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融入計劃讓參與的土著村寨都改變了連鹽也十分缺的狀況,漸漸還添置了一些鐵鍋、砍刀、廚刀、粗瓷、棉布等等,一開始不願加入甚至是連會議也沒有來的村寨也漸漸加入了進來。
隻是鹽足夠了鐵器卻一時不可能添置多少,還有這時他們增收隻有伐木與一些山貨一條路,其它種茶、培養經濟林木、水果、藥材、特殊養殖等等還遠未進行,進行了也是好幾年才見成效的多。
當然也有一些短平快種植項目,還有他們的農產品優化與提高耕作技術也會提高他們的收入,可他們的習性中很難保持長期執著勤奮勞動,有些畏難不願與''''小富即安''''。
不過難於保持長期執著勤奮勞動並非是他們的民族性有什麽不好的基因,而是熱帶植物繁茂帶來的習慣。實際上除了成熟農耕社會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如此,為什麽呢就是他們雖進入農耕文明卻還保留著采摘文明的習慣。
如這裏氣候炎熱雨水多人口稀少,讓他們可以采摘到很多野生可食植物種子、塊莖,雖然不如種植穩定口味有保證,但自己種植太累產量也低。
加上不必儲備冬季食物,建築避寒房屋,置辦禦寒衣服,這努力勞動的壓力極小。而這環境下除非習慣了農耕文明,加大家普遍''''躺平''''想勤奮也不符合他們的社會潮流啊。
因此忙過一陣見自己村寨鹽足夠幾個月了,鐵鍋添了幾口了,有的人還穿上了棉布衣服,他們的積極性一下下降了大半。
可覺得累積極性下降,那商業街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對他們的吸引力不降反升。那是嚐到了甜頭,商業街上棉布、鐵器、白糖、甘蔗酒、絲綢、瓷器、刀槍等都是極強耐誘惑。
當然兵器不賣讓他們遺憾,但刀槍賣的話會很貴,以他們的積累不大買得起。可也有一些村寨頭領享受了好東西樂趣,逼迫村民伐木去換取。因此原來比較平賃等的土著各村寨內部關係,有一些村寨內部矛盾有向激化方向發展的可能。
融入計劃還有一個負麵效果常洵有些沒有料到,或之前認為沒什麽問題的問題。這問題乃是他的融入計劃讓淡水河上遊平浦土著不少村寨解決了最缺乏,還無法從自然界獲取的鹽、鐵鍋、粗瓷等,同為高山人遠一點卻不可能伐木換取。
連伐木換取都沒有成,至於種茶之類更不可能了。當然如果在常洵幫助下還是有辦法讓他們能艱苦奮鬥幾年後,比現在富裕幾倍的。
可這時連看得較遠的泰諾母親尚未看好種茶之類,覺得砍砍竹子足夠讓村寨換鹽換鐵鍋了,何必還要那麽辛苦去種那些根本不熟悉的東西。甚至是還擔心那些東西種出來會否有人要,完全屬小富即安沒有進取之心。
或者說鹽夠了算小富嗎?這個問題真不好說,因為富與貧隻是相對而已,一方麵為對比一方麵乃心裏感覺。在土著中泰諾的村寨還真是先富起來一族,主要是他們這裏有大批竹子順溪放下去容易許多。
而其他村寨這時候伐木運出去困難,不過那也隻是一時優先而已,在北方深山中伐木也可以利用雨季讓木頭衝到下遊紮筏運走的,大員島也一樣轉過年雨水一多木頭一樣可以利用洪水,方便地送到基地的。
隻是土著們有這耐心的不多,見識方麵也一樣如此。當然這方麵管委會也是提醒過的,但真正願意如此幹的村寨卻是極少。還都是砍了一些木頭覺得差不多了就歇手等下雨了,或先從山溪搞一些小木頭換鹽要緊。
