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敬宗荒淫無道,踢球成癖。寶曆二年十二月,宦官劉克明等人將他殺死,然後偽造遺旨,迎唐憲宗之子絳王李悟入宮為帝。兩天後,宦官王守澄、梁守謙指揮神策軍入宮殺死劉克明和絳王李悟,擁立李昂為帝,即唐文宗,改年號為“太和”。
李昂在位時不好女色、勤勉聽政、厲行節儉,革除奢靡之風,致力於複興王朝。但是大宦官仇士良、魚弘誌等人掌握朝政,唐文宗要權力沒權力,要自由沒自由,皇帝當得比太監還難受。
開成五年(840年),唐文宗抑鬱成疾不能起床,他叫來宰相楊嗣複、李玨二臣,囑咐他們輔助太子監國。仇士良、魚弘誌聞訊後立即偽造遺詔,廢太子為陳王,並派出一班神策軍士兵去迎接安王李溶。
這班士兵都是一些沒文化的粗人,聽到命令後匆忙來到十六王宅,可是卻不知道迎接哪位親王了。一群人站在王宅門口麵麵相覷,仇士良反應還算快,又派了一個信得過的手下追去,然而這個人是個腦子明白但嘴上講不明白的笨蛋,到了王府門口嘴張了半天,才傻乎乎地喊出一句“迎接大的!迎接大的!”神策軍聽到後還是一頭霧水,搞不清到底該接誰。這時王府裏的安王和穎王也聽到外邊的喧嘩,但他們在沒有確定到底是誰之前都不敢貿然行動。
就在兩個大男人發怵的時候,穎王妃王美人走出王府,她極其鎮定地對滿腦子漿糊的神策軍士兵說道:“你們聽著,所謂‘大的’就是穎王殿下。你們睜大眼睛看看,穎王殿下身材魁偉,當今皇帝都稱他為‘大王’。你們的仇公公也和他一起喝過酒,是生死之交。擁立新君可是頭等大事,你們出了岔子要被殺頭的!”眾人一聽大眼瞪小眼,不知道這個女人說的是真是假。王美人立即轉身迴府,把隱藏在屏風後邊的李炎推到眾人麵前。果然李炎高大魁梧,神策軍士兵都被忽悠住了,於是立即護送李炎來到少陽院。看到李炎,仇士良恨不得一頭撞牆。但現在隻好將錯就錯,冊立穎王為皇太弟。
2月10日,李昂帶著無限的惆悵病死於長安宮中的太和殿,享年三十一歲。
李炎生於公元814年(元和九年),二十七歲之前,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做王爺,任憑皇位在父親穆宗、哥哥敬宗和文宗的手裏轉來轉去。李炎有一次去邯鄲自助遊,偶然認識了一位王姓歌妓。此女不僅豔驚四座,而且歌舞俱佳,李炎喜歡得不得了,當時便決定為她贖身,然後帶迴自己的王府。這位歌妓就是上文提到的王美人。
唐武宗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勸說下,將唐文宗的妃子楊氏、陳王成美、安王李溶等潛在的政治對手全部賜死。
會昌六年(846年)三月,唐武宗因為服食“仙丹”過多,進入彌留狀態。
武宗本有五子,不過年皆幼弱,未識大政,宮內一班宦豎認為子承父統不過尋常舊例,就是擁立起來也沒有什麽功績,不若迎戴光王較為得計。於是擅傳詔命,說是皇子年幼,令皇太叔處分國事。
這時擔任宰相的李德裕請求麵見聖上,結果多次被拒。
會昌六年六月,武宗疾已大漸,王才人侍立榻旁,武宗瞪視良久,好容易說出一語道:“我要與你長別了。”王才人忍住淚道:“陛下大福未艾,怎出此不祥之語?”武宗再想發言,偏喉中已是痰塞,不能再語,而兩目注視不瞬。王才人揣透意旨後說道:“陛下萬歲後,妾願身殉。”武宗略有歡容,說了一個“好”字,從此再不複言,承統問題也不提及。未幾駕崩,在位六年,止三十三歲。王才人悉取貯遺分給左右,接著解帶自盡榻下。不愧烈婦。
