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唐昭宗遷都洛陽的時候,朱溫變成了司馬師,路人都知道他想當皇帝,大臣們也勸唐昭宗防著一手。唐昭宗也想防,但力量不夠,還是被朱溫把持了朝政。唐昭宗被朱溫殺死後,許多大臣辭職不幹,種田的種田,釣魚的釣魚,做生意的做生意,但蘇循對朱溫以下犯上的行為非但不加責備,反而嬉皮笑臉地迎了上去。


    蘇循的馬屁話一放,朱溫就不知道自己是誰了。唐昭宗死後,朱溫一直想著讓繼位不久的唐哀帝把屁股下的龍椅讓給他,其他大臣都不願表態,隻有蘇循順著朱溫說:“您功勞最大,怎麽說也該您來坐這把椅子,別讓那小皇帝占著茅坑不拉屎。”


    朱溫一聽是這個理啊,很快就把唐哀帝從椅子上拽了下來。因為蘇循的那句話,朱溫封他做了登基大典籌備處的冊禮副使。蘇循以前是禮部尚書,現在在朱溫手下當個小官,可他卻好比吃了山珍海味一樣高興。


    有一天朱溫請大臣們吃飯,朱溫喝得有點兒高,假惺惺地跟大臣們說:“我皇帝還沒當幾天吧,威德好像還不太夠,我能夠坐上這個椅子,都是你們的功勞,我有點兒慚愧啊。”


    大臣們都不理他,隻顧夾菜吃飯,蘇循卻露骨地說道:“您老人家不當皇帝,天下沒有人敢當。”說得朱溫骨頭都酥了。


    蘇循自認為擁戴有功,日夜盼望著升職,當了一段時間的小官後,他覺得朱溫對他還不夠意思,於是加大了拍馬屁的力度,天天說朱溫的好話。好話聽多了,朱溫有點兒煩,就想讓他當宰相,順便堵住他的嘴。


    當時的宰相敬翔聽說朱溫要讓蘇循當宰相,覺得國家要大禍臨頭,連忙找到朱溫說:“您剛剛當上皇帝,應該找那種三好學生或者優秀幹部來當宰相。像蘇循這樣的家夥,說他是‘人’都有點兒抬舉他,在唐朝他就是個壞鳥,在今天就是個馬屁精,像他這樣的人怎麽可以重用呢?”


    朱溫一想:對啊,這家夥把唐朝都賣了,以後要是把我也賣了怎麽辦,還不如叫他迴去種地。蘇循拍了半天馬屁,結果竹籃打水一場空。


    蘇循當然不想種地,他開始打朱友謙的主意。朱友謙是朱溫的幹兒子,平時跟朱溫就有矛盾。蘇循把朱友謙一捧,飄飄然的朱友謙就把蘇循當成了親信。


    李存勖崛起的時候,也日思夜想當皇帝。蘇循覺得李存勖當皇帝的希望比較大,沒多久又來到李存勖那兒找工作。蘇循屁顛屁顛地來到李存勖的府上,在門口時就開始跪拜三唿萬歲,要求做李存勖的臣子。李存勖的笑容一下子就露了出來。


    為了進一步溜須拍馬,蘇循第二天又給李存勖獻上了三十支大筆,說這些筆都是皇帝專用的,叫做“畫日筆”。李存勖聽了這話後高興得像小孩一樣手舞足蹈。他一拍桌子,讓蘇循當了河東軍分區的副司令。


    太監張承業聽說蘇循的那些肉麻舉動後嘴都氣歪了,但他拿蘇循沒辦法,誰讓蘇循的馬屁功夫這樣出神入化呢?


    不過,依附李存勖的蘇循還是沒有能當上宰相。就在李存勖稱帝的前一年,蘇循因為吃蜜雪吃多了,得了傷寒,請了很多大夫都沒看好,最後不得不去了西天極樂世界。


    卻說李存勖打敗契丹之後,南下滅梁已是大勢所趨,李嗣源、李存審、馮道、郭崇韜、安休休、安金全、孟知祥、元行欽、高行周等聯章請晉王稱帝。李存勖難抵帝位之誘,命人打製龍冠、龍袍,決意擇日登極。


    張承業有大功於晉王父子,李存勖對他也非常敬重,把他當自己的親哥哥看待,逢年過節,都要讓張承業和自己一起給太夫人請安,親密得像一家人一樣。


    李存勖經常帶兵在外與朱溫征戰,把軍國大事都交給了張承業。張承業在後方就扮演了蕭何的角色,征調兵馬、運送錢糧、治理地方,一切都處理得有條不紊。李存勖之所以能創下赫赫功業,跟張承業的盡心輔佐是分不開的。


