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奕拿起一封奏疏,閱覽而罷,皺眉問道:“一個大棚蔬菜,本是利國利民之事,怎的在燕雲道那邊就弄成了這個樣子?”


    在一旁的戶部尚書戴光,聞言,連忙迴道:“殿下,燕雲道那邊的百姓相比較安西那邊,還是難以管教一些,這大棚本是朝廷好意在燕雲道建立,但是百姓們卻還是向著種植高粱,故而……”


    蕭奕放下奏章,說道:“既然如此,那就不在燕雲那邊建,剛剛平定,人心不穩,也不能過於強迫,以免徒增混亂。”


    “看一看,還有其他地方適合建立大棚的,可以在這些地方作為試驗地,打造為大棚蔬菜基地。”


    戴光躬身道:“喏。”


    蕭奕又拿起一個奏章,看完之後,直接丟在桌子上,道:“又是一個是非不分、利益熏心的,民受河工徭役之苦,無暇農務,以致怨聲載道....如長此以往,恐有民變迭起.真是好一個怨聲載道,民變迭起,危言聳聽!”


    “若是不治理兩河水患,百姓就算是耕種再多的糧食,洪水一來,全都能衝毀。”


    “治理兩河水患,隻是一時的艱難。”


    “若是熬過去,成功治理了兩河水患,那便是萬世之功。”


    “一個一個,目光短淺!”


    蕭奕坐鎮在洛陽,讓監察禦史、錦衣衛也緊跟其後,對京畿道、河南道進行了摸查,地方官員有可能會借機征發徭役,從而影響到治理兩河水患之大事,就對地方上報的水利項目進行審批、核查。


    這種行為,自然是動了某些人的蛋糕。


    以以前那種約定俗成的治理兩河水利的官員們的原則,他們絕對可以把事情辦了,還能把名聲拿了。


    朝廷要抗旱修河,以備夏汛,是吧?


    那他們就攤派徭役,縣城東邊兒的河道需要疏浚,然後都去修河。不去,是吧?那拿錢來,官府雇人去。


    這些官員拿了百姓的錢還不算,還要拿朝廷的錢。


    當然啦,朝廷的錢,其實也就是老百姓的錢,沒有老百姓的付出,沒有老百姓上交賦稅,朝廷哪裏來的錢?


    治理兩河水患的官員們上上下下都是有著暗規則,願意遵從那個規則的人,才會在水利的位置上,不願意遵從,那就隻會被他們排擠出去。


    蕭奕已經殺了一批。


    但是沒有想到,在這時候,還有人大著膽子,想著給他上眼藥。


    蕭奕沉思片刻,對身前的房宣道:“看看吧,有些人呐,已經開始害怕和慌張起來。”


    “治理兩河水患的輕重緩急,是個人都清楚,可是有一些人,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隻因為一個貪心,明知道,這刀已經架在了脖子上,還以為,自己的人頭還能保住呢。”


    蕭奕是真的生氣了。


    對於這樣的官員,他是一點兒好感都沒有,隻為了自己那點兒蠅頭小利,便要損害朝廷、損害百姓的利益。


    這樣的官員,根本就不配為官,不配為大乾的官吏。


    房宣連忙道:“殿下息怒。”


    蕭奕沉聲道:“去查一查吧。”


    “不冤枉一個忠臣,卻也不能放過一個貪官汙吏!”


    蕭奕又拿起一個奏疏,看了開頭,就眉頭舒展開來。


    隻見這奏章中大致奏稟了礦藏資源,主要是金礦,其次是石炭礦,經過勘察,發現了不少,最起碼,可以建立十幾個礦場了。


    蕭奕把奏章給了身邊的戴光,讓他也看一看,才繼續說道:“已經發現了金礦,還有石炭礦,嵩縣、新安縣等地發現了不少石炭礦,根據測算和估算,可以在河南道開辦十餘座礦場,民以食為天,柴米油鹽薑醋茶,柴放在首位,足見其重,有了石炭,就不必擔憂柴火不足,也就不必大肆砍伐,可以很好地防止水土流失,也算是幫助朝廷治理兩河水患了。”


    戴光等人連忙躬身道:“恭喜殿下,賀喜殿下,河南道有了這些石炭礦山,百姓們也能度過一個溫暖的冬天了。”


    蕭奕點了點頭,又是拿起一封奏章。


    又是一封隱晦的反對一條鞭法的奏章,沒有明確說一條鞭法不好,隻是提起來一條鞭法實施之後,出現的各種問題,各種影響。


    一條鞭法,即每一州縣每年需要的力役,由官府從所收的稅款中出錢來雇募,不再無償調發平民。


    並且把明初以來分別征收的田賦和力役,即把多種多樣的力役,包括甲役、徭役、雜役、力差等等,合並為一,總編為一條,並入田賦的夏秋兩稅一起征收。


    這就是一條鞭法。


    也是針對東南之地的土地兼並,出現了很多很多的地主的情況,實施的一個國策之法。


    而這一條鞭法自然也就觸動了地主家們的利益,觸動了那些擁有著最多的良田的世家大族,就算是他們被清算了一遍之後,他們依然擁有最多的地契。


    為何?


    因為世家大族的人多啊!


    朝廷不可能把這些人都殺了吧?


    畢竟,他們也沒有違法犯罪,就算是有罪,那也是罪不至死。


    罪不至死。


    他們正常手續、正常途徑、正常流程所獲得的地契,那就是要得到承認的。


    一個世家大族,在地方上當官的也不少啊。


    這些人手中的地契也不少。


    也都是正常所得,便直接交給自家人去管理。


    所以說。


    士族們現在還是地方上最大的地主。


    他們自然不想朝廷順利實施一條鞭法,征加更多的賦稅,交出更多的錢財。


    蕭奕也清楚,這樣的政策在這個時代,其實也很容易人亡政息。


    所以,他也在想辦法,能不能讓這樣的政策一直持續下去。


    就像是如今官員的製度一樣,已經非常非常成熟,就算是改朝換代,那也依然是六部尚書、九寺卿正,九品到一品。


    這就要讓政策可以成熟,可以成為人人都認可,人人也都願意去遵守的政策。


    批閱完奏章。


    蕭奕被氣的不輕。


    好在,宣召的陳潢,如今到了洛陽行宮。


    倒是可以見一見這位治水之大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乾監國太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鄴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鄴餘並收藏大乾監國太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