當天光王在武宗靈前即位,時年三十七歲,是為宣宗。當下尊生母鄭氏為皇太後,追贈王才人為賢妃。閱數月安葬武宗,並將王賢妃附葬陵旁。王妃生前得寵專房,後宮嬪妃多懷不滿;如今殉節捐軀大義凜然,宮人都為之感動,相率送葬同聲一哭。
光王李怡是憲宗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憲宗生前光王並不怎麽受寵,憲宗朝的史料中幾乎沒有出現過他的名字,就是光王也是他的哥哥穆宗皇帝給他封的。論輩分,李怡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皇叔,論年齡卻比敬宗和文宗還小一歲。
李怡為人持重少言,宮中都認為他“不慧(不聰明)”。他十多歲時身患重病,當時病勢沉重,忽然有光輝照耀其身,李怡一躍而起,端正身體拱手作揖,像對待臣下一樣。他的乳母認為這是心病。但穆宗看過後卻撫摸著李怡的背說:“這孩子是我家的英明人物,不是心病。”並賜給李怡玉如意、禦馬、金帶等物,並安排母親郭太後的堂弟擔任他的師傅。李怡常常夢見乘龍上天,他將此事告訴母親,母親對他說:“這個夢不應該讓旁人知道,希望你以後不要再說。”
李怡身經太和、會昌兩朝,愈加隱晦不露,與眾人在一起時不肯多言。文宗、武宗常在宴飲時強逼他說話,以此為樂,稱其為“光叔”。武宗為人豪氣,尤為瞧不起李怡,對他不甚禮遇。
此外光王的出身也不是很高,他的母親原來姓爾朱,從這個姓氏看應該是胡族。為了提高自己的出身地位,後來與山東的士族鄭氏聯親,才改姓鄭。光王的母親曾經是叛臣李琦的侍妾,李琦兵敗被殺後被沒入掖庭,並且成了郭太後的侍女。憲宗出入往來,見鄭氏秀色可餐,便召入別室演了一出龍鳳配,後來就生了光王李怡。
婦人家容易懷妒,況鄭氏是個犯婦,郭太後便經常嘲笑她是個宮婢,稱其為“洗腳婢”。
不受寵與庶出的現實使得光王殿下從小就懂得“扮豬吃老虎”,宮內的所有人都以為其“不慧”,是個癡呆。他的兩個侄子文宗與武宗也公開拿他開玩笑。
光王對於這些嘲諷毫不在意,因為鄭太後是胡族出身,受其母影響,光王十分擅長弓箭、馬球,並精通音樂。光王利用這些才藝來降低文宗、武宗對他的猜忌與懷疑,讓他們認為自己胸無大誌,從而放鬆對自己的警惕。
由於弓馬嫻熟,光王經常陪武宗一起去打獵,這樣光王便有機會與宦官接觸。武宗去世後,宦官便立光王為皇帝。
不過宣宗即位之初也是很危險的。首先他是被宦官擁立的,而朝中的大臣基本上都是武宗留下的大臣,這些大臣們很可能與其不同心,特別是宰相李德裕。其次宣宗以皇叔的身份繼承侄子的皇位,而侄子並不是沒有後代,相反有好幾個兒子,這些皇子都是他隱藏的威脅。所以宣宗皇帝為了穩定地位,一上台就開始大殺四方。
武宗時期,李德裕可以算是武宗最為信任的大臣,一人獨攬相權多年,凡是挑撥武宗與李德裕君臣關係的人都被武宗貶的貶,殺的殺。武宗與李德裕兩人君臣相得。而且李德裕正式踏入官場也是由於穆宗的提拔關照,而穆宗是光王的哥哥,武宗的父親。
因此宣宗皇帝在即位之際,看到李德裕作為大臣的代表奉冊時,內心十分擔心。每當李德裕看他時,他都會覺得毛發直豎。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宣宗皇帝決定主動出擊。
