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二,還當罷黜無能無德小人,選才德俱佳者輔弼太子殿下。”蓋文達依舊在搶白。
看似先發製人,實際上,他已經落入下風,已經開始顧左右而言他。
完全就是把自己的理念拋出來,完全不去迴答太子殿下的質問,隻覺得,那是謬論。
隻覺得,隻要是把自己的理念說出來,說給當朝的大臣們,說給天下人聽。
對與錯。
自在人心。
蕭奕問道;“誰無能、誰無德?”
蓋文達迴道:“禦史中丞房宣、錦衣衛指揮使陸銘!”
然而,聽到這裏,蕭奕微微一笑,看了看房宣和陸銘兩人,在兩人要出列請罪的時候,他卻揮揮手說道:“無妨,今日乃是問政,並非是問罪。”
“對與錯,現在還沒有辯出來。”
又對蓋文達問道:“那你既然說房宣和陸銘無能無德,可有證據?不要再說他們乃是酷吏,殺孽太重之類虛無縹緲的話。”
“真要說殺孽太重,那也是孤,要不要,孤也退位讓賢?”
“你現在既然說他們兩人無能無德,那無能在何處、無德在何處?”
“總要有一個證據吧?”
“人證也好,物證也罷,最起碼,可以讓孤有一個理由,依照大乾律法來問罪。”
“不然,孤僅僅是憑借你的一句話,就要問罪對大乾忠心耿耿的朝中大臣。”
“豈不是把大乾律法當做是兒戲?”
“不僅如此,孤和蓋先生以後也會背上一個冤枉忠義良臣的罪名。”
“想來,蓋先生應該是不想落得個這般結果吧?”
蓋文達猶豫了一下。
但也就是這次猶豫,讓太子蕭奕抓住了破綻:“蓋先生也不夠赤誠!”
蓋文達俯首以對:“白身在冀州就對房中丞、陸指揮使的所作所為有所耳聞,等到這一次,殿下南巡,更是親眼所見。”
“那白馬寺外的鮮血,至今還沒有洗幹淨了。”
蕭奕不急不慢地說道:“是啊,白馬寺外的鮮血,到現在還洗不幹淨。”
“來人,把白馬寺的卷宗給蓋先生看一看。”
“蓋先生,你看完之後,若是覺得還有疑問,覺得這是亂殺無辜,孤還能讓人去請那些人證過來,讓他們當麵給你陳述一番他們的冤屈。”
說到這裏,冷哼一聲。
“哼,白馬寺外的血洗不幹淨,那是因為這些都是黑了心的人的血,自然就洗不幹淨!”
“汙濁之物,遺臭萬年!”
三寶太監匆匆而去,很快就把白馬寺的卷宗拿來了。
這是蕭奕早就有安排的,這一份卷宗,東南問政會放一份,京師長安也會放一份,是可以永久調查的。
這樣也能防止因為卷宗的遺失,官方的銷毀,導致以後真的若是出現什麽冤假錯案,卻因為沒了卷宗可查,所以就一直讓人背上冤屈而活著。
也是為了拔出蘿卜帶出泥,有一些卷宗牽連著其他的案情呢。
蓋文達見到那麽大的一堆卷宗,微微愣了一下,便接過了三寶太監遞上來的一份卷宗。
這三寶太監也是一個精明之人。
他遞上來的這一份卷宗,算得上是白馬寺罪行累累之中罪孽深重的一份卷宗。
蓋文達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說白了。
此人老了,獲得的信息也就單一,大家隻是尊重他大儒的身份和名聲。
可是沒了國子監祭酒的官職,其身份自然也就降低了不少。
再加上,當初是告老還鄉,如今也是一個白身,在太子麵前都沒有稱臣。
這樣一個老人,也就名望還在,還能拿來用一用。
已經是不如以前,也沒了太大的利益可言,隻能是被一些有心人拿來用一用,如今推出來,成為了他們的刀罷了。
而蓋文達本身也因為年齡大了,思維不如以前,又因為太子蕭奕推行新學,自然是也願意站出來,想要當這個說客,想要為儒學謀一個未來。
人的成見就好像是一座大山。
想要搬開這座山,可不容易。
