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王景崇不聽調遣,這時又冒出一個叛臣,竟勾通永興、鳳翔兩鎮謀據中原。
這人是誰?就是河中節度使李守貞。
李守貞本是後晉將領,後晉滅亡後,他一度反複,最終投靠了新建立的後漢政權,被任命為河中節度使。
說實話,在抵禦契丹方麵,李守貞確實有當仁不讓之功,算得上是一位抗擊契丹的英雄。
李守貞與杜重威是故交,杜重威被誅死,他未免兔死狐悲。李守貞認為自己在後晉時就為上將,有戰功、好施舍、得士卒心,也是一個兵強馬壯的人物,而且後漢新造,天子年少,朝廷大臣沒有幾個老人,不若乘時圖變,或可轉禍為福;遂潛納亡命,暗養死士,治城塹,繕甲兵,晝夜不息。
有一個河南人名叫趙修己,史稱此人“素善術數”。李守貞守滑州時,趙修己做司戶參軍,管理戶籍民政。他一直跟著李守貞到河中。此人讀聖賢書,對天道、天命都有著不俗的思考。他看出李守貞的勃勃野心,於是很誠懇地勸諫道:“天時、天命都不對,公不要輕舉妄動!”
趙修己前後勸諫多次,但李守貞聽不進去。於是趙修己自稱有病,不陪他繼續沉淪了。
忽有遊僧總倫入謁李守貞,托言望氣前來,稱李守貞為真主。李守貞大喜,尊為國師,日思發難。一日召集將佐置酒大會,暢飲了好幾杯,起座取弓。遙指一虎舐掌圖,顧語將佐道:“我將來若得大福,當射中虎舌。”
說著,即張弓搭箭向圖射去,颼的一聲,好似箭鏃生眼,不偏不倚正在虎舌中插住。將佐同聲喝采,統離座拜賀。李守貞益覺自豪,與將佐入席再飲,自鳴得意。將佐樂得麵諛,李守貞手舞足蹈樂不可支。飲至夜靜更闌方才散席。
未幾有使者自長安來,遞上文書。經守貞啟視,乃是趙思綰的勸進表,不由心花怒放,使者複獻上禦衣,光輝燦爛。李守貞高興極了,略問來使數語,令左右厚禮款待。從此反謀益決,妄言天人相應,僭號秦王。遣使冊封趙思綰為節度使,仍稱永興軍為晉昌軍。
948年4月,後漢朝廷派出3路平叛大軍。郭從義領侍衛軍討伐趙思綰,討平後即以郭從義為新的永興節度使;趙暉討伐王景崇,討平後即以趙暉為新的鳳翔節度使。73歲的白文珂討伐李守貞,白老將軍將軍權交給監軍王峻。
三處叛鎮和三路平叛大軍整整磨蹭了四個月,一個好消息都沒傳來。漢主劉承佑頗以為憂,便想請郭威出征討伐叛軍,郭威說:“臣不敢請,亦不敢辭,唯陛下命。”於是劉承佑加封郭威為征西諸軍都詔討、天下兵馬大元帥,出兵十萬討伐三鎮。
郭威奉命將行,先詣太師馮道處問策。馮道徐語道:“李守貞乃前朝宿將,功高望重,必然引誘舊部歸附。公去後,當勿愛官物,盡賜兵吏,勢必萬眾一心樂從將軍。李守貞引誘不成,自然無力與將軍抗衡,大事可成!”
郭威謝教即行,調集各道兵馬前來會師。並促令白文珂趨河中,趙暉趨鳳翔。詔命郭威兼討王景崇。
郭威麾下有三員戰將,一個是郭從義,此人乃後唐大將郭紹古之子,沙陀族人;第二個是郭威自己的外甥名叫李重進;第三個名叫石守信,開封人氏,加上趙暉共四個。還有一位軍師姓王名樸,字文伯,東平人氏。郭威召集眾人商議出兵之策。諸將擬先攻長安、鳳翔。
華州節度使扈彥珂在旁獻議道:“今三叛連兵,推守貞為主,李守貞滅亡,兩鎮自然膽落,一戰可下了。古人言擒賊先擒王,不取首逆,先攻王、趙,已屬非計。況河中路近,長安、鳳翔路遠,舍近攻遠,若王景崇、趙思綰拒我前鋒,李守貞襲我後路,豈非是一危道?”
