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紗上初步機械化研製成功為何讓常洵大喜很簡單,這時紡紗一個人隻能紡一支紗且動作分二步走的,如珍妮紡紗機為八錠並非是隻提高八倍產量,具體產量還要看它的轉速以及節省二步走與一步到位的時間。


    當然也要減去梳棉及製成棉條的時間,不過梳棉與製作棉條的時間並不白白浪費的,將棉花梳順了紡出的紗就會均勻。還有一個好處之前紗的質量考驗紡紗人的技術,有了這全套機械關鍵在於動力了。


    如果動力充足後世紡紗女工一個人管那麽多紗錠,她的工作主要是給滿錠的紗取下來換上空錠。還有就是棉條沒有了換上滿棉條桶,紗的質量其實由棉花與機械負責,不存在手巧問題至少手巧造成的質量問題並非是紗的勻度。


    由此可見全部機械化對紡紗業影響多大,隻要有動力而且畜力、水力也可以就可以提高幾十倍勞動生產率,至於後世一個人管幾百錠還是高速紡紗機不必討論了。就算是人力用腳踩,紡紗全套機械化初步成功常洵就看到了巨額收入了。


    還有紡織業方麵紗最費勞動力,織布機改良反倒是重要性不如紡紗機。清末中國紡織業有過一個階段就是機械化紡紗後賣給農民織布,這個辦法常洵一樣可以借用。


    比如他在大員島建造紡紗廠,以這時代幾倍以上生產率生產紗,將紗賣給各合作社,由合作社組織閑散婦女織布後供應市場。甚至是還可以直接賣到鬆江等這時棉布大產地,如此會降低棉布價格提高質量的。


    而且大明紡織品雖自給為主,紡織業仍然每年有幾百萬到上千萬兩的市場外,這個市場彈性大,這時剛需雖然這個規模,隻要大明稍微富裕一些紡織業市場一個億兩銀子也不算什麽,人均才添幾條衣服?


    這時的布很窄,長度也不大,與後世一匹布的概念根本兩碼事。但這樣的一匹布此時也要二兩左右,好的四五兩,所以常洵能以幾倍以上紡紗生產率進入這個市場每年幾百萬不是夢。


    何況這東西還有外銷,雖此時鬆江那邊隻銷往日本,降低成本提高產、質量之後向朝鮮、南洋、西方人銷售一樣可以。


    英國人發家就靠紡織業與冶煉,而且是鋼鐵主要是自己用,向殖民地銷售主要是紡織品。這一點常洵也是準備學習''''先進經驗''''的,也準備先向南洋銷售,然後才是滿世界銷售。


    隻有一點不同,因為紡織業並非是巨額投資、周期長、高技術產業,乃是勞動密集、機械仿製容易、經營策略權重大、細分市場多的產業,常洵這時費勁發展它其實隻是想借它二十年力而已。


    二十年後即便是紡織業方麵常洵仍然占據技術領先、管理先進、有規模效益、有完備廣闊渠道,他仍然會逐漸放開,讓其它資本介入。


    為什麽如此到那時常洵成為統治者了,再將所有的好處都占了那怕憑本事也是惹人生恨的。所以到那時常洵將巨型冶煉、機械、造船等控製,至少不會將股份出售到自己作不了主的地步。


    正是如此獲知紡紗機獲得突破常洵馬上下令進行試生產,這試生產一方麵為機械,一方麵為實際紡紗。還有先把紡紗機運去大員島辦廠,因為常洵考慮再三覺得在靈山島對麵辦廠不利於保密,也不利於向大員島移民。


    還有捕鯨成功了;甘蔗種起來了;紡紗機研製成功了,今年不行明年就是一下斷了''''財政撥款''''常洵仍然可以維持發展局麵,這比他預計要早一些原來他以為要五年,那知隻要三年。


