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五章 晉王的手段
大明:我的祖父是朱元璋 作者:大明第一帥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http://.biquxs.info/
</p>
太原府。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衙門。
布政使關賢正坐在他的大案前,拿著戶部給的移民方案發愁。
時而用毛筆圈圈點點。
布政使司左參議急急而來,在關賢耳邊悄咪咪地說話。
“什麽?晉王派兵強行抓人?”
關賢蹭地一下站起身來。
“是啊,連士紳都抓了,洪洞縣鄉紳大戶程家,也被抓了大半。”
左參議說著將手中的告示遞了過去,繼續道:“晉王說了,洪洞縣隻是第一個,太原、平陽二府各州縣若再不按時移民,不分老幼全家都得抓!”
關賢接過一看,臉拉得更長了:“這告示怎麽是以布政使司衙門的名義發的?”
他是布政使,居然不知道有這事?
左參議道:“是那都事丁題寫的,說是晉王交給他的差事,他不敢不從。”
布政使關賢的臉陡然冷了下來:“不知好歹的東西,著提刑按察司將他拿下!”
左參議道:“大人,就算將丁題拿了,告示已發出去多日,隻怕很多人已經趕去洪洞縣了。”
官府都下這種公告了,算是最後通牒,老百姓哪裏敢反抗?
更不敢拭目以待,隻能響應號召。
再看告示內容:“凡移民者必須到洪洞縣的廣濟寺辦理遷移手續,領取憑照川資,不願遷者也必須到這裏向官府央情......”
關賢的表情逐漸凝重,緩緩道:“晉王這招,隻怕是招誘啊!”
他為官多年,一眼便看出告示中隱藏的套路。
那移民,不管願意不願,橫豎都要來洪洞縣廣濟寺集合。
他們既然來了,還能走嗎?
若是無視告示不來?
今日的洪洞縣就是下場。
甚至更嚴厲!
正如晉王所說:“凡是預期不來的,官府上門抓人,到時全家不論幾口人,一律強行遷走!”
妥妥是征派強迫的辦法。
左參議像是抓到了大把柄,驚喜道:“大人,咱們要上書朝廷彈劾晉王嗎?”
在他看來,若能搞一把晉王,必然會引起東宮皇太孫的注意。
“彈劾晉王?你有腦疾不成?”
關賢悠然道:“官員彈劾藩王,你是想本官自斷前程嗎?”
誰不知道當今聖上護短?
那官員又道:“那就由著晉王胡來?”
關賢意味深長地說道:“不管他,移民之策是朝廷大計,咱們山西的任務隻要能成就行。”
“況且此是晉王所為,老百姓罵也罵不到咱們身上,且對皇太孫也有好處。”
關賢知道,身為一高官官,最好不要摻和進皇家鬥爭中。
他隻要將此事提前上報東宮,朝中自然會有人對付晉王。
......
山西平陽府,絳州。
一座青石砌成的五孔大石橋,神氣地跨在汾河上。
這兒顯然是一條交通要道,熙來攘往許多人在等著過橋。
他們以青壯居多,一個個背著家當,如逃災般地排場一條大長龍。
橋頭上,站著一隊兵丁,還有一名縣吏模樣的人在指揮交通。
幾名行商模樣的人默默站在一旁,冷靜地看著。
紀綱和幾名錦衣衛奉命到山西。
一路上全是這種場景。
一個老漢挑著擔子走了過來,見紀綱沒排隊,望了一眼便直接插了進來。
紀綱上前:“老丈。”
那老漢以為對方幾人來找茬,連忙扛著扁擔準備讓開。
紀綱順勢移步上前攔住他:“請問老丈,你們是要去哪裏?”
那老漢驚覺地看著幾人,問道:“幾位不是本地人?”
紀綱道:“在下是從山東前往太原做生意的行商,途經貴地。”
那老漢歎了口氣:“原來如此,既然你們是外地人,也不用去洪洞縣了。”
“去洪洞縣?”
“是啊,太原、平陽二府移民的都得去洪洞縣廣濟寺大槐樹下集中。”
老漢補充道:“是山西布政使衙門下發的告示,聽說朝廷還派了個親王來監督,不去不行啊!”
旁邊有個中年人搭嘴道:“不願意遷走也行,告示中不是說了,可以來此向官府央情請托,大不了花點銀子。”
這時,橋頭的官吏向這邊吆喝了:“快些過橋!別老是待在那兒!再走二十裏路開飯!”
