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朱溫在滅了唐朝,建立後梁後,也曾想做個好皇帝。朱溫一心求治,在法製、經濟各方麵推行一係列改革,渴望翦滅群雄,一統天下。
他命大臣刪定唐朝律令格式,頒布了新法律,定名為《大梁新定格式律令》,並要求這部法典“傳之無窮,守而勿失”,有點兒秦始皇確立皇帝製度的意思。
朱溫製定的律法,也有不少可取之處。
中晚唐以來尾大不掉的難題之一是藩鎮。朱溫為了壓製藩鎮勢力,從法製上加重了州縣權職,規定藩鎮與屬官地位沒有高卑之分,一律在刺史、縣令之下,不許他們再擅作威福。這可以說是“依法治國”,也是宋代加強中央集權製度的雛形。
朱溫重法都是動真格的,史書稱其“嚴察用法,無纖毫假貨”。
寇彥卿是朱溫的心腹愛將,跟隨他多年,戰功卓著。朱溫曾說寇彥卿就是老天為他朱溫生的。
有一次寇彥卿上朝,路過天津橋(洛陽一座古橋,始建於隋),一名行動遲緩的老人不經意地阻擋在他麵前。寇彥卿性子急,立刻命令隨從將老人推下橋,摔死了。此事發生後,執法官崔沂上書彈劾寇彥卿,要追究其罪責。
寇彥卿大怒,宣稱要雇人殺崔沂:“有得崔沂首者,賞錢萬緡。”
朱溫沒有絲毫偏袒,他知道此事後,嚴厲地警告寇彥卿:“如果崔沂有毫發之傷,我就殺了你全家。”後梁大臣知道此事後無不肅然,誰也不敢再輕易違反法律。
在朱溫這裏,違法亂紀的事情不能幹,拍馬屁也有風險。
有一年,河南一帶洪水泛濫成災,朱溫的侄子朱友諒在地方為官,不但謊報災情,還派人給朱溫獻上代表祥瑞的“瑞麥”(一株多穗或異株同穗之麥),這是在吹噓自己的政績,也是在奉迎主子。
朱溫早就知道洪災的事情,對朱友諒這種報喜不報憂的做法大為不滿,罵道:“豐年為上瑞。今宋州大水,安用此為!”
朱友諒沒有討得朱溫歡心,反而因此被罷免了官職。
朱溫早期善於用人,手下出了不少勤政愛民的官員,他們在各地恢複生產,緩解了唐末以來戰亂不止、民不聊生的亂局。
張全義在洛陽為官,當地因兵革不息、盜賊四起,七八年間滿目瘡痍,白骨蔽地,荊棘彌望,居民不滿百戶。張全義到任後,召集流民重新耕作,幾年後“京畿無閑田,編戶五六萬”。
成汭治理荊州。當時荊州經戰亂之後,百姓顛沛流離,僅剩“居民一十七家”,成汭在當地恢複通商、教民務農,到他去世前荊州又有萬戶人家。
因此史學家呂思勉說:“在唐五代之際,梁太祖確是能定亂和恤民的。”朱溫能成為五代第一個皇帝,可以說是有些真本事的。
梁太祖聽說中書令張全義在府內修造避暑花園一座,名曰“會節園”。朱溫便下令召張全義入宮來見,朱溫一見張全義便說:“張大人你好雅興啊!”
張全義伏地說道:“臣年老愚昧難解陛下聖意,請萬歲明示。”
朱溫道:“前方將士浴血拚殺,愛卿卻斥資修造會節園揮霍無度,是真的嗎?
張全義聞言嚇得魂不附體,但又臉色一變笑道:“陛下所言不假,不過為臣所建會節園乃是為聖上開心解趣所造;聖上不往禦用,為臣豈敢玩樂其中。”
“哦?”朱溫聽後問道:“果真是為朕所造?”
