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洵在介紹時也不忘看看萬曆的臉色,見他聽著介紹臉色果然越來越黑,心想果然如此不出他的預料,因此一點也不慌張膽怯,從容介紹完才開口道:


    ''''父皇是否對兒臣為何如此選擇,封地選擇這三處不理解?還有本來父皇想立兒臣為太子的,兒臣為何自己放棄?''''


    ''''不錯,這是什麽道理?''''


    ''''要兒臣說出為何選擇的理由,就要從兒臣夢見四百年之後,聽到那時之人談論到的這四百年曆史。兒臣聽到的不可能太細太多,但大體脈絡知道。''''


    ''''如果夢是真的大明曆史應該如此,曆史上父皇這時也欲兒臣為太子卻沒成功,兒臣封為福王封地洛陽。父皇之後太子隻接位一個多月就去世了,接下來由他兒子繼任為天啟,隻因東林黨人多勢眾日漸聲大,天啟為平衡啟用太監魏忠賢終於控製住了朝廷。


    ''''隻可惜天啟七年他莫名其妙落水後,幾個月就死了。接下來因天啟無子由其弟接位為崇禎,崇禎年間之前叛亂的努爾哈赤愈加勢大,山海關外隻剩下錦州等處,為了戰事十幾萬精兵年耗五六百萬兩銀子,而崇禎繼任被複起的東林黨忽悠財政上愈加捉襟見肘不夠開支。


    ''''為此而征數次加征的遼餉加劇了矛盾,又逢陝晉甘等地連續大旱,有高玉祥、李自成、張獻忠等接連叛亂,幾次剿殺雖有效果,但幾次都因努爾哈赤繞道草原入侵京師,或大旱稍緩又起而緩過氣來或死灰複燃,官軍卻不是疲了就是打沒了。


    ''''反倒是為此又征了剿餉練餉,加官吏肆意加派,不僅陝晉甘等處殘破,其它地方也日見凋敝。到崇禎十六年李自成竟先攻下洛陽兒臣不幸未能逃出,十七年輕易攻占京師崇禎自盡,大明在此後不多年連江南也未守住亡了。、、、''''


    ''''噢!後來如此!、、、可如此也不影響你成為太子,你為太子不正好可以力挽狂讕,扶大廈於將傾嗎?為何知道這些反而連太子也不願做?''''


    萬曆聽了常洵這番簡介,知大明在自己孫子手上就基本玩完十分傷感。但他又慶幸常洵不意會夢見四百年後,如此一來常洵為太子就可以改變這一切。


    因而立常洵為太子的決心又增加了幾分,決定神擋殺神佛擋殺佛也要立常洵為太子。可常洵知道這一切還放棄爭太子,反而要了三島可能主要想逃避,因此萬曆說這曆史不影響常洵為太子,常洵為太子才能早作準備更好渡過難關時語氣有些嚴厲。


    ''''父皇此語不錯,可兒臣此時不爭不等於以後不爭,此時放棄後麵仍然可以輕易拿迴來,隻不過此時不爭比爭更好才求父皇將兒臣外放的。''''


    ''''嗯,還有這樣之說?說下去、、、''''


    常洵此語讓萬曆覺得稀奇難解,他覺得這時隻有將常洵立為太子才能挽迴大明隻剩下幾十年的命運,為什麽常洵反而這時他封出去封地為三島更好?於是讓他接著說。


    ''''首先兒臣欲成為太子不容易,曆史上父皇心想而事不成可見難度。當然豁出來下狠心也能成功的,不過這過程肯定血淋淋的並撕裂親情與君臣關係,後遺症不小。''''


    ''''可這時爭到太子又如何呢?父皇此時青春鼎盛年富力強,兒臣不可能出來幹事,如此還不如退一步海闊天空,有三島讓兒臣大展身手才是最好的選擇不是。還有兒臣此時成為太子將來繼任,手下仍然是這班文臣,幹什麽事都掣肘,事倍功半。


    ''''反過來兒臣有三島之地,有二三十年經營,到接任時手下有人,袋中有錢,還有軍隊。那時幹什麽事都不必看文臣臉色,也不必為錢發愁,豈不是事半功倍。''''


    ''''你就那麽自信?''''


