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一死,雖然說不上樹倒猢猻散,但桓氏的權勢也大為削弱。桓溫在病重時,以幼弟桓衝代領部眾,其他幾個兄弟,二弟桓雲已經故去多年,三弟桓豁在他移鎮後代為掌握荊州,四弟桓秘能謀善斷卻備受忌憚不得重用。


    桓衝出生那年,正逢蘇峻之亂,桓彝死守涇縣遇害,在他的成長過程中,大十六歲的長兄桓溫,自然而然代替了他心目中父親的形象。


    在桓溫一生的征戰中,桓衝通常是作為副手,領一路偏師配合作戰,北伐前秦、前燕時都是如此。


    桓溫幕下謀士眾多,能獨當一麵的卻屈指可數,其中早故的袁喬善謀斷,中途離去的習鑿齒長於治亂、謀身,晚於前兩者入幕的郗超則是以權謀著稱。


    而形成鮮明對比的桓豁、桓秘二人,桓秘的才能得到習鑿齒認可,與之相比桓豁在個人能力上稍遜一籌,可最終被桓溫放心安排接手荊州的卻是桓豁。原因就是桓豁能拎得清自己,換言之就是沒野心、更聽話,他年輕時就曾拒絕王導辟請。


    因為桓溫娶了司馬興男,與公主的母族庾氏間接成為姻親,蘇峻之亂後庾亮被迫外任,之前一度被壓製的王導再度掌權。王導辟請桓豁為秘書郎時,庾亮正謀求北伐,這種舉動一看就知道不懷好意。當時,桓溫的謀士輔國將軍司馬袁喬也被王導辟請,同樣沒去上任,隨後又受到朝命征拜為尚書郎,直到王導死後,才被出任徐州刺史的桓溫再度延請為司馬。


    桓豁在桓溫死後的短短幾年裏,先後升任征西將軍、征西大將軍,這份堂堂正正的陽謀出自朝廷,或者說是來自王坦之、王彪之相繼死後掌控中樞的謝安,真正目的是分化桓豁和桓衝。這種計謀是明擺著的,可桓豁沒有被觸手可及的權勢所迷惑,先後兩次用拒絕開府的方式表明態度,維護了桓氏內部的團結。


    在一個家庭中,長子最受重視,幼子最受寵愛,排行在中間的次子多少會有點上不著天,下不著地,關注不夠就隻能自謀出路。同樣是被王導以朝命拜為秘書郎,桓秘卻答應了,這個舉動被庾氏誤解為桓氏釋放的政治信號。桓溫娶公主後仕途一帆風順,庾氏是出了大力支持的,可因為桓秘的個人舉動,已是琅琊內史的桓溫在仕途上陷入蹉跎,直到八年後協助庾翼北伐,才外任徐州刺史成為方鎮重臣。


    道安受習鑿齒之邀入襄陽前,有感於苻融勸說,決意為前秦效命,走到新野時派了同學法和入蜀。當時,自桓溫滅成漢後負責平亂,留鎮蜀郡三十年的益州刺史周撫去世,早有割據蜀地之心的司馬勳自稱梁益二州牧、成都王,在漢中起兵反叛。


    時任宣城內史、輔國將軍的桓秘都督梁益二州征討軍事,江夏相朱序被桓溫表為征討都護前往成都救援周楚(周撫之子,父死後監梁益二州)。次年,鎮守荊州的桓豁也派督護桓羆進攻梁州治所南鄭協助平亂,不久後前秦王猛就趁機率軍南攻荊州,在南鄉、新野連續調動急於救援的桓豁,最後成功掠民北還。


    桓溫向東移鎮之初屯駐的赭圻就在宣城郡西北,盧悚起事後桓秘被罷去中領軍一職閑居的宛陵,就是宣城的郡治。


    已經進位大司馬的桓溫當時加領揚州刺史、錄尚書事移鎮姑孰,桓衝代掌江州刺史坐鎮武昌。這些都刺激著桓秘,他一心想要建立功勳,與兄弟比高下。可越是如此,桓溫越不放心桓秘外任,因為移鎮姑孰後的他需要一個安穩的後方。在司馬勳之亂平定後,桓溫幹脆以酬功為名,讓桓秘入朝為散騎常侍、中領軍,監視朝廷中樞動態,總歸是親兄弟,遠比旁人值得信任。


    可越是有才能的人,往往性格上的缺陷也越明顯,桓秘迫切的想要證明自己強過桓豁、桓衝,卻迷失於功業之心,太過在意於個人的成敗,忽略了自身權勢實際來源於家族權勢的穩固。桓溫在平蜀後野心漸漸流露,但瞻前顧後直到病死也沒能篡晉,這在桓秘看來非常不可取,他連王導布下的餌都敢吞,在幾個兄弟裏膽子比粗莽早逝的桓雲還大。


