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定策納賦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個淘灘深度以挖到埋設在灘底的石馬為準,堰體高度以與對岸岩壁上的水則相齊為準。不可輕忽。”,諸葛瞻打馬站在堤壩之上,看向一旁的護堰官。
後者心中打鼓,連連拱手:“侯爺說的是,下官一定嚴厲督促,保證無誤。”
諸葛瞻點點頭,此番前來巡查下來,護堰官的確有些懈怠的情況,但總體還算好,他也就沒有再深究了。他的心中更是想著之前大將軍帶來的消息,心中有些難以平複。
呂乂當朝說了他對免役錢的改製對策,並且一開口就將標準提升了百倍,這明顯就是很刻意的了,眾人爭論的問題也不再是改製本身有無問題,而是免役錢收的太高。陛下也沒有明確的下令,也是等著自己迴去出麵轉圜。
“本侯今日就要迴京,年後會派人再來檢查,爾等做好手中的事情,以往的過失,既往不咎。”,諸葛瞻的聲音很是平和,護堰官聽了也是放下心來,趕緊道:“請侯爺放心!”
諸葛瞻點點頭,隨即帶著隨從立刻打馬返迴成都,他很清楚,這件事情趁著眼下,直接敲定了,這樣年後開始之後,才不會再起波瀾。
因為是急著往迴趕,也很快就到了。也沒有著急迴府,而是趕緊趕往了大將軍府邸。
費禕得知諸葛瞻趕了迴來,也是鬆了口氣,趕緊將他迎了進來,並且商議了起來。一直聊到了深夜……
次日上朝,呂乂再次提出了自己免役的定策,並堅持著原來的意見,一行臣子自然也是齊聲反對,諸葛瞻這個時候便適時站了出來。
“陛下,臣對令君的對策亦有所異議,尚書令所言徭役的地區、數額劃分臣都是讚同的。免役錢以財產劃分,臣亦無意見,然則,對富有者的征收太多,三百錢變成三萬錢實屬太過了。”
呂乂立刻反駁:“思遠所言不對,法不循古,而以當世的情況為宜,三百錢那是高祖文帝時期的製度,那個時候開國初期,百姓疲敝,故而輕徭薄賦,減免征收,但眼下,蜀中民殷國富,按照財產切割,富有者財產何止千萬,一家不過數口,讓他們多交一些錢又如何了?不過數萬錢,數十萬錢,他們什麽都不用幹。”
諸葛瞻搖搖頭:“臣依然以為不妥,服役者每年都有,日後難免有官吏借此機會,盤剝百姓,那就不妥當了。臣以為,以財產劃分等級,作為免役錢征收常例,這沒有問題,但後續每次的征收,還是要單獨有朝廷商討之後再製定比較好,至於這次的免役錢標準,臣以為富戶的征收降到八千錢比較好。”
呂乂還是反對:“不行,縱然是以陛下仁德,交的還是太少了,若是三萬錢太高了,降低三成三,到兩萬錢也就行了,八千錢實在是太低了……”
兩個人還是爭辯著,但很快上官勝、費禕也開始站出來給諸葛瞻站台,他們認為可以降到一萬錢。
李譔等人也是站不住,等到陛下問向他們的時候,趕緊跳出來力挺諸葛瞻,八千錢甚好,就這個標準之類的。
呂乂又提出財產審核需要嚴格評估,稍有隱瞞者,以欺君罪嚴懲。
諸葛瞻則說,政策過於激進,必致民生不滿,也需要為國家長遠打算。先是說益州諸位大臣都是少有的重臣能吏,豈會欺瞞陛下?又提出流放或者罰沒半數家產就好,然後諸位大臣又是無腦站著諸葛瞻,說著尚書令太過絕情雲雲。
於是很快,朝堂之上,便敲定了免役錢以財產多少劃為五等,分別以二百錢、五百錢、一千錢、三千錢、八千錢的標準施行,有大將軍費禕、尚書令呂乂權力負責核查以及征收,諸葛瞻帶著董厥與樊建,開始規劃金牛道與米倉道修繕工作,新春之後開始實施。
而後便是關於東吳方麵因為魏軍南下以及內部重臣猛將同時去世,希望蜀漢派出援軍協助防禦的策略,費禕等人倒是達成了一致,令永安都督宗預準備好五千人馬,其中以楊宗帶領一千人馬,在吳國允許的情況下,先行進入秭歸,糧秣由吳國負責。宗預在後為增援,應對不測。
劉禪也沒有意見,大手一揮,讓陳祗擬製頒發了下去,隨即又說道:“今年多虧諸位卿家努力,民間的生活也重新恢複以往,朕感念於此,今年給大家的年終賜錢翻了兩番,咱們君臣也歡歡喜喜地過了這個年!”
