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鄭貴妃常洵的三體船在二條護衛艦護衛下向廟島列島駛去,這是必然的要出渤海灣隻能穿越廟島列島,沒什麽其它選擇。


    到這時常洵可以專心觀察自己這三四年在造船上的成績,因為這時他乘坐的三體船與護衛艦乃是他此時已經成功建造的最大的運輸船與武裝戰船。


    特別是剛建造完成的護衛艦看似船隻有二百噸,可綜合起來不比三體船建造難度小。因為三體船結構複雜護衛艦也是如此,隻不過這二種船複雜的地方不一樣。


    三體船的複雜在於左右雙翼那梁架要輕巧不占太多空間,又要求強度大不容易。護衛艦要經得起火炮開火震動的結構同樣不容易,這不容易也是不可能整個結構太重又占空間。


    而且為什麽三體船會先造出來?急用隻是一方麵,另一方麵還要在船上設計出火炮快速複位,以及雙向射擊的技術。


    這方麵技術乃是力量倍增器,比如這時西方人和蘭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的武裝商船大多武裝十六到三四十門六到三十六磅火炮分二層炮艙。


    可惜它們看似火炮不少兩邊不可能通用或隻有首尾兩炮可以通用,如此即便是三十六門火炮一側可用隻有十九門,其中三十六磅隻有二到四門。


    當然這樣的武力在大明沿海足夠橫行了,幾十年後鄭芝龍龐大的船隊對之卻是根本無力對戰,好在誘之進入狹窄海域用火船戰術才將對方打痛了。


    可鄭芝龍那戰術常洵根本看不起,完全隻是守門犬的架子,無法到廣闊海麵與對方武裝商船對戰算得上什麽好漢。而且西方人這時已經有專業戰艦,一到三級戰艦一百多門火炮,三層炮艙。


    和蘭人在巴達維亞就有一條三級戰艦,隻是他們與當地綠教人敵對,與西班牙人、葡萄牙人都敵對。來大明沿海為了搶這兩家的生意,而不是真來砸場子的。和蘭人東印度公司為財而來,自不可能徹底與大明死磕才讓鄭芝龍在大明沿海獨霸的。


    但曆史上鄭芝龍安於守門犬不求上進,後來就是仿造了西方人的''''夾板船''''也是小號的。還有始終守在大明沿海一畝三分地,廣闊的南洋、東南亞不去經營。如果早一點經營他後來的形勢也會好上不少,進退都有餘地。


    正是如此常洵第一目標就是對準西方人武裝商船,即便是遠洋航行暫時差點兒,隻要火力上不落下風就可以第一時間確立在大明沿海的霸主地位。


    有了第一步第二步還會困難?不過船造大點,火炮造大一些而已。如後來英國人從無畏艦到無敵艦技術上有什麽顛覆性進步?不就是馬力大些船可以大些、鋼板可以厚些、火炮可以粗些而已。


    反正戰列艦時代就比這個,二萬噸級見三萬噸級十之八九輸了。或者二條對付對方一條才會試一試的,一戰時德國人就是船少了連出去對戰也不敢,水兵們寧肯造反了。


    因為對標西方人武裝商船,常洵這時還不可能與西方人比船大與結實,以及火炮數量,他就從火炮快速複位著手,利用後膛炮高射速抵消對方炮多。


    而快速複位主要是利用炮架及配備的重力阻尼讓炮開火時有較大的緩衝,不至於一下退出太遠又失去原來的方位,之後又在重力幫助下自己恢複原來的炮位,如此隻要微調一下就可以利用後膛炮高射速迅速再開火。


    所以這護衛艦的每一架火炮都有一個獨立的係統,與西方人此時船上火炮或炮架或雙輪直接安置在甲板上截然不同,在造價上僅炮的係統也比一架火炮還貴。


    但這樣的付出仍然是合算的,火炮炮架複雜又貴配上後膛炮,西方人這時十二磅炮大約一分鍾一發,常洵這護衛艦上同樣投射量火炮一分鍾三炮,還可以左右開弓等於一炮頂六炮。


    帳還不僅這一個方麵,炮多炮兵多,船上空間有限,不論安裝六門炮還是六個炮組,炮要空間炮兵要居住的空間外,炮兵還要飲水、食物,所以炮多隻是無奈的選擇而不是必須的選擇。


    如常洵根據後世見識讓手下全力研製可以減低後座力,加快速複位炮架,再結合後膛炮就可以達到一炮頂更多火炮目的。如此一來不僅火炮成本減輕不小,船因炮多炮兵多造成的成本也減少了。


    如這時的二百噸護衛艦隻有一層炮艙,四架十二磅級後膛炮卻是單側可以頂西方人十二炮投射炮彈數量。另配置一些六零炮對付小船,就火炮單位投射數量基本上可抵西方人大號武裝商船了。


    或者說西方人還有三十六磅炮,可常洵這裏的火炮倍徑達到四十,與西方人這時普遍在二十五到三十比炮彈力量要強上許多,還都是同口徑火炮與後世無敵戰列艦設計一樣思路。


    另加上常洵這時的火炮射程遠、準確度高,特有的燃燒彈乃是麵殺傷。遇上西方人武裝商船優勢極大。優勢之一可以更遠進攻;自己目標小不易擊中;速度比對方快一二節外還有螺旋槳動力,可以逆風攻擊隨意轉向;有專門對付船上帆索的燃燒彈,甚至是所炮彈不追求擊沉對方而是癱瘓或點燃對方。


    所以這條護衛艦讓常洵非常滿意,因為噸位隻有西方人武裝商船三四分之一,雖載貨極少,卻是隻用八十人就可以對戰西方人武裝商船,除了去遠洋船小一點,在任何海域可以與西方人武裝商船對戰。


    隻是這戰船還要對付海盜船,這方麵暫時不好說,主要是海盜有可能利用狹窄海域用火船攻擊。這一手並非鄭芝龍獨門特技,中國人水戰時采用火箭、火磚、火船曆史悠久。火燒赤壁又讓之無人不知,也確實是小船翻身最好的手段不可不防。


    當然常洵也有絕招,水泥研製成功後他想到後世水泥船。當然也不是他真想造水泥船,那個東西不論好壞他此時根本沒那個水平。


    隻是水泥船造不了,在木板上用骨膠或魚膠粘一層粗麻布,再粉飾一層水泥漿還是可以的。經過試驗如此一來船如穿上一層防火衣,並非是絕對不可能燃燒可是很難燃燒更不容易漫延。


    這護衛艦用了這個技術對付火攻會有奇效,連常洵這時的三體船也用上了這技術,鄭貴妃上船見到船艙十分光潔。因為水泥漿添加了顏色,顯得十分雅致完全看不出為木頭製作而奇怪。


    而常洵雖下令如何製造,用什麽技術,也知道效果如何可船還是第一次見到。昨天陪鄭貴妃也沒有仔細地看,這時先在三體船上各處都看了一遍。


    次日還上護衛艦看看護衛艦的布置是否合理,火炮射擊射界是否足夠。還有實彈射擊試驗炮擊速度與瞄準準確度等,因為這時才造好未久還未經過使用檢驗。


    正好常洵要避暑讓它們過來一方麵給鄭貴妃吃定心丸,另一方麵他也想看看自己努力的成果,另還有看火炮攻擊的熱烈也是男性的愛好。


    隻是因擔心意外在大家勸阻下常洵隻能在三體船上看了炮擊,如此硝煙彌漫的激情場麵就看不到了,多少有些遺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