張全義道:“確是為陛下所建,隻是尚未尋得美姬,故未敢邀陛下聖覽。”
朱溫大笑道:“愛卿真乃朕竑股之臣,傳旨起駕,朕要親往會節園一遊。”朱溫遂起駕出宮,張全義嚇得冷汗倒流。
朱溫來到會節園,觀其園景別致非凡,亭台樓閣、枕山引水、泉石軒榭、花木禽魚點綴得幽雅神韻,青林斜影,綠水浮紋。正是:
亭台溪流映古鬆,
青石小徑意幽濃。
碧草點落黃鸝鳥,
群花綻放滿園紅。
翠園豔色春尚早,
惟見異境獨不同。
忘卻三軍枕戈月,
隻願醉臥冥冥中。
張全義家世濮州,曾從黃巢為盜,充任偽齊吏部尚書。黃巢敗死,張全義與同黨李罕之分據河陽。李罕之貪暴,嚐向張全義需索,張全義積不能平,潛襲李罕之。李罕之奔晉,乞得晉師圍攻張全義。張全義大困,忙向汴梁求救。朱溫遣將往援,擊退李罕之,晉軍亦引去【這是前事。後來張全義、李罕之皆歸朱溫】。張全義得封河南尹,感溫厚恩始終盡力。張全義乞請朱溫改名,朱溫賜名宗奭,屢給優賞。張全義素性勤儉,教民耕稼,自己亦得積資巨萬。
會節園枕山引水,備極雅致,朱溫到他家避暑,張全義自然格外巴結,殷勤侍奉。
朱溫一住數日,食欲大開,色欲複熾。默想全義家眷多半姿色可人,樂得仗著皇帝威風,召她幾個進來陪伴寂寥。第一次召入全義愛妾兩人,迫她同寢,第二次改召全義女兒,第三次輪到全義子婦,婦女們憚他淫威不敢抗命,隻好橫陳玉體,由他玷汙。
一日朱溫召見全義信口言道:“朕的禦駕來府,愛卿為何不喚正室來見?”
張全義心中一驚,心想這皇帝要見自己的夫人如何是好?趕忙說道:“啟稟萬歲,臣之糟糠已有五旬,人老珠黃恐驚聖駕。”
“放肆!汝敢抗旨不遵?!”朱溫怒道。
“臣萬萬不敢!”張全義道:“臣謹尊聖命,請萬歲稍候片刻。”
張全義走出會節園滿臉愁悶,心中不知如何是好?胡思亂想之際已到夫人儲氏的臥房。儲氏見張全義滿麵愁容便問道:“老爺何事憂愁?”
張全義立即屈膝跪倒說道:“當今萬歲駕幸會節園,要夫人往內閣侍寢。”
“啊!”儲氏罵道:“你這老不死的,非要建什麽會節園,如今要讓我失掉這一世的清白……”
張全義哀歎道:“夫人,你就顧全大局吧。夫人若是不去,這抗旨不遵的罪名可要株連滿門呀。”
儲氏哭泣片刻,無奈隻得濃妝豔抹強作笑臉去會節園侍寢。張全義無力地坐在青石之上唉聲歎氣。正是:
枉費金銀失妻妾,
會節園內難保節。
逞得富貴多無益,
才知今日自作孽。
張全義正在發呆,忽見其子張繼祚衝衝提刀而來。張全義問道:“我兒提刀來此做甚?”
張繼祚怒道:“方才聽說朱溫逼母侍寢,天子既無人倫之理,何不殺此暴君以謝天下!”