    除此之外,張承業脾氣耿直,即使晉王的親屬、兄弟犯了法,也照樣予以嚴厲打擊,絲毫不徇私情。這些權貴們都很害怕張承業,在他麵前都老老實實地不敢造次。


    李存勖雖然在軍事上頗有才能,但在政治上卻是一個目光短淺的人。他在繼承王位初期,因為麵臨著生死問題,尚能克製自己,當渡過危機後,他性格中的劣根性便表現出來了。


    李存勖喜好賭博,又在身邊養了許多優伶。賭博需要錢,養的大批優伶也得經常發紅包,所以李存勖雖然貴為晉王,身上卻經常缺錢。而當時張承業兼管國庫工作,李存勖就伸手問張承業要錢,但每次都遭到嚴詞拒絕。


    一次李存勖想了個辦法,就在錢庫裏安排了一場酒宴,請張承業上坐,席間又讓自己的兒子李繼岌舞蹈助興。舞跳完了,按慣例張承業這個做長輩的得給小侄子發個紅包。張承業知道李存勖的用意,就故意送了一些金帶、寶馬之類的玩意兒給李繼岌,除此之外一個錢也沒有。


    李存勖不高興了,仗著酒勁兒指著錢庫裏堆積如山的金錢對張承業說:“你小侄子手裏沒錢花了,你這裏堆著這麽多錢,隨便給他一堆不就行了,為什麽隻給了這些金帶寶馬之類的,你這當伯父的也太小氣了!”


    張承業正色地說:“這裏的錢都是國家的錢,又不是我私人的錢,怎麽能隨便動用呢?”


    李存勖臉上掛不住了,就說了幾句難聽的話。張承業也很生氣,他大聲說道:“我不過是個老太監罷了,難道還想留著錢財給子孫嗎?隻是珍惜這些國家財物,留著幫助大王成就霸業而已!大王身為主公,如果想花錢,隨便拿就是了,等到財盡兵散,國破家亡的時候,難道就我老奴一個人倒黴嗎?”


    李存勖一聽厲聲對左右說道:“取我劍來!”張承業也杠上了,他站起來扯著李存勖的衣服激動地說:”老奴受先王托孤之重,今天因為看守倉庫被大王所殺,那我也算是沒有辜負先王重托了!”


    這時旁邊的大將閆寶趕緊上來想把張承業拽走,結果被張承業一拳砸到鼻子上,登時砸了個滿臉花。張承業指著閆寶罵道:“閆寶!你跟蘇循那個狗賊有什麽區別!成天就知道拍馬屁!”


    其他人一看不是事,早就跑去告訴了太夫人。太夫人一聽就急了,馬上派人來叫李存勖去見她。李存勖是個大孝子,平時最敬畏的就是母親,一聽太夫人叫他,酒也醒了一半。他趕緊把劍一扔,滿滿斟上一杯酒對張承業說道:“兄長不要生氣,都怪我酒後失言,請飲此一杯權當賠罪,等會兒母親問起來,還請兄長為我擔待一二。”


    張承業哼了一聲,把臉扭到一邊不喝酒。李存勖沒法,隻得硬著頭皮去見母親。太夫人把兒子罵了一頓,派人出來對張承業說道:“小孩子不懂事,酒後亂言,我已經責罰過了,請您寬恕。”


    第二天,太夫人又親自帶著李存勖來到張承業府上,再次向他致歉,並且厚加撫慰了一番。從此以後,李存勖再也不敢向張承業要錢了。


    張承業把大唐複國的希望都寄托在李存勖身上,可李存勖心中也存了個小九九。畢竟人心隔肚皮,皇帝誰不想當呢?


    天佑十八年(921年),河中、昭義、橫海、成德等十一藩鎮的節度使一起上表,請李存勖登基稱帝。李存勖表麵上予以拒絕,但私下裏卻做好了稱帝的準備,暗示各藩鎮繼續勸進。於是各地節度使勸進表文不斷,魏州的一個和尚叫傳真的,又獻上了“傳國玉璽”。李存勖“迫於民心所向”,也就“勉強同意”了。


    這時張承業正在太原養病,聽說李存勖準備稱帝,馬上命人用肩輿把自己抬到魏州,他對李存勖說道:“晉王世代是大唐的忠臣。老奴不惜殘軀為大王奔走效勞三十餘年,正是為了有朝一日大王能親提勁旅掃平逆賊,恢複大唐社稷。如今河北方平,朱賊尚存,大王卻違背初心登基稱帝,天下之人將如何看待大王呢?”


    李存勖辯解道:“我也不想這樣做,怎奈眾將不聽,我也不能違背民心嘛!”