郭威聞言連聲稱善,決定先攻河中,沿途與士卒同甘共苦,小功必賞,微過不責,士卒有疾親自撫視,屬吏有所陳請均虛心聽從。因此人人喜躍個個歡騰。
李守貞初聞郭威統兵,毫不在意,且禁軍嚐從麾下,曾受恩施,若到城下可坐待倒戈,不戰自服。哪知三路漢兵陸續趨集,統是揚旗伐鼓耀武揚威。郭威隨軍更是氣盛無前,野心勃勃,當下已有三分懼色。憑城俯矚過去的部下,未曾發言便聽得一片嘩聲,統叫自己為叛賊。李守貞悔恨無益,隻得提起精神督眾拒守。
諸將競請急攻,郭威搖首道:“李守貞係前朝宿將,屢立戰功,況城臨大河,樓堞完固,萬難急拔。且我軍仰首攻城非常危險。不若以守為戰,使他飛走路絕。我洗兵牧馬坐食軍餉,溫飽有餘。我料城中將士誌在逃生,父子且不相保,況烏合之眾呢!”
諸將道:“長安、鳳翔與守貞聯結,必來相救,倘內外夾攻如何是好?”
郭威微笑道:“盡可放心,趙思綰、王景崇徒憑血氣,不識軍謀,況有郭從義在長安,趙暉在鳳翔,足已牽製兩人,不必再慮了!”
乃發諸州民夫二萬餘人,使白文珂督領,四麵掘長壕,築連壘,列隊伍,環城圍住。
本來慘兮兮的李守貞人馬,現在卻變得休閑自在,甚至舒服地曬起太陽來了,而城下的大兵們就混得慘了,郭威讓他們修築營寨,忙得就跟農民工一樣。
好多天後,營寨終於築好了,郭威讓周邊百姓們排好隊住進新家。郭威似乎把戰爭給忘了,大家不知道他在想什麽,當然也不敢問。
一天夜裏,久困城中的李守貞突然率軍出擊,後漢軍一片慌亂,急忙放棄堡壘撤退,李守貞也沒乘勝追擊,隻是全力以赴地把郭威新建的堡壘都毀了,然後撤退迴城繼續死守。
等後漢軍重新迴來時,敵人已經不見了。看著滿地的斷壁殘垣,大兵們麵麵相覷,好幾個月的努力就這麽被毀了,憤瞞、激動、勞累,再加上這些日子以來不斷積壓的鬱悶,這些火氣旺盛的大兵們再也控製不住自己,有人開始罵娘,但這時他們又聽到郭威的第二道命令:再次築壘。
軍營裏終於暴發出了空前巨大的粗口!這些人得重新勞動,把剛剛被毀的堡壘再築起來。以前幹什麽,現在接著幹!
