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地、辦手續、招人、收購木頭等等一切都由吳安民出麵,他本就是本地兼商業的地主,因為石油生意與常洵認識。可他無法滿足常洵的需求,連他販到京城的貨也是從他人手上拿的。
還有這時根本無人考慮打井采石油,為什麽四川早已鑽井采鹽鹵這裏沒人采石油?真相很簡單,那鹽鹵可以製鹽,鹽可是硬邦邦的剛需所以四川人費大錢打穿上百米岩石也幹。
可石油呢?當柴禾用這裏缺柴禾?比柴好燒所以缺之不可?當然這東西有些用處可供需之間冱不清楚外,並非是非它不可。
因此這裏石油未正式開采缺的並非是打井技術,而是缺少需求缺少市場。此時的利用主要是不費多少成本,可是太高的運輸費又使得其到用戶手上也不便宜,為什麽非它不可要買呢?
如縱火食用油、桐油、茶油、棉子油、硝硫什麽不可以?什麽猛火油?不過稠一點煙大一點,又不是凝固汽油那效果才不可缺。
石油此前實在雞肋,所以常洵要在延長打井開采石油讓吳安民當合作人,十年內每年給他百兩銀子以後適當再加他開心要命。主要是他販石油每年有二三十兩已經算好了,且搭上常洵乃是親王,這親王對百姓還是如天一樣啊。
在吳安民辦手續時高峰他們已經在搭第一口鑽井的井架了,實際上這時要鑽井並非隻差一台蒸汽機,那鑽頭、站杆、井套、鑽機、水泵、卷揚機呢?鑽深了還要鋼絲繩麻繩吃不消。
那麽四川人怎麽鑽井?很簡單撞擊唄!這撞擊與打炮釺一樣,炮釺就是在錘子打擊下撞擊岩石,一點一點將岩石擊打成粉末,形成一個孔洞。
打井也是如此,用高塔架將鑽頭或者也可以說撞錘吊起來撞擊地麵,這撞錘兼有了炮釺與錘的作用,就在它不斷錘擊與將碎屑取出,這洞越來越深形成一個深井。
當然這在四川自貢那邊普及的技術,許多人見到的場景因為訊息不流通,在有鑽井的地方知道的人不少,幾十裏路外知道的人已經極少了。
如延長這裏如果石油有開采價值,某一天可能有人想到這辦法投資試試,更可能去過那裏的人借鑒或出主意采用這辦法打井。常洵更容易,他也沒去過自貢,可一次新聞記錄片獲得的知識比現場見到還多。
為什麽如此乃是記錄片介紹更全麵,各方麵跨度也大。你去看一次不可能看到全過程,可記錄片會,甚至是還介紹一些原理原因、曆史演變、其它同類技術等等。
可常洵當宅男也可以知道的知識連高峰等人也沒有見識過,又不可能讓他們去四川瞧瞧,隻能由常洵向石油勘察小組講解了。再經過一起討論設計井架、錘頭、卷揚等設計、製造、用處,這個小組的人才具有紙上談兵的知識。
可這時建造井架圍觀的及受雇來幹活的人又不知道這是幹什麽,告訴他們為了石脂,更好奇石脂那裏值得興師動眾打井取呀,那東西煮飯也嫌煙大味不好聞。
二十多米的井架搭建不算困難,本地雇傭建造房屋的大木匠就可以完成。區別在於精細程度,井架不必榫頭結構,比造房子柱梁還容易一些。
隻是那些木匠這井架結構沒幹過,隻能由高峰他們一起幹。不過三天時間也幹完了,接下來掛上鑽頭試一下落點。
隨後刨開浮土換上粘土夯實,再蓋上一塊開孔大石頭作為壓頂石。如此做才不至於在撞擊時上麵泥土震落孔中,如此井打成井口成個大坑怎麽安井台等。
這一步完成就是吊起鑽頭打井吧!這過程四川人用牛,常洵這裏用人加絞車將鑽頭吊到井架頂部,做好一切準備吊鑽頭的鉤子一拉脫開,鑽頭自由落體撞擊地麵。
那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中間用一個空心鑽頭將撞碎的一切取出,不然鑽頭效率會逐漸降低。好在這裏下麵都是粘土,上麵的土石混雜層幾乎被鑽頭將石塊硬擠進土壤中,鑽井速度還不慢,第一天有八九米,此後速度日減乃是各方麵困難增多。
