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還在忙碌著收集整理東南之地的各種消息、報表、數據、內幕等等的房宣和大學士們集體愣住了。
他們可是很少見到太子殿下如此這般生氣,如此這般盛氣淩人呢。
有幾個學士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兒。
包括房宣房玄齡本人也是一樣,突然見到太子殿下這般怒火滔天的樣子,還以為自己做錯了天大的事情來。
蕭奕揚了揚手中的奏章,沉聲道:“孤給你們一個月的時間,讓你去查一個縣城,還專門畫了表格,定了選項,結果你怎麽寫的?”
“大約、應該、傳聞……一個一年商稅不過三千貫的城,卻連城中最有錢的到底是哪家都不知道?”
“你這一月到底是如何查問的?”
房玄齡先是愣了一下,這才明白過來太子殿下的意思,倒是慌亂不及,趕緊躬身以對:“好讓殿下知道,臣是到地方後找人問詢的……。”
其實,這件事情並非是他來負責的,查稅、查富戶的事情,都是十幾個跟隨而來的大學士在查,也是有意讓他們到地方上看看老百姓的生活。
而他是禦史中丞,帶著監察禦史在調查地方上的官員。
太子殿下南巡,必然是暗流湧動,也有打草驚蛇之意,平日裏安分守己、低調行事,看不出來其底子的人,這時候,多多少少也會露出馬腳來。
蕭奕質問道:“找人問,你都找誰了,為何會問成這樣?”
房玄齡開口道:“自然是當地的讀書人……。”
蕭奕環視了一下站在這裏的大學士們,從奏章的後麵翻出一張紙條來,捏這紙條,然後再問:“那暫不說家產你問不出來,為何這個文書後麵還有個夾片,說什麽徐州某某目無法紀,欺壓百姓……孤讓你門去徐州了嗎?”
“臣慚愧。”房玄齡躬身道。
到了這時候,大學士們也都明白過來,太子殿下質問的不是禦史中丞,而是他們。
可是他們也都是大學士,還是一個學生,自然還不夠那個資格。
太子殿下也隻能是質問這個隨行在身邊的官位最高的那位,也就是禦史中丞房玄齡了。
當然,君臣之間這一年多來的磨合,當太子殿下拿出紙張開始質問的時候,房玄齡就明白過來,也就不慌不忙,陪著太子殿下演了這樣一場戲,來一個敲山震虎。
當即就有一位大學士走了出來,躬身施禮,吞吞吐吐地說道:“迴,迴殿下,這個奏章是某寫的,之所以留紙條,是因為,是因為有徐州的百姓找到了某,哭訴……。”
蕭奕立即道:“他找到了你,哭著說某某目無法紀,你就信了?”
“你可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家住哪裏?家中有幾口人,家中人的姓名是什麽,其冤屈的經過又是什麽?可有人證物證?”
“且還不說,你可調查這個某某的家,他的家中又有幾口人,姓名是什麽,身份是什麽,其真的做過那些事情否?”
“你就直接信了?”
“還在奏章上留了紙條?”
“你可知道,可能因為這一張紙條,這個某某可能就要被斬首示眾,要被抄家流放?”
“因為這一張紙條,可能會有十幾人,甚至是幾十人蒙冤受屈?!”
大學士被質問的直接把身子壓的更低了,臉色一陣紅一陣白,說不出話來。
蕭奕扭頭環視,臉上笑意怒氣一時俱無,卻是麵無表情,冷冷相詢:“還有誰暴露了身份?”
竟然有七八個大學士站出來一步,躬身施禮,自請降罪。
蕭奕隻覺得一口氣憋在心裏,幾乎要將他憋死。
“孤讓你們去看一看,這杭州有多少座橋、官道修建的如何、百姓出行是否方便,幾座橋就是幾座橋,要用數據說話,這是孤在京師就有過強調,你看看你們,寫什麽‘小橋斜渡七八處’?”
“這下麵為何又寫著,‘學生夜泊西湖尋人家,行至斷橋東堤處,登橋而望,湖光掠影,雖不及二十四橋明月夜,卻也別有一番滋味’,你去數個橋,還要想著揚州的二十四橋明月夜,你想讓誰給你吹簫?”
“孤是讓你們去體察民情,還是說讓你們遊山玩水?”
“你們若是這般喜歡遊山玩水,那以後就別在國子監、弘文館讀書了,直接去遊山玩水,遊曆大乾大江南北,寫你們的詩賦,可好?!”
行宮外的臨時官署議事堂中,寂靜無聲。
大學士們終於是見到了什麽叫做太子一怒,伏屍百萬了。
他們總覺得自己現在的脖子上,好像架著一把刀,這把刀很有可能就會劈下來。
太可怕了。
“罷了!”蕭奕怒極之下,反而懶得計較。
“孤之前便想過這種情形,你們還是隻讀什麽聖賢書,一副自己是讀書人,便要高高在上的樣子,沒有一個人去問過農戶,沒有一個人去坐在農戶的家中,看看這些最最底層的大乾子民,是過著什麽樣的生活!”
