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島與京城王府同一天吃了團體年夜飯,萬曆二十年算是邁入垃圾時間。這至少對常洵的事業而言大家放假,所有一切隻能在年後再開始,這一年雖說還沒有結束卻是與結束沒有二樣。


    於事業於大家的工作如此,可對所有人的親友這時卻是進入了一個最好的時間。特別是小孩子已經盼這個時間已經很久了,因為過年意味著好吃的、新衣服、壓歲錢,可他們的期待讓一些大人憂心忡忡,這年貨怎麽弄到錢去買呀?


    不過常洵不必考慮這個平民問題,而是緊張了好幾個月一下無事可幹有些不大習慣了。在攤牌之前還可裝幼稚,這時正在大幹一場卻來個中場休息,就如場上正順利的球隊吹了暫停。


    而且四地大員島才放假五天,靈山島十天,中左所也一樣,隻有京城這兒過了元宵所有人才會祭齊正式開工。這一點後世也是沒有完全改變,相比南方北方的年節氣氛比較長。


    後世政府機構等按規定全國統一放假,但民間南方在國定假日結束前就已經作好了上班準備,北方工人也上班了,全社會還殘餘過年心態與行為比南方濃不少。


    當然這並非是南北方誰勤奮與否的關係,更在於南方氣溫迴升早,古代這時候天氣好也已經可以開始作一些春耕準備了。江南農村有一句農諺:二月裏落夜雨,氣死那些懶惰人。為什麽有這句話乃是二月夜雨多卻農活也開始忙了,懶惰人不下雨想休息不可能啊。


    所以這時大員島那邊墾荒已經比較緊張了,稍微鬆懈有一部分墾出的耕地已經來不及種第一季稻穀了,因此才放假五天。


    好在秧苗可以已經完成建村的田裏進行,這可以搶奪一些時間,不然都是自己村從做秧田開始肯定起碼三分之一以上移民來不及種上第一季的。


    不說做秧田、浸種、孵芽,僅秧齡就要將近一個月。這個時間可不短,不必考慮秧苗更多移民今年就可以種上三季稻而不是二季。雖然擔心時間緊張其中一季甚至是打算種''''占城稻'''',即秈穀而不是粳稻,但口味差點兒一畝二三百斤可以讓一個人一年吊住不餓死了。


    那些農業經驗常洵之前其實一點也不懂,隻知道後世新聞中報道豐收時提到畝產多是有個千斤打底,那雜交稻更誇張已經超過了千公斤。還有網絡上有時見到各國人均糧食消費數量之類,其它作為城裏人一點概念也沒有。


    其實農二代也不管用,誠裏打工的農二代幹過農活者不多見了。因是常洵覺醒前世記憶為了解大明情形又無法出宮,隻能找那些宦者了解了。


    入宮之人多為農村來,隻是大多年幼就入宮對生活艱苦有深刻記憶,對具體情形不大知道。但總有一些入宮時年齡大一些,知事早一點的人,從他們口中常洵才知道這時麥子產量下地才一百多斤,普遍二百多斤,三四百斤也有那是最肥沃的水澆地,被當作傳家寶打死也不肯賣的那種。


    這個產量人均二畝風調雨順沒災沒難才能裹腹勉強吃飽,可是這不可能。還有土地並非僅是種糧食的,棉、麻、桑、茶、蔬菜、食用油、水果及一些其它種植物占用不少。糧食也並非全是食用的、養殖、釀酒,加一部分人消費遠比這平均數大。


    江南的情形也不大理想,之前說蘇常熟天下足,因為外向海貿改種更多經濟作物,本地糧食已經無法完全自足,上述之語也改成湖廣熟天下足。


    正是糧食緊張常洵比較在意在大員島盡量早一點自給自足,這不僅為經濟問題或運輸問題。多養一小部分移民幾個月花不了多少錢,糧食集中采購對當地市場衝擊很大,他不願意因此招致惡聲。