鑽井還算順利並不讓高峰他們心情放鬆,鑽井采油要打到石油才算成功,沒油每日打一口也沒有用呀。還有常洵估計這裏出油會在三百尺左右,他們不知道常洵為什麽會有這個判斷,可三百尺隻幹個白天可能要忙一個多月。
這一來冰凍前可以打幾口井?成功了還好如果一滴油也沒有帶迴家也太失敗了。為此他們隻能自己辛苦點,分班白天黑夜連續幹,準備用數量來保證油。
不過吳安民的思路對頭,打井周圍又有溢油冒出史,經過二十天努力突然在吊起來的鑽頭見到粘乎乎的泥土,那是石油滲出到孔子的跡象。
見此眾人都是興奮,連雇工也一樣。他們被雇用幹活工錢比本地水平加三成,夥食也是一樣比這裏水平高不少。夜裏幹活增加補助也有半夜餐。
還宣稱幹活好會一直雇用,還有升職希望。這樣的好事人人心想,所以他們不知道這些人費錢費勁鑽地要石脂幹什麽,卻知道如果這些人找到石脂他們才可能繼續有活幹。因此見打出石脂跡象心裏與高峰他們一樣高興,利益一致有成就感。
發現打出的井底有滲油跡象眾人高興,可這時還未完全成功,也不知石油多否,隻能加緊繼續幹。又過了一天鑽頭打下去突然砸的聲音不對,拉起來整個鑽頭都是石油。
一分析應該突然冒出的石油在井中有了不淺的深度,鑽頭已經打不下去了。這就是撞擊式打井的不足,鑽井完全可以不理會繼續往下鑽,這個技術就不大好辦了。
還好石油在繼續往上冒,高峰他們一商量先按個井口抽油吧。反正常洵告訴他們這裏的石油不大可能噴出來的,也不大可能先衝出很多石油汽的。
主要是這裏埋藏淺,覆蓋層也不是堅硬又完整的岩石。如果壓力高早冒出來了,也可能無數年前早噴發過留下一個底了。
反正按這個設想這第一口井也算是成功,其實1907年第一口井也隻日產一噸零一點,還是鑽井技術,他們用撞擊法打井能產一點油也是成功。
接下來就用從木桶工場拉木桶,原來與高峰一起來的還有做木桶的工匠。這項技能比較少見擔心延長沒有好工匠,常洵專門向工部要來的。
他們到了這裏有了收購的幹燥木頭就帶了一些本地工匠、徒工開始做起了木桶。用木桶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這時可生產不了鐵桶,陶器易碎價錢也不便宜。
反倒是木桶不易碎裝石油也不易腐爛外,裝石油在木料上也要求低不少。不似西方人裝葡萄酒用橡木,那是沒辦法木頭易腐爛的不行,那異味不好聞不好入口的不行,橡木味還可以隻能用它了,並非是葡萄酒一定要有橡木味才好喝。
而是西方人陶瓷生產不行隻能用木桶,到後來成為傳統可這傳統並不咋的,葡萄酒陳化用橡木桶是否最好成為一個被各種神話所綁架了,、、、
此話扯遠,木桶運到用井口壓水泵出十分順利,每次壓下流出的石油也不少。結果第一天差點兒灌滿了五個木桶,每個木桶大約可裝油二百公斤,也就是說第一天產油將近一噸。
隻是第一天產油不作數,此後每日差不多高峰等人才確定這第一口井日產這些。如此一個月就可以比常洵在京城弄到的石油多幾倍,而且才第一口井的一個月。
還有這時根本無人考慮打井采石油,為什麽四川早已鑽井采鹽鹵這裏沒人采石油?真相很簡單,那鹽鹵可以製鹽,鹽可是硬邦邦的剛需所以四川人費大錢打穿上百米岩石也幹。
可石油呢?當柴禾用這裏缺柴禾?比柴好燒所以缺之不可?當然這東西有些用處可供需之間冱不清楚外,並非是非它不可。
因此這裏石油未正式開采缺的並非是打井技術,而是缺少需求缺少市場。此時的利用主要是不費多少成本,可是太高的運輸費又使得其到用戶手上也不便宜,為什麽非它不可要買呢?