“孤也從來沒有對你們有過太高的期望,也知道,讓你們去暗查,其實所獲不會太多。”
蕭奕看向了房宣,說道:“監察禦史這邊做的還算是不錯,可圈可點,但是也要保持時刻警惕,不能內部人員出現了問題。”
房宣連忙迴道:“喏。”
蕭奕又緩和了一點兒語氣,對十幾位大學士說道:“孤一直強調新學,其實新學和儒學也並不衝突,說來說去,都是要明辨是非,不能死讀書、也不能讀死書。”
“一千個學生讀論語,會有一萬種注解。”
“你們的心中也要有一個明確的觀念,什麽是對,什麽是錯,也要思辨。”
“知恥而後勇。”
“孤希望你們能夠記住這一次的過錯,記住自己做出來這等貽笑大方的事情。”
“往後,真正地去為老百姓謀福利!”
十幾個大學士連忙躬身施禮。
“喏。”
其實,這種情況,在還沒到金陵城的時候就出現了。
一個一個,讓他們去體察民情。
他們卻直接仗著這個臨時監察使的身份,去遊山玩水,去體驗身份帶來的權力的舒爽去了。
沒有一個,能夠做到真正的體察民情。
這也是蕭奕十分憤怒的原因。
若是有一個,那也能得到安慰,也說明國子監、弘文館的教導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看來,他們對新學的實施其實還是非常落後,很有可能是不敢反駁他這位監國太子,害怕於監國太子的威望,所以口頭上答應,實際上,還是墨守成規、隻尊儒學。
蕭奕想到這裏,最終也隻能是仰頭長歎一聲,然後折身迴去了,隻留下滿院不安。
他們的不安,更多的還是對自己今後仕途的不安,完全沒明白事情的本質。
若是這時候能明白,他們此番也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了。
包括房宣自己,看著背著手,似乎有一些意興闌珊,也有一種孤身走暗巷的太子殿下的背影,一時間也是有一些複雜。
十幾個大學士們的所作所為,確實有一些讓人非常失望,可這也是人之常情,他們整日裏在國子監、弘文館讀書,本身也都算是士子,一個一個不說都是錦衣玉食,卻也不為吃穿用度而憂愁。
太子殿下一開始可能就明白這個道理,可還是用了這些大學士。
當然也可能是還存了一點兒期望,想要看到有那麽幾個人的表現能夠合格吧。
結果呢,一個一個都是迂腐不知變通,還自命清高。
可想而知。
這些讀書人將來參加了科舉取士,成為了朝廷的官員,會是什麽樣子。
房玄齡想到這裏,歎了一口氣。
“唉……。”
他們可是很少見到太子殿下如此這般生氣,如此這般盛氣淩人呢。
有幾個學士的心都跳到了嗓子眼兒。
包括房宣房玄齡本人也是一樣,突然見到太子殿下這般怒火滔天的樣子,還以為自己做錯了天大的事情來。
蕭奕揚了揚手中的奏章,沉聲道:“孤給你們一個月的時間,讓你去查一個縣城,還專門畫了表格,定了選項,結果你怎麽寫的?”
“大約、應該、傳聞……一個一年商稅不過三千貫的城,卻連城中最有錢的到底是哪家都不知道?”
“你這一月到底是如何查問的?”
房玄齡先是愣了一下,這才明白過來太子殿下的意思,倒是慌亂不及,趕緊躬身以對:“好讓殿下知道,臣是到地方後找人問詢的……。”
其實,這件事情並非是他來負責的,查稅、查富戶的事情,都是十幾個跟隨而來的大學士在查,也是有意讓他們到地方上看看老百姓的生活。
而他是禦史中丞,帶著監察禦史在調查地方上的官員。
太子殿下南巡,必然是暗流湧動,也有打草驚蛇之意,平日裏安分守己、低調行事,看不出來其底子的人,這時候,多多少少也會露出馬腳來。
蕭奕質問道:“找人問,你都找誰了,為何會問成這樣?”
房玄齡開口道:“自然是當地的讀書人……。”
蕭奕環視了一下站在這裏的大學士們,從奏章的後麵翻出一張紙條來,捏這紙條,然後再問:“那暫不說家產你問不出來,為何這個文書後麵還有個夾片,說什麽徐州某某目無法紀,欺壓百姓……孤讓你門去徐州了嗎?”
“臣慚愧。”房玄齡躬身道。
到了這時候,大學士們也都明白過來,太子殿下質問的不是禦史中丞,而是他們。
可是他們也都是大學士,還是一個學生,自然還不夠那個資格。
太子殿下也隻能是質問這個隨行在身邊的官位最高的那位,也就是禦史中丞房玄齡了。
當然,君臣之間這一年多來的磨合,當太子殿下拿出紙張開始質問的時候,房玄齡就明白過來,也就不慌不忙,陪著太子殿下演了這樣一場戲,來一個敲山震虎。
當即就有一位大學士走了出來,躬身施禮,吞吞吐吐地說道:“迴,迴殿下,這個奏章是某寫的,之所以留紙條,是因為,是因為有徐州的百姓找到了某,哭訴……。”
蕭奕立即道:“他找到了你,哭著說某某目無法紀,你就信了?”