不過罵歸罵,軍令如山,又過了些日子,堡壘又出現在河中城和後漢軍之間。
以後的事情就像是複製粘貼,再複製粘貼,不知道出於什麽樣的心理,隻要堡壘出現,李守貞就會心急火燎,不計利害地率隊出城,不管用什麽樣的代價,都一定要把堡壘毀了,然後他才能稍微恢複點理智,帶著人馬逃迴城。
而郭威就像故意和他鬥氣一樣,隻要你來毀,我就馬上重建。如此沒完沒了的,竟然持續了整整一年,堪稱奇葩。
但是每次出入城,李守貞的人馬都會減少一些,有戰死的,有拆牆累死的,有借機逃跑的,就這樣周而複始,李守貞的人馬越來越少,牆卻越來越多。
李守貞計無所出,隻有驅兵突圍一法。偏郭威早已料著,但遇守兵出來,便命各軍截擊,不使一人一騎突過長圍。所以李守貞兵士屢出屢敗,屢敗屢還。
李守貞又遣使齎著蠟書分頭求救,南求唐,西求蜀,北求遼,均被漢營邏卒掩捕而去。城中窮蹙無計,漸漸的糧食將盡不能久持,李守貞急得日蹙愁眉,窘急萬狀。國師總倫時常在側,守貞當然加詰。總倫道:“大王當為天子,人不能奪,惟現在分野有災,須待磨滅將盡。單剩得一人一騎,才是大王鵲起的時光哩。”
李守貞以為不錯,待遇如初。誰知被圍逾年,城中糧食已盡,十死五六,眼見把守不住。左思右想,除突圍外別無良策。乃出敢死士五千餘人,分作五路,突攻長圍的西北隅。郭威遣都監吳虔裕引兵橫擊,五路軍紛紛敗走,多半傷亡。越數日又有守兵出來突圍,陷入伏中,統將魏延朗、鄭賓俱為漢兵所擒。郭威不加殺戮好言撫慰,魏、鄭二人大喜投誠,即令他作書射入城中,招諭副使周光遜,及驍將王繼勳、聶知遇。光遜等亦率千餘人出降。從此城中將士陸續出來,統向漢營歸命。郭威乃下令各軍分道進攻。怎奈城高塹闊,一時攻它不進,因此一攻一守,又遷延了一兩月。郭威日夕督兵衝入外郭。李守貞收拾餘眾退保內城,諸將請乘勝急攻,郭威道:“鳥窮猶啄,況一軍呢!今日大功將成,譬如涸水取魚,不必性急了。”
李守貞料自己必死無疑,與其被殺,還不如自殺,於是在衙署中多積薪芻,為自焚計。遷延數日,守將已開城迎降。有人報知李守貞,李守貞忙縱火焚薪,舉家投入火中。說時遲,那時快,官軍已馳入府衙,用水澆火,立即撲滅,守貞與妻子及兒子崇勳已經焚死,尚有數子二女未曾斃命。官軍檢出屍骸,將李守貞梟首,並取將死未死的子女獻至郭威馬前。
郭威查驗李守貞家屬,尚缺逆子李崇訓一人,再命軍士入府搜拿。府署外廳已毀,獨內室僅存。軍士馳入室中,但見積屍累累,也不知誰為崇訓,惟堂上坐一華妝命婦,豐采自若絕不慌張。大眾疑是木偶,趨近諦視,但聽該婦嗬聲道:“汝等休來!郭公與我父舊交,怎得犯我!”
軍士不知她是何人,不過因她詞莊色厲,未敢上前鎖拿,隻好退出府門報知郭威。郭威立即下馬入府驗明。那婦人見郭威進來,才下堂相迎亭亭下拜。郭威略有三分認識,又一時記憶不清,當即問明姓氏,該婦從容說出,郭威且驚且喜道:“你是我世侄女,如何叫你受累呢!我當送你迴母家。”
該婦淒然道:“叛臣家屬難緩一死,蒙公盛德貸及微軀,感恩何似!但侄女誤適孽門,與叛子李崇訓結婚有年,李崇訓已經自殺,可否令侄女棺殮作為永訣!得承曲允,來生誓為犬馬再報隆恩!”
