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守孝期滿
重生諸葛瞻之三興大漢 作者:夏寒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薑維和柳妙瑩的關係,順利地快速升溫,建興十三年底,兩個人就定下了婚約,第二年三月開春,薑維就正式迎娶了柳妙瑩,據說在柳隱的安排之下,婚禮舉辦的非常熱鬧。
令不少人驚訝的是,不僅是蔣琬、費禕都派人上門道賀,諸葛家也派了諸葛均上門,就連皇帝陛下,也派了陳祗上門去送了一份禮物。
盡管如此,由於諸葛亮病死的影響、以及魏延、楊儀內耗造成的餘波,蜀漢後麵幾年,也是在蔣琬的掌舵之下,以閉關自守為主。
到了建興十五年,蜀漢又發生了幾件大事。
首先是都督漢中的車騎將軍吳懿,年邁病重,於當年八月去世,在蔣琬的舉薦之下,漢中太守王平接任了漢中都督。
隨後是後宮,張皇後患熱病,不治薨逝,其妹張貴人,則被劉禪封為新任皇後。
還有,諸葛瞻守孝期滿,即將離開沔陽。
這天,十一歲的諸葛瞻像往常一樣,打馬下鄉,來到一戶農戶前,敲門喊到:“王老伯,我是思遠!開門啊”。
吱呀一聲門打開,一位老人笑容可掬的走了出來:“思遠,這麽早就來了?用過早飯了嗎?”,諸葛瞻撓了撓頭:“想了早點來,還沒呢!”,王老伯笑著說:“正好,一起吃,含兒昨天迴來的,正好你們也好久不見了。”
諸葛瞻聽說王含迴來了,眼前一亮:“王大哥也在嗎,那可太好了。”,急忙走了進去,果然看到了正在忙活早飯的王含,大喜道:“王大哥!好久不見了!”
王含看到諸葛瞻,也是一愣,隨即開心地迎了上去,拍了拍諸葛瞻:“思遠賢弟,啊呀呀,幾個月不見長這麽高,這麽壯了?快,坐,一起用早飯吧。”,王含外出了近一年,做了些買賣,賺了錢,迴到了漢中,在這一年,也是諸葛瞻沒事就來代他陪陪王老伯,楊護金也經常來幫個手,王含對他們心存感激。
早餐很簡單,幾塊麥餅,幾碟鹹菜,三人倒是吃的很開心,諸葛瞻雖是貴胄出身,但這幾年時間早已經熟悉了民間生活,這也是他上一世沒有體會過的經曆。與王含一家和楊護金等人的結識,也讓他漢中的生活不至於那麽枯燥。
王含笑著問道:“思遠,算算時間,你應該守靈滿三年了?”
諸葛瞻點點頭:“是啊,再有幾天就滿了,以後我就要迴成都去了,接著讀書,習武。王大哥以後如何打算?”
王含笑了笑:“我也想好了,找個機會準備從軍,上戰場殺敵報國!”
諸葛瞻聞言一愣,轉頭問王老伯:“老伯,王大哥乃是家中獨子,尚未婚娶,戰場兇險,您舍得嗎?”
王老伯卻是淡然一笑:“當年,若不是諸葛丞相,我們父子二人還在隴西受人欺辱,如今能有這種生活,自當知恩圖報,含兒已然加冠,之前跟著那小楊學了一身本事,當為國效力,婚娶之事,老夫不打算強求。”諸葛瞻聞言不禁動容,也不禁感慨,他父親治政之能實在是厲害,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學到幾分。
正值秋收,飯後,諸葛瞻與王含去田裏幫著收了莊稼,兩人交談甚歡。諸葛瞻這兩年經常下鄉幫忙,雖然年紀小,但是之前楊護金教了他不少的農活技巧,因此手腳麻利,時間一長,百姓鄰裏對這個小少年也是交口稱讚。
這邊諸葛瞻與王含正忙碌著,村口起了一些喧鬧,兩人抬頭一看,遠二騎奔馳入鄉,隨後左顧右盼,又不時問問往來鄉親,隨後就奔向王含的家。
諸葛瞻在農田裏抬頭看到了正在靠近的兩個騎手,有些疑惑地問道:“王大哥,那兩個是你朋友?”,王含搖了搖頭:“我昨晚才迴來,我那些狐朋好友怎麽會知道,算了,咱們先收稻子。”,兩人也沒多想,繼續低頭忙碌。
這邊,兩騎到了王含家門前,翻身下馬,為首正是羅憲,輕輕叩了兩下門:“請問有人在家嗎?”,正在休息的王老伯聞聲迎了出來,隻見兩人軍官打扮,於是問到:“兩位軍爺,有何貴幹?”,羅憲拱手問道:“叨擾老伯了,敢問是不是有一位少年,約莫十一歲左右,在您這裏?”