    當然朝廷的錢不可能全不給了,拖欠明年開始肯定會成為常態。那知常洵來錢的路子多,還是暴利的產品多,除了上述三樣,他的肥皂、玻璃等都在大擴張之中,暫時還沒什麽幾年之後都是少不得每年幾十萬甚至是幾百兩的產業。


    要說阻礙他發展最大的因素在於人太少了,大員島還不到三萬,靈山島主要是土木工程人員,中左所一萬多人,加一起還沒有五萬。


    因為人少大員島今年才種了一萬多畝甘蔗,產不了百萬斤白糖連一萬石也沒有。如果移民多十倍種十萬多畝甘蔗有十萬石白糖,廉價一些也是七八十萬兩的營收了。


    常洵要三島為封地好處為自由,缺點就是一開始人少。好在這時到了青黃不接之時,缺糧的人到這時最為艱苦。正是如此今年目前為止最大的移民季開始了,預計在二萬人左右。


    這個消息讓常洵很高興也很尷尬,因為這似乎是有點幸災樂禍,希望別人活不下去,太邪惡了。可大家生活安定常洵怎麽移民?所謂安土重遷也是對外界不了解,隻怕離開家外麵愈加不如。


    知道這種心態常洵將開始一個新辦法,那就是讓一些來到自己轄下改變了生活的人,自願迴家鄉去''''現身說法'''',宣傳移民到三島生活怎麽安定有前途。


    隻是這樣的人不可能有多少,還需要他們有一定人望;有大批親友;能說會道等等。這個辦法在大員島的工作小組也提到過,確實是有人覺得來大員島雖然辛苦,生活有希望常洵的政策也是整個大明再找不出寬厚,及為移民考慮。


    主要也是自己在大員島生活有希望了,想到親友鄉鄰等人尚生活在水深火熱、朝不保夕之中。常洵製定的製度上下間勾通方便,也不大講尊卑地位,這一來有人提出了是否可以帶信給那些人。


    這個要求明顯不現實,這些人基本上都是文盲,識字三瓜二棗字寫不了信認不了信,送信讓人相信不大可能。


    可大員工作組的人也是看到墾荒順利卻是後續人少心急,他們的業績他們的功勞都與安置工作好壞有關,也與發展規模有關,他們見移民不理想也是有心無力可這些個要求不現實,卻是可試讓幾個人迴去直接接觸看看效果。


    於是他們提議讓人可靠有家庭的可以試一下,連大員島也有這樣的建議常洵當然采用。反正一個來迴一個人也就十幾兩銀子,隻要一個人帶來幾個人就不虧了。


    還有不少人離開時無人知道去向,迴去一下效果再差也廣為宣傳了這個路子。有些人來時其實還有更多人猶豫糾結,畢竟僅憑常洵一方的人講得再好也是陌生人,但同夥去了覺得好再來告訴他們那就是實證了。


    還有這並非必須是男性,一些婦女也可以。隻是來迴一趟實在時間太長了,此時決定大員島那裏將人送迴來要等這次移民船隊送移民過去返迴時才可以,他們返迴家鄉到動員成功帶人到移民基地一個多月算是快的。


    好在這事不急,於常洵移民乃是長期任務,花幾百兩銀子試驗一下也虧不到什麽地方。而且這事還真是可行,後世那個傳銷之類久禁不絕也是因此原因的不少。


    對於移民收集困難常洵的辦法隻能馬上開始實施新措施,這新措施就是沿長江、黃河去中上遊找人。這方法他早已考慮過,為什麽之前沒有行動?那乃是他手上缺人又缺船。


    之所以要船那怕隻有幾百人橫行數千裏來到下遊的移民基地,穿城過鎮的花費不用說,關鍵在於聲勢不小造成地方上誤會就不大好辦了。


    還有幾百移民管理人手少已不好辦,如數千人一起走管理者少更麻煩。如果沿途弄出誤會、發生內部紛紜就更難善了,如經有心人一挑發生搶掠什麽,常洵以後移民更不好辦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