郭威見該婦情狀可憐,不禁心折,便令她指出崇訓屍首,由隨軍代為殮埋。該婦送喪盡哀,然後向威拜謝,辭歸母家。郭威撥兵護送不消細敘。
該婦雖然是李崇訓妻室,但她的母家卻在兗州,泰寧軍節度使、魏國公符彥卿就是她的父親。
先是李守貞有異誌,僧人總倫來到河中,請求拜見李守貞,自稱能聽聲推數判斷吉兇。李守貞召出全眷各令出聲。總倫聽一個,評一個,不過是尋常套話。挨到李崇訓妻子符氏發言,不禁瞿然道:“後當大貴,必母儀天下!”李守貞聞言自誇道:“我兒媳且為天下母,我取天下當然成功,何必再加疑慮呢!”李守貞於是決計造反。
及城破後,李守貞葬身火窟。李崇訓先殺家人,接著欲手刃符氏,符氏走匿隱處用帷自蔽。李崇訓無從尋覓惶遽自殺,符氏乃得脫身。
符彥卿貽書郭威,且令女兒拜威為父,郭威也不推辭,複稱如約。女母說她夫家滅亡,孑身僅存,不如削發為尼,做一個禪門弟子,聊盡天年。符氏搖首道:“死生乃是天命,無故毀形祝發,真是何苦呢?”
後來再嫁周世宗,為天下母,果如總倫所言【為天下母應在柴榮身上,而不是應在李崇訓身上,李守貞自以為是,反而送了性命】。
就這樣,郭威用一些業務不熟練,用料不講究,粗製濫造的豆腐渣工程,就達到了克敵製勝的目的。當這些事情發生時,趙匡胤都在現場。當郭威的命令下達時,不知道他的心裏在想什麽。
郭威攻克河中,檢閱李守貞文書,所有往來信劄,或與朝臣勾結,或與藩鎮交通,彼此指斥朝廷,語多悖逆。郭威欲援為證據一並奏聞,秘書郎王溥進諫道:“魑魅乘夜爭出,見日自消,願一概付火,俾安反側!”
郭威聞言稱善,乃將河中所留文牘盡行焚去。當即馳書奏捷。並將偽丞相靖﨑、孫願,偽國師總倫,與李守貞子女分入囚車,派將士押送闕下。
劉承佑禦明德樓受俘,即命將所有罪犯處死,並懸首於南市。
這人是誰?就是河中節度使李守貞。
李守貞本是後晉將領,後晉滅亡後,他一度反複,最終投靠了新建立的後漢政權,被任命為河中節度使。
說實話,在抵禦契丹方麵,李守貞確實有當仁不讓之功,算得上是一位抗擊契丹的英雄。
李守貞與杜重威是故交,杜重威被誅死,他未免兔死狐悲。李守貞認為自己在後晉時就為上將,有戰功、好施舍、得士卒心,也是一個兵強馬壯的人物,而且後漢新造,天子年少,朝廷大臣沒有幾個老人,不若乘時圖變,或可轉禍為福;遂潛納亡命,暗養死士,治城塹,繕甲兵,晝夜不息。
有一個河南人名叫趙修己,史稱此人“素善術數”。李守貞守滑州時,趙修己做司戶參軍,管理戶籍民政。他一直跟著李守貞到河中。此人讀聖賢書,對天道、天命都有著不俗的思考。他看出李守貞的勃勃野心,於是很誠懇地勸諫道:“天時、天命都不對,公不要輕舉妄動!”
