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上官勝的預測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二日,諸葛瞻打點了行裝,帶上了幾個護衛和屬下,離開成都前往了都江堰。
又過了一天,大朝會隨之展開,隨著朝鍾悠揚響起,文武百官依次步入,整齊站立於兩側,等待君主的到來。
劉禪入殿之後,坐在了禦座之上,隨即開口道:“眾卿可有事上稟?”
呂乂站了出來:“陛下,臣有事。”
“尚書令請說。”
呂乂拱手道:“去歲以來,戰事頻發,漢中與蜀地之間的各條道路,損耗較大,需要進行整修,臣以為此時可派出民夫整修金牛、米倉二道,以便後續商貿往來、糧草轉運。還望陛下允準。”
“這個……整修道路,非一日之功,若是徭役加重,百姓勞苦,朕心實為不忍,並且國庫短時間也掏不出那麽多錢,還是……”
“陛下,臣有對策,可以既可以免百姓徭役之苦,也可以讓國帑不必花費太多。”
劉禪貌似有些驚訝,於是說道:“尚書令,既然有良策,可速速道來。”
呂乂拱手道:“陛下,以往徭役之苦,一在時間過長,影響農時,二在行程太遠,有時候千裏之遙,難堪重負。故而徭役的範圍,定在住所二十裏之內,服役期不變,不可超過三十日。”
一旁的費禕則是說道:“如此的話,偏遠地區的道路可能就無以整修,那又該如何處置?”
呂乂笑道:“大將軍所慮甚是,這邊是第二條,募役,招募人多地方的百姓,前往服役,工錢便按照超出二十裏之外,每人每多行一裏為一錢半,超過服役日期的,每天每人二錢。由朝廷包攬吃住用度。”
費禕卻搖搖頭:“開銷太大了,隻怕朝廷短時間無法……”
“大將軍,別忘了免役錢!若是有人希望免除徭役,自然按照舊例,由縣令派人上門收取免役錢。”,呂乂笑了笑,隨即又拱手道:“陛下,這次的免役錢收取,臣以為可稍作調整,為了體現陛下安民之心,平民百姓的免役錢還是要下降一些。”
又是費禕開口阻止:“尚書令,如此的話,恐怕朝廷的開支就更難了啊。”
“臣的意思是,以財產作為劃定標準,家中田產較少,又不願意或者無法服役的,繳納的錢自然要多一些,比如,更賦免役三百錢,家產多的,可以稍微提升到三萬錢,加的也不多……”
這一句話出來,一下子就炸了鍋,許多士族大臣立刻也是急了,好麽,三百錢一下子變成三萬錢,這是不是太過分了!
中散中大夫李譔立刻站出來:“尚書令此言不妥!免役之法的開支早有定製,也是先祖定下來,豈可隨意更改?更何況,一些百姓也是辛苦攢了一些家底,卻要被免役錢一股腦給征收掉,臣以為,非仁君所為。”
李譔說完之後,也是另有一些人開口說話,紛紛附和了起來,都是說免役錢收的太高。
費禕擰著眉頭,顯然沒決定要不要發言,正在猶豫,旁邊一個灰發的老人,緩緩走了出來:“陛下,臣上官勝有話說。”
“老太尉有話請講。”
“臣曾在上邽任太守,深知百姓徭役之苦,此番金牛道與米倉道的修繕十分重要,是一定要做好的事情,至於呂令君所提的徭役、免役方略,臣以為,諸位同僚大體是讚同的,但免役錢的具體數額,還是需要具體斟酌一番,不然恐有不公。”
劉禪點點頭看向其他人,問道:“以老太尉之見,其他諸卿也是同意修繕棧道,也同意免役錢需要按照每個人所有的財產來分配,但主要還是每部分人的免役錢該收多少,需要具體斟酌,是這樣嗎?大將軍?”
費禕斟酌了一下,還是出列道:“陛下,所言及時,免役錢具體數額還是具體斟酌一下為好。”
“譙大夫以為如何?”,劉禪又看向了譙周。
譙周猶豫片刻,還是躬身行禮:“臣同意陛下您的意思,也是免役錢的問題,細細斟酌一下,其他的,臣沒有意見。”,李譔等人也是跟著附和了兩下。
劉禪點點頭:“如此,此事便這樣定了,另外,朕聽聞巴郡目前仍有些地方豪族,抗拒度田之策,大將軍,就由你安排進行招撫,若是執迷不悟,則可以按照當年涪陵之亂的先例進行處置。”
費禕行了一禮:“請陛下放心,此事臣定會安排好。”
“嗯,散朝吧。”
“兄長,你為何要幫著呂乂,他這個策略,明顯著用免役錢的理由去挖那些士族的錢財,這不是要得罪人嗎?”,上官府邸中,上官雝有些不解地詢問自己的大哥。
上官勝笑了笑:“誠如你所言,那些大臣厭惡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會被收掉很多錢,我提出了收錢收多了,他們自然不會記恨我,至於呂乂,他幹的得罪人的事情,多了,還會在乎這點嗎?更何況,我猜這個計略根本不是他想出來的。”
“啊?兄長這話,從何說起?”
