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意外的故人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諸葛瞻仔細地讀著手中的信件,不由地有些眉頭緊皺,陳祗給他帶來的這些信息太過於震動,竟然主動約自己內外勾結?
然而他卻猶豫了起來,陳祗有些話說的並沒有錯,劉禪性格仁厚,但有些缺少決斷,沒有什麽雄心壯誌,這樣的皇帝是很容易懈怠的。如果答應陳祗的要求,與他內外合作掌權,似乎是能夠集中力量的最好方式。
可那樣的話,自己成什麽了?內外勾結,掌控權柄。自己這樣做的事情,與王莽、曹操想做的,有什麽區別?
活了兩世五十多年,可是這個情況,還真叫他頭大。
走出了軍帳,看了看天空中繁星點點,長歎了一口氣:“父親,您會怎麽選啊?”
雖然愁人,但諸葛瞻也知道這件事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想清楚,因此也就暫時投入到了新軍的編練之中,倒也充實痛快。
幾個月之後,延熙四年正月,正當所有人歡慶完新年的時候,兩個消息傳入了京師。永安都督陳到年邁身故,東吳太子孫登病情加重,不治身亡。
“兄長,你沒事吧?”,接到陳到去世的消息,羅憲十分傷心,諸葛瞻也隻好上門安撫。
“唉,陳都督當年授我武藝,教我忠孝之道,可惜,我卻連他最後一麵都沒有見到……”,羅憲滿麵悲戚。
諸葛瞻歎了口氣,繼續勸道:“叔至老將軍,年過七旬,已經是高壽了,聽說是無疾而終,沒有痛苦,這未嚐是壞事。”
“我知道……我知道……你讓我緩緩,緩緩……”
一個孩童跑了進來,看到正在哭泣的羅憲,還有一旁的諸葛瞻,欲言又止,諸葛瞻眼尖,隨即就走了過來,低聲道:“是小羅襲?找你父親有事?”
羅襲點點頭,低聲道:“世叔,師公來了,我來叫父親出去,可這……”
諸葛瞻歎了口氣,點點頭:“世叔我去迎接,你在這裏盯著,不要讓你父親傷心過頭就是。”,於是留了羅襲在場,自己匆匆走了出去。
“晚輩拜見譙公!”,諸葛瞻在偏廳見到了來訪的譙周,立刻行禮。
“令則呢?”譙周還是關心自己的愛徒。
“唉,叔至老將軍去世,兄長心中自然不好過,這番淚不哭出來,會憋壞的。”,諸葛瞻也是對羅憲感同身受。
“朝廷要派人出使東吳,譙某來看看他的情況,隻是眼下令則這個狀況實在是不適合出使了,宗德豔還需要一兩位符使同行。”,譙周不由有些擔憂,隨即看了看諸葛瞻,“思遠,這次能不能你陪著宗將軍出使東吳?”
“啊?我?”,諸葛瞻又驚了一下,“這是不是太突然了?我實在沒有出使外國的經驗……”
譙周沉默了一下,說道:“主要還有個消息,你大伯諸葛瑾,身體也不是很好,他托人送了私信前來,希望見一麵羽林郎諸葛攀。”
“原來是這樣……”,諸葛瞻聽說諸葛瑾身體不好,心中也不好過,想了想,決定答應了下來,“既如此,晚輩確實該去一次。”
“令則心情不好,我這個老師也不好打攪他,思遠,你去一趟老夫府上,正好有些事情,跟你說一下。”
諸葛瞻表示了同意,迴頭與羅襲囑咐了一下,便跟著譙周離開了。等到了譙周的府上,他的兒子譙賢走了出來,向父親行禮。
“父親,陳熠叔叔來了,正在偏廳等您。”
譙周看了看諸葛瞻,點點頭:“上茶吧。”
兩個人走了進去,裏麵正在坐著的陳熠站了了進來,旁邊站了一個小孩子。諸葛瞻看著陳熠頭上包裹著頭巾,心中疑惑,陳熠這個名字他也是聽得耳熟,倒也抑製住了發問的衝動。
陳熠也看到了諸葛瞻,覺得麵生,於是問到:“允南兄,這位可是你的新弟子?”
諸葛瞻還是很有禮貌:“晚輩諸葛瞻見過前輩。”
陳熠突然變了麵色:“諸…諸葛瞻?丞相是你什麽人?”
諸葛瞻聽則對方語氣不對頭,有些疑惑:“正是先父,敢問前輩您……”
陳熠聞言,表情複雜,歎了口氣:“如此,倒是我來得不巧了。”
譙周卻輕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輕輕發話:“德遠兄,這麽多年,還放不下嗎?”
陳熠麵色一僵,沉默不語,小孩子卻好奇地看來看去。譙周又對諸葛瞻說道:“思遠可知道這位陳大人之前是何官職嗎?”
