湖北誅殺盜賊期間,采取“嚴打”政策,處決了不少盜賊亂軍。嚴格來說,對於作亂分子最終的裁定權在朝廷,地方上如果沒有朝廷的授權不能擅自處斬犯人,但南宋當時並非天下太平的大一統王朝,國內各地治安都很差,很多地方大員都采取高壓政策打擊盜賊亂軍,你不殺亂軍,亂軍就要殺你。


    雖說事出有因,但辛棄疾兩項罪名至少不是憑空捏造,為了平息朝廷中對辛棄疾巨大的爭議,孝宗免去了辛棄疾地方官的職務,給他封了個提舉衝佑觀的閑職。


    滿腔熱血、壯誌未酬的辛棄疾沒想到,自己這一罷官就是二十年,而二十年後的那場大戰,竟是自己人生最接近北伐夢想機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何所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男與拖拉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男與拖拉機並收藏大宋何所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