會昌六年(846年)四月,宣宗聽政的第一個月就罷去李德裕的知政事,出鎮荊南,同年九月,又將李德裕改為東都留守。大中元年(847年)二月,再次將李德裕由東都留守貶為太子少保。同年十二月,李德裕被貶潮州。
在大力貶黜李德裕的同時,宣宗又大力提拔被李德裕趕出朝廷的牛黨等人,最後宣宗與牛黨大臣團結一致,將李德裕直接貶往崖州。
就這樣,李德裕一貶再貶,直到大中三年(849年)十二月淒涼地死於崖州。
在貶黜李德裕的同時,宣宗又舉起自己的第二把刀,這把刀直接對準了穆宗一係的正統性問題。的確穆宗一係是宣宗皇位正統性的最大挑戰。誰也沒想到宣宗皇帝直接來了一招釜底抽薪,就是將憲宗的死算在穆宗一係頭上,這樣自己的皇位是從弑父賊子的手中奪迴來的,是順應天道的。
關於憲宗的死因,現在都沒有得出確定的答案,有的說憲宗是因為晚年服食金丹中毒而死的;也有的說憲宗晚年對宦官動輒打罵,結果宦官陳弘誌不堪忍受鋌而走險;還有的說是郭太後和穆宗指使宦官做的,反正一直沒有定論。
但是宣宗即位後,明裏暗裏將弑殺憲宗的罪名甩給了穆宗。因為憲宗在位時穆宗是東宮之主,在為父報仇的名義下,宣宗對穆宗一係展開了清算,這場清算上到太皇太後郭氏,中到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位皇帝,下到武宗諸子。在他的血腥清算下,穆宗一係徹底退出了唐朝的政治舞台。
宣宗當上皇帝後,他的媽媽鄭氏由叛賊的侍妾變成了皇太後;但是郭太後的存在讓母子二人的心裏很不是滋味。
首先郭太後是憲宗的元妻,在天下臣民看來,郭太後所出的穆宗一係是憲宗的嫡係,郭太後是正統的象征。
其次鄭太後曾是郭太後的婢女,這件事無疑是鄭太後心中的一根刺,即使她當了太後也不會忘記自己曾經侍奉郭太後的日子。
最後宣宗繼承的是侄子的位置,從名義上來說,郭太後還是太皇太後,比其母鄭太後要高一個輩分。
可以說郭太後的存在使宣宗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她存在的每一天都是在提醒宣宗其來位不正與正統性不足,並且郭太後作為郭子儀的孫女,身後的勢力也不容小覷。但是神奇的是,宣宗即位的第二年,郭太後就離奇地去世了。並且在她去世的當天,郭太後曾試圖跳樓自殺,但是被侍女攔了下來,隨後侍女將情況匯報給宣宗,宣宗大怒。緊接著郭太後就“暴崩”。
事實上宣宗對於郭太後十分不友好,幾乎在慢慢消耗郭太後的生命。郭太後死後,關於其祔祭問題再次引發朝廷上的爭論,宣宗堅決不允許郭太後陪葬憲宗,其原因便是如果郭太後陪葬憲宗,那麽等於是在承認穆宗一係的正統性,並且鄭太後也無法陪葬憲宗;隻有鄭太後陪葬憲宗,宣宗一係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憲宗嫡係。
武宗生前有五個兒子,但是史書上隻有他們的姓名和封號,事跡以及薨年全無。武宗的兒子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消失了,造成這一現象的最大可能,就是宣宗為了保證自己的皇位萬無一失,對武宗的後代下了黑手。後來唐朝的皇位一直在宣宗一係流傳,唐朝的後人也不敢對這一事件進行過多的探究與宣傳。