因為新學的原因,蓋文達就對大乾監國太子蕭奕有了偏見,有了成見。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慢慢的,在他的心中,太子蕭奕就成了一個好大喜功、濫殺無辜、有一些殘暴的儲君。
就算是這卷宗上麵明明白白地寫著白馬寺的高僧,借助白馬寺和自身的身份,做出一些天怒人怨之事。
他內心在動搖,可依舊偏向於自己的儒學。
故此,蓋文達也依然咬牙堅持,說道:“就算是如此,朝中也有德才兼備之人,如吏部尚書狄晏、秘書監的歐陽修、張柬之等,可見,若殿下放開學路,廣納人才,才德俱佳之輩,總會是有的。”
“殿下用這些人來京察,少動殺戮,像是這等首惡之徒,自當斬首示眾,可是,有一些不過是犯了大錯,卻罪不至死者,當可饒他一命。”
“大乾禁軍死傷無數,可以把他們發配到軍中,讓他們為國戍守邊關。”
“那等……。”
蓋文達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太子蕭奕給打斷了。
“行了。”
“孤看蓋先生還是繼續養老,每日多看看報,注釋經書吧。”
“孤當初就有言,大乾禁軍的將士們,乃是這世上最可愛,最尊敬的人。”
“大乾的將士們,也都是大乾人的英雄!”
“你如今卻讓孤把一個犯了大錯,一個不尊王法,一個藐視大乾律法,一個偷雞摸狗的人發配到軍中,成為大乾禁軍的士兵?”
“當真是迂腐!”
“這樣的人,他會遵從軍令嗎?”
“會在戰場之上,奮勇殺敵嗎?”
“會在平日裏,護衛、幫助、救援大乾的黎民百姓嘛?”
“會做到軍民一家親嗎?”
“這就是一顆老鼠屎,直接壞了一鍋粥。”
“到時候,大乾禁軍上下,士兵們都是殺人放火、又是濫殺無辜、又是偷雞摸狗的人,這樣的軍隊,還能護衛大乾邊關,還能保護大乾國祚嗎?”
“怕不是,大敵當前,他們直接臨陣而逃!”
“到時候,大乾就會因此而亡國。”
“等到那時候,是你來背負這個罪名,還是孤來背負這個罪名?”
“肯定是孤吧?”
“是孤聽信了蓋先生的建言,是孤無能、是孤沒有識人之明,是孤不英明、不聖德。”
“而你,蓋先生隻是一時糊塗,隻是因為年齡大了,所以說出了這樣的話來,提出了這樣的國策來。”
“錯誤是孤的,罵名也是孤的,而你,蓋先生,依然能享有大乾大儒之盛名。”
“然否?”
蓋文達明顯有些失神,或者說,真的是年齡大了,非要在這時候,還要淌這一套渾水,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蓋先生,你到金陵城的時候,孤其實並不生氣,也沒有擔憂,更沒有害怕,不是因為你老了,心力不如以前。”
“而是因為,儒學的理念要變了,就好比詩詞歌賦一樣,以前有四言詩,後來有了七言絕句,再後來,還有了長短詞,都能受到很多讀書人的喜愛。”
“同樣是修身,你大約是覺得,這朝廷政略不能遂你意,學派發展不能遂你意,當政太子、文臣武將的德行也不能遂你意,所以想求得有德有行聖人般的人物能紛紛而出,重整綱紀,中興大乾。”
“同樣是治國,你大約是天天聽著某一些人的牢騷,聽著某一些人的臭罵,聽著某一些人虛偽之言,便覺得,這大乾就是你想的那樣?”
“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你覺得是對的,他就是對的,你覺得是錯的,他就是錯的。”
“你覺得錯的,你就要反駁,你就要拿出來說道說道?”
“你可有想到過,你看到的可能是別人想要讓你看到的,你聽到的,也可能是別人想要讓你聽到的?”
言至此處,不待對方迴應。
蕭奕一聲喟然:“蓋先生,孤,赤誠否?”