這樣的情形匯報給常洵他見了報告也隻能搖搖頭,扶貧也是不容易的,好在隻要做了終究會有效果。而且年青人肯定有追求一些看他們的變化吧!再說大員島僅有二三十萬土著相距也不遠,隻要讓他們看到自己與移民的差距遲早會改變的。
還有種茶、水果、藥材、經濟林木等等此時他們並未見到效果,隻要有幾個村寨加入計劃幾年後見到成效,其他村寨也會跟上來的。
常洵很樂觀,那知物質的誘惑第一時間讓一部分人產生勤勞換取的欲望,還有一部分人卻覺得不如自己動手''''直接取''''更省力。
那些人主要是土著中仍然留在深山中的族群,相比之下平浦的土著比較願意以農耕滿足大部分食物需要,包括還養殖雞、豬等。可留在深山的族群食物來源於種植所獲比例更低,獵殺與采摘比例更大。
不僅如此他們還仍然保存獵頭習慣,平浦族群基本上放棄這個習慣,或僅為報複才如此幹。正因深山族群以往還將山林經驗差一些生活相對安逸一些的平浦族群當獵頭對象,造成二者敵對。
因為更原始、野蠻、具有侵略性的族群居住在高山,常洵方麵移民一開始不為他們所知,知了相隔遠也不可能過來幹什麽。那乃即便是獵頭也是這些族群個體成年考驗針對的隻是附近個體目標,而不可能對成群平原勞動的農民動手。
因為獵頭僅是顯示成年、個人武勇,而不是遊獵食物的集體活動。所以常洵合作社、互助組,再加視線良好的農田集體勞動,沒有軍隊保護也不可能有人會選擇他們獵頭的。
但當他們知道常洵移民這裏十分富裕,商業街堆滿了雪白的鹽,疊的很高的鐵鍋,成堆的棉布他們就不舒服了。不舒服的原因之一是他們也帶了自己貨物來商業街交換的,可他們換到的與這裏堆放的不可比,如滄海一粟般讓人不滿足。
還有一點是這裏的移民幾乎不見有武器,而平浦族群、早期移民大多是佩刀而行的。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武力,比如一些了望塔,比如有三十人一隊的騎兵巡邏隊,還有商業街十人巡邏保安隊。
總而言之在高山人過來換貨最多隻見到幾十個背著類似刺槍的武器,可他們不知道兵營裏還有上千人,不過士兵不可隨便出兵營,出兵營也不帶武器。
兵營又建在淡水基地西邊的山腳下,那裏一邊是山一邊為海沒什麽大農耕價值,正好讓軍隊訓練不擾民,故而卻讓根本不可能細致偵察的高山人誤會這裏沒什麽武裝。
這個誤會有些致命,因為一方麵強烈誘惑,另一方麵又是沒有強大力量保護。還有在大員島雖未發生過大規模劫掠,那並非是人的善良而是人口少山地將一個個村寨隔開了。
距離加大家都差不多狀況讓之前的衝突隻是局限於村寨之間而已,而常洵影響中和蘭人與西班牙人過來時與土著也未發生大衝突,隻有南部一個大肚王仗著自己整合的勢力較大有所對抗,其他土著除了躲進深山其他都乖乖合作並交稅。
正是如此讓常洵將重點放在各村防禦土著襲擊上,畢竟三四十戶農民有多少自衛力量。還有一個村子的物資對一個甚至是幾個土著村寨都是巨大的,村子數量多還有不少距山地不遠。
所以他一直強調各村子將安全放在第一,並建立了警戒哨加三十騎兵巡邏隊。有這安排村子受襲也會獲得預警及騎兵巡邏隊馳援,然後再可陸續派出騎兵支援。
這樣安排足以保證各村子安全了,畢竟各村都有寨牆,四麵地形毫無遮掩,還備了一些兵器。至於軍隊常洵安排騎兵對內,其他守在淡水河口並建了炮台此時已經安放了一些火炮。