眾臣聽了也是很高興,雖說這賜錢對他們其中很多人來說沒有多少,但總歸是皇帝的一個態度,就是對自己的肯定。
散朝之後,他們三三兩兩地離開,總算免役錢在那位諸葛小侯爺的爭取下,沒有按照呂乂的想法來,年終紅包有多了不少,這個年終還是不錯的,
雖然總覺得哪裏有點不對……
劉禪將費禕、呂乂、諸葛瞻等人留了下來,說道:“諸卿,衛將軍從前線傳來了軍報,魏軍大軍雲集關中,從長城奪取的糧草也已經消耗大半,他想要撤軍,你們以為如何?”
諸葛瞻率先道:“陛下,此番出戰本就是搶奪長城糧草,削弱魏軍關中的布置,既然已經達成了目標,還消滅了魏軍數千之眾,此戰可以結束了。”
費禕也點頭讚同:“士卒遠征在外,多有思鄉之苦,眼下也到了調派換防的時候,正好讓士卒們乘勝退兵,多加安撫,年後完成前線換防,亦可穩定蜀中軍民之心。”
呂乂想了想,則說道:“如此,臣以為,陛下可派太子殿下到前線勞軍,新春佳節之時,士卒返不迴成都,但要是能見到太子殿下,則必定軍心大悅,也能為日後太子掌軍樹立威望。”
“這個時候讓璿兒去啊?”,劉禪歎了口氣,多有些不舍:“若如此,就讓太子妃和良娣……”
“陛下不可,太子殿下若是孤身前往,則可以振奮士氣,可若是帶著家小前往,豈不是更加勾起士卒的思鄉之情,這會弄巧成拙的。”,呂乂立刻阻止。
劉禪歎了口氣,隨即想了想,又說道:“這樣吧,既然要去,朕再派一個皇子與太子同行,嗯……就讓諶兒去吧,他一直嚷嚷著要跟著太子出去見見世麵,就讓他一同前往,此外,東宮衛良娣的弟弟,衛禮朕見過兩迴,覺得他很是機靈,叫他也一起隨駕。你們可有什麽別的意見?”
呂乂笑道:“陛下能有如此決斷,足見仁愛之心,臣無異議。”費禕與諸葛瞻也表示完全同意。
劉禪放鬆下來,點點頭:“年前一些事情也安排的差不多了,諸卿下去好好休息,這個年大家都安安心心先過了。”
“多謝陛下厚愛,臣等告退。”
皇宮門前,諸葛瞻上了馬,正打算迴府,突然旁邊馬車裏,聲音響了起來:“小侯爺留步!”
諸葛瞻迴頭看去,門簾拉起,卻是杜瓊微笑著看著他:“小侯爺,老夫想請您過府一敘,有事相商,不知您可願意?”
既然是長輩邀請,諸葛瞻自然沒有推拒的理由,隨即笑著說道:“既然是杜老太常相邀,晚輩豈敢推拒,老太常請!”一車一馬,迴到了杜瓊的府邸,茶水點心也早就已經備好了。
“小侯爺請坐,請用茶。”,杜瓊笑了笑。
諸葛瞻知道杜瓊也是有話與他說,於是還是主動地開口詢問,“蒙老太常相邀,十分榮幸,不知有何事情,晚輩能夠幫得上忙?”
“小侯爺可知‘當塗高’?”,杜瓊提到了一個古老的預言。
諸葛瞻聞言微微一笑:“讖緯之語,略有耳聞,不知杜公的意思是?”
杜瓊笑道:“以前周徵君認為‘當塗高者’是魏國,因為魏,是觀闕的名字,正對著道路而顯得高聳,聖人取其相類同而進行論說罷了。古時候人們稱唿官職都不稱為‘曹”;但自從漢代開始,都把官職稱唿作曹,把低級官員稱作‘屬曹’,把吏卒稱為‘侍曹’,此大概就是天意吧。”
諸葛瞻如何聽不出他的意思,隻是默默飲了口茶,隨即說道:“晚輩與讖緯之學隻是粗知一二,不敢多說什麽,然蒙陛下不棄,參與實務多年,若是論大勢,亦有一二心得。以杜公之言,曹魏得天意。此論,晚輩不敢苟同。”
杜瓊聽了也不生氣,笑問道:“哦?不知小侯爺有何高見?”
諸葛瞻笑道:“自古以來,惟賢惟德,方能服人,今歲曹魏有高平陵之變,主君喪權,宗親罹難,司馬懿專權秉政,如當初曹操挾持湣帝之舉,若曹魏真是天命所歸,杜公,他們怎會有此劫難?”