張全義硬行扯迴,且密語道:“我前在河陽為李罕之所圍,啖木屑為食,身旁隻有一馬,擬宰割飼軍,正是命在須臾朝不保夕,虧得梁軍到來救我全家性命,此恩此德如何忘懷!汝休得妄動,否則我先殺汝!”繼祚乃止。
越宿已有人傳報朱溫。溫召集從臣傳見全義,全義恐繼祚事發嚇得亂抖。妻儲氏從旁笑道:“如此膽怯,做甚麽男兒漢?我隨同入見,包管無事!”遂與全義同入。見朱溫麵帶怒容,儲氏豎起柳眉厲聲問道:“宗奭一種田叟,守河南三十年,開荒掘土斂財聚賦,助陛下創業,今年齒衰朽尚能何為?聞陛下信人讒言疑及宗奭,究為何意?”朱溫被她一駁,說不出甚麽道理,又恐儲氏變臉,將前日曖昧情事說出,反致越傳越醜,沒奈何假作笑容勸慰儲氏道:“我無惡意,幸勿多言!”儲氏夫婦乃謝恩趨出;朱溫即令侍從扈蹕還都。
一日朱溫泛舟九曲池,池不甚深,舟又甚大,本來沒甚危險,不料蕩入池心,陡遇一陣怪風,竟將禦舟吹覆。朱溫墮入池中,幸虧侍從竭力撈救,方免溺死。別乘小舟抵岸,累得拖泥帶水,驚悸不堪。
時方初夏,天氣溫和,急忙換了尤袍,還入大內,嗣是心疾愈甚,夜間屢不能眠,常令嬪妃宮女通宵陪著,尚覺驚魂不定,寤寐旁徨。梁主病不能興,於是奄臥床褥,常不視朝,內政外事都無暇過問。
朱溫連年抱病,時發時止,年齡已逾花甲,可一片好色心腸到老不衰,自從張妃謝世,篡唐登基,始終不立皇後,昭儀陳氏,昭容李氏,起初統以美色得幸,漸漸的色衰愛弛,廢置冷宮。陳氏願度為尼,出居宋州佛寺,李氏抑鬱而終。此外後宮妃嬪隨時選入,並不是沒有麗容,怎奈梁主喜新厭舊,今日愛這個,明日愛那個,多多益善,博采兼收。
一日朱溫裝作重病不起,博王友文、福王友璋、均王友貞、賀王友雍、建王友徽、康王友孜紛紛前來探視,朱溫對諸子道:“朕身染重病,左右伺候不周,朕令汝等遣王妃伺候龍駕,以盡孝道。”幾位王爺一聽,知道朱溫心術不正,但又無人敢言,隻得遵命。兩個時辰之後,六位王爺領來七位王妃,其中一位乃是郢王朱友珪之妻張氏。
卻說柏鄉大戰梁軍慘敗。監軍朱友珪與都督張歸厚惶惶迴城,提心吊膽地往宮中請罪。剛進內宮,小太監攔住二人問道:“郢王殿下何往?”
朱友珪答道:“小公公快快稟報父皇,朱友珪有十萬火急軍情要奏。”
小太監道:“殿下有所不知,不可驚駕。”
“啊!”朱友珪得知妻子在宮中陪駕朱溫,頓時兩腿發麻癱坐在地。小太監與張歸厚趕忙攙扶朱友珪。朱友珪慘淡地說:“前番兵敗柏鄉,友珪必死無疑了。”
張歸厚問道:“殿下平日與王妃夫妻情義如何?”
朱友珪答道:“情義尚好。”
張歸厚言道:“殿下無憂矣,若張氏在聖上麵前為你求情,則不會怪罪戰敗之事。”朱友珪聞言心中一塊石頭落地,哆哆嗦嗦前去見駕。
朱友珪與張歸厚跪在德壽宮中待罪,朱溫身著內衣從屏障之後走出,問道:“柏鄉戰事如何?”
朱友珪答道:“孩兒死罪,大軍折損三萬餘眾,損失戰馬五千匹。”
“啪!”朱溫拍案大怒道:“若不斬汝二人,焉能對得住陣亡將士?來人!將朱友珪、張歸厚推出午門斬首!”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隻聽屏障之後有一女子言道:“父皇且慢!”接著一位美貌女子從屏風之後緩緩走出,隻見她身著襯裙,肩背裸露,此人正是朱友珪之妻張氏。柔聲勸道:“父皇看媳婦之麵饒過友珪,再戰之時令其將功補過不遲。”
朱溫頓時轉怒為樂:“朕之兒媳真乃賢德之女,看你麵上饒他一迴。友珪還不謝過王妃。”
朱友珪差點兒沒把嘴唇咬破,心中暗想這讓我如何拜謝?情急之下隻得按太監們的叫法喊道:“朱友珪謝過王妃娘娘!”
朱溫道:“今日天色不早,就令張妃迴王府與友珪團聚。”朱友珪這才明白原來戴綠帽子的並不是他一人,還有他的兄弟友文。
朱友珪與張氏迴到郢王府,夫妻二人將房門一關,朱友珪一把將張氏長發揪住,滿臉兇煞地罵道:“賤人!老子陣前賣命,今天我非把你打死不可!”
張氏一把掙開朱友珪,毫不驚慌地說:“朱友珪!你有本事打死我,到時老頭子非殺你不可。”朱友珪一聽這話又軟了下來,怒氣衝衝地坐在一邊。
張氏道:“虧你還是帝胄之後,皇族血脈。豈不聞有失必有得,有弊就有利。”
朱友珪驚訝問道:“此話怎講?”
