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明軍西南大敗
從大明縣令到國之砥柱 作者:牛角的二師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第183章 明軍西南大敗
這個問題就是大明朝廷在西南再次打了敗仗,並且這個敗仗敗的非常嚴重。
可以說對大明朝廷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噩耗。
大明建立後,因西南地區地處偏僻,遠離中樞,而且山高林密,瘴氣彌漫。
朝廷自己研究了一下,都估計很難在那裏實現直接統治,因而實施了一種土司製度,即由部落酋長擔任世襲的土官,對其領地實行自治。
朝廷在這些地區也設立官署和衛所,派兵屯田,並推行漢化,以期化夷為夏,使當地土著逐漸融入大明。
是這樣的製度顯然是有很大弊端的,最大的弊端就是朝廷官員並不具體管理當地的行政事務。
這種土司製度實際上是一種鬆散的羈縻統治,使得朝廷在那裏的影響有限。
大明的人才不少,不可能沒有看到這種弊端,所以他們為了盡量消除這種不可能消除的弊端,他們又想到了另外一種辦法,那就是盡量采用平衡策略。
也就是說,不要某一個土司做大,如果這土司發展的越來越好,勢力越來越強大了,朝廷就會明裏暗裏的,支持其他跟他有矛盾的士司去對抗它,削弱其力量。
這是一種陽謀,所有土司都明白,他們的力量是沒有辦法跟朝廷抗衡的,所以也願意接受朝廷官員的管理。
就算是這樣,明朝朝廷也不敢肆意妄為,以免引起所有土司的反感,讓朝廷掌握了這種平衡消失。
所以明朝在西南對土司又實行了漢化,希望有一天能夠將土司麾下的民眾徹底漢化,為以後為西南形成真正有力的統治。
而土司們對漢化政策十分抵觸,而朝廷在那裏的力量相對薄弱,無法形成有效震懾,所以土司們敢於對抗朝廷。
在明一代,西南地區的叛亂時有發生,這一次米魯之亂的叛亂起因,是普安州苗族土司隆暢的家庭矛盾。
沒錯,搞得大明朝廷現在糟頭爛額的大麻煩,今年最初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西南土司家裏的一個家庭矛盾。
隆暢有個美貌的妻子叫米魯,是沾益州土司安民的女兒。
隆暢還有一個前妻生的兒子叫隆禮,但隆暢和隆禮關係不睦。
《明史》沒有記載父子不合的原因,但《明實錄》中說是“聽營長阿保等之讒,由是父子相讎。”
這意思是隆暢受了手下一個叫阿保的挑唆。
而這個阿保不僅挑唆隆暢父子,還暗中與米魯私通。
後來,米魯“被出”,也就是被休了,迴娘家居住。
《明史》沒說米魯被休的原因,但《明實錄》說她“以罪見逐”,雖然沒提是什麽罪,但很可能是她與阿保的私情被隆暢察覺了。
後來,隆暢日漸衰老,隆禮繼承了土司職位。
米魯聽說後,就讓阿保去遊說隆禮把自己接迴去,隆禮果然接迴了米魯,但是米魯和隆禮也私通了。
後來,米魯、隆禮、阿保三人之間的苟且被隆暢知道了。
這個事情放在誰身上,那也是不能夠忍的。
他大怒,殺了隆禮,還領兵摧毀阿保的寨子。
阿保便帶著兒子阿鮓與米魯一起興兵進攻隆暢,接連攻破百餘座寨子,殺了許多人,還搶了很多牲畜。
隆暢不敵,逃到了雲南。
朝廷派駐當地的總兵官是東寧伯焦俊,也沒有太當一迴事。
他和巡撫錢鉞聽說這件事後,就一起給雙方調解,米魯同意和解,並去雲南接迴隆暢,但是在途中,她毒死了隆暢。
隆暢還有一個妾叫適烏,生有二子,居住在南安。
米魯想把他們也都殺了,於是又帶兵攻南安,並開始公開反叛。
她在普安修築了三個寨子,令阿鮓等人防守。她把自己所居的寨子命名為“承天寨”,出入都打著大黃旗,四處襲殺朝廷官兵。
從那之後直到現在,已經持續了五年的米魯之亂,就這樣發生了。
現在都已經打了五年了,接下來還要打多少年,他們看不出來,他們甚至看不到盡頭。
今年七月,米魯率軍攻打平夷衛,貴州都司發兵增援,朝廷也從湖廣調了兩萬軍隊進入貴州,目的就是要徹底平定米魯之亂。
趙遠鬆幫朝廷掙了那麽多銀子,現在朝廷手上闊綽了,有了銀子,就不希望這些事情拖太久。
