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洵一個王炸就將萬曆炸蒙沒有繼續這個話題,而是指著中左所說:


    ''''這個島嶼土地並不太肥沃,用於養人前途不大,可是用於海外貿易每年掙幾百萬兩不在話下,養十萬水軍足夠了。、、、、、、''''


    ''''這這,怎麽可能?''''


    萬曆剛從暈乎乎過來聽了這話又差點兒跳了起來,因為大明海禁時緊時鬆,緊時也根絕不了,公開時市舶司每年也隻能收上幾萬兩銀子關稅。這時常洵說要在中左所每年收入幾百萬兩銀子,他那可能不驚駭,換個人萬曆可能早伸手一個大耳刮子過去了。


    見萬曆再次失態常洵一點也不奇怪,主要是大明這時貪瀆成風,政府的管轄力又不強,本來可以收上百萬計的市舶稅大部分偷逃了,少部分中給官吏中飽私囊了一部分,另一部分海商省下來了。而這一來官府更沒有興趣加大監管力度,因為投入太多不合算。


    ''''是不是可以掙幾百萬隻要看三十年後的鄭芝龍,鄭為大海盜,招安後漸漸控製了南方去南洋與日本的航線,每條商船一年收一千多兩銀子,手下有十幾二十萬人馬上千條船。大明沿海海盜漸次讓他滅了,可他每年收入據說一千多萬。''''


    ''''現在貿易規模比三十年後是要少一些,可兒臣在中左所設立市場,再與鄭芝龍一樣收保護費,一年四五百萬應該有的。到二三十年後就是用這收入養二十萬兵可能也足夠了,當然收保護費兒臣不可能直接出麵的。''''


    ''''啊!鄭芝龍是真的?''''


    ''''當然是真有其人其事,不然兒臣巴巴結結要中左所幹什麽?要定海不是更好。''''


    ''''如此說你用靈山島在北方紮根,用大員島養人,用中左所聚財,這三島都是不可替代的?你怎會有如此機巧的心思?''''


    聽到這裏萬曆也覺得常洵太過聰明,不是一個幼兒夢見四百年後就可以解釋。好在常洵對此早已預料到了,幾年時間盤算推測不會白費力,於是不緊不慢說道:


    ''''那那可能兒臣能全都想到,隻因四百年後的人生活富裕都能讀書,而這一來覺得自己不得意的人也不少。他們聚一起牢騷一發各種話都有,兒臣隻關心他們議論大明這時的曆史,聽他們說如果這時他為誰怎樣怎樣大明就會渡過危機,十分有趣,也有不少在點子上。''''


    ''''不過那對那些人隻是發發牢騷,確實是事後諸葛亮。可對兒臣而言卻是真知灼見,隻要擇幾個可行性高一些的主意就可以了。兒臣這時的辦法就是聽了幾個人在一起討論才有的,因為有人認為如有這三島可幹就好了,不然兒臣也不可能對三島與鄭芝龍的情形如此熟悉。''''


    ''''哦!這倒也是。''''


    到這時萬曆對常洵的辦法與說詞完全接受,接下來就是讓文臣們接受及讓鄭貴妃接受。不過讓文臣們接受應該問題不大,原因在於曆史上常洵封在洛陽有三萬到五萬頃耕地為封地,這些土地受損大多數雖為百姓士紳也會有些,官府收稅也會受影響。


    而常洵隻要三島這方麵付出隻是微小的中左所,對此文臣們肯定樂見的何苦反對。再說他們對三島的價值認識不清,大員島又半是放棄的荒夷海外,常洵對大員島的要求為不設官府獨占他們也覺得與幾萬傾良田淪為封地比也合算。


    何況正月禮科給事中李獻可又歪歪嘰嘰上題本,提醒萬曆他答應的立常洛為太子時間到了,這讓曆史上的萬曆十分惱火,因為題本上抓不到錯處咬文嚼字摳字眼,說他弘治的年號寫錯了要予奪俸貶官,引得內閣首輔王家屏封還聖旨。


    之後君臣又一陣鬥法,如吏科給事中舒弘緒、戶部給事中孟養浩等人紛紛上題本,為李獻可說話或為立常洛為太子說話,結果舒弘緒貶官,孟養浩罷官、杖責、又永不錄用,其他人也是受到不同牽連,如首輔王家屏三月才當當了半年就去職歸鄉了。