    上一次一萬多移民半年糧就籌措不短時間,過年後乘北風季第二批北方移民馬上會走。為什麽如此短時間就湊起近萬人?那是冬天饑寒交迫最為難過,每年京城那日不見有路斃的人由官府雇人拉出城門送去化人場的,寒潮降臨上多時百計的。


    這時常洵招收移民這些瀕死之人大多數顧不得對去海外瘴氣、蠻荒了,這與口渴喝鹽鹵一樣,實在是顧眼前了。對此有禦史想彈劾常洵趁人之危''''趁火打劫''''。


    不過大多數官員還是認為此舉讓京城少了大部分乞丐,免了成千人凍餓而死,這一點京城的人都感覺到的。以此彈劾那怕再不爽常洵,老百姓不會讚這樣的禦史''''剛直不阿、為民請命''''的。反而輕一點認為這是太不顧是非,重一點那就是間接殺人。


    還有大多數官員也不願意在太子之位未徹底解決前刺激萬曆,聖旨上已經允許移民去大員島,看到常洵將這些人移走了就擔心他做大實在不該又不智。


    因饑寒交迫在天津衛移民基地又已經有了六七千人,這些人老弱婦孺的比例還特別高,於墾荒而言實在也不算是最好的人選。


    實際上最好的墾荒移民乃是戰爭難民,戰爭難民比例最高是青壯。還有他們的虛弱隻是暫時缺少食物加體力消耗過度、恐懼、悲傷等等,隻要安定下來吃幾頓飽飯都是好勞動力。


    不似常洵此時收留的人大多數屬流離失所之人,不少家庭失去了壯勞動力,體質已經衰弱已極,質量比上一次還不如。常洵將他們移民走大部分官員認為乃是自找麻煩,也是實在找不到足夠願意去大員島的移民才如此。


    這樣的猜測也有一定道理,不過他們不清楚常洵的打算。將乞丐之類也大規模移民走一方麵乃是這些人在冬天會大批死去令常洵不忍,而且是運到大員島那裏暖和,隻要四五百斤糧食就足夠養活一個人了,而且他們隻是產出少一些而不可能完全吃''''白食''''。


    幼兒少年到了大員半工半讀或半軍半讀成本也不大,十年時間常洵就有了一批工業、軍事上的骨幹。這些人比有家庭的人更忠心,之所以第一批沒有大量收留主要是在大員缺糧食。


    有了第一批近萬參與墾荒的移民,他們上交的租子加餘糧可以養活二萬多人,如此再少許采購在大員島就不會缺糧了。還有這樣的移民每年隻會一次,後麵人數也會少了。又兼有示範作用,讓人看到常洵將老弱婦孺移民也可以養活別說其他人了。


    有這樣的盤算常洵對北方第二批移民老弱婦孺多並不擔心,還有意為之。讓他擔心的反而是春耕一開始動員籌集移民就不容易了,因為流民存量已經有較大的減少。特別是中大城市周圍的人減少。而那地方動員容易,一下可以籌集不少人。


    去小縣城及鎮子費力成效低,常洵之前也沒有那麽多人手。好在這時間人手方麵增加了不少,接下來一方麵就是深入基層,還有就是看那裏有災動員災民,那裏有暴亂讓官員多判一些人''''流放''''大員島。


    而那些裹脅進暴亂的人隻有極少數幾個才''''頭生反骨'''',或受邪教毒害成''''造反專業戶''''的。其他人乃是一時激憤甚至是糊裏糊塗參加了進去,還有當地士紳忌恨的人受牽連。


    對這些人實際上分散安置,生活安定,一點危害性也沒有。反倒是身強力壯屬於墾荒最好的勞動力,隻是這兩類人對常洵而言屬於可遇不可求啊。路遠還不大好辦,又要''''說服''''當地官員不是容易。


    因過年時唯有移民籌集不停頓,常洵不免將注意力主要放在這裏。不過這個注意力主要是在王府見了幾次負責移民的人,與他們討論了下麵的工作並對他們進行了獎勵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