以前朝廷缺銀子,調多點兵進去平定米魯之亂也都舍不得,一直摳摳搜搜的,現在難得有了銀子,怎麽可能不讓天下臣民都看一看,現在的大明朝廷還有多強大。
按察使劉福也覺得這場戰事肯定贏定了,做出了他這輩子最蠢的一個事情。
他竟借機向米魯索賄,米魯將計就計,給了他不少好處,於是劉福故意延緩出兵,使米魯贏得了部署伏兵的時間。
結果官軍在進到阿馬坡時,落入米魯的伏擊圈,一戰下來,官軍死傷慘重,數十名將領陣亡,都指揮使吳遠被俘。
本來用來評定彌魯之亂的軍隊,包括朝廷花了力從湖廣調的兩萬軍隊,也幾乎都在這一場戰爭之中損傷殆盡。
眼看米魯勢大,貴州鎮守太監楊友,心裏驚慌不已,連忙請求朝廷增援。
可是朝廷原本也以為這場戰爭肯定是穩了,連精力都沒有怎麽放在西南上麵。
而之前西南諸將給朝廷的奏報,確實是十分順利,仿佛給朝廷一個錯覺,在今年之內就可以徹底平定西南的米魯之亂。
誰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們雖然收到了楊友的求救信,但是朝廷想要組建出軍隊來救他,那得是多久之後的事了。
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麽飛機,沒有什麽火車,光靠兩條腿,以及一部分的螺馬行軍,速度是會很慢的。
再加上朝廷調兵討論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沒有半年都是出不了兵的。
楊友自然也等來他心裏所期望的救援。
他眼看著朝廷靠不上,起碼朝廷的大軍沒有有可能趕到了,但身邊的危機是實打實的。
既然不能夠對抗米魯,那麽就隻能夠迂迴行事。
楊友可能是想搞一個緩兵之計,也可能是想給自己搞點功勞,但到現在已經沒有辦法查出來了。
楊友又試圖招降米魯,米魯詐稱願降,引誘楊友上鉤,將其活捉。
然後借著這個大好機會,米魯叛軍襲擊了官兵的盤江大營,明軍再次遭殲滅性打擊,大批軍政要員在襲擊中喪生。
死於此戰的將領包括貴州右布政使閭鉦、按察使劉福、都指揮李宗武、郭仁、史韜、李雄、吳達等人。
這些都是三品以上的高級官員,至於同知、僉事、鎮撫、千戶、百戶、旗總、小旗等中下級軍官的死傷更是不計其數。
經過這兩戰,包括“三司”在內的貴州文武官員全部被殺,數萬官軍幾乎全軍覆沒,僅剩少量官軍死守普安州,勉強保得普安州不失。
至此,貴州既無主事官員,也無可戰之兵,而米魯的聲勢則達到了頂點。
甚至論有消息宣傳,米魯的下屬已經跟米魯勸說了,現在大明朝廷不堪一擊,朝廷根本就沒有辦法跟他們進行鬥爭。
既然這樣,他們何不借著這個機會殺出貴州,殺向雲南,然後占領整個南方,或許將來能夠得到天下。
米魯對於自己將來或許能成為女皇帝的事情,心裏估計也有想法了,要不然也不會給自己定下一個“無敵天王”的名號。
幾十名明朝的高級官員全部被俘,這根本就不是大明朝廷可以承受的。
西南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幾乎所有的精華官員,全部被一次榨幹了。
就連湖廣調過去的兩萬軍隊,也就是全軍覆沒。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內閣和弘治天子拿到的那封奏疏的時候,手都是發抖的。
他們感覺到全身冰冷,甚至一時之間不知所措,不知道這個事情接下來到底應該怎麽辦。
現在趙遠鬆那邊這場仗還沒打完,也不知道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
反正他們覺得打贏的希望不會太大。甚至他們還聽說另外一個消息,太子也跟著趙遠鬆出海了。
眼看著這場仗最多也就五五開,太子還上去了,要是真打敗了,太子被俘虜了,這可怎麽辦?
打贏了那當然好啊,將來太子的身份暴露了之後,就可以說太子親征,想來在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
等太子之將來登上皇位之後,皇位會堅固無比,誰都得服他。
但是打輸了呢?