後者心中打鼓,連連拱手:“侯爺說的是,下官一定嚴厲督促,保證無誤。”
諸葛瞻點點頭,此番前來巡查下來,護堰官的確有些懈怠的情況,但總體還算好,他也就沒有再深究了。他的心中更是想著之前大將軍帶來的消息,心中有些難以平複。
呂乂當朝說了他對免役錢的改製對策,並且一開口就將標準提升了百倍,這明顯就是很刻意的了,眾人爭論的問題也不再是改製本身有無問題,而是免役錢收的太高。陛下也沒有明確的下令,也是等著自己迴去出麵轉圜。
“本侯今日就要迴京,年後會派人再來檢查,爾等做好手中的事情,以往的過失,既往不咎。”,諸葛瞻的聲音很是平和,護堰官聽了也是放下心來,趕緊道:“請侯爺放心!”
諸葛瞻點點頭,隨即帶著隨從立刻打馬返迴成都,他很清楚,這件事情趁著眼下,直接敲定了,這樣年後開始之後,才不會再起波瀾。
因為是急著往迴趕,也很快就到了。也沒有著急迴府,而是趕緊趕往了大將軍府邸。
費禕得知諸葛瞻趕了迴來,也是鬆了口氣,趕緊將他迎了進來,並且商議了起來。一直聊到了深夜……
次日上朝,呂乂再次提出了自己免役的定策,並堅持著原來的意見,一行臣子自然也是齊聲反對,諸葛瞻這個時候便適時站了出來。
“陛下,臣對令君的對策亦有所異議,尚書令所言徭役的地區、數額劃分臣都是讚同的。免役錢以財產劃分,臣亦無意見,然則,對富有者的征收太多,三百錢變成三萬錢實屬太過了。”
呂乂立刻反駁:“思遠所言不對,法不循古,而以當世的情況為宜,三百錢那是高祖文帝時期的製度,那個時候開國初期,百姓疲敝,故而輕徭薄賦,減免征收,但眼下,蜀中民殷國富,按照財產切割,富有者財產何止千萬,一家不過數口,讓他們多交一些錢又如何了?不過數萬錢,數十萬錢,他們什麽都不用幹。”
諸葛瞻搖搖頭:“臣依然以為不妥,服役者每年都有,日後難免有官吏借此機會,盤剝百姓,那就不妥當了。臣以為,以財產劃分等級,作為免役錢征收常例,這沒有問題,但後續每次的征收,還是要單獨有朝廷商討之後再製定比較好,至於這次的免役錢標準,臣以為富戶的征收降到八千錢比較好。”
呂乂還是反對:“不行,縱然是以陛下仁德,交的還是太少了,若是三萬錢太高了,降低三成三,到兩萬錢也就行了,八千錢實在是太低了……”
兩個人還是爭辯著,但很快上官勝、費禕也開始站出來給諸葛瞻站台,他們認為可以降到一萬錢。
李譔等人也是站不住,等到陛下問向他們的時候,趕緊跳出來力挺諸葛瞻,八千錢甚好,就這個標準之類的。
呂乂又提出財產審核需要嚴格評估,稍有隱瞞者,以欺君罪嚴懲。
諸葛瞻則說,政策過於激進,必致民生不滿,也需要為國家長遠打算。先是說益州諸位大臣都是少有的重臣能吏,豈會欺瞞陛下?又提出流放或者罰沒半數家產就好,然後諸位大臣又是無腦站著諸葛瞻,說著尚書令太過絕情雲雲。
於是很快,朝堂之上,便敲定了免役錢以財產多少劃為五等,分別以二百錢、五百錢、一千錢、三千錢、八千錢的標準施行,有大將軍費禕、尚書令呂乂權力負責核查以及征收,諸葛瞻帶著董厥與樊建,開始規劃金牛道與米倉道修繕工作,新春之後開始實施。
而後便是關於東吳方麵因為魏軍南下以及內部重臣猛將同時去世,希望蜀漢派出援軍協助防禦的策略,費禕等人倒是達成了一致,令永安都督宗預準備好五千人馬,其中以楊宗帶領一千人馬,在吳國允許的情況下,先行進入秭歸,糧秣由吳國負責。宗預在後為增援,應對不測。
劉禪也沒有意見,大手一揮,讓陳祗擬製頒發了下去,隨即又說道:“今年多虧諸位卿家努力,民間的生活也重新恢複以往,朕感念於此,今年給大家的年終賜錢翻了兩番,咱們君臣也歡歡喜喜地過了這個年!”