張氏道:“父皇已向我許諾,決定將皇位傳與你。”
“蹭!”的一下,朱友珪從椅子上蹦起來問道:“夫人此言當真?”
朱溫送走張氏,又迎來王氏。王氏哄弄朱溫頗有功夫,朱溫如醉如死。一陣雲雨之後,朱溫困倦欲睡,王氏依偎朱溫懷中問道:“自太子朱友裕歸天,陛下尚無皇儲,不知陛下可選繼位太子?”
朱溫道:“朕已決定立郢王朱友珪為太子。”
王氏忙道:“父皇好生偏心,博王友文雖是養子,但自幼追隨父皇如同親生,父皇豈能偏心。”
“郢王友珪乃是嫡長子,當立皇儲。”朱溫道。
王氏冷笑道:“嫡長子?分明是營州妓女所生。”
“愛妃不可胡言,你聽何人所講?”朱溫道。
王氏道:“開封城內人人皆知,朱友珪乃妓女詹鵲所生,身世卑賤,難道野種也能當太子,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而友文風雅好學,精通詩書可擔大任。”
朱溫經不住王氏伶牙俐齒,言道:“朕亦有同感,愛妃放心,選個吉日朕擬旨立博王友文為太子。”王氏聽罷一把摟住朱溫,二人又是一陣親熱。
朱溫美人在側,卻又思念張氏,於是又派人詔張氏入宮。張氏見他病入膏肓,輕聲問道:“父皇立嗣之事可曾定下?”
朱溫微弱答道:“朕已擬旨傳位友文。”
張氏焦急問道:“那日父皇許諾傳位友珪,因何要變?”
朱溫道:“友珪乃妓女所生,出身卑賤焉能繼承皇位?”張氏聞言明白其中原委,未等天亮便早早迴到郢王府。
朱友珪不知張氏因何提早迴府,張氏道:“昨夜侍寢,父皇說你妓女所生出身卑微,不可繼承皇位,皇位將傳與博王友文,如之奈何?”
“欺人太甚!”朱友珪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與妻子張氏商議道,與其傳位博王,不如殺父自立。正是:
納媳何念父子情,
一朝反目見血腥。
若非扒灰悖天理,
豈能骨肉動刀兵?
他命大臣刪定唐朝律令格式,頒布了新法律,定名為《大梁新定格式律令》,並要求這部法典“傳之無窮,守而勿失”,有點兒秦始皇確立皇帝製度的意思。
朱溫製定的律法,也有不少可取之處。
中晚唐以來尾大不掉的難題之一是藩鎮。朱溫為了壓製藩鎮勢力,從法製上加重了州縣權職,規定藩鎮與屬官地位沒有高卑之分,一律在刺史、縣令之下,不許他們再擅作威福。這可以說是“依法治國”,也是宋代加強中央集權製度的雛形。
朱溫重法都是動真格的,史書稱其“嚴察用法,無纖毫假貨”。
寇彥卿是朱溫的心腹愛將,跟隨他多年,戰功卓著。朱溫曾說寇彥卿就是老天為他朱溫生的。
有一次寇彥卿上朝,路過天津橋(洛陽一座古橋,始建於隋),一名行動遲緩的老人不經意地阻擋在他麵前。寇彥卿性子急,立刻命令隨從將老人推下橋,摔死了。此事發生後,執法官崔沂上書彈劾寇彥卿,要追究其罪責。
寇彥卿大怒,宣稱要雇人殺崔沂:“有得崔沂首者,賞錢萬緡。”
朱溫沒有絲毫偏袒,他知道此事後,嚴厲地警告寇彥卿:“如果崔沂有毫發之傷,我就殺了你全家。”後梁大臣知道此事後無不肅然,誰也不敢再輕易違反法律。
在朱溫這裏,違法亂紀的事情不能幹,拍馬屁也有風險。
有一年,河南一帶洪水泛濫成災,朱溫的侄子朱友諒在地方為官,不但謊報災情,還派人給朱溫獻上代表祥瑞的“瑞麥”(一株多穗或異株同穗之麥),這是在吹噓自己的政績,也是在奉迎主子。
朱溫早就知道洪災的事情,對朱友諒這種報喜不報憂的做法大為不滿,罵道:“豐年為上瑞。今宋州大水,安用此為!”