趙修己前後勸諫多次,但李守貞聽不進去。於是趙修己自稱有病,不陪他繼續沉淪了。
忽有遊僧總倫入謁李守貞,托言望氣前來,稱李守貞為真主。李守貞大喜,尊為國師,日思發難。一日召集將佐置酒大會,暢飲了好幾杯,起座取弓。遙指一虎舐掌圖,顧語將佐道:“我將來若得大福,當射中虎舌。”
說著,即張弓搭箭向圖射去,颼的一聲,好似箭鏃生眼,不偏不倚正在虎舌中插住。將佐同聲喝采,統離座拜賀。李守貞益覺自豪,與將佐入席再飲,自鳴得意。將佐樂得麵諛,李守貞手舞足蹈樂不可支。飲至夜靜更闌方才散席。
未幾有使者自長安來,遞上文書。經守貞啟視,乃是趙思綰的勸進表,不由心花怒放,使者複獻上禦衣,光輝燦爛。李守貞高興極了,略問來使數語,令左右厚禮款待。從此反謀益決,妄言天人相應,僭號秦王。遣使冊封趙思綰為節度使,仍稱永興軍為晉昌軍。
948年4月,後漢朝廷派出3路平叛大軍。郭從義領侍衛軍討伐趙思綰,討平後即以郭從義為新的永興節度使;趙暉討伐王景崇,討平後即以趙暉為新的鳳翔節度使。73歲的白文珂討伐李守貞,白老將軍將軍權交給監軍王峻。
三處叛鎮和三路平叛大軍整整磨蹭了四個月,一個好消息都沒傳來。漢主劉承佑頗以為憂,便想請郭威出征討伐叛軍,郭威說:“臣不敢請,亦不敢辭,唯陛下命。”於是劉承佑加封郭威為征西諸軍都詔討、天下兵馬大元帥,出兵十萬討伐三鎮。
郭威奉命將行,先詣太師馮道處問策。馮道徐語道:“李守貞乃前朝宿將,功高望重,必然引誘舊部歸附。公去後,當勿愛官物,盡賜兵吏,勢必萬眾一心樂從將軍。李守貞引誘不成,自然無力與將軍抗衡,大事可成!”
郭威謝教即行,調集各道兵馬前來會師。並促令白文珂趨河中,趙暉趨鳳翔。詔命郭威兼討王景崇。
郭威麾下有三員戰將,一個是郭從義,此人乃後唐大將郭紹古之子,沙陀族人;第二個是郭威自己的外甥名叫李重進;第三個名叫石守信,開封人氏,加上趙暉共四個。還有一位軍師姓王名樸,字文伯,東平人氏。郭威召集眾人商議出兵之策。諸將擬先攻長安、鳳翔。
華州節度使扈彥珂在旁獻議道:“今三叛連兵,推守貞為主,李守貞滅亡,兩鎮自然膽落,一戰可下了。古人言擒賊先擒王,不取首逆,先攻王、趙,已屬非計。況河中路近,長安、鳳翔路遠,舍近攻遠,若王景崇、趙思綰拒我前鋒,李守貞襲我後路,豈非是一危道?”
郭威聞言連聲稱善,決定先攻河中,沿途與士卒同甘共苦,小功必賞,微過不責,士卒有疾親自撫視,屬吏有所陳請均虛心聽從。因此人人喜躍個個歡騰。
李守貞初聞郭威統兵,毫不在意,且禁軍嚐從麾下,曾受恩施,若到城下可坐待倒戈,不戰自服。哪知三路漢兵陸續趨集,統是揚旗伐鼓耀武揚威。郭威隨軍更是氣盛無前,野心勃勃,當下已有三分懼色。憑城俯矚過去的部下,未曾發言便聽得一片嘩聲,統叫自己為叛賊。李守貞悔恨無益,隻得提起精神督眾拒守。
諸將競請急攻,郭威搖首道:“李守貞係前朝宿將,屢立戰功,況城臨大河,樓堞完固,萬難急拔。且我軍仰首攻城非常危險。不若以守為戰,使他飛走路絕。我洗兵牧馬坐食軍餉,溫飽有餘。我料城中將士誌在逃生,父子且不相保,況烏合之眾呢!”
諸將道:“長安、鳳翔與守貞聯結,必來相救,倘內外夾攻如何是好?”
郭威微笑道:“盡可放心,趙思綰、王景崇徒憑血氣,不識軍謀,況有郭從義在長安,趙暉在鳳翔,足已牽製兩人,不必再慮了!”