洪洞縣一事,讓太原、平陽二府各州縣的百姓慌了神。
他們成群結隊的趕往洪洞縣。
隻見路上全是拖家帶口的人。
好在一路上官府管吃喝,老百姓的怨聲倒是少了許多。
紀綱看了一會兒,尋了個沒人地方,也偽裝成了老百姓,混入人群。
晉王朱棡發出告示僅僅半個月後,太原府和平陽府十幾個州縣的人潮湧入洪洞縣。
廣濟寺內,香煙繚繞。
靠近山門的地方,有個像是衙門的辦公場所。
“肅靜”、“迴避”牌分豎在兩邊,中間是擺放文房四寶的公案,上麵有驚堂木、令簽。
在公案的後麵掛有一幅地圖,是官員用來研究遷民方向及線路的。
此時,成千上萬的民眾齊聚在洪洞縣廣濟寺大槐樹下,喧聲衝天。
“不要擠,都一個個來!”
官差的唿喝聲此起彼伏。
門前擺著兩個公案,其中一個是辦理各種遷民手續的小公案。
另一邊公案是用來為移民們登記造冊的。
旁邊還放置著幾個大箱子,裏麵裝滿了供移民遷移路途中花費的銀錠銅錢。
移民們在此拿上遷民憑照,由書吏填寫好,然後再去另一邊公案處領上川資,就被遷走了。
忽然公案前傳來一聲高唿,一青壯正與官吏扯皮。
“告示上不是說不願遷者可以到這裏向官府央情嗎?我不願意遷!”
“你不願遷就不遷了?拿著川資憑證趕緊一旁排隊!”
那青壯大叫:“我不遷!你們騙人!”
很快,不願遷走的人,意識到被官府騙了,人群中發生了騷動。
忽然,廣濟寺山門的地麵隱隱顫動,像是大股人馬行進的聲音。
眾人赫然轉頭。
發現大量兵馬已是將廣濟寺圍得水泄不通。
他們個個身著甲胄,奔跑起來伴隨著陣陣甲葉碰撞之聲。
晉王朱棡,調動了山西三萬兵馬!
不是普通官兵,全是上過戰場的正規軍!
眾人大驚,現場短暫的驚唿後,漸漸安靜了下來。
此時朱棡出場,他騎著高頭大馬,挺著身子來到人群前。
他揚著馬鞭洪聲道:“在場所到之人,不論男女老幼,一個不留全部遷移!”
</p>
太原府。
山西承宣布政使司衙門。
布政使關賢正坐在他的大案前,拿著戶部給的移民方案發愁。
時而用毛筆圈圈點點。
布政使司左參議急急而來,在關賢耳邊悄咪咪地說話。
“什麽?晉王派兵強行抓人?”
關賢蹭地一下站起身來。
“是啊,連士紳都抓了,洪洞縣鄉紳大戶程家,也被抓了大半。”
左參議說著將手中的告示遞了過去,繼續道:“晉王說了,洪洞縣隻是第一個,太原、平陽二府各州縣若再不按時移民,不分老幼全家都得抓!”
關賢接過一看,臉拉得更長了:“這告示怎麽是以布政使司衙門的名義發的?”
他是布政使,居然不知道有這事?
左參議道:“是那都事丁題寫的,說是晉王交給他的差事,他不敢不從。”
布政使關賢的臉陡然冷了下來:“不知好歹的東西,著提刑按察司將他拿下!”
左參議道:“大人,就算將丁題拿了,告示已發出去多日,隻怕很多人已經趕去洪洞縣了。”
官府都下這種公告了,算是最後通牒,老百姓哪裏敢反抗?
更不敢拭目以待,隻能響應號召。
再看告示內容:“凡移民者必須到洪洞縣的廣濟寺辦理遷移手續,領取憑照川資,不願遷者也必須到這裏向官府央情......”
關賢的表情逐漸凝重,緩緩道:“晉王這招,隻怕是招誘啊!”
他為官多年,一眼便看出告示中隱藏的套路。
那移民,不管願意不願,橫豎都要來洪洞縣廣濟寺集合。
他們既然來了,還能走嗎?
若是無視告示不來?
今日的洪洞縣就是下場。
甚至更嚴厲!
正如晉王所說:“凡是預期不來的,官府上門抓人,到時全家不論幾口人,一律強行遷走!”
妥妥是征派強迫的辦法。
左參議像是抓到了大把柄,驚喜道:“大人,咱們要上書朝廷彈劾晉王嗎?”
在他看來,若能搞一把晉王,必然會引起東宮皇太孫的注意。
“彈劾晉王?你有腦疾不成?”