“不然他早就做了。”,上官勝坐了下來,好整以暇。
“那是誰?今天在朝上,小弟我看大將軍也是一頭霧水,總不會是陛下自己想的吧?”,上官雝認可劉禪的仁厚,但覺得這位皇帝陛下,沒有如此的眼光。
“今天上朝,有誰是應該在,但不在的?”,上官勝閉目養神,沒頭沒尾地問了一句。
“當然是那個小侯爺諸葛……嘶……兄長的意思是,這條方略,是他提的?”
上官勝點了點頭:“他前日進宮見了陛下,然後馬上就被陛下支走去巡查都江堰了,顯然是不想讓他插手這件事,陛下也清楚,這件事並不好做,所以,還是讓尚書令繼續吸引仇恨了。此子未來拜將入相,猶未可知啊。”
上官雝笑道:“還是兄長目光長遠,早早與他搭上了線。”
“三弟呢,他去給黃門令送年禮,還沒有迴來?”,上官勝又問道。
“兄長放心,三弟早就迴來了,剛剛帶著兩個侄女出去給家裏置辦年貨了。”,上官雝稍微解釋了一下,然後又有些不解的問道:“兄長,你日常都要給黃皓送些精致小禮物,但又不準我們求黃皓辦事,小弟實在不解這有何用。”
上官勝笑道:“你以為我交好黃皓,隻是為了求他辦事的?內廷有陳祗,外廷有費禕、呂乂他們,找黃皓能辦成什麽事?
上官雝一愣,還是問道:“那,兄長的意思是……”
“黃皓乃是陛下近臣,無論能不能說得上話,很多消息,在他那裏都是可以打探,此人貪婪,以小利相誘,便能有不錯的收獲。”,上官勝笑著解釋了一下。
“原來如此……對了大哥,三弟之前迴來的時候,提了一嘴,說他去拜訪黃皓的時候,遇見了那個上官孝。”,上官雝冷哼一聲:“當年那廝,恃勇自傲,沒想到如今,也要去交流宦官,真是活該。”
“上官孝居然也會去找黃皓?倒是難得。”,上官勝顯然也是有些意外:“此人少時便性格孤傲,喜好武事,通讀文史,對宦官專權的事情,素來鄙視至極,今天這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哼,在怎麽孤傲,終究也要向現實低頭。”,上官雝不以為意,“管他幹什麽?”
“二弟,還是不可輕忽,別忘了,他姓上官。”,上官勝點了點桌麵,“這小子幹了什麽事情,其他人說不定也會想辦法把髒水潑到我們身上,咱們兄弟三人可不能栽在他的身上!”
上官雝聞言,麵色也是凝重了起來,隨即道:“兄長所言也是有理,那,以兄長之見,我們該如何做?”
“他的左將軍府邸還缺人是吧,派幾個咱們的人,潛伏進去,盯住他,有異常雖是來迴報,但不要驚動他。”,上官勝眼神忽然銳利了起來:“其實,他當初願意投降大漢,我都覺得很奇怪,你我兄弟都知道,他不是這樣的性格。”
“兄長,你一直都在懷疑他?!”,上官雝顯然是大為吃驚。
“一開始隻是一些疑慮,但現在,罷了,也沒有真憑實據,說不定他也是經曆變故,性情大變了吧。暫且不用太在乎他,畢竟衛將軍與他關係不錯。”,上官勝說完,又看向上官雝:“二弟,若是為兄所料不錯,北伐也要開始了,你說不定也會有用武之地了。”
“北伐!大哥,你是說,我們有機會迴上邽了?”
“嗯,你想想,金牛道和米倉道的主要目的,還是要軍需用糧為主,如今大肆修繕,肯定已經有這個打算,這兩年你做好準備,可莫要懈怠啊。”
上官雝精神一振:“兄長放心,小弟雖然年近六旬,但上了戰場,殺個十幾個人不在話下!”