“你可知道他的真實身份,家住哪裏?家中有幾口人,家中人的姓名是什麽,其冤屈的經過又是什麽?可有人證物證?”
“且還不說,你可調查這個某某的家,他的家中又有幾口人,姓名是什麽,身份是什麽,其真的做過那些事情否?”
“你就直接信了?”
“還在奏章上留了紙條?”
“你可知道,可能因為這一張紙條,這個某某可能就要被斬首示眾,要被抄家流放?”
“因為這一張紙條,可能會有十幾人,甚至是幾十人蒙冤受屈?!”
大學士被質問的直接把身子壓的更低了,臉色一陣紅一陣白,說不出話來。
蕭奕扭頭環視,臉上笑意怒氣一時俱無,卻是麵無表情,冷冷相詢:“還有誰暴露了身份?”
竟然有七八個大學士站出來一步,躬身施禮,自請降罪。
蕭奕隻覺得一口氣憋在心裏,幾乎要將他憋死。
“孤讓你們去看一看,這杭州有多少座橋、官道修建的如何、百姓出行是否方便,幾座橋就是幾座橋,要用數據說話,這是孤在京師就有過強調,你看看你們,寫什麽‘小橋斜渡七八處’?”
“這下麵為何又寫著,‘學生夜泊西湖尋人家,行至斷橋東堤處,登橋而望,湖光掠影,雖不及二十四橋明月夜,卻也別有一番滋味’,你去數個橋,還要想著揚州的二十四橋明月夜,你想讓誰給你吹簫?”
“孤是讓你們去體察民情,還是說讓你們遊山玩水?”
“你們若是這般喜歡遊山玩水,那以後就別在國子監、弘文館讀書了,直接去遊山玩水,遊曆大乾大江南北,寫你們的詩賦,可好?!”
行宮外的臨時官署議事堂中,寂靜無聲。
大學士們終於是見到了什麽叫做太子一怒,伏屍百萬了。
他們總覺得自己現在的脖子上,好像架著一把刀,這把刀很有可能就會劈下來。
太可怕了。
“罷了!”蕭奕怒極之下,反而懶得計較。
“孤之前便想過這種情形,你們還是隻讀什麽聖賢書,一副自己是讀書人,便要高高在上的樣子,沒有一個人去問過農戶,沒有一個人去坐在農戶的家中,看看這些最最底層的大乾子民,是過著什麽樣的生活!”
“孤也從來沒有對你們有過太高的期望,也知道,讓你們去暗查,其實所獲不會太多。”
蕭奕看向了房宣,說道:“監察禦史這邊做的還算是不錯,可圈可點,但是也要保持時刻警惕,不能內部人員出現了問題。”
房宣連忙迴道:“喏。”
蕭奕又緩和了一點兒語氣,對十幾位大學士說道:“孤一直強調新學,其實新學和儒學也並不衝突,說來說去,都是要明辨是非,不能死讀書、也不能讀死書。”
“一千個學生讀論語,會有一萬種注解。”
“你們的心中也要有一個明確的觀念,什麽是對,什麽是錯,也要思辨。”
“知恥而後勇。”
“孤希望你們能夠記住這一次的過錯,記住自己做出來這等貽笑大方的事情。”
“往後,真正地去為老百姓謀福利!”
十幾個大學士連忙躬身施禮。
“喏。”
其實,這種情況,在還沒到金陵城的時候就出現了。
一個一個,讓他們去體察民情。
他們卻直接仗著這個臨時監察使的身份,去遊山玩水,去體驗身份帶來的權力的舒爽去了。
沒有一個,能夠做到真正的體察民情。
這也是蕭奕十分憤怒的原因。
若是有一個,那也能得到安慰,也說明國子監、弘文館的教導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看來,他們對新學的實施其實還是非常落後,很有可能是不敢反駁他這位監國太子,害怕於監國太子的威望,所以口頭上答應,實際上,還是墨守成規、隻尊儒學。
蕭奕想到這裏,最終也隻能是仰頭長歎一聲,然後折身迴去了,隻留下滿院不安。
他們的不安,更多的還是對自己今後仕途的不安,完全沒明白事情的本質。
若是這時候能明白,他們此番也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來了。
包括房宣自己,看著背著手,似乎有一些意興闌珊,也有一種孤身走暗巷的太子殿下的背影,一時間也是有一些複雜。
十幾個大學士們的所作所為,確實有一些讓人非常失望,可這也是人之常情,他們整日裏在國子監、弘文館讀書,本身也都算是士子,一個一個不說都是錦衣玉食,卻也不為吃穿用度而憂愁。
太子殿下一開始可能就明白這個道理,可還是用了這些大學士。
當然也可能是還存了一點兒期望,想要看到有那麽幾個人的表現能夠合格吧。
結果呢,一個一個都是迂腐不知變通,還自命清高。
可想而知。
這些讀書人將來參加了科舉取士,成為了朝廷的官員,會是什麽樣子。
房玄齡想到這裏,歎了一口氣。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