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亮被殺後,完顏元宜等人急於迴師投奔金世宗,又害怕宋軍趁勢從長江南岸殺過來,於是派了使者前往鎮江樞密院前敵總指揮部請求議和,葉義問、虞允文二人雖然坐鎮指揮部,但兩國議和牽涉外交大事不敢擅作主張,派人匯報到了臨安。


    遠在臨安的趙構突然豪邁了一把,表示自己改天要親臨長江防線肅清京都。


    趙構這話說了基本上等於沒說,表麵上看起來好像是有禦駕親征的味道,但您人呢?合著人家完顏亮非得親自帶兵到前線作戰才算親征,您趙構上下嘴唇一碰就是親征了是吧?


    趙構雖然隻會打嘴炮,但指揮部的葉義問虞允文領會領導意思非常到位,立即安排宋軍全線反擊,管你金軍是完顏亮還是完顏元宜,打了這麽久打不動了就想議和?哪有這麽便宜的事兒。


    隻是宋軍追擊的想法很好,真正執行起來卻偏差很大。


    當時完顏元宜等人在瓜洲左等右等等不來宋使同意議和的迴複,為避免夜長夢多不等南宋迴複便開始撤軍。宋軍在瓜洲方麵由成閔率軍追擊,成閔一路收複瓜洲、揚州,接著繼續北上,十二月十三日終於在泗州追上了金軍。


    然而詭異的是,成閔雖然追上了金軍卻不敢上前戰鬥,追而不擊。金軍從容不迫的在淮河上搭浮橋渡河,宋軍隔著幾裏地遠遠目送,待金軍全員渡完河之後才敢來到淮河南岸,隻聽金軍在北岸喊話,有勞成太尉相送。


    這是淮東方麵,淮西方麵安排了李顯忠和邵宏淵二人追擊,李顯忠原本就駐守在采石磯,此次反擊指揮部擔心李顯忠兵力不夠,專門又調派蕪湖守將邵宏淵前來支援,以期兩人共同過江追擊金軍。


    李顯忠和邵宏淵兩人官職相同,合兵一處之後誰聽誰的?指揮部沒考慮過這個問題,李顯忠和邵宏淵二人顯然也很反感這個問題,在未做任何溝通下,十二月初七李顯忠未等邵宏淵前來支援便首先率部渡江作戰。等邵宏淵來到采石磯時發現李顯忠已經渡江,幹脆也不渡江增援了,有帶著自己的部隊迴到蕪湖。


    孤軍深入的李顯忠也沒能取得多大戰果,僅僅在楊林渡與金軍打了一場,雙方各有損失,後來淮西方麵金軍聽說淮東大部隊已經開始撤退後才開始跟著撤退,李顯忠這才趁機收複了淮西幾個州縣。


    金軍大部隊雖然已經退兵,但此次南侵占領的許多州縣仍然牢牢占領,宋軍反擊效果並不好,直到過去年後的紹興三十二年宋金兩國還在淮西反複拉鋸。


    就在兩國戰局陷入膠著,誰都不知道接下來鹿死誰手的時候南宋突然發生變故,宋高宗趙構不幹了,要提前退休傳位給太子,當太上皇去了。


    紹興三十二年,趙構五十五歲,雖然對於古人而言五十五歲已經很老了,但皇帝九五之尊平時養尊處優,加上本人也不怎麽愛折騰,其實當時趙構身體很好,完全能夠處理各種國家大事。


    盡管趙構將自己禪位的原因歸結為“年邁多病,久欲閑退”,但深究起來,不過是貪生怕死罷了。自己建炎南渡以來金軍兩次南下,金兀術南下那次都躲到海上才逃過一劫,這次要不是金國內亂搞不好金軍就打過長江來統一全天下了。當皇帝太危險,無論怎麽逃跑總要肩負著拯救天下蒼生的重任,萬一金軍迴去後重整旗鼓再打過來怎麽辦?逃又能套到哪兒去?


    答案早在靖康之變時就已經有了,由趙構親爹宋徽宗同誌演示過一遍,隻要不當皇帝,退位當太上皇之後想怎麽跑就怎麽跑,想跑到哪兒就跑到哪兒,兩浙、福建、兩廣都能跑,到時候留下皇帝抗金,不耽誤自己繼續榮華富貴,豈不比擔驚受怕的當個皇帝強得多?


    有其父必有其子,我早就看透他趙構了,讓人惡心。


    紹興三十二年六月初十,經過多次改名的太子趙伯琮最終改名趙眘封宋高宗趙構禪位詔書即皇帝位,是為宋孝宗。


    孝宗是個好皇帝。


    皇帝不是一種殊榮,更多的是一份責任。即位第二個月,孝宗便召主戰派退休老宰相張浚入朝覲見並任命以江淮宣撫使,明確表明了自己要北伐收複故土的決心。


    接著,七月份還沒出,孝宗又做了一件頗有些僭越成分的大事:給嶽飛平反。


    孝宗這是在未做任何調查核實的情況下直接下詔,追複嶽飛原官職,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


    要知道太上皇趙構才剛禪位一個月,人還活得好好的,你孝宗當了皇帝立馬就給當初趙構在位時定下的案子給平反,這不就是擺明了打你爹的臉嗎?


    然而對於孝宗給嶽飛平反一事,趙構表現的非常平淡,沒有任何反對意見,孝宗也非常懂得點到為止。雖然恢複了嶽飛名聲和子孫待遇,但暫未追究兇手,此事先到此為止,不能讓太上皇下不來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宋何所有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猛男與拖拉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猛男與拖拉機並收藏大宋何所有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