眾臣聽了也是很高興,雖說這賜錢對他們其中很多人來說沒有多少,但總歸是皇帝的一個態度,就是對自己的肯定。
散朝之後,他們三三兩兩地離開,總算免役錢在那位諸葛小侯爺的爭取下,沒有按照呂乂的想法來,年終紅包有多了不少,這個年終還是不錯的,
雖然總覺得哪裏有點不對……
劉禪將費禕、呂乂、諸葛瞻等人留了下來,說道:“諸卿,衛將軍從前線傳來了軍報,魏軍大軍雲集關中,從長城奪取的糧草也已經消耗大半,他想要撤軍,你們以為如何?”
諸葛瞻率先道:“陛下,此番出戰本就是搶奪長城糧草,削弱魏軍關中的布置,既然已經達成了目標,還消滅了魏軍數千之眾,此戰可以結束了。”
費禕也點頭讚同:“士卒遠征在外,多有思鄉之苦,眼下也到了調派換防的時候,正好讓士卒們乘勝退兵,多加安撫,年後完成前線換防,亦可穩定蜀中軍民之心。”
呂乂想了想,則說道:“如此,臣以為,陛下可派太子殿下到前線勞軍,新春佳節之時,士卒返不迴成都,但要是能見到太子殿下,則必定軍心大悅,也能為日後太子掌軍樹立威望。”
“這個時候讓璿兒去啊?”,劉禪歎了口氣,多有些不舍:“若如此,就讓太子妃和良娣……”
“陛下不可,太子殿下若是孤身前往,則可以振奮士氣,可若是帶著家小前往,豈不是更加勾起士卒的思鄉之情,這會弄巧成拙的。”,呂乂立刻阻止。
劉禪歎了口氣,隨即想了想,又說道:“這樣吧,既然要去,朕再派一個皇子與太子同行,嗯……就讓諶兒去吧,他一直嚷嚷著要跟著太子出去見見世麵,就讓他一同前往,此外,東宮衛良娣的弟弟,衛禮朕見過兩迴,覺得他很是機靈,叫他也一起隨駕。你們可有什麽別的意見?”
呂乂笑道:“陛下能有如此決斷,足見仁愛之心,臣無異議。”費禕與諸葛瞻也表示完全同意。
劉禪放鬆下來,點點頭:“年前一些事情也安排的差不多了,諸卿下去好好休息,這個年大家都安安心心先過了。”
“多謝陛下厚愛,臣等告退。”
皇宮門前,諸葛瞻上了馬,正打算迴府,突然旁邊馬車裏,聲音響了起來:“小侯爺留步!”
諸葛瞻迴頭看去,門簾拉起,卻是杜瓊微笑著看著他:“小侯爺,老夫想請您過府一敘,有事相商,不知您可願意?”
既然是長輩邀請,諸葛瞻自然沒有推拒的理由,隨即笑著說道:“既然是杜老太常相邀,晚輩豈敢推拒,老太常請!”一車一馬,迴到了杜瓊的府邸,茶水點心也早就已經備好了。
“小侯爺請坐,請用茶。”,杜瓊笑了笑。
諸葛瞻知道杜瓊也是有話與他說,於是還是主動地開口詢問,“蒙老太常相邀,十分榮幸,不知有何事情,晚輩能夠幫得上忙?”
“小侯爺可知‘當塗高’?”,杜瓊提到了一個古老的預言。
諸葛瞻聞言微微一笑:“讖緯之語,略有耳聞,不知杜公的意思是?”
杜瓊笑道:“以前周徵君認為‘當塗高者’是魏國,因為魏,是觀闕的名字,正對著道路而顯得高聳,聖人取其相類同而進行論說罷了。古時候人們稱唿官職都不稱為‘曹”;但自從漢代開始,都把官職稱唿作曹,把低級官員稱作‘屬曹’,把吏卒稱為‘侍曹’,此大概就是天意吧。”
諸葛瞻如何聽不出他的意思,隻是默默飲了口茶,隨即說道:“晚輩與讖緯之學隻是粗知一二,不敢多說什麽,然蒙陛下不棄,參與實務多年,若是論大勢,亦有一二心得。以杜公之言,曹魏得天意。此論,晚輩不敢苟同。”
杜瓊聽了也不生氣,笑問道:“哦?不知小侯爺有何高見?”
諸葛瞻笑道:“自古以來,惟賢惟德,方能服人,今歲曹魏有高平陵之變,主君喪權,宗親罹難,司馬懿專權秉政,如當初曹操挾持湣帝之舉,若曹魏真是天命所歸,杜公,他們怎會有此劫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