朱友諒沒有討得朱溫歡心,反而因此被罷免了官職。
朱溫早期善於用人,手下出了不少勤政愛民的官員,他們在各地恢複生產,緩解了唐末以來戰亂不止、民不聊生的亂局。
張全義在洛陽為官,當地因兵革不息、盜賊四起,七八年間滿目瘡痍,白骨蔽地,荊棘彌望,居民不滿百戶。張全義到任後,召集流民重新耕作,幾年後“京畿無閑田,編戶五六萬”。
成汭治理荊州。當時荊州經戰亂之後,百姓顛沛流離,僅剩“居民一十七家”,成汭在當地恢複通商、教民務農,到他去世前荊州又有萬戶人家。
因此史學家呂思勉說:“在唐五代之際,梁太祖確是能定亂和恤民的。”朱溫能成為五代第一個皇帝,可以說是有些真本事的。
梁太祖聽說中書令張全義在府內修造避暑花園一座,名曰“會節園”。朱溫便下令召張全義入宮來見,朱溫一見張全義便說:“張大人你好雅興啊!”
張全義伏地說道:“臣年老愚昧難解陛下聖意,請萬歲明示。”
朱溫道:“前方將士浴血拚殺,愛卿卻斥資修造會節園揮霍無度,是真的嗎?
張全義聞言嚇得魂不附體,但又臉色一變笑道:“陛下所言不假,不過為臣所建會節園乃是為聖上開心解趣所造;聖上不往禦用,為臣豈敢玩樂其中。”
“哦?”朱溫聽後問道:“果真是為朕所造?”
張全義道:“確是為陛下所建,隻是尚未尋得美姬,故未敢邀陛下聖覽。”
朱溫大笑道:“愛卿真乃朕竑股之臣,傳旨起駕,朕要親往會節園一遊。”朱溫遂起駕出宮,張全義嚇得冷汗倒流。
朱溫來到會節園,觀其園景別致非凡,亭台樓閣、枕山引水、泉石軒榭、花木禽魚點綴得幽雅神韻,青林斜影,綠水浮紋。正是:
亭台溪流映古鬆,
青石小徑意幽濃。
碧草點落黃鸝鳥,
群花綻放滿園紅。
翠園豔色春尚早,
惟見異境獨不同。
忘卻三軍枕戈月,
隻願醉臥冥冥中。
張全義家世濮州,曾從黃巢為盜,充任偽齊吏部尚書。黃巢敗死,張全義與同黨李罕之分據河陽。李罕之貪暴,嚐向張全義需索,張全義積不能平,潛襲李罕之。李罕之奔晉,乞得晉師圍攻張全義。張全義大困,忙向汴梁求救。朱溫遣將往援,擊退李罕之,晉軍亦引去【這是前事。後來張全義、李罕之皆歸朱溫】。張全義得封河南尹,感溫厚恩始終盡力。張全義乞請朱溫改名,朱溫賜名宗奭,屢給優賞。張全義素性勤儉,教民耕稼,自己亦得積資巨萬。
會節園枕山引水,備極雅致,朱溫到他家避暑,張全義自然格外巴結,殷勤侍奉。
朱溫一住數日,食欲大開,色欲複熾。默想全義家眷多半姿色可人,樂得仗著皇帝威風,召她幾個進來陪伴寂寥。第一次召入全義愛妾兩人,迫她同寢,第二次改召全義女兒,第三次輪到全義子婦,婦女們憚他淫威不敢抗命,隻好橫陳玉體,由他玷汙。
一日朱溫召見全義信口言道:“朕的禦駕來府,愛卿為何不喚正室來見?”
張全義心中一驚,心想這皇帝要見自己的夫人如何是好?趕忙說道:“啟稟萬歲,臣之糟糠已有五旬,人老珠黃恐驚聖駕。”
“放肆!汝敢抗旨不遵?!”朱溫怒道。
“臣萬萬不敢!”張全義道:“臣謹尊聖命,請萬歲稍候片刻。”
張全義走出會節園滿臉愁悶,心中不知如何是好?胡思亂想之際已到夫人儲氏的臥房。儲氏見張全義滿麵愁容便問道:“老爺何事憂愁?”