    曆史上如此,這時萬曆更鐵心立常洵為太子,因而正月以來李獻可等人受到的處罰更重不少,如孟養浩這次差點兒被打死。還好萬曆沒有決定馬上動手,不然李獻可等這時跳出來的出簷椽子性命都會難保的。


    可那是萬曆誤會了常洵的心思,現在知道常洵此時無意太子之位,那麽他的要求在文臣們看來與太子之位相比肯定不算什麽,萬曆提出這個交換肯定行。


    文臣這一關好過,鄭貴妃對常洵不能成為太子已經失望,還不能封在富裕之處,封在海外三島肯定更加難於接受。


    可是鄭貴妃不比萬曆口風緊又繞不開,說服她又不可能透露太多,不僅萬曆頭痛常洵也頭痛。還好父子倆人同心,一起想辦法一起出麵說服鄭貴妃相比一個人要好上太多。


    當然常洵對這三島有什麽具體要求、措辭也要先討論好,寫進封常洵為福王的聖旨,後麵文臣發現上當才不好賴皮。鄭貴妃那裏以什麽名義,透露什麽、透露什麽程度,兩人各怎麽說說什麽兩人也先商量定當才好。


    而且這不急在一二天,這時兩人已經談論一個多時辰,常洵畢竟年幼精神困倦。於是決定次日再討論。


    到次日常洵再次來到乾清宮,這時討論常洵不僅恢複了精神,還有幾年思考的包括對三島的要求及如何說服鄭貴妃的理由,昨夜都理了一遍,這時一一提出由萬曆斟酌補充較快整理完成了。


    這時萬曆記起常洵所言四百年後之人好議論前事,於是問常洵對寧夏叛亂及日軍侵朝夢中有否聽人議論。常洵想了一下迴答,寧夏叛亂為時不長,叛軍很快就圍困在寧夏城隻是一時間破城困難,並沒有多少取巧辦法,最多用後世炸塌城牆的辦法也因相隔太遠,傳授技術及組織隊伍需要時間來不及隻能放棄。


    日軍侵朝分了前後期,將日軍先鋒打敗後中間談判一迴未果,總體出兵好幾萬費時也不短,耗費頗巨但隻是將日軍打敗趕出朝鮮就結束。而且日本後麵也未道歉賠償,又並未對日本有所懲罰外,朝鮮後麵對大明迴報並不多而讓後人有些不甘。


    ''''那麽後人有什麽好主意。''''


    ''''這倒不少,比如不必派那麽多軍隊連後勤也自備包打全場;派入朝鮮應以少數精銳騎兵為主,普通士兵讓朝鮮出。原因是日軍的馬少而太矮小,比稱之為驢子的滇馬還不如,用騎兵控製了平原日軍並無多大作為。''''


    ''''還有日軍侵朝渡海而來,大明應該多派水師將日軍水師消滅,並占據兩國中間的對馬島封鎖交通,如此在朝日軍孤立無援不戰自敗;出動水師還有好處就是載上浙兵隨時登陸襲擊在朝日軍後方,對日本沿海也是一樣,不求占領多少土地,將他們的船都繳獲了,弄得他們的沿海城鎮日夜不寧,反對侵朝目的就達到了。


    ''''如此可以節省不少,即便是沒節省多少水軍的船多了,對日本也有所懲罰、繳獲與震懾,比曆史上不鹹不淡的結局會好上許多,也少許多遺憾。''''


    ''''那為何要用浙兵?''''


    ''''用浙兵乃是他們熟悉山地戰與沿海地區作戰,用狼兵也可以,不過浙兵聽指揮紀律好,對倭寇戚家軍勝率大有戰術、士氣壓製優勢。現在戚繼光已死,其侄子戚金可以加以磨礪。''''


    ''''這倒也是。''''


    萬曆聽了常洵''''轉述''''後人議論大覺有理,準備參考這些意見布置援朝戰事。兩人因這時為立常洛為太子君臣對立激烈,既然已經決定不如加快行動,議定當晚就試著先說服鄭貴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