乃發諸州民夫二萬餘人,使白文珂督領,四麵掘長壕,築連壘,列隊伍,環城圍住。
本來慘兮兮的李守貞人馬,現在卻變得休閑自在,甚至舒服地曬起太陽來了,而城下的大兵們就混得慘了,郭威讓他們修築營寨,忙得就跟農民工一樣。
好多天後,營寨終於築好了,郭威讓周邊百姓們排好隊住進新家。郭威似乎把戰爭給忘了,大家不知道他在想什麽,當然也不敢問。
一天夜裏,久困城中的李守貞突然率軍出擊,後漢軍一片慌亂,急忙放棄堡壘撤退,李守貞也沒乘勝追擊,隻是全力以赴地把郭威新建的堡壘都毀了,然後撤退迴城繼續死守。
等後漢軍重新迴來時,敵人已經不見了。看著滿地的斷壁殘垣,大兵們麵麵相覷,好幾個月的努力就這麽被毀了,憤瞞、激動、勞累,再加上這些日子以來不斷積壓的鬱悶,這些火氣旺盛的大兵們再也控製不住自己,有人開始罵娘,但這時他們又聽到郭威的第二道命令:再次築壘。
軍營裏終於暴發出了空前巨大的粗口!這些人得重新勞動,把剛剛被毀的堡壘再築起來。以前幹什麽,現在接著幹!
不過罵歸罵,軍令如山,又過了些日子,堡壘又出現在河中城和後漢軍之間。
以後的事情就像是複製粘貼,再複製粘貼,不知道出於什麽樣的心理,隻要堡壘出現,李守貞就會心急火燎,不計利害地率隊出城,不管用什麽樣的代價,都一定要把堡壘毀了,然後他才能稍微恢複點理智,帶著人馬逃迴城。
而郭威就像故意和他鬥氣一樣,隻要你來毀,我就馬上重建。如此沒完沒了的,竟然持續了整整一年,堪稱奇葩。
但是每次出入城,李守貞的人馬都會減少一些,有戰死的,有拆牆累死的,有借機逃跑的,就這樣周而複始,李守貞的人馬越來越少,牆卻越來越多。
李守貞計無所出,隻有驅兵突圍一法。偏郭威早已料著,但遇守兵出來,便命各軍截擊,不使一人一騎突過長圍。所以李守貞兵士屢出屢敗,屢敗屢還。
李守貞又遣使齎著蠟書分頭求救,南求唐,西求蜀,北求遼,均被漢營邏卒掩捕而去。城中窮蹙無計,漸漸的糧食將盡不能久持,李守貞急得日蹙愁眉,窘急萬狀。國師總倫時常在側,守貞當然加詰。總倫道:“大王當為天子,人不能奪,惟現在分野有災,須待磨滅將盡。單剩得一人一騎,才是大王鵲起的時光哩。”
李守貞以為不錯,待遇如初。誰知被圍逾年,城中糧食已盡,十死五六,眼見把守不住。左思右想,除突圍外別無良策。乃出敢死士五千餘人,分作五路,突攻長圍的西北隅。郭威遣都監吳虔裕引兵橫擊,五路軍紛紛敗走,多半傷亡。越數日又有守兵出來突圍,陷入伏中,統將魏延朗、鄭賓俱為漢兵所擒。郭威不加殺戮好言撫慰,魏、鄭二人大喜投誠,即令他作書射入城中,招諭副使周光遜,及驍將王繼勳、聶知遇。光遜等亦率千餘人出降。從此城中將士陸續出來,統向漢營歸命。郭威乃下令各軍分道進攻。怎奈城高塹闊,一時攻它不進,因此一攻一守,又遷延了一兩月。郭威日夕督兵衝入外郭。李守貞收拾餘眾退保內城,諸將請乘勝急攻,郭威道:“鳥窮猶啄,況一軍呢!今日大功將成,譬如涸水取魚,不必性急了。”
李守貞料自己必死無疑,與其被殺,還不如自殺,於是在衙署中多積薪芻,為自焚計。遷延數日,守將已開城迎降。有人報知李守貞,李守貞忙縱火焚薪,舉家投入火中。說時遲,那時快,官軍已馳入府衙,用水澆火,立即撲滅,守貞與妻子及兒子崇勳已經焚死,尚有數子二女未曾斃命。官軍檢出屍骸,將李守貞梟首,並取將死未死的子女獻至郭威馬前。
郭威查驗李守貞家屬,尚缺逆子李崇訓一人,再命軍士入府搜拿。府署外廳已毀,獨內室僅存。軍士馳入室中,但見積屍累累,也不知誰為崇訓,惟堂上坐一華妝命婦,豐采自若絕不慌張。大眾疑是木偶,趨近諦視,但聽該婦嗬聲道:“汝等休來!郭公與我父舊交,怎得犯我!”
