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刺史韋藝
一輪皓月懸掛在夜空,崔澈打開了窗戶,晚風吹拂,燭火搖曳。
楊麗華披散著長發走下床,挽了崔澈的胳膊,將頭倚靠在他的肩膀上。
“妾身直到今日,才覺得與崔郎做了真正的夫妻。”
崔澈伸手輕輕撫摸楊麗華的臉龐:
“你為何不早些與我說。”
楊麗華低眉垂眼,含羞道:
“崔郎有諾在先,妾身又怎麽說得出口。”
崔澈的右手順著楊麗華的臉頰滑落,勾起了她的下巴:
“既然行過了周公之禮,如你所言,做了真正的夫妻。今後但有所想,莫要再藏在心底,凡事都可與我言。”
說罷,便要照著紅唇吻下去,楊麗華卻掙開了。
“不要!髒!”
崔澈似乎想起了什麽,愧疚道:
“先前沒有顧慮到你的感受,那般作為,確實唐突了伱。”
楊麗華卻搖頭道:
“夫君莫要自責,能夠服侍崔郎,妾身並不覺得委屈,隻求夫君莫要將此事與姐妹們說起。”
崔澈聞言頷首,大婦在人前,就得有大婦的端莊,閨房中的趣事,哪怕是與妙容、穆邪利、尉遲熾繁三人,他也會守口如瓶。
“我去為你打水漱口。”
翌日清晨,楊麗華服侍崔澈洗漱後,便獨自去向封老夫人與崔昭容請安,二人屏退了婢女,問起楊麗華昨夜是否與崔澈行過周公之禮。
楊麗華俏臉通紅,強忍著羞意點頭應是。
封老夫人這才長舒一口氣,她就怕自己那孫兒陽奉陰違,昨夜若不是崔昭容攔著,她還打算讓一名婢女去聽房。
崔府的女眷放下了心中之事,而崔澈也在為即將到任的三州刺史而暗喜。
青州總管府治下四州,除了崔澈自己兼任青州刺史以外,其餘三州刺史的人選也有了著落。
從大興城傳來的消息,楊堅下詔,以大興城的設計者宇文愷為光州刺史。
宇文愷是大興城的設計者,其兄便是相州大戰時,指揮軍隊向吃瓜群眾射箭的宇文忻。
莒州刺史則是北齊舊臣源彪,源彪為東魏名將源子恭之子,齊亡後仕周。
而膠州刺史則是出自京兆韋氏的韋藝。
這三個人選無疑都合崔澈的心意。
首先是光州刺史宇文愷,他作為大隋第一包工頭,但凡有大工程,總要被臨時抽調,州事自然就會落在光州長史裴秀的手中。
莒州刺史源彪,今年已經是六十四歲高齡,精力不濟,也需要仰仗長史黃百吉的輔佐。
由於手頭實在缺人,崔澈並未謀奪膠州長史之位,但不曾想,前來上任的居然是自己的老相識韋藝。
開皇四年(584年)二月初七,年近五旬的韋藝攜妻妾來到東陽城外,打算先拜會了青州總管崔澈,再往膠州上任。
遠遠望見那張許久不見,卻越發俊秀的麵龐,韋藝一時間感慨萬千。
當初叔父韋孝寬討平尉遲迥之亂,自己與兄長韋洸追隨,侍奉左右。
而崔澈得韋孝寬看重,就他留在身邊,美其名曰隨身看押。
起初韋藝並不清楚叔父這麽一個謹慎的人,為何對一個謀逆的欽犯另眼相看,隻不過見麵次數多了,也熟絡起來。
直到崔澈被押解入京,以一篇《平陳策》脫罪,被楊堅征辟為記事參軍,又與傳說有舊怨的楊廣化敵為友,韋藝這才恍然大悟。
難怪叔父待崔澈如此親近,尉遲迥輸得不冤,掌管軍隊後勤之人居然是敵方內應,他要能成事,那才叫稀奇。
自那之後,韋藝與崔澈聯係更為密切,哪怕雙方異地為官,也時常互通書信,感情日篤。
當然,二人之間還有另一層關係為紐帶。
“子澄!許久不見,倒是高大了許多!”
“韋公還是風采依舊。”
才寒暄兩句,還不等二人敘舊,韋藝身後的馬車就走出一名婦人,正是其妻子。
崔澈望見那婦人,趕緊見禮道:
“侄兒拜見表姑。”
封寶豔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麽稱唿崔澈,最終還是喚其表字:
“子澄無需多禮,姑母近來身體可好?”
