貞元三十年,七月初六日。


    前套草原上綠草如茵。


    北麵是陰山,陰山上是古長城。


    如今的長城已經建立到了後套的北地,快要接近烏蘭巴圖了。


    用的是水泥磚,不必費心費力,耗費時間從中原運送青石磚到達後套。


    水泥成磚,有用水泥固牆。


    方便又快捷。


    南麵是黃河。


    在最窄的地方,有一處工地,這裏正在建造前套和後套的第一座大橋。


    也將會成為黃河上遊的第一座大橋。


    這座正在建造的大橋南邊有一座九原城,城內熱鬧非凡,有圍繞著城池搭建的房屋,也有一頂頂的蒙古包,還有商旅齊聚於此,到處可見馬匹、駱駝。


    這種各族雜居的場麵,唯在這塞北大城才好見到。


    “聽說,蒙元那邊又有了一個新的可汗,上一位可汗海都,被殺了。”


    “新的可汗是以前大可汗鐵木真的兒子阿裏不哥。”


    操著蒙古語的商旅們圍在一起,談論著如今北地烏蘭巴圖的蒙元。


    其中有人大喝了一句,道:“什麽狗屁可汗?我大乾的皇太子才是天可汗!”


    其他人看著叫喚的人,一身的裘衣,就知道此人的身份,乃是如今九原城的富商騰格爾。


    此人如今在鄂爾多不僅有著很大的農場,還有好幾個石炭礦。


    看他的上手,帶著三個大大的玉石戒指,穿著黑色的狼毫大衣,就知道,他肯定是富有的。


    “對,我也覺得,什麽鐵木真,都比不過皇太子殿下!”


    “若不是皇太子殿下平定了鐵木真、忽必烈、蒙哥等,我們能過上如今的好日子嗎?”


    “以前還要冒著生死危險去搶掠,那些個什麽勃兒斤,動不動就搶羊搶人。”


    “如今誰還敢直接搶劫?”


    “這可是犯法,要殺頭的。”


    “以前過著的日子,那就是牛羊都不如。”


    “天天擔驚受怕的。”


    “再看看現在,我騎著馬從鄂爾多到烏蘭圖,一路上,就沒見到誰搶我的。”


    “這要是以前,連鄂爾多都走不出去呢!”


    小茶館裏麵,再一次議論紛紛。


    都在說著以前的苦日子,又對如今的好日子很是滿意。


    韓世重正坐在公房中,手裏拿著邸報在看,拂了拂胡須,道:“殿下當真是英明神武,如今竟然在西南的越南那邊建立交易所,一次遠航,帶迴來的玉石、黃金,數不勝數,如今竟然還帶迴來高產的農物種子。”


    “邸報上麵寫著,明年開始,就可以先在關中種植紅薯,後年,就可以推廣到大江南北。”


    “大後年,我們這河套之地也能夠得到幾十斤,開始耕種。”


    “上麵寫著,一畝地幾百斤。”


    韓世重沒覺得有多誇張。


    邸報上麵的數據,從來都是大差不差的。


    魏元忠也是點點頭。


    很是欣喜地捋了捋胡須。


    “是啊,有了這三個高產的農物,大乾以後就再也不會出現餓殍遍野的事情了。”


    “當真是天佑大乾啊!”


    韓世重放下了邸報,又問道:“後套之西北,因為有著一個大沙漠,如今風沙比較大。”


    “殿下的意思是,讓我們好生地防風固沙,防止沙漠侵襲了後套之地。”


    “這個工程,有一些大啊。”


    魏元忠道:“前人栽樹後人乘涼,就算是工程再大,我們也要去做。”


    “如今已經是第三年了,防護林越來越多,再有七年,以十年之功,必定能在西北之地建起綠色長城!”


    韓世重點點頭。


    又繼續道:“殿下讓某在軍中推行短發,本來嘛,將士們天天訓練,又要去工地。”


    “長發確實是不適合,幾天時間,就臭氣熏天,還有虱子。”


    “可身體發膚受之父母,直接剪成了短發,迴去也不好麵見父母家人啊。”


    魏元忠也算是儒學出身,如今也在努力學習新學,可是對於在軍中推行短發這件事情,有一些不理解。


    “是啊,很多將士們還是有一些不太願意,身體發膚受之父母,剪成了短發,就好比是代發修行了。”


    “想要讓所有人都剪發,是不太可能的。”


    韓世重想了想,站起來,說道:“那就從某開始,從大將軍、將軍、副將、校尉等開始剪發!”


    “這短發,還別說,確實方便了很多。”


    魏元忠站起來,朝著韓世重施了一禮,表示敬佩。


    韓世重、辛棄疾、安梓鈞這些將帥,對殿下真的是忠心耿耿。


    “我們戍邊河套已有幾年了。”韓世重繼續道:“在我們西邊是寧夏路,南邊是隴右路,東南還有山西路、河北路。而我們的戍守之地卻沒有設立路治,而是以都護府製度治理,因為這裏漢人少、胡人多,朝廷不敢操之過急。這幾年來,我們通商貿、促農耕,使河套再富生機。如今也是時候撤府建道,並立到大乾的十五道之中,形成道、州、縣製度。”


    魏元忠沒有想到韓世重會想的這麽遠,作為一個武將,他所想比他這個安西都護府的宣撫使想的還要多,還要遠。


    他當即說道:“不錯,也確實是應該撤府建道,這裏有一座雲中郡,某以為,可以叫做雲中道。”


    “郡王之所想,當真是高瞻遠矚,在下佩服。”


    “這樣,你我都寫奏章,奏請太子殿下,撤府建道,形成道、州、縣的通知。”


    “這樣一來,也能更為方便管理。”


    一直在推行漢番之間的大一同,大融合,大格局,多個民族一家親的國策。


    如今已經四年過去了。


    安西都護府之地,黨項人已經成為了過去。


    不少有錢的黨項人,早已遷徙到了內地,而內地的普通百姓,因為要生存,又遷徙到了安西都護府,做起了生意,又或者是落戶安家,得到一些當地的補償。


    為了能夠防止百年後,這些地方,又成為了蠻夷之所。


    大乾采用的雙向遷徙補償政策。


    西夏人若是遷徙到了內地,會得到一部分的田產,然後,他們若是從商,前麵五年直接減免賦稅。


    同樣,中原人到了安西都護府等地,也是一樣,可以得到不少田產,若是在當地從商,租賃個鋪子做生意,前麵五年的賦稅直接減免。


    番人進入中原,中原人到達西北邊地謀生。


    四年過去了。


    邊地已經是中原人和本地居民形成了融合,也就是不分彼此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乾監國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鄴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鄴餘並收藏大乾監國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