    盧悚起事一案過後,桓溫將桓秘罷職,讓他在曾經任職的宛陵閑居,這個處置說重也重,畢竟官職被一擼到底,但比起被收付廷尉的陸始,就輕的更像是一種保護了。身為中領軍的桓秘事先並不是毫無覺察,甚至可以說是故意縱容宮廷防衛的疏忽,他想要利用這次變亂促使桓溫帶兵入朝,直接逼迫幼主禪位。


    當時帶兵入宮支援的遊擊將軍毛安之,其兄毛穆之在桓溫伐燕於枋頭退軍時留守東燕郡殿後,毛安之與後來成為桓溫謀主的郗超,早年都是在司馬昱擔任撫軍大將軍時被辟請為掾屬入仕。不同的是,郗超在桓溫平蜀後升任征西大將軍時入幕任職,此後一心追隨桓溫,毛安之則留在司馬昱麾下,一直負責建康兵衛,司馬昱死後憑借兄長的關係暗中倒向桓氏,這也是桓秘的底氣所在。


    桓秘的觀點就是要麽不做,要做就別拖泥帶水,但最終也沒有得到桓溫采納。而繼領桓溫部眾的桓衝,桓秘深知其性格,向來處處模仿長兄桓溫,桓溫該有的缺點桓衝也都有,而且因為長期擔任副手,性格上更為保守。桓秘能夠預見到,家族現有的權勢在桓衝領導下,隻會一步退、步步退,在個人野心的促使下,他聯合桓溫長子桓熙、次子桓濟,密謀在桓溫病危時殺掉趕來探望的桓衝。


    由於機事不密,桓衝提前得知桓秘等人的陰謀,直到桓溫過世派人將桓熙、桓濟擒下,才出席喪禮。此後,桓秘這個激進派被徹底排擠出家族權力中心,被安置在桓溫墓所附近的守墓人田莊,寄情於田園山水。


    前秦建元七年(371年),苻堅出兵攻滅前仇池國,周楚在前秦出兵前就已病逝。同年,桓溫帶兵入朝廢立皇帝,到桓溫病逝的三年裏,梁州刺史楊亮麵對前秦的小規模侵擾,頑強抵抗卻屢戰屢敗。


    楊亮本貫弘農華陰,是東漢太尉楊震之後,曾經歸附姚襄,桓溫二次北伐時,在伊水之北擊敗姚襄,於是楊亮投奔桓溫。桓溫詢問姚襄的為人,楊亮評價姚襄器宇軒昂,是小霸王孫策那樣的人物,氣勢上還更勝一籌。姚襄極得人心,當時幾次慘敗,每次都能聚攏部眾再次興起,百姓也扶老攜幼前往投奔,被桓溫俘獲的部眾聽說姚襄受重傷的傳聞,無不向北流淚,不過楊亮卻沒有舊主姚襄的本事。


    桓溫病重的消息很快就通過沙門勢力由建康傳至長安,苻堅將十四歲的女兒平陽公主苻蕾嫁給了仇池國宗室楊定,前秦一旦決定進攻蜀地,大宗補給還得依賴水運,閬水兩岸的氐族世家就成了拉攏的對象。


    楊定出自楊難敵這一支,是出自楊堅頭那一支的楊安族弟,其祖父楊宋奴是第三代國君楊毅之弟,早年楊安的祖父楊初殺死楊毅僭位,十八年後楊宋奴以姑表兄梁式王為內應殺死楊初,旋即被楊初之子楊國殺死。


    楊宋奴死後(355年),其子楊佛奴、楊佛狗逃奔前秦,楊佛奴就是楊定之父,二人入秦後分別被封為右將軍、撫夷護軍。僅僅一年後(356年),楊國被叔父楊俊所殺,楊國之子楊安也投奔了前秦,楊氏在立國前,與苻氏同為略陽氐族世家。


    前秦建元九年(373年)夏,苻堅將女兒嫁給楊定,但在去年年末,鎮守朔方十四年之久的重臣梁平老病逝,邊境的鮮卑、匈奴對他感情深厚,又敬又憚。


    梁平老死後被追諡為桓侯,有萬人敵之稱的名將鄧羌繼其之後出鎮朔方,迫於前秦這個北方新生霸主的威勢,代王拓跋什翼犍再次派燕鳳為使者入貢長安,前秦的戰爭機器開始加速轉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雍涼風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黃油之手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黃油之手並收藏雍涼風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