如縱火食用油、桐油、茶油、棉子油、硝硫什麽不可以?什麽猛火油?不過稠一點煙大一點,又不是凝固汽油那效果才不可缺。
石油此前實在雞肋,所以常洵要在延長打井開采石油讓吳安民當合作人,十年內每年給他百兩銀子以後適當再加他開心要命。主要是他販石油每年有二三十兩已經算好了,且搭上常洵乃是親王,這親王對百姓還是如天一樣啊。
在吳安民辦手續時高峰他們已經在搭第一口鑽井的井架了,實際上這時要鑽井並非隻差一台蒸汽機,那鑽頭、站杆、井套、鑽機、水泵、卷揚機呢?鑽深了還要鋼絲繩麻繩吃不消。
那麽四川人怎麽鑽井?很簡單撞擊唄!這撞擊與打炮釺一樣,炮釺就是在錘子打擊下撞擊岩石,一點一點將岩石擊打成粉末,形成一個孔洞。
打井也是如此,用高塔架將鑽頭或者也可以說撞錘吊起來撞擊地麵,這撞錘兼有了炮釺與錘的作用,就在它不斷錘擊與將碎屑取出,這洞越來越深形成一個深井。
當然這在四川自貢那邊普及的技術,許多人見到的場景因為訊息不流通,在有鑽井的地方知道的人不少,幾十裏路外知道的人已經極少了。
如延長這裏如果石油有開采價值,某一天可能有人想到這辦法投資試試,更可能去過那裏的人借鑒或出主意采用這辦法打井。常洵更容易,他也沒去過自貢,可一次新聞記錄片獲得的知識比現場見到還多。
為什麽如此乃是記錄片介紹更全麵,各方麵跨度也大。你去看一次不可能看到全過程,可記錄片會,甚至是還介紹一些原理原因、曆史演變、其它同類技術等等。
可常洵當宅男也可以知道的知識連高峰等人也沒有見識過,又不可能讓他們去四川瞧瞧,隻能由常洵向石油勘察小組講解了。再經過一起討論設計井架、錘頭、卷揚等設計、製造、用處,這個小組的人才具有紙上談兵的知識。
可這時建造井架圍觀的及受雇來幹活的人又不知道這是幹什麽,告訴他們為了石脂,更好奇石脂那裏值得興師動眾打井取呀,那東西煮飯也嫌煙大味不好聞。
二十多米的井架搭建不算困難,本地雇傭建造房屋的大木匠就可以完成。區別在於精細程度,井架不必榫頭結構,比造房子柱梁還容易一些。
隻是那些木匠這井架結構沒幹過,隻能由高峰他們一起幹。不過三天時間也幹完了,接下來掛上鑽頭試一下落點。
隨後刨開浮土換上粘土夯實,再蓋上一塊開孔大石頭作為壓頂石。如此做才不至於在撞擊時上麵泥土震落孔中,如此井打成井口成個大坑怎麽安井台等。
這一步完成就是吊起鑽頭打井吧!這過程四川人用牛,常洵這裏用人加絞車將鑽頭吊到井架頂部,做好一切準備吊鑽頭的鉤子一拉脫開,鑽頭自由落體撞擊地麵。
那是一個連續不斷的過程,中間用一個空心鑽頭將撞碎的一切取出,不然鑽頭效率會逐漸降低。好在這裏下麵都是粘土,上麵的土石混雜層幾乎被鑽頭將石塊硬擠進土壤中,鑽井速度還不慢,第一天有八九米,此後速度日減乃是各方麵困難增多。