諸葛瞻聽得滿頭霧水,隻好答道:“晚輩不知,還請譙公解惑。”
“十四年之前,這位陳大人正是罪將馬謖的隨軍參軍。”
諸葛瞻聞言一驚。此事他後來也是了解到說,馬謖丟失街亭,臨陣脫逃,下獄自殺。副將張休李盛臨陣怯敵,論罪被殺。黃襲雖有戰敗之過,但不懼生死,突圍報信,因此減輕責罰,削職為民。其他參軍和校尉以諫阻不利,或罷職流放,或處髡刑。眼下這位陳大人既然沒有流放,那麽就是……
陳熠眼神複雜地看著沉默的諸葛瞻,將頭上包布取下,正是一個光溜溜的腦袋。諸葛瞻看著陳熠的態度,顯然對當年的裁決心存芥蒂,看起來自己要想辦法解開這個疙瘩,站起身拱手道:“晚輩曾聽聞此事,乃是馬謖紙上談兵,剛愎自用,張休李盛溜須拍馬,一意鼓動。黃襲等多人諫阻不為其所聽從,故有街亭大敗,陳大人雖有連坐之責,晚輩以為您也是無能為力。”
陳熠直直看著他,追了一句:“我當時勸了馬謖三天,他不聽,我又能如何?你一個十二歲孩童都知道這個道理,為什麽丞相當時不肯放過我們?”
諸葛瞻冷靜道:“以晚輩愚見,先父不是不願,而是不能。”
陳熠聞言,隻是看著他不說話。
諸葛瞻繼續道:“街亭大敗,非同小可。非一二將所能擔責之過。無論內情如何,馬謖違令在前,亂軍於中,棄軍於後,軍隊潰散,外人看來,涉及軍官必然有過。若非王平,黃襲那樣有整軍或者贖罪之舉,又何能幸免?先父初掌北伐軍務,自當從自己開始一視同仁,從嚴治罪。還望陳大人體諒先父,晚輩替先父向您致歉。”
陳熠歎了口氣,心裏也看開了不少,說道:“陳某也知道自己罪過,少公子不必如此。”
旁邊一直聽著他們對話的陳熠兒子也忍不住說話了:“阿父,你的頭發還能長出來嘛?”
陳熠聞言,笑笑摸著兒子的腦袋:“壽兒乖,阿父頭發很快會長出來了。”,隨後轉頭問譙周:“允南兄博學多聞,還請收下吾兒做弟子,修習德行,還望允南兄接納。”
譙周點點頭:“德遠兄之請,譙某從不推卻,我看賢侄聰慧可愛,他日必能成才。卻不知道孩子叫什麽?”
陳熠笑了笑:“我給他取名叫陳壽。”
然而他卻猶豫了起來,陳祗有些話說的並沒有錯,劉禪性格仁厚,但有些缺少決斷,沒有什麽雄心壯誌,這樣的皇帝是很容易懈怠的。如果答應陳祗的要求,與他內外合作掌權,似乎是能夠集中力量的最好方式。
可那樣的話,自己成什麽了?內外勾結,掌控權柄。自己這樣做的事情,與王莽、曹操想做的,有什麽區別?
活了兩世五十多年,可是這個情況,還真叫他頭大。
走出了軍帳,看了看天空中繁星點點,長歎了一口氣:“父親,您會怎麽選啊?”
雖然愁人,但諸葛瞻也知道這件事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想清楚,因此也就暫時投入到了新軍的編練之中,倒也充實痛快。
幾個月之後,延熙四年正月,正當所有人歡慶完新年的時候,兩個消息傳入了京師。永安都督陳到年邁身故,東吳太子孫登病情加重,不治身亡。
“兄長,你沒事吧?”,接到陳到去世的消息,羅憲十分傷心,諸葛瞻也隻好上門安撫。
“唉,陳都督當年授我武藝,教我忠孝之道,可惜,我卻連他最後一麵都沒有見到……”,羅憲滿麵悲戚。
諸葛瞻歎了口氣,繼續勸道:“叔至老將軍,年過七旬,已經是高壽了,聽說是無疾而終,沒有痛苦,這未嚐是壞事。”
“我知道……我知道……你讓我緩緩,緩緩……”
一個孩童跑了進來,看到正在哭泣的羅憲,還有一旁的諸葛瞻,欲言又止,諸葛瞻眼尖,隨即就走了過來,低聲道:“是小羅襲?找你父親有事?”
羅襲點點頭,低聲道:“世叔,師公來了,我來叫父親出去,可這……”
諸葛瞻歎了口氣,點點頭:“世叔我去迎接,你在這裏盯著,不要讓你父親傷心過頭就是。”,於是留了羅襲在場,自己匆匆走了出去。
“晚輩拜見譙公!”,諸葛瞻在偏廳見到了來訪的譙周,立刻行禮。
“令則呢?”譙周還是關心自己的愛徒。
“唉,叔至老將軍去世,兄長心中自然不好過,這番淚不哭出來,會憋壞的。”,諸葛瞻也是對羅憲感同身受。
“朝廷要派人出使東吳,譙某來看看他的情況,隻是眼下令則這個狀況實在是不適合出使了,宗德豔還需要一兩位符使同行。”,譙周不由有些擔憂,隨即看了看諸葛瞻,“思遠,這次能不能你陪著宗將軍出使東吳?”
