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均分其利


    其實在韋藝來之前,崔澈就曾考慮過私開灘田,牟取鹽利。


    說到底還是被錢糧二字給逼的。


    如今偌大的崔府,全靠楊麗華的食邑在支撐,也讓崔澈陷入自我懷疑:我穿越到隋朝,是來吃軟飯的?!


    雖說楊麗華並不計較,按她的話來說就是:


    ‘我把天下都給了父皇,又怎會與崔郎計較錢糧。’


    可崔澈還是覺得在妻子麵前直不起腰來。


    當然,每次行房後,過於勞累,彎得就更厲害了。


    崔澈之所以遲遲沒有付諸行動,還不是手下之人不具備經商之才。


    而崔澈愛惜名聲,更不可能親自操持這販鹽的買賣。


    如今韋藝主動提起,崔澈自然動心,卻沒有急於答應,而是故作猶豫。


    韋藝見他猶豫不決,繼續慫恿道:


    “我等隻需開田百畝,就能得食鹽萬斛,若是過海販賣,子澄可知這是多大的財富!”


    崔澈還是沉吟不語。


    韋藝心急如焚,但還是耐住性子勸說道:


    “膠州有海運之便,臨近海外諸國,即為地利;


    “你為青州總管,我為膠州刺史,便是人和;


    “地利、人和俱在,唯欠天時,所謂天時,不過是海上氣候,隻要不時時遇著狂風巨浪,三年任期內,你我能攢下巨萬家資!”


    崔澈這才歎道:


    “韋公所言,澈亦為之動心,怎奈崔某不擅經營...”


    韋藝見他鬆了口,大喜過望,立馬將事情攬在了身上,打斷道:


    “子澄無需為此憂心,此事便由韋某操持,事成後,你我均分其利。”


    韋藝之所以非要拉崔澈入夥,自己把事情包圓了,還要許諾與他均分利益,無非是三個原因。


    其一是崔澈此前大肆提拔吏員,耳目遍布青、膠、光、莒四州,真要自己單幹,怎麽也瞞不過他。


    其二是韋藝並不清楚曬鹽法的具體工藝,而懂得曬鹽工藝的鹽工全在崔澈的掌控之中。


    第三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崔澈麾下有三千鹽兵,負責保衛鹽場,沿海巡視各地灘田。


    不把崔澈拉入夥,估計還沒產鹽,場子就讓人給端了,這種做法也稱取締非法生產窩點。


    基於這三個原因,韋藝必須得到崔澈的支持,才能拿下這樁大買賣。


    崔澈見韋藝都已經開出了這樣豐厚的條件,終於鬆口答應下來。


    二人約定私開灘田百畝,由崔澈抽調鹽工,其餘全由韋藝負責,崔澈派遣親隨王德參與經營。


    王德便是當日自稱王五,與趙文一起偽裝鹽工之人,也是在崔路反叛時,忠心護住的家奴之一。


    親兄弟做買賣也得把賬算清楚,所謂王德參與經營,其實就是從中監視,崔澈不可能任他韋藝說是多少進賬就是多少進賬。


    事情談妥後,韋藝這才問道:


    “子澄能否約束麾下鹽兵?”


    崔澈聞言,邀請道:


    “韋公不妨與我往城外軍營走一遭。”


    韋藝擺手笑道:


    “韋某隻是隨口一問,既然子澄胸有成竹,韋某也就放心了。”


    當夜,崔澈喚來王德,將自己與韋藝的謀劃盡數相告。


    王德從未出過海,對海外事物更是一無所知,卻也沒有半點猶豫。


    翌日,王德跟隨韋藝啟程前往膠州,之後幾天,光州刺史宇文愷,莒州刺史源彪相繼來到東陽城,攜妻拜會崔澈、楊麗華夫婦。


    看著源彪那老態龍鍾的模樣,崔澈實在擔心他卒於任上。


    而裴秀與黃百吉早在宇文愷、源彪之前就得到調令,前往光、莒二州任職長史。


    崔澈以裴秀兼領光州鹽務,而莒州鹽務當然是交給了黃百吉,膠州鹽務由刺史韋藝主持。


    而青州鹽務則是崔澈親領,但實際上都是趙文在處置。


    崔澈又將四營鹽兵分置四州。


    以秦瓊麾下第一營巡視青州灘田;


    以王慶麾下第二營巡視膠州灘田;


    以張恆麾下第三營巡視光州灘田;


    以周侃麾下第四營巡視莒州灘田。


    各部出發前,崔澈仔細叮囑眾人,巡視之餘,也莫要忘了操訓。


    鹽兵也是兵,怎麽說也得學些廝殺技巧。


    韋藝到任膠州以後,崔澈派去的鹽工也隨即到位,很快便開始了兩人的謀劃。


    膠州有灘田兩萬畝,崔澈與韋藝私自開墾的百畝灘田置於其中,有如滄海一粟。


    而其餘二州的情況,與崔澈先前所想,大差不差。


    莒州刺史源彪因為老病,州中事務都由長史黃百吉代為處置,而黃百吉身上還兼著莒州鹽務,自然是忙得暈頭轉向。


    但他也不覺得累,一想到自己去年還隻是一個中縣縣令,才幾個月的時間,似乎就成了代理刺史,黃百吉就覺得渾身充滿幹勁。


    而崔澈也收到風聲,由於渭河多沙,河水深淺不固定,往關中運糧的丁役深受其苦,怨聲載道。


    因此,朝廷有意引渭河之水,在大興城與潼關之間開鑿三百裏長的渠道,隻是事情還沒有定下來。


    但崔澈知道這是早晚的事,關中屬實太窮了,就指著漕運將關東之糧送抵關西,楊堅又怎會放任漕運問題不管。


    而主持開渠的人選,除了大隋第一包工頭宇文愷外,不作第二人想。


    開皇四年(584年)二月十七,博陵人趙元淑接到了一封來自青州的信件,他並不急於打開,而是對信使驚訝道:


    “崔青州也知道世上有我趙元淑!”


    “我正是奉家主之命,前來請先生往青州一敘。”


    信使確認道。


    趙元淑還是不敢相信,且不說崔澈是怎麽知道的他,就自己那臭名聲,怎麽可能入得了對方的眼。


    他也沒幹什麽壞事,隻不過是不治家業,落得家徒四壁。


    趙元淑並非貧寒之家出身,其父趙世模曾在割據遼西的高寶寧麾下任職,後來率部歸順隋朝,被授予上開府,如今寄居關中雲陽。


    由於年滿十五歲的子嗣不得隨任,趙元淑便被留在了博陵老家。


    信使見他懷疑,隻得帶了趙元淑往安平縣莊園,證明了自己崔澈親隨的身份,才讓趙元淑相信真的是崔澈要見自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周隋之際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采蓮的何田田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采蓮的何田田並收藏重生周隋之際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