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論大赦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劉林輕撫手中的《吳子兵法》,似乎感受到父親正看著他一般。
心中定了定神,向著母親一禮:“母親,孩兒先去準備行裝,明日就去軍營了。”
王氏點點頭,看著兒子離去的背影,也是微微輕歎,喃喃自語:“這樣也好,有點事做,也就不至於胡思亂想了。”
第二天,劉林就出發前往軍營,而諸葛瞻也等來他居家上課的老師。
“小侯爺,今歲陛下改元延熙,可知其中含義?”,孟光笑著問諸葛瞻,今天他沒有帶任何書籍,想要跟諸葛瞻來一場特殊的問答。
諸葛瞻想了想,迴答道:“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眾長謂之永。庶績鹹熙,是為廣也。而我大漢又以火為德,延熙乃是延續漢祚,安邦定國的意思。”
孟光點點頭:“改元時,同時施行了大赦,你可知我大漢為何會有大赦?”
諸葛瞻對於這一點倒是有不少的想法:“《尚書有雲》:眚災肆赦,怙終賊刑。若是以因天災人禍而觸犯法律的行為,不視為罪。大漢高祖立國有言:德主刑輔,無為慎刑。先秦法製嚴苛,殘暴虐民,因而高祖以為,君臣主政隻有仁義寬免,德治複禮,愛人得仁,寬宥百 姓,才能恩澤於世,長治久安。後來王莽篡逆,橫征暴斂,魚肉鄉裏,光武帝中興大漢,數行寬宥德政,民心安定,可謂張弛有度。”
孟光隨即問道:“那麽,大赦,可有弊端?”
“有!”諸葛瞻迴答的很果決,“大赦之道,可為國家刑法的輔助,卻不可為常態。昔日子產主政曾說過,人們看見猛烈的大火會害怕,因此很少人被燒死,人們喜歡在平靜的溪流裏嬉戲,卻往往被淹死。所以用寬容的方法治國比較困難,如不是真正的仁德之人,濫用寬恕治國,還不如用剛猛的刑法來的容易。後來太叔治理人民,不忍心用嚴厲的律法,於是鄭國多盜竊奸邪之事,甚至有暴亂之事,太叔非常後悔。所以,學生以為,治理國家應該本著公正之心,絕對不能施舍不恰當的恩惠。”
“說得好!”,孟光忍不住鼓了掌,顯然是十分滿意這位學生的表現,“當年先昭烈帝曾說過,他曾與陳元方、鄭康成兩位大儒交往,從他們的言談中,可知天下興衰治亂的道理,但他們從沒談及赦罪也是治國之道。又如劉景升、劉季玉幾乎每年都大赦人犯,但是對他們治理國家帶來了什麽好處呢?”
諸葛瞻聽了孟光的話,覺得他這位老師似乎意有所指:“老師不讚同今年的大赦?”
孟光沉默了一下,還是說道:“是,老夫並不讚同,大赦的頻率、罪犯類型,以及事後的安排和處理都是極其重要的點,可……這些事情,雖然是蔣大將軍給陛下進言的,但具體事務卻是費令君去操辦的,他那個人…太講究人情往來,隻怕是會心軟在裏麵赦免一些不該赦免的人啊。”
“費令君也是理政多年,想來自有分寸,老師會不會多慮了?”,諸葛瞻也記得上一世費禕主政之後,喜歡搞大赦,孟光也因此直言衝撞了費禕,後來因事免官。
難道費禕還是個小心眼嗎?可也不想啊?
“但願吧!”,孟光歎了口氣,“希望老夫對他的認知是錯誤的,如今奸佞之人像鷹、隼一樣剛開始攻擊作惡,如果還頻繁大赦,愈加原諒有罪的人,上冒犯天時,下違反人心,隻怕國運也要受到影響啊。”
好好的教學,一下子就變了,孟光在一旁長籲短歎,倒是小他五十多歲的諸葛瞻,一直在好言勸慰,安撫老人家。
等到學習結束了,孟光點著竹杖離開了府邸,臨走時看著他突然笑道:“你這娃娃也是有趣,十幾歲的人大道理一套一套,見識和想法倒也不輸給那些四五十歲的人,孺子可教啊。”
諸葛瞻嘿嘿一笑,開玩笑,上一世三十多,這一世又活了好幾年,那可不就四十多了嗎。
送走了孟光,諸葛瞻又陪著母親吃了晚飯,隨即自己迴到了房間休息,望著牆壁出神。
今年是延熙元年,開春之後,龍骨水車也要開始嚐試進行開荒試驗,薑維應該也要出兵陰平去屯田了,就是不知道那個王嗣,是不是有那個能力應對邊疆的羌胡蠻夷。
至於越嶲那邊,聽說張嶷上任到現在還沒有兩個月,就已經安撫了有五個部落,殺了兩個叛亂首領隗渠和冬逢,控製了三分之一的越嶲郡領土。
這是不是有點太厲害了,上一世好像都沒這效率啊?
