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繁瑣的政務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馬先生,這新的犁用起來似乎比蜀工犁要更好了。”,諸葛瞻在田地之中忙碌了一會兒,笑著走了上來。
馬鈞已經五十了,身體有些佝僂,但精神還不錯,笑了笑:“這改造之後的蜀工犁,在轅頭加裝了轉盤,可以更加便捷的轉向,而且若是沒有牛,人拉著也可以用,比簡單的耕犁要高效的多了。”
諸葛瞻笑著點點頭:“是啊,如此的話,一個人就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老百姓能有更多的活路,這都是你馬先生的功勞啊。”
馬鈞笑了笑,又想到什麽,開口詢問:“對了,侯爺,聽說呂侍中的病……”
諸葛瞻聽了也是沉默半晌,然後搖了搖頭:“也就是這幾天了。兩年前,神醫董奉給董侍中續了命,但也隻能維持兩年……也算是從上天那裏借來的壽數了。”
馬鈞無奈歎了口氣:“天有不測風雲啊,董侍中也算一個良臣,可惜了。”
諸葛瞻拿過一旁的麻布,擦了一下臉上身上的泥土,說道:“馬先生,早點休息,我先迴尚書台了。”
馬鈞點點頭。
諸葛瞻迴到尚書台時,正值午後的忙碌時刻。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堆滿公文的桌麵上,形成斑駁的光影,呂乂正埋首於其中。
“令君,瞻迴來了。”,諸葛瞻先行了禮。
呂乂抬頭看到諸葛瞻,眼睛一亮:“思遠迴來了?來快坐,正好本官有些事情要找你商議。”
思遠點點頭,在一旁的空案旁坐了下來:“令君,有什麽要緊事嗎?”
“關中魏軍有些異動,鎮北大將軍申請調撥一些軍糧,以備不測,你以為如何?”
諸葛瞻想了想,迴答道:“曹魏短時間之內應該沒有進攻的機會,不過瞻以為,依然可以調撥給漢中糧草,我們借這個機會,將蜀中到巴中、漢中一帶的驛路考察整頓一番,以便日後北伐東進加快進軍效率。”
呂乂點點頭:“這些年戰事多發,驛路的問題,多有暴露,以此為契機,也是個不錯的辦法,不過,這負責的官員,不可馬虎,思遠你有什麽人選嗎?”
諸葛瞻也似乎早就想好了:“漢中護軍劉敏如何?他在漢中時候,便負責過褒斜道、儻駱道的巡查維護,對這些事情有些心得,應當是合適人選,興勢之戰後他本來也應該有功勞升職,令君以為呢?”
“嗯,正好他還在成都,既如此,本官便上書陛下處理這件事。”,呂乂又說道,“還有南中庲降都督的事情也不能再拖了,陛下有意張表,但大將軍有意霍弋,你以為他們二人誰更加合適?”
“霍將軍已經在南中當了幾年官,應該是更有經驗,不過張表乃已故子喬公之子,性情寬仁,也是一個不錯的人選……令君,不妨以張表為庲降都督,霍弋為屯副貳都督作為輔弼,等到過了幾年之後,在調張表迴京任職,以霍弋繼任庲降都督,如何?”
呂乂思考了一下,笑道:“不錯,如此安排也是兩全之法。”
諸葛瞻想了想,於是將自己獲得的北方情報說了一番:“令君,曹魏那邊曹爽為代表的宗室與司馬懿蔣濟為代表的士族明爭暗鬥,十分激烈,眼下曹爽數年攻戰都沒有獲勝,威望大跌,士族近期恐怕會對曹爽的勢力有所動作,這也是我們整頓內部的良機。”
呂乂將旁邊一個匣子遞給了他,說道:“這裏正好有一份洛陽送來的情報,你可以看看,看起來曹魏眼下內部紛爭挺嚴重的。”
“哦?”,諸葛瞻接過匣子,打開了裏麵的布帛查看了一下之後,有些好笑:“曹爽這是瘋了嗎?這什麽節骨眼了,居然還在打壓宗親,這不是斷掉了自己最後的助力嗎?”