軍士不知她是何人,不過因她詞莊色厲,未敢上前鎖拿,隻好退出府門報知郭威。郭威立即下馬入府驗明。那婦人見郭威進來,才下堂相迎亭亭下拜。郭威略有三分認識,又一時記憶不清,當即問明姓氏,該婦從容說出,郭威且驚且喜道:“你是我世侄女,如何叫你受累呢!我當送你迴母家。”
該婦淒然道:“叛臣家屬難緩一死,蒙公盛德貸及微軀,感恩何似!但侄女誤適孽門,與叛子李崇訓結婚有年,李崇訓已經自殺,可否令侄女棺殮作為永訣!得承曲允,來生誓為犬馬再報隆恩!”
郭威見該婦情狀可憐,不禁心折,便令她指出崇訓屍首,由隨軍代為殮埋。該婦送喪盡哀,然後向威拜謝,辭歸母家。郭威撥兵護送不消細敘。
該婦雖然是李崇訓妻室,但她的母家卻在兗州,泰寧軍節度使、魏國公符彥卿就是她的父親。
先是李守貞有異誌,僧人總倫來到河中,請求拜見李守貞,自稱能聽聲推數判斷吉兇。李守貞召出全眷各令出聲。總倫聽一個,評一個,不過是尋常套話。挨到李崇訓妻子符氏發言,不禁瞿然道:“後當大貴,必母儀天下!”李守貞聞言自誇道:“我兒媳且為天下母,我取天下當然成功,何必再加疑慮呢!”李守貞於是決計造反。
及城破後,李守貞葬身火窟。李崇訓先殺家人,接著欲手刃符氏,符氏走匿隱處用帷自蔽。李崇訓無從尋覓惶遽自殺,符氏乃得脫身。
符彥卿貽書郭威,且令女兒拜威為父,郭威也不推辭,複稱如約。女母說她夫家滅亡,孑身僅存,不如削發為尼,做一個禪門弟子,聊盡天年。符氏搖首道:“死生乃是天命,無故毀形祝發,真是何苦呢?”
後來再嫁周世宗,為天下母,果如總倫所言【為天下母應在柴榮身上,而不是應在李崇訓身上,李守貞自以為是,反而送了性命】。
就這樣,郭威用一些業務不熟練,用料不講究,粗製濫造的豆腐渣工程,就達到了克敵製勝的目的。當這些事情發生時,趙匡胤都在現場。當郭威的命令下達時,不知道他的心裏在想什麽。
郭威攻克河中,檢閱李守貞文書,所有往來信劄,或與朝臣勾結,或與藩鎮交通,彼此指斥朝廷,語多悖逆。郭威欲援為證據一並奏聞,秘書郎王溥進諫道:“魑魅乘夜爭出,見日自消,願一概付火,俾安反側!”
郭威聞言稱善,乃將河中所留文牘盡行焚去。當即馳書奏捷。並將偽丞相靖﨑、孫願,偽國師總倫,與李守貞子女分入囚車,派將士押送闕下。
劉承佑禦明德樓受俘,即命將所有罪犯處死,並懸首於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