諸葛瞻仔細想了想,卻又釋然了,上一世張嶷是延熙三年才上任越嶲郡太守,那個時候怕是蠻夷叛亂已經成勢,所以更難搞,這一世應該是還沒有怎麽成氣候,因此更容易清理吧。
眼下曹魏那邊遼東打的如火如荼,而且曹叡的壽命應該就在明年了,這也給了一些時間讓大漢在邊界進行實邊屯墾,隻要打造好幾個出兵的據點,日後的北伐就能更加順暢。
嗯,還不錯,自己這邊先把基礎弄好,治國庶政、軍務武功,都盡量不要落下。
數千裏之外的遼西,毋丘儉得到援兵的消息。
“哦·?朝廷派了太尉前來增援?!”,毋丘儉這邊與公孫淵打的膠著,聽到了這個好消息可算是放鬆了不少。
毋丘秀點點頭:“來人還傳來了太尉的軍令,說是讓我們堅守壁壘,不要主動進攻,製造我軍暫且無力虛弱的假象,確保公孫淵老老實實地呆在襄平城裏即可。”
毋丘儉想了想,似乎也是想明白了:“還是老太尉深謀遠慮,眼下公孫淵據守遼水,防備嚴密,隻要我軍暫且示弱,他便也會鬆懈下來,等到太尉的援軍一到,合兵擊之,乃是上策。”
一旁的副將王頎說道:“毋丘將軍,卑職以為,可以時不時的放點牛羊出去,讓公孫淵偶爾搶個幾十頭,這樣也可以進一步麻痹他!”
“嗯,你說的有道理,就這樣辦。”,頓了頓,他又問道:“兗州那邊的準備怎麽樣了?”
毋丘秀迴答道:“說是已經完成了八成的準備,就等著下命令,說是配合主力從列口一帶登陸樂浪郡。”
“好!”毋丘儉用力捶打桌麵,“隻要太尉援兵一到,我軍就可以出動,到時候定叫那公孫淵,束手就擒!”
心中定了定神,向著母親一禮:“母親,孩兒先去準備行裝,明日就去軍營了。”
王氏點點頭,看著兒子離去的背影,也是微微輕歎,喃喃自語:“這樣也好,有點事做,也就不至於胡思亂想了。”
第二天,劉林就出發前往軍營,而諸葛瞻也等來他居家上課的老師。
“小侯爺,今歲陛下改元延熙,可知其中含義?”,孟光笑著問諸葛瞻,今天他沒有帶任何書籍,想要跟諸葛瞻來一場特殊的問答。
諸葛瞻想了想,迴答道:“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眾長謂之永。庶績鹹熙,是為廣也。而我大漢又以火為德,延熙乃是延續漢祚,安邦定國的意思。”
孟光點點頭:“改元時,同時施行了大赦,你可知我大漢為何會有大赦?”
諸葛瞻對於這一點倒是有不少的想法:“《尚書有雲》:眚災肆赦,怙終賊刑。若是以因天災人禍而觸犯法律的行為,不視為罪。大漢高祖立國有言:德主刑輔,無為慎刑。先秦法製嚴苛,殘暴虐民,因而高祖以為,君臣主政隻有仁義寬免,德治複禮,愛人得仁,寬宥百 姓,才能恩澤於世,長治久安。後來王莽篡逆,橫征暴斂,魚肉鄉裏,光武帝中興大漢,數行寬宥德政,民心安定,可謂張弛有度。”
孟光隨即問道:“那麽,大赦,可有弊端?”
“有!”諸葛瞻迴答的很果決,“大赦之道,可為國家刑法的輔助,卻不可為常態。昔日子產主政曾說過,人們看見猛烈的大火會害怕,因此很少人被燒死,人們喜歡在平靜的溪流裏嬉戲,卻往往被淹死。所以用寬容的方法治國比較困難,如不是真正的仁德之人,濫用寬恕治國,還不如用剛猛的刑法來的容易。後來太叔治理人民,不忍心用嚴厲的律法,於是鄭國多盜竊奸邪之事,甚至有暴亂之事,太叔非常後悔。所以,學生以為,治理國家應該本著公正之心,絕對不能施舍不恰當的恩惠。”
“說得好!”,孟光忍不住鼓了掌,顯然是十分滿意這位學生的表現,“當年先昭烈帝曾說過,他曾與陳元方、鄭康成兩位大儒交往,從他們的言談中,可知天下興衰治亂的道理,但他們從沒談及赦罪也是治國之道。又如劉景升、劉季玉幾乎每年都大赦人犯,但是對他們治理國家帶來了什麽好處呢?”
