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移民與土著的擔心並不存在,但也不算是完全無稽。因為常洵肯定會對他們動手的,隻是這個動手並非是要從他們手上奪走什麽,而是要將他們納入自己的體係。


    這個納入並非是純讓他們交稅,稅肯定要的,沒有稅政權如何維持?還有即便是常洵收入的錢足以供他發展、開拓,可該征稅還得征,大員島或許隻是一筆小錢整個大明呢?


    還有稅乃財政收入,在必須管理支出後就算有餘也可以或應該投入基本建設或工業建設。所以大員島早期移民與土著納入自己的體係乃必然的,不可能放棄的。


    還有曆史上數十年後和蘭人統治大員島時也征稅的,隻不過移民重而土著輕。這樣分別處理也是有原因的,原因在於移民創造財富多土著不行。另一個原因移民居住平原又集中易征,土著住山區半山區征稅困難成本大。


    不過征稅過重,強迫種甘蔗收購價壓太低讓移民十分不滿,自發起事後來又支持鄭成功最終自食惡果被打敗了。


    從這過程可以看出向早期移民及土著征稅並不存在障礙,和蘭人僅憑武力征稅與常洵還有朝廷之名比他更名正言順。


    再說和蘭人強行征稅隻為了錢,常洵雖會征稅也會將他們納入發展大員島經濟的體係中,如他自己組織的移民一樣從提高生產力著手多征稅,而不是隻提高比例或壓低價格。


    和蘭人所為乃是純盤剝與壓榨,而常洵收稅為行政支出,如軍隊、教育、醫療及各級官員,這個支出他們必須承擔或自己支出。至於其它乃是經濟活動了,如他們進入常洵的工廠、合作社等創造的利潤並不算稅的。


    總而言之早期移民常洵遲早會向他們收稅,另一方麵將他們納入自己的經濟發展計劃之中。如此他們雖要交稅,實際生活水平隻會提高而不是越來越差。


    畢竟和蘭人為了殖民利益,常洵屬統治者不可也不該追求獨富,應著力生產力發展帶來物質財富增加的國民共同富裕,讓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達到民富國富國強。


    對早期移民如此,對土著怎麽處理?這問題常洵打算稅肯定要征,隻不過土著太貧窮向他們征稅成本高還容易激化矛盾,所以並不可能采用簡單征稅辦法。


    那怎麽辦呢?這事隻能從兩方麵進行,一個是將他們的人直接納入自己的經濟體係,最好慢慢融入進來。


    這可能很難,那麽也可以讓他們先從事伐木、種竹、種茶、種藥材、種經濟林木,從事一些特殊養殖、種植。還有幫助他們提高耕作製度,為他們提供教育、醫療等。


    如此一方麵提高他們的收入才有稅可征,另一方麵通過教育潛移默化,讓他們改變落後傳統,融入大家庭。


    或者有人說如此做常洵有民族沙文主義,搞種族,滅絕。可曆史發展經驗證明民族融合才是減少衝突最好的辦法,後世人數多的民族都是有過不少民族融合史的,如果究根問底漢族中不知多少人祖先屬於無數其他民族。


    當然民族融合充滿血腥、暴力、殺戮、欺壓、歧視等等負麵詞語,過程並不那麽舒服,並不可能如陽光大道那麽光明美好。


    華夏民族甚至是在血腥、侵略、殺戮中憑更高文明的先進與人們的堅韌才從被動中,漸漸恢複過來完成一次次融合的,在世界史上屬於獨特的,而且是包容性最強。


    曆史證明國家、民族內部矛盾激化的暴發主要是階級對立到極點引起,其血腥程度及頻率並不高的。而國家、民族間矛盾可以為一小塊土地大打出手幾十年,關係惡劣幾百年。


    到後世國家間因一點小土地;教派間因一點小分歧造成的戰戰不休、血流不止的事還少見嗎?民族間一個國家內過了幾十幾百年和睦日子,卻在一夜間隻想分家因此而不惜使用暴力、恐怖手段的人還少見嗎?