    ''''那是自然,隻要有軍隊奪權還不容易,四百年後有一句名言槍杆子裏出政權,成祖不就是靖難而奪了位?他能成功不就是靠軍隊?何況這時父皇知道常洛靠不住,等兒臣勢成黜他太子之位改為親王,或以遺詔形式讓兒臣接位豈不都比成祖名正言順?而且是二三十年後兒臣軍力隻會強於成祖,又會一下在天津衛登陸直接進京,短時間控製大勢如何會不成功?''''


    ''''此時聽你所言倒是有理,可是你的封地僅是二小島一荒島,二三十年怎可能建立起力量比成祖還強大的軍隊?沒有強大的軍隊父皇不論廢黜常洛還是遺詔,你欲接位就不大好說了啊!''''


    萬曆聽常洵侃侃而談所說二計確實完全可以,可惜計劃雖好沒有相應實力仍然不行,所以謀士很重要可以點鐵成金,但謀士也不是萬能的,空手點金可不成。在他看來常洵此時所言有理,但三島之地那裏有可能讓他聚起軍力,所以計劃再好也是空談,不免馬上點醒。


    常洵聽萬曆如此說馬上就知道他的擔心是什麽,不就是覺得他現在所要求的三島不算一無是處,也隻是荒夷之地,連江南一個縣也比不上,怎可能聚起強軍,於是指著地圖對萬曆說:


    ''''父皇擔心兒臣知道,下麵兒臣向父皇介紹兒臣為何要這三島。首先是靈山島雖小可離京師近,居此母妃可以不擔心,京師有事也不至於不知道。至於安全倭寇早已過去,兒臣的警衛力量也起碼十倍於靈山衛百戶所,不必擔心。''''


    ''''而且是此島可以進行對日朝貿易,作為北方海外貿易的一個中心,每年獲得的利益少不得十萬兩銀子,如成功上百萬兩也不無可能。還有這裏可以作為軍隊的中轉站與後勤基地,將來大軍從海外向京師進軍缺此會困難許多。''''


    ''''這算你計劃還行。''''


    常洵對靈山島的定位、開發計劃萬曆認為還算中規中矩,唯一不大認可就是常洵認為在靈山島開展對日朝貿易,搞得好每年賺上百萬兩銀子也有可能誇張了。那知常洵這問題上已經往小一點說,免得萬曆認為他畢竟年幼想當然,因此不信任他而否認他的要求。這時見萬曆基本認可他對靈山島安排的計劃。接著指著大員島說:


    ''''父皇你看靈山島雖小大員島不小,移民二三百萬兒臣的基礎就厚實了、、、、、、''''


    ''''這怎麽可能、、、''''


    ''''為什麽不可能?四百年後這上麵生活著二千多萬人口呢?、、、''''


    ''''就算如此你的二三百萬人口那裏來?''''


    ''''一開始父皇下令流放犯隻要有條件都可送到大員,允許他們拖家帶口能行不?''''


    ''''行。''''


    ''''將流民沿長江黃河等河流帶到海邊,再悄悄運送大員可行否?''''


    ''''問題不大。''''


    ''''如此每月五萬一年六萬,二十五年計一百五十萬。島上原有一些,土著收服一些,自發移民湊湊就超二百萬了。、、、''''


    ''''二百萬人能養幾個兵?''''


    ''''十一比就有二十萬了啊、、、''''


    ''''如此比例那裏有那麽多錢糧養?''''


    ''''父皇可知四百年後的中國人每年人均消費糧食有多少?那是七石左右,那麽多糧食全部直接吃下去不可能,實際上大多數人一日吃不了一斤糧食,那麽多糧食大部分養了豬雞魚等,那時的人隻擔心肉蛋奶魚吃多了會過胖,沒有吃不飽的。、、、''''


    ''''啊!、、、''''


    ''''更關鍵七石糧食他們中絕大多數人隻要不足一個月收入就可以買了,計上肉蛋奶魚也不過二三個月收入而已。、、、''''


    ''''這、這、這怎麽可能、、、''''


    常洵見萬曆擔心大員人少養不起多少兵士,於是將後世的人均口糧及這些口糧價格當王炸,果然萬曆被這個王炸炸蒙而失態了。


    因為他作為皇帝雖一直生長在深宮中,可也非與世完全隔絕,也知道大明大多數人隻不過勉強吃飽而已,一年沒幾次餐桌上有魚有肉,常洵此時所言太過駭人聽聞之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新福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飛翔的羊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飛翔的羊並收藏大明新福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