王老伯一愣,於是探尋到:“兩位所說的少年是不是叫思遠?眼下,他正幫吾兒收割稻穀。”,羅憲身後一人,聞言一驚,不禁脫口而出:“什麽?你們讓小侯爺收稻子?”。
王老伯一驚:“什…什麽?小侯爺?這這這…他是小侯爺?”,羅憲橫了一眼身後的少年:“蔣斌!不得無禮!”,隨機扶住了受驚欲倒的王老伯,解釋道:“老人家抱歉,是這樣,這個少年乃是武鄉侯諸葛瞻,自請在此守孝三年,今孝期將至,特奉聖命,接其還朝。”
王老伯一聽,頓時捶胸頓足:“什麽?武鄉侯?!!看我這昏聵老朽,竟然識不得小侯爺,快快,他們就在後麵田裏。”說罷,趕緊跑到自家田裏,羅憲和蔣斌緊隨其後。
王含與諸葛瞻剛收完了一批,正坐著喝水休息,就看著自家老爹風風火火跑了過來,拜倒在地:“老朽拜見小侯爺!失禮之處望侯爺恕罪!”,王含一臉懵,急忙站起來左右張望:“侯爺?哪兒有侯爺?”
轉頭卻見到諸葛瞻衝上去急忙把王老伯扶住,急急說道:“王伯快起來!不可如此,晚輩在此多承您父子照料,當不起您如此大禮!”,王含一驚:“思遠,你是?”,王老伯斥道:“含兒不得無禮,他就是諸葛丞相之子!快快下拜!”
王含一聽,當即嚇得就要跪下拜見,就聽見諸葛瞻哭笑不得的聲音傳了過來:“王大哥,王伯,別跪了!你們一個個的,要讓我折壽嘛!”王含跟王老伯對視了一下,還是起了身,不過也不敢再說什麽。
羅憲急忙走了過來,拍了拍諸葛瞻,顯然十分高興:“賢弟!兩年多不見,你也壯實了不少,很好!”,諸葛瞻笑道:“多謝兄長掛念,聽聞兄長任職宣信校尉,開始管理宮廷禁衛,責任不小啊!”
隨後諸葛瞻走到了王老伯麵前,大禮一恭,王老伯大驚,急忙阻止:“使不得!使不得!”,諸葛瞻笑道:“老伯這幾年對我照料有加,難道晚輩連這一份禮都不能行了嗎?”,羅憲也說道:“老伯,這份禮您當得,不必客氣了!”
王老伯歎了口氣,心中感動,看著諸葛瞻行完了禮,微笑道:“小侯爺篤學明誌,忠孝正直,老朽感慨萬分,他日必能成大器。”
諸葛瞻笑著答到:“晚輩之才尚不及先父萬一,他日隻要能整軍安民,中興漢室,也不負先父之望了。老伯,王大哥,諸葛思遠就此告辭,他日有緣再見!”
王含也鄭重拱手:“小侯爺,他日王含若能有所作為,定佐小侯爺成就大業!”
蔣斌插了話:“小侯爺,我們快些啟程吧,大將軍來了漢中巡視,眼下正在沔陽暫屯,咱們幾個先去見他一麵,再打馬迴程吧。”
諸葛瞻點點頭,他並不意外,車騎將軍吳懿病逝,王平新進上任,恐怕軍心難服,蔣琬過來也是合情合理的。
幾人向著王老伯父子行禮告辭,諸葛瞻又打馬去了楊護金住處告別,出乎他意料的是,楊護金似乎對他的身份並不奇怪,臨行之前,還送了他一個盒子作為禮物。諸葛瞻鄭重地收好後,便告辭離開。
幾人分別之後,諸葛瞻帶著羅憲、蔣斌迴到了沔縣,諸葛瞻命人打掃好了房間,說道:“煩請兄長和蔣公子在此居住幾日,瞻尚有數日守孝需要完成。”,蔣斌疑惑道:“小侯爺不是在這裏守孝嗎?”,羅憲笑著說道:“公子有所不知,思遠這三年在定軍山旁搭了營壘,在丞相陵墓旁親自守孝。”,蔣斌聞言大驚:“什……什麽?!可可可……”,諸葛瞻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瞻不過略盡孝心而已。”
隨後幾天,王含家也被鄰裏鄉親踏破了門檻。無他,這下鄉務農的小少年居然是武鄉侯諸葛瞻,消息可是太令人震驚,尤其這一年一來,大家都覺得這小侯爺十分接地氣,脾氣也很隨和,實在是不像他們印象中的那種高門貴胄。