有地方獻給李忱一支女子組成的歌舞樂隊,其中有位絕色佳麗被李忱收入後宮加意寵幸。一段時間之後,李忱認為這樣下去會重現玄宗朝的故事,於是把這名女子召到跟前對她說:“我留你不得。”左右奏道:“可以將她放出宮。”李忱卻說:“放她迴去,我就會想念她,不如賜給她毒酒一杯。”一名國色天香的女子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死了。宣宗的行為簡直稱得上恐怖。
李昂在位時不好女色、勤勉聽政、厲行節儉,革除奢靡之風,致力於複興王朝。但是大宦官仇士良、魚弘誌等人掌握朝政,唐文宗要權力沒權力,要自由沒自由,皇帝當得比太監還難受。
開成五年(840年),唐文宗抑鬱成疾不能起床,他叫來宰相楊嗣複、李玨二臣,囑咐他們輔助太子監國。仇士良、魚弘誌聞訊後立即偽造遺詔,廢太子為陳王,並派出一班神策軍士兵去迎接安王李溶。
這班士兵都是一些沒文化的粗人,聽到命令後匆忙來到十六王宅,可是卻不知道迎接哪位親王了。一群人站在王宅門口麵麵相覷,仇士良反應還算快,又派了一個信得過的手下追去,然而這個人是個腦子明白但嘴上講不明白的笨蛋,到了王府門口嘴張了半天,才傻乎乎地喊出一句“迎接大的!迎接大的!”神策軍聽到後還是一頭霧水,搞不清到底該接誰。這時王府裏的安王和穎王也聽到外邊的喧嘩,但他們在沒有確定到底是誰之前都不敢貿然行動。
就在兩個大男人發怵的時候,穎王妃王美人走出王府,她極其鎮定地對滿腦子漿糊的神策軍士兵說道:“你們聽著,所謂‘大的’就是穎王殿下。你們睜大眼睛看看,穎王殿下身材魁偉,當今皇帝都稱他為‘大王’。你們的仇公公也和他一起喝過酒,是生死之交。擁立新君可是頭等大事,你們出了岔子要被殺頭的!”眾人一聽大眼瞪小眼,不知道這個女人說的是真是假。王美人立即轉身迴府,把隱藏在屏風後邊的李炎推到眾人麵前。果然李炎高大魁梧,神策軍士兵都被忽悠住了,於是立即護送李炎來到少陽院。看到李炎,仇士良恨不得一頭撞牆。但現在隻好將錯就錯,冊立穎王為皇太弟。
2月10日,李昂帶著無限的惆悵病死於長安宮中的太和殿,享年三十一歲。
李炎生於公元814年(元和九年),二十七歲之前,他一直兢兢業業地做王爺,任憑皇位在父親穆宗、哥哥敬宗和文宗的手裏轉來轉去。李炎有一次去邯鄲自助遊,偶然認識了一位王姓歌妓。此女不僅豔驚四座,而且歌舞俱佳,李炎喜歡得不得了,當時便決定為她贖身,然後帶迴自己的王府。這位歌妓就是上文提到的王美人。
唐武宗即位之初,在仇士良等人的勸說下,將唐文宗的妃子楊氏、陳王成美、安王李溶等潛在的政治對手全部賜死。
會昌六年(846年)三月,唐武宗因為服食“仙丹”過多,進入彌留狀態。
武宗本有五子,不過年皆幼弱,未識大政,宮內一班宦豎認為子承父統不過尋常舊例,就是擁立起來也沒有什麽功績,不若迎戴光王較為得計。於是擅傳詔命,說是皇子年幼,令皇太叔處分國事。
這時擔任宰相的李德裕請求麵見聖上,結果多次被拒。
會昌六年六月,武宗疾已大漸,王才人侍立榻旁,武宗瞪視良久,好容易說出一語道:“我要與你長別了。”王才人忍住淚道:“陛下大福未艾,怎出此不祥之語?”武宗再想發言,偏喉中已是痰塞,不能再語,而兩目注視不瞬。王才人揣透意旨後說道:“陛下萬歲後,妾願身殉。”武宗略有歡容,說了一個“好”字,從此再不複言,承統問題也不提及。未幾駕崩,在位六年,止三十三歲。王才人悉取貯遺分給左右,接著解帶自盡榻下。不愧烈婦。