諸葛瞻聽了孟光的話,覺得他這位老師似乎意有所指:“老師不讚同今年的大赦?”
孟光沉默了一下,還是說道:“是,老夫並不讚同,大赦的頻率、罪犯類型,以及事後的安排和處理都是極其重要的點,可……這些事情,雖然是蔣大將軍給陛下進言的,但具體事務卻是費令君去操辦的,他那個人…太講究人情往來,隻怕是會心軟在裏麵赦免一些不該赦免的人啊。”
“費令君也是理政多年,想來自有分寸,老師會不會多慮了?”,諸葛瞻也記得上一世費禕主政之後,喜歡搞大赦,孟光也因此直言衝撞了費禕,後來因事免官。
難道費禕還是個小心眼嗎?可也不想啊?
“但願吧!”,孟光歎了口氣,“希望老夫對他的認知是錯誤的,如今奸佞之人像鷹、隼一樣剛開始攻擊作惡,如果還頻繁大赦,愈加原諒有罪的人,上冒犯天時,下違反人心,隻怕國運也要受到影響啊。”
好好的教學,一下子就變了,孟光在一旁長籲短歎,倒是小他五十多歲的諸葛瞻,一直在好言勸慰,安撫老人家。
等到學習結束了,孟光點著竹杖離開了府邸,臨走時看著他突然笑道:“你這娃娃也是有趣,十幾歲的人大道理一套一套,見識和想法倒也不輸給那些四五十歲的人,孺子可教啊。”
諸葛瞻嘿嘿一笑,開玩笑,上一世三十多,這一世又活了好幾年,那可不就四十多了嗎。
送走了孟光,諸葛瞻又陪著母親吃了晚飯,隨即自己迴到了房間休息,望著牆壁出神。
今年是延熙元年,開春之後,龍骨水車也要開始嚐試進行開荒試驗,薑維應該也要出兵陰平去屯田了,就是不知道那個王嗣,是不是有那個能力應對邊疆的羌胡蠻夷。
至於越嶲那邊,聽說張嶷上任到現在還沒有兩個月,就已經安撫了有五個部落,殺了兩個叛亂首領隗渠和冬逢,控製了三分之一的越嶲郡領土。
這是不是有點太厲害了,上一世好像都沒這效率啊?
諸葛瞻仔細想了想,卻又釋然了,上一世張嶷是延熙三年才上任越嶲郡太守,那個時候怕是蠻夷叛亂已經成勢,所以更難搞,這一世應該是還沒有怎麽成氣候,因此更容易清理吧。
眼下曹魏那邊遼東打的如火如荼,而且曹叡的壽命應該就在明年了,這也給了一些時間讓大漢在邊界進行實邊屯墾,隻要打造好幾個出兵的據點,日後的北伐就能更加順暢。
嗯,還不錯,自己這邊先把基礎弄好,治國庶政、軍務武功,都盡量不要落下。
數千裏之外的遼西,毋丘儉得到援兵的消息。
“哦·?朝廷派了太尉前來增援?!”,毋丘儉這邊與公孫淵打的膠著,聽到了這個好消息可算是放鬆了不少。
毋丘秀點點頭:“來人還傳來了太尉的軍令,說是讓我們堅守壁壘,不要主動進攻,製造我軍暫且無力虛弱的假象,確保公孫淵老老實實地呆在襄平城裏即可。”
毋丘儉想了想,似乎也是想明白了:“還是老太尉深謀遠慮,眼下公孫淵據守遼水,防備嚴密,隻要我軍暫且示弱,他便也會鬆懈下來,等到太尉的援軍一到,合兵擊之,乃是上策。”
一旁的副將王頎說道:“毋丘將軍,卑職以為,可以時不時的放點牛羊出去,讓公孫淵偶爾搶個幾十頭,這樣也可以進一步麻痹他!”
“嗯,你說的有道理,就這樣辦。”,頓了頓,他又問道:“兗州那邊的準備怎麽樣了?”
毋丘秀迴答道:“說是已經完成了八成的準備,就等著下命令,說是配合主力從列口一帶登陸樂浪郡。”
“好!”毋丘儉用力捶打桌麵,“隻要太尉援兵一到,我軍就可以出動,到時候定叫那公孫淵,束手就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