王老伯早有預料,於是以年老多病為由,氣定神閑地將自己的兒子踢了出去,代自己應付。王含苦著個臉,不得不應對著各個鄉親的轟炸……
令不少人驚訝的是,不僅是蔣琬、費禕都派人上門道賀,諸葛家也派了諸葛均上門,就連皇帝陛下,也派了陳祗上門去送了一份禮物。
盡管如此,由於諸葛亮病死的影響、以及魏延、楊儀內耗造成的餘波,蜀漢後麵幾年,也是在蔣琬的掌舵之下,以閉關自守為主。
到了建興十五年,蜀漢又發生了幾件大事。
首先是都督漢中的車騎將軍吳懿,年邁病重,於當年八月去世,在蔣琬的舉薦之下,漢中太守王平接任了漢中都督。
隨後是後宮,張皇後患熱病,不治薨逝,其妹張貴人,則被劉禪封為新任皇後。
還有,諸葛瞻守孝期滿,即將離開沔陽。
這天,十一歲的諸葛瞻像往常一樣,打馬下鄉,來到一戶農戶前,敲門喊到:“王老伯,我是思遠!開門啊”。
吱呀一聲門打開,一位老人笑容可掬的走了出來:“思遠,這麽早就來了?用過早飯了嗎?”,諸葛瞻撓了撓頭:“想了早點來,還沒呢!”,王老伯笑著說:“正好,一起吃,含兒昨天迴來的,正好你們也好久不見了。”
諸葛瞻聽說王含迴來了,眼前一亮:“王大哥也在嗎,那可太好了。”,急忙走了進去,果然看到了正在忙活早飯的王含,大喜道:“王大哥!好久不見了!”
王含看到諸葛瞻,也是一愣,隨即開心地迎了上去,拍了拍諸葛瞻:“思遠賢弟,啊呀呀,幾個月不見長這麽高,這麽壯了?快,坐,一起用早飯吧。”,王含外出了近一年,做了些買賣,賺了錢,迴到了漢中,在這一年,也是諸葛瞻沒事就來代他陪陪王老伯,楊護金也經常來幫個手,王含對他們心存感激。
早餐很簡單,幾塊麥餅,幾碟鹹菜,三人倒是吃的很開心,諸葛瞻雖是貴胄出身,但這幾年時間早已經熟悉了民間生活,這也是他上一世沒有體會過的經曆。與王含一家和楊護金等人的結識,也讓他漢中的生活不至於那麽枯燥。
王含笑著問道:“思遠,算算時間,你應該守靈滿三年了?”
諸葛瞻點點頭:“是啊,再有幾天就滿了,以後我就要迴成都去了,接著讀書,習武。王大哥以後如何打算?”
王含笑了笑:“我也想好了,找個機會準備從軍,上戰場殺敵報國!”
諸葛瞻聞言一愣,轉頭問王老伯:“老伯,王大哥乃是家中獨子,尚未婚娶,戰場兇險,您舍得嗎?”
王老伯卻是淡然一笑:“當年,若不是諸葛丞相,我們父子二人還在隴西受人欺辱,如今能有這種生活,自當知恩圖報,含兒已然加冠,之前跟著那小楊學了一身本事,當為國效力,婚娶之事,老夫不打算強求。”諸葛瞻聞言不禁動容,也不禁感慨,他父親治政之能實在是厲害,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能學到幾分。
正值秋收,飯後,諸葛瞻與王含去田裏幫著收了莊稼,兩人交談甚歡。諸葛瞻這兩年經常下鄉幫忙,雖然年紀小,但是之前楊護金教了他不少的農活技巧,因此手腳麻利,時間一長,百姓鄰裏對這個小少年也是交口稱讚。
這邊諸葛瞻與王含正忙碌著,村口起了一些喧鬧,兩人抬頭一看,遠二騎奔馳入鄉,隨後左顧右盼,又不時問問往來鄉親,隨後就奔向王含的家。
諸葛瞻在農田裏抬頭看到了正在靠近的兩個騎手,有些疑惑地問道:“王大哥,那兩個是你朋友?”,王含搖了搖頭:“我昨晚才迴來,我那些狐朋好友怎麽會知道,算了,咱們先收稻子。”,兩人也沒多想,繼續低頭忙碌。
這邊,兩騎到了王含家門前,翻身下馬,為首正是羅憲,輕輕叩了兩下門:“請問有人在家嗎?”,正在休息的王老伯聞聲迎了出來,隻見兩人軍官打扮,於是問到:“兩位軍爺,有何貴幹?”,羅憲拱手問道:“叨擾老伯了,敢問是不是有一位少年,約莫十一歲左右,在您這裏?”