因為對大員島而言威脅隻會來自海上,淡水基地也並非是毫無武力,騎兵在外兵營在旁遠離山區還怕土著村寨襲擊。
那知利令智昏,看到商業街堆滿貨物,及隻見到三十人的騎兵巡邏隊,就有人眼中看移民基地如見到小孩捧金一樣好欺侮了。
隻是鹽足夠了鐵器卻一時不可能添置多少,還有這時他們增收隻有伐木與一些山貨一條路,其它種茶、培養經濟林木、水果、藥材、特殊養殖等等還遠未進行,進行了也是好幾年才見成效的多。
當然也有一些短平快種植項目,還有他們的農產品優化與提高耕作技術也會提高他們的收入,可他們的習性中很難保持長期執著勤奮勞動,有些畏難不願與''''小富即安''''。
不過難於保持長期執著勤奮勞動並非是他們的民族性有什麽不好的基因,而是熱帶植物繁茂帶來的習慣。實際上除了成熟農耕社會其他人基本上都是如此,為什麽呢就是他們雖進入農耕文明卻還保留著采摘文明的習慣。
如這裏氣候炎熱雨水多人口稀少,讓他們可以采摘到很多野生可食植物種子、塊莖,雖然不如種植穩定口味有保證,但自己種植太累產量也低。
加上不必儲備冬季食物,建築避寒房屋,置辦禦寒衣服,這努力勞動的壓力極小。而這環境下除非習慣了農耕文明,加大家普遍''''躺平''''想勤奮也不符合他們的社會潮流啊。
因此忙過一陣見自己村寨鹽足夠幾個月了,鐵鍋添了幾口了,有的人還穿上了棉布衣服,他們的積極性一下下降了大半。
可覺得累積極性下降,那商業街上琳琅滿目的商品對他們的吸引力不降反升。那是嚐到了甜頭,商業街上棉布、鐵器、白糖、甘蔗酒、絲綢、瓷器、刀槍等都是極強耐誘惑。
當然兵器不賣讓他們遺憾,但刀槍賣的話會很貴,以他們的積累不大買得起。可也有一些村寨頭領享受了好東西樂趣,逼迫村民伐木去換取。因此原來比較平賃等的土著各村寨內部關係,有一些村寨內部矛盾有向激化方向發展的可能。
融入計劃還有一個負麵效果常洵有些沒有料到,或之前認為沒什麽問題的問題。這問題乃是他的融入計劃讓淡水河上遊平浦土著不少村寨解決了最缺乏,還無法從自然界獲取的鹽、鐵鍋、粗瓷等,同為高山人遠一點卻不可能伐木換取。
連伐木換取都沒有成,至於種茶之類更不可能了。當然如果在常洵幫助下還是有辦法讓他們能艱苦奮鬥幾年後,比現在富裕幾倍的。
可這時連看得較遠的泰諾母親尚未看好種茶之類,覺得砍砍竹子足夠讓村寨換鹽換鐵鍋了,何必還要那麽辛苦去種那些根本不熟悉的東西。甚至是還擔心那些東西種出來會否有人要,完全屬小富即安沒有進取之心。
或者說鹽夠了算小富嗎?這個問題真不好說,因為富與貧隻是相對而已,一方麵為對比一方麵乃心裏感覺。在土著中泰諾的村寨還真是先富起來一族,主要是他們這裏有大批竹子順溪放下去容易許多。
而其他村寨這時候伐木運出去困難,不過那也隻是一時優先而已,在北方深山中伐木也可以利用雨季讓木頭衝到下遊紮筏運走的,大員島也一樣轉過年雨水一多木頭一樣可以利用洪水,方便地送到基地的。
隻是土著們有這耐心的不多,見識方麵也一樣如此。當然這方麵管委會也是提醒過的,但真正願意如此幹的村寨卻是極少。還都是砍了一些木頭覺得差不多了就歇手等下雨了,或先從山溪搞一些小木頭換鹽要緊。
這樣的情形匯報給常洵他見了報告也隻能搖搖頭,扶貧也是不容易的,好在隻要做了終究會有效果。而且年青人肯定有追求一些看他們的變化吧!再說大員島僅有二三十萬土著相距也不遠,隻要讓他們看到自己與移民的差距遲早會改變的。