呂乂笑了笑:“曹家看起來不行了,這個曹爽手腕能力與曹叡差的太遠,恐怕很快就握不住自己的權力了。不知道他會是個什麽下場。”
諸葛瞻又說道:“令君,不妨去信大將軍,這段時間,邊疆巡查還是加一些人,這幾個月我覺得謹慎一些比較好。”
呂乂表示讚同:“你說的有道理,這件事我會去信大將軍,讓他處理好的。”,頓了頓,他又想起來一件事:“對了思遠,涪陵郡那邊令則也已經收尾了,根據目前報上來的數字,需要遷移作亂的徐、謝、藺三家四千餘戶,入蜀郡安置,另外範家族長的侄子範支也自請入蜀,範家認下了之前兼並土地的過錯,但此番協助車騎將軍兵不血刃地平亂,亦是有功之臣,本官想著給他一個縣令當當。”
諸葛瞻想了想,迴答道:“等到他們到了再說吧,這位範公子,瞻倒是想著見他一麵,此人頗有謀略,若是願意的話,或可入軍參讚。”
呂乂好笑道:“你也是求賢若渴啊,什麽人才都想著往軍隊裏塞。對了,譙公那個姓陳的小子怎麽樣?聽說他是個有些呆板的人,恐怕不是好相與的吧?”
諸葛瞻笑了笑:“承祚雖然年輕,也不能說他呆板,隻能說他做事有自己的原則罷了,這未必是壞事,目前隻是先讓他熟悉一些民政軍務而已,他學的挺認真的。”
呂乂搖搖頭:“認真沒有用,處理政務不是一句認真就可以做好事情的,很多情況,需要斡旋、轉圜,那就不是隨隨便便能夠處理清楚的了。思遠啊,你也跟著我處理了很多的事務了,當知道其中的奧妙,那個陳壽,若是能行的話,早早讓他下地方曆練,不然就得想辦法給他另找出路了。”
諸葛瞻點點頭:“令君放心,這些事,思遠知道其中利害,不會耽誤國事的。”
呂乂笑了笑:“那就好,你雖然年輕,但處理事情已經很老辣了,這些事情,我就不多嘴了。”
傍晚時分,諸葛瞻迴到了家中,劉雁笑著走了上來,遞給了他一封書信:“子引來信了,他們已經在返程的路上了,你看看吧。”
諸葛瞻立刻接過書信讀了起來,麵色頓時古怪了起來,有些疑惑道:“子引說太子納了一個良娣?這是怎麽迴事?”
劉雁也是笑道:“看起來是太子在陰平認識的女子,子引知道的不多,似乎與太子相識了好幾年,涼州士族旁支出身,太子打算將她接迴來先安置好,然後再與陛下說納娶的事情。”,然後又補充了一句,“太子妃也見過了那個女子,似乎也很喜歡她。”
諸葛瞻聽了也是好笑,太子到前方曆練,然後就抱得美人歸,這也是天道酬勤?
馬鈞已經五十了,身體有些佝僂,但精神還不錯,笑了笑:“這改造之後的蜀工犁,在轅頭加裝了轉盤,可以更加便捷的轉向,而且若是沒有牛,人拉著也可以用,比簡單的耕犁要高效的多了。”
諸葛瞻笑著點點頭:“是啊,如此的話,一個人就可以耕種更多的土地。老百姓能有更多的活路,這都是你馬先生的功勞啊。”
馬鈞笑了笑,又想到什麽,開口詢問:“對了,侯爺,聽說呂侍中的病……”
諸葛瞻聽了也是沉默半晌,然後搖了搖頭:“也就是這幾天了。兩年前,神醫董奉給董侍中續了命,但也隻能維持兩年……也算是從上天那裏借來的壽數了。”
馬鈞無奈歎了口氣:“天有不測風雲啊,董侍中也算一個良臣,可惜了。”
諸葛瞻拿過一旁的麻布,擦了一下臉上身上的泥土,說道:“馬先生,早點休息,我先迴尚書台了。”
馬鈞點點頭。
諸葛瞻迴到尚書台時,正值午後的忙碌時刻。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堆滿公文的桌麵上,形成斑駁的光影,呂乂正埋首於其中。
“令君,瞻迴來了。”,諸葛瞻先行了禮。
呂乂抬頭看到諸葛瞻,眼睛一亮:“思遠迴來了?來快坐,正好本官有些事情要找你商議。”
思遠點點頭,在一旁的空案旁坐了下來:“令君,有什麽要緊事嗎?”
“關中魏軍有些異動,鎮北大將軍申請調撥一些軍糧,以備不測,你以為如何?”
諸葛瞻想了想,迴答道:“曹魏短時間之內應該沒有進攻的機會,不過瞻以為,依然可以調撥給漢中糧草,我們借這個機會,將蜀中到巴中、漢中一帶的驛路考察整頓一番,以便日後北伐東進加快進軍效率。”
呂乂點點頭:“這些年戰事多發,驛路的問題,多有暴露,以此為契機,也是個不錯的辦法,不過,這負責的官員,不可馬虎,思遠你有什麽人選嗎?”