當天光王在武宗靈前即位,時年三十七歲,是為宣宗。當下尊生母鄭氏為皇太後,追贈王才人為賢妃。閱數月安葬武宗,並將王賢妃附葬陵旁。王妃生前得寵專房,後宮嬪妃多懷不滿;如今殉節捐軀大義凜然,宮人都為之感動,相率送葬同聲一哭。
光王李怡是憲宗皇帝的第十三個兒子,憲宗生前光王並不怎麽受寵,憲宗朝的史料中幾乎沒有出現過他的名字,就是光王也是他的哥哥穆宗皇帝給他封的。論輩分,李怡是唐敬宗、唐文宗、唐武宗的皇叔,論年齡卻比敬宗和文宗還小一歲。
李怡為人持重少言,宮中都認為他“不慧(不聰明)”。他十多歲時身患重病,當時病勢沉重,忽然有光輝照耀其身,李怡一躍而起,端正身體拱手作揖,像對待臣下一樣。他的乳母認為這是心病。但穆宗看過後卻撫摸著李怡的背說:“這孩子是我家的英明人物,不是心病。”並賜給李怡玉如意、禦馬、金帶等物,並安排母親郭太後的堂弟擔任他的師傅。李怡常常夢見乘龍上天,他將此事告訴母親,母親對他說:“這個夢不應該讓旁人知道,希望你以後不要再說。”
李怡身經太和、會昌兩朝,愈加隱晦不露,與眾人在一起時不肯多言。文宗、武宗常在宴飲時強逼他說話,以此為樂,稱其為“光叔”。武宗為人豪氣,尤為瞧不起李怡,對他不甚禮遇。
此外光王的出身也不是很高,他的母親原來姓爾朱,從這個姓氏看應該是胡族。為了提高自己的出身地位,後來與山東的士族鄭氏聯親,才改姓鄭。光王的母親曾經是叛臣李琦的侍妾,李琦兵敗被殺後被沒入掖庭,並且成了郭太後的侍女。憲宗出入往來,見鄭氏秀色可餐,便召入別室演了一出龍鳳配,後來就生了光王李怡。
婦人家容易懷妒,況鄭氏是個犯婦,郭太後便經常嘲笑她是個宮婢,稱其為“洗腳婢”。
不受寵與庶出的現實使得光王殿下從小就懂得“扮豬吃老虎”,宮內的所有人都以為其“不慧”,是個癡呆。他的兩個侄子文宗與武宗也公開拿他開玩笑。
光王對於這些嘲諷毫不在意,因為鄭太後是胡族出身,受其母影響,光王十分擅長弓箭、馬球,並精通音樂。光王利用這些才藝來降低文宗、武宗對他的猜忌與懷疑,讓他們認為自己胸無大誌,從而放鬆對自己的警惕。
由於弓馬嫻熟,光王經常陪武宗一起去打獵,這樣光王便有機會與宦官接觸。武宗去世後,宦官便立光王為皇帝。
不過宣宗即位之初也是很危險的。首先他是被宦官擁立的,而朝中的大臣基本上都是武宗留下的大臣,這些大臣們很可能與其不同心,特別是宰相李德裕。其次宣宗以皇叔的身份繼承侄子的皇位,而侄子並不是沒有後代,相反有好幾個兒子,這些皇子都是他隱藏的威脅。所以宣宗皇帝為了穩定地位,一上台就開始大殺四方。
武宗時期,李德裕可以算是武宗最為信任的大臣,一人獨攬相權多年,凡是挑撥武宗與李德裕君臣關係的人都被武宗貶的貶,殺的殺。武宗與李德裕兩人君臣相得。而且李德裕正式踏入官場也是由於穆宗的提拔關照,而穆宗是光王的哥哥,武宗的父親。
因此宣宗皇帝在即位之際,看到李德裕作為大臣的代表奉冊時,內心十分擔心。每當李德裕看他時,他都會覺得毛發直豎。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宣宗皇帝決定主動出擊。
會昌六年(846年)四月,宣宗聽政的第一個月就罷去李德裕的知政事,出鎮荊南,同年九月,又將李德裕改為東都留守。大中元年(847年)二月,再次將李德裕由東都留守貶為太子少保。同年十二月,李德裕被貶潮州。
在大力貶黜李德裕的同時,宣宗又大力提拔被李德裕趕出朝廷的牛黨等人,最後宣宗與牛黨大臣團結一致,將李德裕直接貶往崖州。