看似先發製人,實際上,他已經落入下風,已經開始顧左右而言他。
完全就是把自己的理念拋出來,完全不去迴答太子殿下的質問,隻覺得,那是謬論。
隻覺得,隻要是把自己的理念說出來,說給當朝的大臣們,說給天下人聽。
對與錯。
自在人心。
蕭奕問道;“誰無能、誰無德?”
蓋文達迴道:“禦史中丞房宣、錦衣衛指揮使陸銘!”
然而,聽到這裏,蕭奕微微一笑,看了看房宣和陸銘兩人,在兩人要出列請罪的時候,他卻揮揮手說道:“無妨,今日乃是問政,並非是問罪。”
“對與錯,現在還沒有辯出來。”
又對蓋文達問道:“那你既然說房宣和陸銘無能無德,可有證據?不要再說他們乃是酷吏,殺孽太重之類虛無縹緲的話。”
“真要說殺孽太重,那也是孤,要不要,孤也退位讓賢?”
“你現在既然說他們兩人無能無德,那無能在何處、無德在何處?”
“總要有一個證據吧?”
“人證也好,物證也罷,最起碼,可以讓孤有一個理由,依照大乾律法來問罪。”
“不然,孤僅僅是憑借你的一句話,就要問罪對大乾忠心耿耿的朝中大臣。”
“豈不是把大乾律法當做是兒戲?”
“不僅如此,孤和蓋先生以後也會背上一個冤枉忠義良臣的罪名。”
“想來,蓋先生應該是不想落得個這般結果吧?”
蓋文達猶豫了一下。
但也就是這次猶豫,讓太子蕭奕抓住了破綻:“蓋先生也不夠赤誠!”
蓋文達俯首以對:“白身在冀州就對房中丞、陸指揮使的所作所為有所耳聞,等到這一次,殿下南巡,更是親眼所見。”
“那白馬寺外的鮮血,至今還沒有洗幹淨了。”
蕭奕不急不慢地說道:“是啊,白馬寺外的鮮血,到現在還洗不幹淨。”
“來人,把白馬寺的卷宗給蓋先生看一看。”
“蓋先生,你看完之後,若是覺得還有疑問,覺得這是亂殺無辜,孤還能讓人去請那些人證過來,讓他們當麵給你陳述一番他們的冤屈。”
說到這裏,冷哼一聲。
“哼,白馬寺外的血洗不幹淨,那是因為這些都是黑了心的人的血,自然就洗不幹淨!”
“汙濁之物,遺臭萬年!”
三寶太監匆匆而去,很快就把白馬寺的卷宗拿來了。
這是蕭奕早就有安排的,這一份卷宗,東南問政會放一份,京師長安也會放一份,是可以永久調查的。
這樣也能防止因為卷宗的遺失,官方的銷毀,導致以後真的若是出現什麽冤假錯案,卻因為沒了卷宗可查,所以就一直讓人背上冤屈而活著。
也是為了拔出蘿卜帶出泥,有一些卷宗牽連著其他的案情呢。
蓋文達見到那麽大的一堆卷宗,微微愣了一下,便接過了三寶太監遞上來的一份卷宗。
這三寶太監也是一個精明之人。
他遞上來的這一份卷宗,算得上是白馬寺罪行累累之中罪孽深重的一份卷宗。
蓋文達看了一半,就看不下去了。
說白了。
此人老了,獲得的信息也就單一,大家隻是尊重他大儒的身份和名聲。
可是沒了國子監祭酒的官職,其身份自然也就降低了不少。
再加上,當初是告老還鄉,如今也是一個白身,在太子麵前都沒有稱臣。
這樣一個老人,也就名望還在,還能拿來用一用。
已經是不如以前,也沒了太大的利益可言,隻能是被一些有心人拿來用一用,如今推出來,成為了他們的刀罷了。
而蓋文達本身也因為年齡大了,思維不如以前,又因為太子蕭奕推行新學,自然是也願意站出來,想要當這個說客,想要為儒學謀一個未來。
人的成見就好像是一座大山。
想要搬開這座山,可不容易。
因為新學的原因,蓋文達就對大乾監國太子蕭奕有了偏見,有了成見。