王老伯一愣,於是探尋到:“兩位所說的少年是不是叫思遠?眼下,他正幫吾兒收割稻穀。”,羅憲身後一人,聞言一驚,不禁脫口而出:“什麽?你們讓小侯爺收稻子?”。
王老伯一驚:“什…什麽?小侯爺?這這這…他是小侯爺?”,羅憲橫了一眼身後的少年:“蔣斌!不得無禮!”,隨機扶住了受驚欲倒的王老伯,解釋道:“老人家抱歉,是這樣,這個少年乃是武鄉侯諸葛瞻,自請在此守孝三年,今孝期將至,特奉聖命,接其還朝。”
王老伯一聽,頓時捶胸頓足:“什麽?武鄉侯?!!看我這昏聵老朽,竟然識不得小侯爺,快快,他們就在後麵田裏。”說罷,趕緊跑到自家田裏,羅憲和蔣斌緊隨其後。
王含與諸葛瞻剛收完了一批,正坐著喝水休息,就看著自家老爹風風火火跑了過來,拜倒在地:“老朽拜見小侯爺!失禮之處望侯爺恕罪!”,王含一臉懵,急忙站起來左右張望:“侯爺?哪兒有侯爺?”
轉頭卻見到諸葛瞻衝上去急忙把王老伯扶住,急急說道:“王伯快起來!不可如此,晚輩在此多承您父子照料,當不起您如此大禮!”,王含一驚:“思遠,你是?”,王老伯斥道:“含兒不得無禮,他就是諸葛丞相之子!快快下拜!”
王含一聽,當即嚇得就要跪下拜見,就聽見諸葛瞻哭笑不得的聲音傳了過來:“王大哥,王伯,別跪了!你們一個個的,要讓我折壽嘛!”王含跟王老伯對視了一下,還是起了身,不過也不敢再說什麽。
羅憲急忙走了過來,拍了拍諸葛瞻,顯然十分高興:“賢弟!兩年多不見,你也壯實了不少,很好!”,諸葛瞻笑道:“多謝兄長掛念,聽聞兄長任職宣信校尉,開始管理宮廷禁衛,責任不小啊!”
隨後諸葛瞻走到了王老伯麵前,大禮一恭,王老伯大驚,急忙阻止:“使不得!使不得!”,諸葛瞻笑道:“老伯這幾年對我照料有加,難道晚輩連這一份禮都不能行了嗎?”,羅憲也說道:“老伯,這份禮您當得,不必客氣了!”
王老伯歎了口氣,心中感動,看著諸葛瞻行完了禮,微笑道:“小侯爺篤學明誌,忠孝正直,老朽感慨萬分,他日必能成大器。”
諸葛瞻笑著答到:“晚輩之才尚不及先父萬一,他日隻要能整軍安民,中興漢室,也不負先父之望了。老伯,王大哥,諸葛思遠就此告辭,他日有緣再見!”
王含也鄭重拱手:“小侯爺,他日王含若能有所作為,定佐小侯爺成就大業!”
蔣斌插了話:“小侯爺,我們快些啟程吧,大將軍來了漢中巡視,眼下正在沔陽暫屯,咱們幾個先去見他一麵,再打馬迴程吧。”
諸葛瞻點點頭,他並不意外,車騎將軍吳懿病逝,王平新進上任,恐怕軍心難服,蔣琬過來也是合情合理的。
幾人向著王老伯父子行禮告辭,諸葛瞻又打馬去了楊護金住處告別,出乎他意料的是,楊護金似乎對他的身份並不奇怪,臨行之前,還送了他一個盒子作為禮物。諸葛瞻鄭重地收好後,便告辭離開。
幾人分別之後,諸葛瞻帶著羅憲、蔣斌迴到了沔縣,諸葛瞻命人打掃好了房間,說道:“煩請兄長和蔣公子在此居住幾日,瞻尚有數日守孝需要完成。”,蔣斌疑惑道:“小侯爺不是在這裏守孝嗎?”,羅憲笑著說道:“公子有所不知,思遠這三年在定軍山旁搭了營壘,在丞相陵墓旁親自守孝。”,蔣斌聞言大驚:“什……什麽?!可可可……”,諸葛瞻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瞻不過略盡孝心而已。”
隨後幾天,王含家也被鄰裏鄉親踏破了門檻。無他,這下鄉務農的小少年居然是武鄉侯諸葛瞻,消息可是太令人震驚,尤其這一年一來,大家都覺得這小侯爺十分接地氣,脾氣也很隨和,實在是不像他們印象中的那種高門貴胄。
王老伯早有預料,於是以年老多病為由,氣定神閑地將自己的兒子踢了出去,代自己應付。王含苦著個臉,不得不應對著各個鄉親的轟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