張全義立即屈膝跪倒說道:“當今萬歲駕幸會節園,要夫人往內閣侍寢。”
“啊!”儲氏罵道:“你這老不死的,非要建什麽會節園,如今要讓我失掉這一世的清白……”
張全義哀歎道:“夫人,你就顧全大局吧。夫人若是不去,這抗旨不遵的罪名可要株連滿門呀。”
儲氏哭泣片刻,無奈隻得濃妝豔抹強作笑臉去會節園侍寢。張全義無力地坐在青石之上唉聲歎氣。正是:
枉費金銀失妻妾,
會節園內難保節。
逞得富貴多無益,
才知今日自作孽。
張全義正在發呆,忽見其子張繼祚衝衝提刀而來。張全義問道:“我兒提刀來此做甚?”
張繼祚怒道:“方才聽說朱溫逼母侍寢,天子既無人倫之理,何不殺此暴君以謝天下!”
張全義硬行扯迴,且密語道:“我前在河陽為李罕之所圍,啖木屑為食,身旁隻有一馬,擬宰割飼軍,正是命在須臾朝不保夕,虧得梁軍到來救我全家性命,此恩此德如何忘懷!汝休得妄動,否則我先殺汝!”繼祚乃止。
越宿已有人傳報朱溫。溫召集從臣傳見全義,全義恐繼祚事發嚇得亂抖。妻儲氏從旁笑道:“如此膽怯,做甚麽男兒漢?我隨同入見,包管無事!”遂與全義同入。見朱溫麵帶怒容,儲氏豎起柳眉厲聲問道:“宗奭一種田叟,守河南三十年,開荒掘土斂財聚賦,助陛下創業,今年齒衰朽尚能何為?聞陛下信人讒言疑及宗奭,究為何意?”朱溫被她一駁,說不出甚麽道理,又恐儲氏變臉,將前日曖昧情事說出,反致越傳越醜,沒奈何假作笑容勸慰儲氏道:“我無惡意,幸勿多言!”儲氏夫婦乃謝恩趨出;朱溫即令侍從扈蹕還都。
一日朱溫泛舟九曲池,池不甚深,舟又甚大,本來沒甚危險,不料蕩入池心,陡遇一陣怪風,竟將禦舟吹覆。朱溫墮入池中,幸虧侍從竭力撈救,方免溺死。別乘小舟抵岸,累得拖泥帶水,驚悸不堪。
時方初夏,天氣溫和,急忙換了尤袍,還入大內,嗣是心疾愈甚,夜間屢不能眠,常令嬪妃宮女通宵陪著,尚覺驚魂不定,寤寐旁徨。梁主病不能興,於是奄臥床褥,常不視朝,內政外事都無暇過問。
朱溫連年抱病,時發時止,年齡已逾花甲,可一片好色心腸到老不衰,自從張妃謝世,篡唐登基,始終不立皇後,昭儀陳氏,昭容李氏,起初統以美色得幸,漸漸的色衰愛弛,廢置冷宮。陳氏願度為尼,出居宋州佛寺,李氏抑鬱而終。此外後宮妃嬪隨時選入,並不是沒有麗容,怎奈梁主喜新厭舊,今日愛這個,明日愛那個,多多益善,博采兼收。
一日朱溫裝作重病不起,博王友文、福王友璋、均王友貞、賀王友雍、建王友徽、康王友孜紛紛前來探視,朱溫對諸子道:“朕身染重病,左右伺候不周,朕令汝等遣王妃伺候龍駕,以盡孝道。”幾位王爺一聽,知道朱溫心術不正,但又無人敢言,隻得遵命。兩個時辰之後,六位王爺領來七位王妃,其中一位乃是郢王朱友珪之妻張氏。
卻說柏鄉大戰梁軍慘敗。監軍朱友珪與都督張歸厚惶惶迴城,提心吊膽地往宮中請罪。剛進內宮,小太監攔住二人問道:“郢王殿下何往?”
朱友珪答道:“小公公快快稟報父皇,朱友珪有十萬火急軍情要奏。”
小太監道:“殿下有所不知,不可驚駕。”
“啊!”朱友珪得知妻子在宮中陪駕朱溫,頓時兩腿發麻癱坐在地。小太監與張歸厚趕忙攙扶朱友珪。朱友珪慘淡地說:“前番兵敗柏鄉,友珪必死無疑了。”
張歸厚問道:“殿下平日與王妃夫妻情義如何?”