“有勞表姑掛念,祖母體態安康,正在府中等候二位。”
崔澈迴答道。
原來這封寶豔正是崔澈祖母的親侄女,是封老夫人二弟封子繪的次女,封德彝的二姐。
封寶豔先嫁北齊外戚婁定遠,為臨淮王妃。
婁定遠在十一年前被誣蔑參與南安王高思好叛亂,為保全家族,隻得自縊而死。
也就是崔澈父親崔長君,叔父崔鏡玄等人卷入的那場叛亂。
韋藝發妻早亡,在追隨韋孝寬平定尉遲迥之亂,進駐鄴城後,韋藝結識了封寶豔,不久便娶她做了續弦。
三人在城外寒暄片刻,韋藝與封寶豔這才隨崔澈入城。
封老夫人再見到侄女,自然是樂開了懷,封寶豔與崔昭容這對表姐妹也好像有說不完的話。
崔澈又為韋藝夫婦引見了楊麗華。
別看楊麗華每天要晨昏定省,向封老夫人、崔昭容請安。
但到底是長公主,韋藝夫婦見了她,還是得跪拜行禮。
“快快請起,二位既然是夫君的長輩,無需行此大禮。”
楊麗華將封寶豔扶起,崔澈也攙起了韋藝。
見過禮後,女眷們留在後院說話,崔澈則與韋藝去了廂房。
“澈深知韋公之才,治理之事,無需崔某費心,但聖人重視鹽利,韶才(裴秀)在膠州組織開墾灘田二萬畝,每年需向朝廷進獻食鹽二百萬斛,此事萬萬不能有失,否則聖人降罪,你我都擔待不起。”
崔澈仔細叮囑道。
韋藝聞言,眉頭深鎖,他湊近了身子,輕聲道:
“子澄,你與我說實話,這灘田真能畝產百斛?”
崔澈頷首道:
“韋公盡管放心,此事千真萬確。”
得了崔澈的肯定答複,韋藝這才道出心中所想:
“既然鹽利如此之巨,你我何不私開灘田,再過海往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地販鹽!”
崔澈在韋藝的眼中仿佛看到了貪婪的火焰在燃燒。
他根本不懷疑韋藝是在試探自己,這老小子將來出任營州總管,憑著職務便利,大肆經營,與高句麗、庫莫奚、契丹、突厥等族貿易,積累了巨萬家資。
源彪這時候應該已經因病去職,隻是劇情需要,做了修改。
一輪皓月懸掛在夜空,崔澈打開了窗戶,晚風吹拂,燭火搖曳。
楊麗華披散著長發走下床,挽了崔澈的胳膊,將頭倚靠在他的肩膀上。
“妾身直到今日,才覺得與崔郎做了真正的夫妻。”
崔澈伸手輕輕撫摸楊麗華的臉龐:
“你為何不早些與我說。”
楊麗華低眉垂眼,含羞道:
“崔郎有諾在先,妾身又怎麽說得出口。”
崔澈的右手順著楊麗華的臉頰滑落,勾起了她的下巴:
“既然行過了周公之禮,如你所言,做了真正的夫妻。今後但有所想,莫要再藏在心底,凡事都可與我言。”
說罷,便要照著紅唇吻下去,楊麗華卻掙開了。
“不要!髒!”
崔澈似乎想起了什麽,愧疚道:
“先前沒有顧慮到你的感受,那般作為,確實唐突了伱。”
楊麗華卻搖頭道:
“夫君莫要自責,能夠服侍崔郎,妾身並不覺得委屈,隻求夫君莫要將此事與姐妹們說起。”
崔澈聞言頷首,大婦在人前,就得有大婦的端莊,閨房中的趣事,哪怕是與妙容、穆邪利、尉遲熾繁三人,他也會守口如瓶。
“我去為你打水漱口。”
翌日清晨,楊麗華服侍崔澈洗漱後,便獨自去向封老夫人與崔昭容請安,二人屏退了婢女,問起楊麗華昨夜是否與崔澈行過周公之禮。
楊麗華俏臉通紅,強忍著羞意點頭應是。
封老夫人這才長舒一口氣,她就怕自己那孫兒陽奉陰違,昨夜若不是崔昭容攔著,她還打算讓一名婢女去聽房。
崔府的女眷放下了心中之事,而崔澈也在為即將到任的三州刺史而暗喜。
青州總管府治下四州,除了崔澈自己兼任青州刺史以外,其餘三州刺史的人選也有了著落。
從大興城傳來的消息,楊堅下詔,以大興城的設計者宇文愷為光州刺史。
宇文愷是大興城的設計者,其兄便是相州大戰時,指揮軍隊向吃瓜群眾射箭的宇文忻。