關賢悠然道:“官員彈劾藩王,你是想本官自斷前程嗎?”
誰不知道當今聖上護短?
那官員又道:“那就由著晉王胡來?”
關賢意味深長地說道:“不管他,移民之策是朝廷大計,咱們山西的任務隻要能成就行。”
“況且此是晉王所為,老百姓罵也罵不到咱們身上,且對皇太孫也有好處。”
關賢知道,身為一高官官,最好不要摻和進皇家鬥爭中。
他隻要將此事提前上報東宮,朝中自然會有人對付晉王。
......
山西平陽府,絳州。
一座青石砌成的五孔大石橋,神氣地跨在汾河上。
這兒顯然是一條交通要道,熙來攘往許多人在等著過橋。
他們以青壯居多,一個個背著家當,如逃災般地排場一條大長龍。
橋頭上,站著一隊兵丁,還有一名縣吏模樣的人在指揮交通。
幾名行商模樣的人默默站在一旁,冷靜地看著。
紀綱和幾名錦衣衛奉命到山西。
一路上全是這種場景。
一個老漢挑著擔子走了過來,見紀綱沒排隊,望了一眼便直接插了進來。
紀綱上前:“老丈。”
那老漢以為對方幾人來找茬,連忙扛著扁擔準備讓開。
紀綱順勢移步上前攔住他:“請問老丈,你們是要去哪裏?”
那老漢驚覺地看著幾人,問道:“幾位不是本地人?”
紀綱道:“在下是從山東前往太原做生意的行商,途經貴地。”
那老漢歎了口氣:“原來如此,既然你們是外地人,也不用去洪洞縣了。”
“去洪洞縣?”
“是啊,太原、平陽二府移民的都得去洪洞縣廣濟寺大槐樹下集中。”
老漢補充道:“是山西布政使衙門下發的告示,聽說朝廷還派了個親王來監督,不去不行啊!”
旁邊有個中年人搭嘴道:“不願意遷走也行,告示中不是說了,可以來此向官府央情請托,大不了花點銀子。”
這時,橋頭的官吏向這邊吆喝了:“快些過橋!別老是待在那兒!再走二十裏路開飯!”
洪洞縣一事,讓太原、平陽二府各州縣的百姓慌了神。
他們成群結隊的趕往洪洞縣。
隻見路上全是拖家帶口的人。
好在一路上官府管吃喝,老百姓的怨聲倒是少了許多。
紀綱看了一會兒,尋了個沒人地方,也偽裝成了老百姓,混入人群。
晉王朱棡發出告示僅僅半個月後,太原府和平陽府十幾個州縣的人潮湧入洪洞縣。
廣濟寺內,香煙繚繞。
靠近山門的地方,有個像是衙門的辦公場所。
“肅靜”、“迴避”牌分豎在兩邊,中間是擺放文房四寶的公案,上麵有驚堂木、令簽。
在公案的後麵掛有一幅地圖,是官員用來研究遷民方向及線路的。
此時,成千上萬的民眾齊聚在洪洞縣廣濟寺大槐樹下,喧聲衝天。
“不要擠,都一個個來!”
官差的唿喝聲此起彼伏。
門前擺著兩個公案,其中一個是辦理各種遷民手續的小公案。
另一邊公案是用來為移民們登記造冊的。
旁邊還放置著幾個大箱子,裏麵裝滿了供移民遷移路途中花費的銀錠銅錢。
移民們在此拿上遷民憑照,由書吏填寫好,然後再去另一邊公案處領上川資,就被遷走了。
忽然公案前傳來一聲高唿,一青壯正與官吏扯皮。
“告示上不是說不願遷者可以到這裏向官府央情嗎?我不願意遷!”
“你不願遷就不遷了?拿著川資憑證趕緊一旁排隊!”
那青壯大叫:“我不遷!你們騙人!”
很快,不願遷走的人,意識到被官府騙了,人群中發生了騷動。
忽然,廣濟寺山門的地麵隱隱顫動,像是大股人馬行進的聲音。
眾人赫然轉頭。
發現大量兵馬已是將廣濟寺圍得水泄不通。
他們個個身著甲胄,奔跑起來伴隨著陣陣甲葉碰撞之聲。
晉王朱棡,調動了山西三萬兵馬!
不是普通官兵,全是上過戰場的正規軍!
眾人大驚,現場短暫的驚唿後,漸漸安靜了下來。
此時朱棡出場,他騎著高頭大馬,挺著身子來到人群前。
他揚著馬鞭洪聲道:“在場所到之人,不論男女老幼,一個不留全部遷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