就這樣,李德裕一貶再貶,直到大中三年(849年)十二月淒涼地死於崖州。
在貶黜李德裕的同時,宣宗又舉起自己的第二把刀,這把刀直接對準了穆宗一係的正統性問題。的確穆宗一係是宣宗皇位正統性的最大挑戰。誰也沒想到宣宗皇帝直接來了一招釜底抽薪,就是將憲宗的死算在穆宗一係頭上,這樣自己的皇位是從弑父賊子的手中奪迴來的,是順應天道的。
關於憲宗的死因,現在都沒有得出確定的答案,有的說憲宗是因為晚年服食金丹中毒而死的;也有的說憲宗晚年對宦官動輒打罵,結果宦官陳弘誌不堪忍受鋌而走險;還有的說是郭太後和穆宗指使宦官做的,反正一直沒有定論。
但是宣宗即位後,明裏暗裏將弑殺憲宗的罪名甩給了穆宗。因為憲宗在位時穆宗是東宮之主,在為父報仇的名義下,宣宗對穆宗一係展開了清算,這場清算上到太皇太後郭氏,中到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四位皇帝,下到武宗諸子。在他的血腥清算下,穆宗一係徹底退出了唐朝的政治舞台。
宣宗當上皇帝後,他的媽媽鄭氏由叛賊的侍妾變成了皇太後;但是郭太後的存在讓母子二人的心裏很不是滋味。
首先郭太後是憲宗的元妻,在天下臣民看來,郭太後所出的穆宗一係是憲宗的嫡係,郭太後是正統的象征。
其次鄭太後曾是郭太後的婢女,這件事無疑是鄭太後心中的一根刺,即使她當了太後也不會忘記自己曾經侍奉郭太後的日子。
最後宣宗繼承的是侄子的位置,從名義上來說,郭太後還是太皇太後,比其母鄭太後要高一個輩分。
可以說郭太後的存在使宣宗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境地,她存在的每一天都是在提醒宣宗其來位不正與正統性不足,並且郭太後作為郭子儀的孫女,身後的勢力也不容小覷。但是神奇的是,宣宗即位的第二年,郭太後就離奇地去世了。並且在她去世的當天,郭太後曾試圖跳樓自殺,但是被侍女攔了下來,隨後侍女將情況匯報給宣宗,宣宗大怒。緊接著郭太後就“暴崩”。
事實上宣宗對於郭太後十分不友好,幾乎在慢慢消耗郭太後的生命。郭太後死後,關於其祔祭問題再次引發朝廷上的爭論,宣宗堅決不允許郭太後陪葬憲宗,其原因便是如果郭太後陪葬憲宗,那麽等於是在承認穆宗一係的正統性,並且鄭太後也無法陪葬憲宗;隻有鄭太後陪葬憲宗,宣宗一係才能成為當之無愧的憲宗嫡係。
武宗生前有五個兒子,但是史書上隻有他們的姓名和封號,事跡以及薨年全無。武宗的兒子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消失了,造成這一現象的最大可能,就是宣宗為了保證自己的皇位萬無一失,對武宗的後代下了黑手。後來唐朝的皇位一直在宣宗一係流傳,唐朝的後人也不敢對這一事件進行過多的探究與宣傳。
有地方獻給李忱一支女子組成的歌舞樂隊,其中有位絕色佳麗被李忱收入後宮加意寵幸。一段時間之後,李忱認為這樣下去會重現玄宗朝的故事,於是把這名女子召到跟前對她說:“我留你不得。”左右奏道:“可以將她放出宮。”李忱卻說:“放她迴去,我就會想念她,不如賜給她毒酒一杯。”一名國色天香的女子就這樣莫名其妙地死了。宣宗的行為簡直稱得上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