    張承業說:“大王這樣說是不對的。偽梁是唐、晉的大仇,也是天下的公敵。大王應該先蕩平朱賊,然後訪求大唐宗室後裔立為皇帝,如大唐宗室確實已經消磨殆盡,則大王稱帝未遲。假如天下尚有唐之子孫,則誰又有資格取而代之呢?假如天下已經沒有了大唐的子孫,則誰又能取代大王呢?這其中的道理,大王聰明聖智,不會不知道吧?老奴一介殘軀,不過是為了大王千秋萬代的基業著想罷了,請大王明鑒!”


    李存勖道:“孤王也是受眾人推舉才答應此事。承業重疾染身,還需細細調理。”李存勖命人將張承業送迴晉陽養病。張承業自知難以勸阻,於是大哭道:“諸侯們為了恢複唐朝浴血奮戰,現在大王卻自取帝位,這是欺騙老奴啊。”他返迴晉陽後不久病故,享年七十七歲。


    李存勖送走張承業不過三日,軍士報稱有五台山僧人求見,李存勖命他進來。這和尚法號智譚,他雙手合掌說道:“阿彌陀佛,老衲從五台山掘得寶鼎一尊,特來獻於千歲。”說著令徒弟將寶鼎獻上。李存勖走至寶鼎近前細看。寶鼎雖有泥土相嵌,但仍金光耀眼,寶氣逼人,左右文武將官也被此鼎折服。


    李存勖問道:“諸公可知此鼎何來?”


    謀士馮道說:“此鼎乃上古寶鼎,傳國之寶。上古大禹王治河劃九州,以九州之青銅鑄九鼎於荊山之下。華夏九州名山大川、福瑞奇景鐫刻於九鼎之上。夏王視鼎為傳國之寶。夏滅商興,九鼎遷於商都亳京;商滅周興,九鼎又遷於周都鎬京。秦始皇一統六國,遷鼎於鹹陽,國滅則鼎遷,九鼎曆經戰亂已湮沒於世,今卻出於聖地仙山,定於魏州中原。賴此祥瑞,必能定鼎中原。”


    參軍郭崇韜道:“為臣也曾聽說楚莊王曾問鼎以成霸業,今得此祥瑞,乃帝命傳承,臣請千歲順應天命,製印稱帝。”李嗣源、安休休、安金全、孟知祥、元行欽、高行周紛紛跪地請晉王李存勖設壇稱帝。李存勖推讓再三後,才定於四月稱帝。


    公元923年,後梁龍德三年四月,晉王李存勖在魏州城南高築法壇供奉寶鼎。五台山主持智譚登壇做法,壇下金幡千頂列隊兩側。李存勖在眾人相擁之下祭天稱帝。廢前唐年號天佑改元同光,設魏州為東京,太原為西京,鎮州為北都,國號為“唐”,大赦天下。追封祖父李國昌為獻祖皇帝;父親李克用為太祖武皇帝。李存勖自身為李唐帝胄,追立唐高祖、太宗、懿宗、昭宗宗社,立宗廟於太原。尊生母曹氏為皇太後,嫡母劉氏為皇太妃。劉氏毫不介意,依著故例向太後曹氏處稱謝,曹氏離坐起迎,露出局促不安的神態。劉氏怡然道:“願吾兒享國無窮,使我得終天年已是萬幸!此外還計較甚麽?”曹氏亦相向欷歔。嗣命宮中開宴,彼此對坐,略跡言情,盡歡而罷。後人共稱劉太妃美德。


    莊宗封其長子李繼岌為魏王,其餘四子李繼潼、李繼嵩、李繼蟾、李繼嶢皆因年幼未予封王。拜郭崇韜為中門使,馮道為太博學士。封李嗣源為上柱國大將軍、太尉、蕃漢馬步軍都招討,李存璋為柱國將軍、中書令兼幽州盧龍節度使,孟知祥為柱國將軍兼太原尹、元行欽為驃騎將軍、安休休、高行周、安金全等眾人也皆有封賞。


    李存勖魏州稱帝,各州郡傳檄飛報更用年號,歧王李茂貞稱臣歸附。


    李嗣昭死前是昭義節度使,死後其子李繼韜承其爵位。李繼韜擔心李存勖早晚會被大梁所滅,居然投降了朱友貞。昭義軍是李家的老地盤,雖然與梁國數次爭奪,但李家總體上還是占優的。如今李繼韜投降朱友貞,這對李存勖的打擊不可謂不大。不過天道有常福禍相依,李存勖正在憂慮,梁天平軍將領盧順前來投降,且說天平節度使戴思遠光顧河防去了,治所鄆州守軍不足千人,建議李存勖前往取之。


    天平軍緊鄰後梁首都開封,若拿下鄆州,便可直插後梁心髒;首都到手,便可四兩撥千斤,後梁離滅亡就不遠了,於是李存勖派李嗣源率精銳騎兵五千,自德勝出發飛攻鄆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唐宋傳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洪劉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洪劉華並收藏唐宋傳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