正是因為如此,所以慢慢的,在他的心中,太子蕭奕就成了一個好大喜功、濫殺無辜、有一些殘暴的儲君。
就算是這卷宗上麵明明白白地寫著白馬寺的高僧,借助白馬寺和自身的身份,做出一些天怒人怨之事。
他內心在動搖,可依舊偏向於自己的儒學。
故此,蓋文達也依然咬牙堅持,說道:“就算是如此,朝中也有德才兼備之人,如吏部尚書狄晏、秘書監的歐陽修、張柬之等,可見,若殿下放開學路,廣納人才,才德俱佳之輩,總會是有的。”
“殿下用這些人來京察,少動殺戮,像是這等首惡之徒,自當斬首示眾,可是,有一些不過是犯了大錯,卻罪不至死者,當可饒他一命。”
“大乾禁軍死傷無數,可以把他們發配到軍中,讓他們為國戍守邊關。”
“那等……。”
蓋文達的話還沒有說完,就被太子蕭奕給打斷了。
“行了。”
“孤看蓋先生還是繼續養老,每日多看看報,注釋經書吧。”
“孤當初就有言,大乾禁軍的將士們,乃是這世上最可愛,最尊敬的人。”
“大乾的將士們,也都是大乾人的英雄!”
“你如今卻讓孤把一個犯了大錯,一個不尊王法,一個藐視大乾律法,一個偷雞摸狗的人發配到軍中,成為大乾禁軍的士兵?”
“當真是迂腐!”
“這樣的人,他會遵從軍令嗎?”
“會在戰場之上,奮勇殺敵嗎?”
“會在平日裏,護衛、幫助、救援大乾的黎民百姓嘛?”
“會做到軍民一家親嗎?”
“這就是一顆老鼠屎,直接壞了一鍋粥。”
“到時候,大乾禁軍上下,士兵們都是殺人放火、又是濫殺無辜、又是偷雞摸狗的人,這樣的軍隊,還能護衛大乾邊關,還能保護大乾國祚嗎?”
“怕不是,大敵當前,他們直接臨陣而逃!”
“到時候,大乾就會因此而亡國。”
“等到那時候,是你來背負這個罪名,還是孤來背負這個罪名?”
“肯定是孤吧?”
“是孤聽信了蓋先生的建言,是孤無能、是孤沒有識人之明,是孤不英明、不聖德。”
“而你,蓋先生隻是一時糊塗,隻是因為年齡大了,所以說出了這樣的話來,提出了這樣的國策來。”
“錯誤是孤的,罵名也是孤的,而你,蓋先生,依然能享有大乾大儒之盛名。”
“然否?”
蓋文達明顯有些失神,或者說,真的是年齡大了,非要在這時候,還要淌這一套渾水,結果自然可想而知。
“蓋先生,你到金陵城的時候,孤其實並不生氣,也沒有擔憂,更沒有害怕,不是因為你老了,心力不如以前。”
“而是因為,儒學的理念要變了,就好比詩詞歌賦一樣,以前有四言詩,後來有了七言絕句,再後來,還有了長短詞,都能受到很多讀書人的喜愛。”
“同樣是修身,你大約是覺得,這朝廷政略不能遂你意,學派發展不能遂你意,當政太子、文臣武將的德行也不能遂你意,所以想求得有德有行聖人般的人物能紛紛而出,重整綱紀,中興大乾。”
“同樣是治國,你大約是天天聽著某一些人的牢騷,聽著某一些人的臭罵,聽著某一些人虛偽之言,便覺得,這大乾就是你想的那樣?”
“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
“你覺得是對的,他就是對的,你覺得是錯的,他就是錯的。”
“你覺得錯的,你就要反駁,你就要拿出來說道說道?”
“你可有想到過,你看到的可能是別人想要讓你看到的,你聽到的,也可能是別人想要讓你聽到的?”
言至此處,不待對方迴應。
蕭奕一聲喟然:“蓋先生,孤,赤誠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