“啊?我?”,諸葛瞻又驚了一下,“這是不是太突然了?我實在沒有出使外國的經驗……”
譙周沉默了一下,說道:“主要還有個消息,你大伯諸葛瑾,身體也不是很好,他托人送了私信前來,希望見一麵羽林郎諸葛攀。”
“原來是這樣……”,諸葛瞻聽說諸葛瑾身體不好,心中也不好過,想了想,決定答應了下來,“既如此,晚輩確實該去一次。”
“令則心情不好,我這個老師也不好打攪他,思遠,你去一趟老夫府上,正好有些事情,跟你說一下。”
諸葛瞻表示了同意,迴頭與羅襲囑咐了一下,便跟著譙周離開了。等到了譙周的府上,他的兒子譙賢走了出來,向父親行禮。
“父親,陳熠叔叔來了,正在偏廳等您。”
譙周看了看諸葛瞻,點點頭:“上茶吧。”
兩個人走了進去,裏麵正在坐著的陳熠站了了進來,旁邊站了一個小孩子。諸葛瞻看著陳熠頭上包裹著頭巾,心中疑惑,陳熠這個名字他也是聽得耳熟,倒也抑製住了發問的衝動。
陳熠也看到了諸葛瞻,覺得麵生,於是問到:“允南兄,這位可是你的新弟子?”
諸葛瞻還是很有禮貌:“晚輩諸葛瞻見過前輩。”
陳熠突然變了麵色:“諸…諸葛瞻?丞相是你什麽人?”
諸葛瞻聽則對方語氣不對頭,有些疑惑:“正是先父,敢問前輩您……”
陳熠聞言,表情複雜,歎了口氣:“如此,倒是我來得不巧了。”
譙周卻輕拍了一下他的肩膀,輕輕發話:“德遠兄,這麽多年,還放不下嗎?”
陳熠麵色一僵,沉默不語,小孩子卻好奇地看來看去。譙周又對諸葛瞻說道:“思遠可知道這位陳大人之前是何官職嗎?”
諸葛瞻聽得滿頭霧水,隻好答道:“晚輩不知,還請譙公解惑。”
“十四年之前,這位陳大人正是罪將馬謖的隨軍參軍。”
諸葛瞻聞言一驚。此事他後來也是了解到說,馬謖丟失街亭,臨陣脫逃,下獄自殺。副將張休李盛臨陣怯敵,論罪被殺。黃襲雖有戰敗之過,但不懼生死,突圍報信,因此減輕責罰,削職為民。其他參軍和校尉以諫阻不利,或罷職流放,或處髡刑。眼下這位陳大人既然沒有流放,那麽就是……
陳熠眼神複雜地看著沉默的諸葛瞻,將頭上包布取下,正是一個光溜溜的腦袋。諸葛瞻看著陳熠的態度,顯然對當年的裁決心存芥蒂,看起來自己要想辦法解開這個疙瘩,站起身拱手道:“晚輩曾聽聞此事,乃是馬謖紙上談兵,剛愎自用,張休李盛溜須拍馬,一意鼓動。黃襲等多人諫阻不為其所聽從,故有街亭大敗,陳大人雖有連坐之責,晚輩以為您也是無能為力。”
陳熠直直看著他,追了一句:“我當時勸了馬謖三天,他不聽,我又能如何?你一個十二歲孩童都知道這個道理,為什麽丞相當時不肯放過我們?”
諸葛瞻冷靜道:“以晚輩愚見,先父不是不願,而是不能。”
陳熠聞言,隻是看著他不說話。
諸葛瞻繼續道:“街亭大敗,非同小可。非一二將所能擔責之過。無論內情如何,馬謖違令在前,亂軍於中,棄軍於後,軍隊潰散,外人看來,涉及軍官必然有過。若非王平,黃襲那樣有整軍或者贖罪之舉,又何能幸免?先父初掌北伐軍務,自當從自己開始一視同仁,從嚴治罪。還望陳大人體諒先父,晚輩替先父向您致歉。”
陳熠歎了口氣,心裏也看開了不少,說道:“陳某也知道自己罪過,少公子不必如此。”
旁邊一直聽著他們對話的陳熠兒子也忍不住說話了:“阿父,你的頭發還能長出來嘛?”
陳熠聞言,笑笑摸著兒子的腦袋:“壽兒乖,阿父頭發很快會長出來了。”,隨後轉頭問譙周:“允南兄博學多聞,還請收下吾兒做弟子,修習德行,還望允南兄接納。”
譙周點點頭:“德遠兄之請,譙某從不推卻,我看賢侄聰慧可愛,他日必能成才。卻不知道孩子叫什麽?”
陳熠笑了笑:“我給他取名叫陳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