朱友珪答道:“情義尚好。”
張歸厚言道:“殿下無憂矣,若張氏在聖上麵前為你求情,則不會怪罪戰敗之事。”朱友珪聞言心中一塊石頭落地,哆哆嗦嗦前去見駕。
朱友珪與張歸厚跪在德壽宮中待罪,朱溫身著內衣從屏障之後走出,問道:“柏鄉戰事如何?”
朱友珪答道:“孩兒死罪,大軍折損三萬餘眾,損失戰馬五千匹。”
“啪!”朱溫拍案大怒道:“若不斬汝二人,焉能對得住陣亡將士?來人!將朱友珪、張歸厚推出午門斬首!”在這千鈞一發之際,隻聽屏障之後有一女子言道:“父皇且慢!”接著一位美貌女子從屏風之後緩緩走出,隻見她身著襯裙,肩背裸露,此人正是朱友珪之妻張氏。柔聲勸道:“父皇看媳婦之麵饒過友珪,再戰之時令其將功補過不遲。”
朱溫頓時轉怒為樂:“朕之兒媳真乃賢德之女,看你麵上饒他一迴。友珪還不謝過王妃。”
朱友珪差點兒沒把嘴唇咬破,心中暗想這讓我如何拜謝?情急之下隻得按太監們的叫法喊道:“朱友珪謝過王妃娘娘!”
朱溫道:“今日天色不早,就令張妃迴王府與友珪團聚。”朱友珪這才明白原來戴綠帽子的並不是他一人,還有他的兄弟友文。
朱友珪與張氏迴到郢王府,夫妻二人將房門一關,朱友珪一把將張氏長發揪住,滿臉兇煞地罵道:“賤人!老子陣前賣命,今天我非把你打死不可!”
張氏一把掙開朱友珪,毫不驚慌地說:“朱友珪!你有本事打死我,到時老頭子非殺你不可。”朱友珪一聽這話又軟了下來,怒氣衝衝地坐在一邊。
張氏道:“虧你還是帝胄之後,皇族血脈。豈不聞有失必有得,有弊就有利。”
朱友珪驚訝問道:“此話怎講?”
張氏道:“父皇已向我許諾,決定將皇位傳與你。”
“蹭!”的一下,朱友珪從椅子上蹦起來問道:“夫人此言當真?”
朱溫送走張氏,又迎來王氏。王氏哄弄朱溫頗有功夫,朱溫如醉如死。一陣雲雨之後,朱溫困倦欲睡,王氏依偎朱溫懷中問道:“自太子朱友裕歸天,陛下尚無皇儲,不知陛下可選繼位太子?”
朱溫道:“朕已決定立郢王朱友珪為太子。”
王氏忙道:“父皇好生偏心,博王友文雖是養子,但自幼追隨父皇如同親生,父皇豈能偏心。”
“郢王友珪乃是嫡長子,當立皇儲。”朱溫道。
王氏冷笑道:“嫡長子?分明是營州妓女所生。”
“愛妃不可胡言,你聽何人所講?”朱溫道。
王氏道:“開封城內人人皆知,朱友珪乃妓女詹鵲所生,身世卑賤,難道野種也能當太子,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而友文風雅好學,精通詩書可擔大任。”
朱溫經不住王氏伶牙俐齒,言道:“朕亦有同感,愛妃放心,選個吉日朕擬旨立博王友文為太子。”王氏聽罷一把摟住朱溫,二人又是一陣親熱。
朱溫美人在側,卻又思念張氏,於是又派人詔張氏入宮。張氏見他病入膏肓,輕聲問道:“父皇立嗣之事可曾定下?”
朱溫微弱答道:“朕已擬旨傳位友文。”
張氏焦急問道:“那日父皇許諾傳位友珪,因何要變?”
朱溫道:“友珪乃妓女所生,出身卑賤焉能繼承皇位?”張氏聞言明白其中原委,未等天亮便早早迴到郢王府。
朱友珪不知張氏因何提早迴府,張氏道:“昨夜侍寢,父皇說你妓女所生出身卑微,不可繼承皇位,皇位將傳與博王友文,如之奈何?”
“欺人太甚!”朱友珪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與妻子張氏商議道,與其傳位博王,不如殺父自立。正是:
納媳何念父子情,
一朝反目見血腥。
若非扒灰悖天理,
豈能骨肉動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