莒州刺史則是北齊舊臣源彪,源彪為東魏名將源子恭之子,齊亡後仕周。
而膠州刺史則是出自京兆韋氏的韋藝。
這三個人選無疑都合崔澈的心意。
首先是光州刺史宇文愷,他作為大隋第一包工頭,但凡有大工程,總要被臨時抽調,州事自然就會落在光州長史裴秀的手中。
莒州刺史源彪,今年已經是六十四歲高齡,精力不濟,也需要仰仗長史黃百吉的輔佐。
由於手頭實在缺人,崔澈並未謀奪膠州長史之位,但不曾想,前來上任的居然是自己的老相識韋藝。
開皇四年(584年)二月初七,年近五旬的韋藝攜妻妾來到東陽城外,打算先拜會了青州總管崔澈,再往膠州上任。
遠遠望見那張許久不見,卻越發俊秀的麵龐,韋藝一時間感慨萬千。
當初叔父韋孝寬討平尉遲迥之亂,自己與兄長韋洸追隨,侍奉左右。
而崔澈得韋孝寬看重,就他留在身邊,美其名曰隨身看押。
起初韋藝並不清楚叔父這麽一個謹慎的人,為何對一個謀逆的欽犯另眼相看,隻不過見麵次數多了,也熟絡起來。
直到崔澈被押解入京,以一篇《平陳策》脫罪,被楊堅征辟為記事參軍,又與傳說有舊怨的楊廣化敵為友,韋藝這才恍然大悟。
難怪叔父待崔澈如此親近,尉遲迥輸得不冤,掌管軍隊後勤之人居然是敵方內應,他要能成事,那才叫稀奇。
自那之後,韋藝與崔澈聯係更為密切,哪怕雙方異地為官,也時常互通書信,感情日篤。
當然,二人之間還有另一層關係為紐帶。
“子澄!許久不見,倒是高大了許多!”
“韋公還是風采依舊。”
才寒暄兩句,還不等二人敘舊,韋藝身後的馬車就走出一名婦人,正是其妻子。
崔澈望見那婦人,趕緊見禮道:
“侄兒拜見表姑。”
封寶豔一時之間不知該怎麽稱唿崔澈,最終還是喚其表字:
“子澄無需多禮,姑母近來身體可好?”
“有勞表姑掛念,祖母體態安康,正在府中等候二位。”
崔澈迴答道。
原來這封寶豔正是崔澈祖母的親侄女,是封老夫人二弟封子繪的次女,封德彝的二姐。
封寶豔先嫁北齊外戚婁定遠,為臨淮王妃。
婁定遠在十一年前被誣蔑參與南安王高思好叛亂,為保全家族,隻得自縊而死。
也就是崔澈父親崔長君,叔父崔鏡玄等人卷入的那場叛亂。
韋藝發妻早亡,在追隨韋孝寬平定尉遲迥之亂,進駐鄴城後,韋藝結識了封寶豔,不久便娶她做了續弦。
三人在城外寒暄片刻,韋藝與封寶豔這才隨崔澈入城。
封老夫人再見到侄女,自然是樂開了懷,封寶豔與崔昭容這對表姐妹也好像有說不完的話。
崔澈又為韋藝夫婦引見了楊麗華。
別看楊麗華每天要晨昏定省,向封老夫人、崔昭容請安。
但到底是長公主,韋藝夫婦見了她,還是得跪拜行禮。
“快快請起,二位既然是夫君的長輩,無需行此大禮。”
楊麗華將封寶豔扶起,崔澈也攙起了韋藝。
見過禮後,女眷們留在後院說話,崔澈則與韋藝去了廂房。
“澈深知韋公之才,治理之事,無需崔某費心,但聖人重視鹽利,韶才(裴秀)在膠州組織開墾灘田二萬畝,每年需向朝廷進獻食鹽二百萬斛,此事萬萬不能有失,否則聖人降罪,你我都擔待不起。”
崔澈仔細叮囑道。
韋藝聞言,眉頭深鎖,他湊近了身子,輕聲道:
“子澄,你與我說實話,這灘田真能畝產百斛?”
崔澈頷首道:
“韋公盡管放心,此事千真萬確。”
得了崔澈的肯定答複,韋藝這才道出心中所想:
“既然鹽利如此之巨,你我何不私開灘田,再過海往高句麗、新羅、百濟等地販鹽!”
崔澈在韋藝的眼中仿佛看到了貪婪的火焰在燃燒。
他根本不懷疑韋藝是在試探自己,這老小子將來出任營州總管,憑著職務便利,大肆經營,與高句麗、庫莫奚、契丹、突厥等族貿易,積累了巨萬家資。
源彪這時候應該已經因病去職,隻是劇情需要,做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