還有種茶、水果、藥材、經濟林木等等此時他們並未見到效果,隻要有幾個村寨加入計劃幾年後見到成效,其他村寨也會跟上來的。
常洵很樂觀,那知物質的誘惑第一時間讓一部分人產生勤勞換取的欲望,還有一部分人卻覺得不如自己動手''''直接取''''更省力。
那些人主要是土著中仍然留在深山中的族群,相比之下平浦的土著比較願意以農耕滿足大部分食物需要,包括還養殖雞、豬等。可留在深山的族群食物來源於種植所獲比例更低,獵殺與采摘比例更大。
不僅如此他們還仍然保存獵頭習慣,平浦族群基本上放棄這個習慣,或僅為報複才如此幹。正因深山族群以往還將山林經驗差一些生活相對安逸一些的平浦族群當獵頭對象,造成二者敵對。
因為更原始、野蠻、具有侵略性的族群居住在高山,常洵方麵移民一開始不為他們所知,知了相隔遠也不可能過來幹什麽。那乃即便是獵頭也是這些族群個體成年考驗針對的隻是附近個體目標,而不可能對成群平原勞動的農民動手。
因為獵頭僅是顯示成年、個人武勇,而不是遊獵食物的集體活動。所以常洵合作社、互助組,再加視線良好的農田集體勞動,沒有軍隊保護也不可能有人會選擇他們獵頭的。
但當他們知道常洵移民這裏十分富裕,商業街堆滿了雪白的鹽,疊的很高的鐵鍋,成堆的棉布他們就不舒服了。不舒服的原因之一是他們也帶了自己貨物來商業街交換的,可他們換到的與這裏堆放的不可比,如滄海一粟般讓人不滿足。
還有一點是這裏的移民幾乎不見有武器,而平浦族群、早期移民大多是佩刀而行的。當然也不是完全沒有武力,比如一些了望塔,比如有三十人一隊的騎兵巡邏隊,還有商業街十人巡邏保安隊。
總而言之在高山人過來換貨最多隻見到幾十個背著類似刺槍的武器,可他們不知道兵營裏還有上千人,不過士兵不可隨便出兵營,出兵營也不帶武器。
兵營又建在淡水基地西邊的山腳下,那裏一邊是山一邊為海沒什麽大農耕價值,正好讓軍隊訓練不擾民,故而卻讓根本不可能細致偵察的高山人誤會這裏沒什麽武裝。
這個誤會有些致命,因為一方麵強烈誘惑,另一方麵又是沒有強大力量保護。還有在大員島雖未發生過大規模劫掠,那並非是人的善良而是人口少山地將一個個村寨隔開了。
距離加大家都差不多狀況讓之前的衝突隻是局限於村寨之間而已,而常洵影響中和蘭人與西班牙人過來時與土著也未發生大衝突,隻有南部一個大肚王仗著自己整合的勢力較大有所對抗,其他土著除了躲進深山其他都乖乖合作並交稅。
正是如此讓常洵將重點放在各村防禦土著襲擊上,畢竟三四十戶農民有多少自衛力量。還有一個村子的物資對一個甚至是幾個土著村寨都是巨大的,村子數量多還有不少距山地不遠。
所以他一直強調各村子將安全放在第一,並建立了警戒哨加三十騎兵巡邏隊。有這安排村子受襲也會獲得預警及騎兵巡邏隊馳援,然後再可陸續派出騎兵支援。
這樣安排足以保證各村子安全了,畢竟各村都有寨牆,四麵地形毫無遮掩,還備了一些兵器。至於軍隊常洵安排騎兵對內,其他守在淡水河口並建了炮台此時已經安放了一些火炮。
因為對大員島而言威脅隻會來自海上,淡水基地也並非是毫無武力,騎兵在外兵營在旁遠離山區還怕土著村寨襲擊。
那知利令智昏,看到商業街堆滿貨物,及隻見到三十人的騎兵巡邏隊,就有人眼中看移民基地如見到小孩捧金一樣好欺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