又過了一天,大朝會隨之展開,隨著朝鍾悠揚響起,文武百官依次步入,整齊站立於兩側,等待君主的到來。
劉禪入殿之後,坐在了禦座之上,隨即開口道:“眾卿可有事上稟?”
呂乂站了出來:“陛下,臣有事。”
“尚書令請說。”
呂乂拱手道:“去歲以來,戰事頻發,漢中與蜀地之間的各條道路,損耗較大,需要進行整修,臣以為此時可派出民夫整修金牛、米倉二道,以便後續商貿往來、糧草轉運。還望陛下允準。”
“這個……整修道路,非一日之功,若是徭役加重,百姓勞苦,朕心實為不忍,並且國庫短時間也掏不出那麽多錢,還是……”
“陛下,臣有對策,可以既可以免百姓徭役之苦,也可以讓國帑不必花費太多。”
劉禪貌似有些驚訝,於是說道:“尚書令,既然有良策,可速速道來。”
呂乂拱手道:“陛下,以往徭役之苦,一在時間過長,影響農時,二在行程太遠,有時候千裏之遙,難堪重負。故而徭役的範圍,定在住所二十裏之內,服役期不變,不可超過三十日。”
一旁的費禕則是說道:“如此的話,偏遠地區的道路可能就無以整修,那又該如何處置?”
呂乂笑道:“大將軍所慮甚是,這邊是第二條,募役,招募人多地方的百姓,前往服役,工錢便按照超出二十裏之外,每人每多行一裏為一錢半,超過服役日期的,每天每人二錢。由朝廷包攬吃住用度。”
費禕卻搖搖頭:“開銷太大了,隻怕朝廷短時間無法……”
“大將軍,別忘了免役錢!若是有人希望免除徭役,自然按照舊例,由縣令派人上門收取免役錢。”,呂乂笑了笑,隨即又拱手道:“陛下,這次的免役錢收取,臣以為可稍作調整,為了體現陛下安民之心,平民百姓的免役錢還是要下降一些。”
又是費禕開口阻止:“尚書令,如此的話,恐怕朝廷的開支就更難了啊。”
“臣的意思是,以財產作為劃定標準,家中田產較少,又不願意或者無法服役的,繳納的錢自然要多一些,比如,更賦免役三百錢,家產多的,可以稍微提升到三萬錢,加的也不多……”
這一句話出來,一下子就炸了鍋,許多士族大臣立刻也是急了,好麽,三百錢一下子變成三萬錢,這是不是太過分了!
中散中大夫李譔立刻站出來:“尚書令此言不妥!免役之法的開支早有定製,也是先祖定下來,豈可隨意更改?更何況,一些百姓也是辛苦攢了一些家底,卻要被免役錢一股腦給征收掉,臣以為,非仁君所為。”
李譔說完之後,也是另有一些人開口說話,紛紛附和了起來,都是說免役錢收的太高。
費禕擰著眉頭,顯然沒決定要不要發言,正在猶豫,旁邊一個灰發的老人,緩緩走了出來:“陛下,臣上官勝有話說。”
“老太尉有話請講。”
“臣曾在上邽任太守,深知百姓徭役之苦,此番金牛道與米倉道的修繕十分重要,是一定要做好的事情,至於呂令君所提的徭役、免役方略,臣以為,諸位同僚大體是讚同的,但免役錢的具體數額,還是需要具體斟酌一番,不然恐有不公。”
劉禪點點頭看向其他人,問道:“以老太尉之見,其他諸卿也是同意修繕棧道,也同意免役錢需要按照每個人所有的財產來分配,但主要還是每部分人的免役錢該收多少,需要具體斟酌,是這樣嗎?大將軍?”
費禕斟酌了一下,還是出列道:“陛下,所言及時,免役錢具體數額還是具體斟酌一下為好。”
“譙大夫以為如何?”,劉禪又看向了譙周。
譙周猶豫片刻,還是躬身行禮:“臣同意陛下您的意思,也是免役錢的問題,細細斟酌一下,其他的,臣沒有意見。”,李譔等人也是跟著附和了兩下。
劉禪點點頭:“如此,此事便這樣定了,另外,朕聽聞巴郡目前仍有些地方豪族,抗拒度田之策,大將軍,就由你安排進行招撫,若是執迷不悟,則可以按照當年涪陵之亂的先例進行處置。”
費禕行了一禮:“請陛下放心,此事臣定會安排好。”
“嗯,散朝吧。”
“兄長,你為何要幫著呂乂,他這個策略,明顯著用免役錢的理由去挖那些士族的錢財,這不是要得罪人嗎?”,上官府邸中,上官雝有些不解地詢問自己的大哥。
上官勝笑了笑:“誠如你所言,那些大臣厭惡的原因,是因為他們會被收掉很多錢,我提出了收錢收多了,他們自然不會記恨我,至於呂乂,他幹的得罪人的事情,多了,還會在乎這點嗎?更何況,我猜這個計略根本不是他想出來的。”
“啊?兄長這話,從何說起?”