諸葛瞻也似乎早就想好了:“漢中護軍劉敏如何?他在漢中時候,便負責過褒斜道、儻駱道的巡查維護,對這些事情有些心得,應當是合適人選,興勢之戰後他本來也應該有功勞升職,令君以為呢?”
“嗯,正好他還在成都,既如此,本官便上書陛下處理這件事。”,呂乂又說道,“還有南中庲降都督的事情也不能再拖了,陛下有意張表,但大將軍有意霍弋,你以為他們二人誰更加合適?”
“霍將軍已經在南中當了幾年官,應該是更有經驗,不過張表乃已故子喬公之子,性情寬仁,也是一個不錯的人選……令君,不妨以張表為庲降都督,霍弋為屯副貳都督作為輔弼,等到過了幾年之後,在調張表迴京任職,以霍弋繼任庲降都督,如何?”
呂乂思考了一下,笑道:“不錯,如此安排也是兩全之法。”
諸葛瞻想了想,於是將自己獲得的北方情報說了一番:“令君,曹魏那邊曹爽為代表的宗室與司馬懿蔣濟為代表的士族明爭暗鬥,十分激烈,眼下曹爽數年攻戰都沒有獲勝,威望大跌,士族近期恐怕會對曹爽的勢力有所動作,這也是我們整頓內部的良機。”
呂乂將旁邊一個匣子遞給了他,說道:“這裏正好有一份洛陽送來的情報,你可以看看,看起來曹魏眼下內部紛爭挺嚴重的。”
“哦?”,諸葛瞻接過匣子,打開了裏麵的布帛查看了一下之後,有些好笑:“曹爽這是瘋了嗎?這什麽節骨眼了,居然還在打壓宗親,這不是斷掉了自己最後的助力嗎?”
呂乂笑了笑:“曹家看起來不行了,這個曹爽手腕能力與曹叡差的太遠,恐怕很快就握不住自己的權力了。不知道他會是個什麽下場。”
諸葛瞻又說道:“令君,不妨去信大將軍,這段時間,邊疆巡查還是加一些人,這幾個月我覺得謹慎一些比較好。”
呂乂表示讚同:“你說的有道理,這件事我會去信大將軍,讓他處理好的。”,頓了頓,他又想起來一件事:“對了思遠,涪陵郡那邊令則也已經收尾了,根據目前報上來的數字,需要遷移作亂的徐、謝、藺三家四千餘戶,入蜀郡安置,另外範家族長的侄子範支也自請入蜀,範家認下了之前兼並土地的過錯,但此番協助車騎將軍兵不血刃地平亂,亦是有功之臣,本官想著給他一個縣令當當。”
諸葛瞻想了想,迴答道:“等到他們到了再說吧,這位範公子,瞻倒是想著見他一麵,此人頗有謀略,若是願意的話,或可入軍參讚。”
呂乂好笑道:“你也是求賢若渴啊,什麽人才都想著往軍隊裏塞。對了,譙公那個姓陳的小子怎麽樣?聽說他是個有些呆板的人,恐怕不是好相與的吧?”
諸葛瞻笑了笑:“承祚雖然年輕,也不能說他呆板,隻能說他做事有自己的原則罷了,這未必是壞事,目前隻是先讓他熟悉一些民政軍務而已,他學的挺認真的。”
呂乂搖搖頭:“認真沒有用,處理政務不是一句認真就可以做好事情的,很多情況,需要斡旋、轉圜,那就不是隨隨便便能夠處理清楚的了。思遠啊,你也跟著我處理了很多的事務了,當知道其中的奧妙,那個陳壽,若是能行的話,早早讓他下地方曆練,不然就得想辦法給他另找出路了。”
諸葛瞻點點頭:“令君放心,這些事,思遠知道其中利害,不會耽誤國事的。”
呂乂笑了笑:“那就好,你雖然年輕,但處理事情已經很老辣了,這些事情,我就不多嘴了。”
傍晚時分,諸葛瞻迴到了家中,劉雁笑著走了上來,遞給了他一封書信:“子引來信了,他們已經在返程的路上了,你看看吧。”
諸葛瞻立刻接過書信讀了起來,麵色頓時古怪了起來,有些疑惑道:“子引說太子納了一個良娣?這是怎麽迴事?”
劉雁也是笑道:“看起來是太子在陰平認識的女子,子引知道的不多,似乎與太子相識了好幾年,涼州士族旁支出身,太子打算將她接迴來先安置好,然後再與陛下說納娶的事情。”,然後又補充了一句,“太子妃也見過了那個女子,似乎也很喜歡她。”
諸葛瞻聽了也是好笑,太子到前方曆練,然後就抱得美人歸,這也是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