鑽井還算順利並不讓高峰他們心情放鬆,鑽井采油要打到石油才算成功,沒油每日打一口也沒有用呀。還有常洵估計這裏出油會在三百尺左右,他們不知道常洵為什麽會有這個判斷,可三百尺隻幹個白天可能要忙一個多月。
這一來冰凍前可以打幾口井?成功了還好如果一滴油也沒有帶迴家也太失敗了。為此他們隻能自己辛苦點,分班白天黑夜連續幹,準備用數量來保證油。
不過吳安民的思路對頭,打井周圍又有溢油冒出史,經過二十天努力突然在吊起來的鑽頭見到粘乎乎的泥土,那是石油滲出到孔子的跡象。
見此眾人都是興奮,連雇工也一樣。他們被雇用幹活工錢比本地水平加三成,夥食也是一樣比這裏水平高不少。夜裏幹活增加補助也有半夜餐。
還宣稱幹活好會一直雇用,還有升職希望。這樣的好事人人心想,所以他們不知道這些人費錢費勁鑽地要石脂幹什麽,卻知道如果這些人找到石脂他們才可能繼續有活幹。因此見打出石脂跡象心裏與高峰他們一樣高興,利益一致有成就感。
發現打出的井底有滲油跡象眾人高興,可這時還未完全成功,也不知石油多否,隻能加緊繼續幹。又過了一天鑽頭打下去突然砸的聲音不對,拉起來整個鑽頭都是石油。
一分析應該突然冒出的石油在井中有了不淺的深度,鑽頭已經打不下去了。這就是撞擊式打井的不足,鑽井完全可以不理會繼續往下鑽,這個技術就不大好辦了。
還好石油在繼續往上冒,高峰他們一商量先按個井口抽油吧。反正常洵告訴他們這裏的石油不大可能噴出來的,也不大可能先衝出很多石油汽的。
主要是這裏埋藏淺,覆蓋層也不是堅硬又完整的岩石。如果壓力高早冒出來了,也可能無數年前早噴發過留下一個底了。
反正按這個設想這第一口井也算是成功,其實1907年第一口井也隻日產一噸零一點,還是鑽井技術,他們用撞擊法打井能產一點油也是成功。
接下來就用從木桶工場拉木桶,原來與高峰一起來的還有做木桶的工匠。這項技能比較少見擔心延長沒有好工匠,常洵專門向工部要來的。
他們到了這裏有了收購的幹燥木頭就帶了一些本地工匠、徒工開始做起了木桶。用木桶也是無可奈何的選擇,這時可生產不了鐵桶,陶器易碎價錢也不便宜。
反倒是木桶不易碎裝石油也不易腐爛外,裝石油在木料上也要求低不少。不似西方人裝葡萄酒用橡木,那是沒辦法木頭易腐爛的不行,那異味不好聞不好入口的不行,橡木味還可以隻能用它了,並非是葡萄酒一定要有橡木味才好喝。
而是西方人陶瓷生產不行隻能用木桶,到後來成為傳統可這傳統並不咋的,葡萄酒陳化用橡木桶是否最好成為一個被各種神話所綁架了,、、、
此話扯遠,木桶運到用井口壓水泵出十分順利,每次壓下流出的石油也不少。結果第一天差點兒灌滿了五個木桶,每個木桶大約可裝油二百公斤,也就是說第一天產油將近一噸。
隻是第一天產油不作數,此後每日差不多高峰等人才確定這第一口井日產這些。如此一個月就可以比常洵在京城弄到的石油多幾倍,而且才第一口井的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