“不然他早就做了。”,上官勝坐了下來,好整以暇。
“那是誰?今天在朝上,小弟我看大將軍也是一頭霧水,總不會是陛下自己想的吧?”,上官雝認可劉禪的仁厚,但覺得這位皇帝陛下,沒有如此的眼光。
“今天上朝,有誰是應該在,但不在的?”,上官勝閉目養神,沒頭沒尾地問了一句。
“當然是那個小侯爺諸葛……嘶……兄長的意思是,這條方略,是他提的?”
上官勝點了點頭:“他前日進宮見了陛下,然後馬上就被陛下支走去巡查都江堰了,顯然是不想讓他插手這件事,陛下也清楚,這件事並不好做,所以,還是讓尚書令繼續吸引仇恨了。此子未來拜將入相,猶未可知啊。”
上官雝笑道:“還是兄長目光長遠,早早與他搭上了線。”
“三弟呢,他去給黃門令送年禮,還沒有迴來?”,上官勝又問道。
“兄長放心,三弟早就迴來了,剛剛帶著兩個侄女出去給家裏置辦年貨了。”,上官雝稍微解釋了一下,然後又有些不解的問道:“兄長,你日常都要給黃皓送些精致小禮物,但又不準我們求黃皓辦事,小弟實在不解這有何用。”
上官勝笑道:“你以為我交好黃皓,隻是為了求他辦事的?內廷有陳祗,外廷有費禕、呂乂他們,找黃皓能辦成什麽事?
上官雝一愣,還是問道:“那,兄長的意思是……”
“黃皓乃是陛下近臣,無論能不能說得上話,很多消息,在他那裏都是可以打探,此人貪婪,以小利相誘,便能有不錯的收獲。”,上官勝笑著解釋了一下。
“原來如此……對了大哥,三弟之前迴來的時候,提了一嘴,說他去拜訪黃皓的時候,遇見了那個上官孝。”,上官雝冷哼一聲:“當年那廝,恃勇自傲,沒想到如今,也要去交流宦官,真是活該。”
“上官孝居然也會去找黃皓?倒是難得。”,上官勝顯然也是有些意外:“此人少時便性格孤傲,喜好武事,通讀文史,對宦官專權的事情,素來鄙視至極,今天這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哼,在怎麽孤傲,終究也要向現實低頭。”,上官雝不以為意,“管他幹什麽?”
“二弟,還是不可輕忽,別忘了,他姓上官。”,上官勝點了點桌麵,“這小子幹了什麽事情,其他人說不定也會想辦法把髒水潑到我們身上,咱們兄弟三人可不能栽在他的身上!”
上官雝聞言,麵色也是凝重了起來,隨即道:“兄長所言也是有理,那,以兄長之見,我們該如何做?”
“他的左將軍府邸還缺人是吧,派幾個咱們的人,潛伏進去,盯住他,有異常雖是來迴報,但不要驚動他。”,上官勝眼神忽然銳利了起來:“其實,他當初願意投降大漢,我都覺得很奇怪,你我兄弟都知道,他不是這樣的性格。”
“兄長,你一直都在懷疑他?!”,上官雝顯然是大為吃驚。
“一開始隻是一些疑慮,但現在,罷了,也沒有真憑實據,說不定他也是經曆變故,性情大變了吧。暫且不用太在乎他,畢竟衛將軍與他關係不錯。”,上官勝說完,又看向上官雝:“二弟,若是為兄所料不錯,北伐也要開始了,你說不定也會有用武之地了。”
“北伐!大哥,你是說,我們有機會迴上邽了?”
“嗯,你想想,金牛道和米倉道的主要目的,還是要軍需用糧為主,如今大肆修繕,肯定已經有這個打算,這兩年你做好準備,可莫要懈怠啊。”
上官雝精神一振:“兄長放心,小弟雖然年近六旬,但上了戰場,殺個十幾個人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