    所以常洵信奉民族融合,隻是他理想中的融合,而且這時大明有條件以文明為吸引、以經濟為紐帶,政治上一視同仁漸進式融合,而不是也不必高壓下融合。


    那是華夏文明在這個時代屬於最高級的,經濟最強大的,人口最多的。在曆史長河中雖數次被武力值高的低文明打敗占領,仍然可以憑文化先進一點一點頑強堅韌恢複,更別說此時隻是融合武力弱小、文明更低、人口更少的族群。


    常洵計劃的融合不僅如此和平為主進行,他還是不會急於求成,反正對方也翻不起多大浪,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豈不更好。


    因此移民大員島初期他考慮到可絕對不會觸及到這個問題,擔心引起的意外影響到他的移民,不可能入改變大局也是可避免就避免吧。


    隻是移民少時可以不與土著接觸,到今年自發來移民基地商業街交易的人從開始偶見一二個,很快達到每日有好幾撥。


    可是他們能出手的東西實在有限,能夠換點鹽為主,換個鐵鍋算得上近時他們有不錯獵獲。或者如泰諾那次一樣實際上他們村寨積累很久,才能一次換取了十幾斤鹽加一口鐵鍋。


    所以泰諾迴到村寨當晚大家圍著火堆喝甘蔗酒時,有人因移民商業街貨物便宜,憧憬每戶一口鐵鍋還真不容易實現。


    而且是它們看到了移民這裏如此富裕心裏多少會有一些變化,不患寡而患不勻乃是真理,那是否合理到一定程度就不算了。而且是隻要找理由肯定能找到的,至於理由的正當性反而其次有時隻要有理由就行。


    知道這個道理常洵覺得他的融入計劃可以也應該開始了,於是周圍土著村寨都接到了張子誠的邀請。就因這十月底泰諾代表父親第三次來到了商業街,並在街頭專人指點下第一次進入了基地管理機構大院。


    進了大院來到一個廳堂結構房子,張子誠坐在高了一層的台上,門口有人登記每個人的信息,主要是村寨位置。而每個村寨位置在一張簡圖上都有標示,如此來的人代表的村寨應該來多少來了多少一目了然。


    不僅如此每個村寨人口多少,頭領有誰,經濟如何另有簿子記錄。那是早期移民提供的,相比之下早期移民與常洵移民間交流困難更少,方言問題可以找到合適的人解決。


    還有信任上也不存在問題,特別此時已經兼並了幾個移民村落,有的早期移民村落距離常洵這邊開發區還遠,但也有個人覺得這裏更好而離開原來村落來這裏發展的。


    這一來找到了解附近土著村寨位置與大概情形,又勉強可與之交流的人就有了一些。這時的圖紙與簿子記錄的都是他們的功勞,此時擔任翻譯的也是他們。


    有他們接待泰諾到這裏沒有交流障礙,實際上通知村寨的人也在這裏。就這樣看到人差不多了張子誠才站起來說:召集他們來乃是各村寨來商業街購物想買的多手中的錢少,為此福王決定讓各村寨也共同發展、共同富裕。


    具體計劃是各村寨可以伐木砍竹之類賣,也可以種茶、種水果、種藥材、種竹子、搞養殖等等,反正因地製宜種類非常多,隻要各村寨願意幹。怎麽幹!缺技術、種子、資金、工具都不成問題,管委會都可以幫他們解決。


    張子誠的話雖不長長也沒什麽意義,所以不必寒暄不必客套隻要直截了當。就這樣還要經過翻譯聽眾才知道他所說的內容是什麽。


    而這時來這裏的人才知道讓他們過來是什麽事,可這在後世肯定被認為絕對好事,在場的人還要再問上n多個為什麽,對他們而言這樣的事從前未曾遇到過不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