那就大明極大的恥辱了。
就比弘治天子的爺爺稍微好一點,弘治天子的爺爺是大明第一恥,他的這個太子被海盜俘虜了,就可以算是大明第二恥了。
弘治天子剛好夾在中間,也可以說是人生圓滿了。
弘治天子與內閣前幾天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跟今天也是一樣的,全身發冷,隻感覺得到情況可能要壞。
本來他們就已經茶飯不思,弘治天子眼看著都瘦了兩三斤,張皇後也是天天垂淚。
可是這個問題能怪誰呢?
隻能怪太子自己。
他們早就應該想到了,趙遠鬆根本就不知道太子的身份,還以為他隻是壽寧侯的兒子,根本就不會太在意,讓他上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想來趙遠鬆也根本不會想著去阻止太子,誰知道事情會鬧得那麽大。
至於太子身邊的那些人,本來就管不住太子,隻要太子一生氣,他們都得慫了,那就更頂不上用處了。
今天又拿到西南的這個奏疏,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麽辦。
劉健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隻感覺到喉嚨還是有點發幹,看著弘治天子說道,“陛下,這一下麻煩大了。”
西南邊的軍隊受到極大的損失,連湖廣的兩萬精兵都受到了那麽大的挫折,西南邊的局勢肯定要爛了。”
“臣聽說那個米魯,已經自稱無敵天王了,真是好大的膽子。”
“最重要是西南邊亂了也就亂了,順帶連湖廣的兩萬精兵也都損失了,這一下麻煩更大。”
“江西的那一位,就怕他不老實,他要是不老實,咱們這一次就真的是四麵開花了,大明朝廷的壓力極有可能很大。”
弘治天子痛苦的閉上眼睛,江西的那一個寧王當然不太老實。
這是兩支宗室延續了大幾十年的仇恨。
如果是真的那樣的話,大明的江山就有可能被顛覆。
誰知道大明內亂平發的時候,北邊的胡人會不會借著這個機會入犯。
要真那樣怎麽辦?
他咬牙卻是說道,“劉福真是該死,朕以前看著他,還覺得他有點才華,一直把他放在西南邊,想他能夠幫朝廷穩定西南。”
“誰會想到他竟然會這樣子亂搞,惹出了那麽大一個禍端,眼看這場戰很有可能打贏了,就因為他的出手,所有的事情都功虧一簣,咱們眼下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其實在場的閣老與弘治天子心裏,都有點後悔了,早知道這個事情竟然會發展到這樣,幾年前對米魯犯下的那個事情,他們就應該忍一忍,也不至於搞到今天難以收場的境地。
可事情直到現在,已經這種地步了,他們也已經根本不可能在跟米魯他們和談了。
因為通過米魯的叛亂,土司們都看到大明並非是不可戰勝的,大明的官員內部,同樣眀爭暗鬥的模樣。
這樣子搞下去,他們也未必沒有機會。
如果米魯成功了,朝廷真的跟他和談了,那就證明他們確實真的反叛大明朝廷,也不會有什麽損失。
那麽就會有大批的土司學著米魯的做法,對大明朝廷發動叛變,希望成為西南真正的王。
甚至可能還會有一些土司想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那大明朝廷真正的大麻煩才會到來。
可是朝廷如果不跟米魯合談的話,那要怎麽辦呢?
他們派兵繼續跟米魯打嗎?
這是肯定的。
問題是現在西南邊遭遇了那麽大的損失,明朝廷還要跟米魯打,那就得召集整個南方幾乎所有的明朝主力軍隊,他們估計過,至少七八萬明軍,才有可能將米魯打敗。
要是那樣的話,江西那一位會不會趁亂搞點什麽事情?
借著整個南方的空虛,他們很難相信江西的寧王會老老實實的呆著。
天子處身易地地想一想,如果出在這個位置的是他們,那他們也應該明白,這是他們最後的機會了。
禦書房內的所有人都很痛苦。
眾人都沒想到,那米魯竟然會鬧出那麽大的一個事情。
他們原本以為不過就是西南的一個小小土司發動了叛亂,以大明朝廷的實力將他們清剿,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可是這場戰爭到如今已經足足五年了,米魯的實力還在不斷地壯大。
直到現在,米魯已經有把整個西南都搞亂了的苗頭,直接讓朝廷騎虎難下。
可大明再怎麽樣,也還是有骨氣的。
弘治天子寧願吃糠醃菜,也不會落了自己的名頭。
這根本就不是跟米魯和談的問題,因為他們一旦要跟米魯和談,整個西南的土司都會看到大明朝廷的外強中幹,不停的會有土司揭竿而起,到時候大明朝廷的麻煩才是真的大了。
所以,米魯一定要剿!
劉健想了想,最後還是讓他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看著弘治天子說,“陛下,事到如今,我們真正翻盤的機會就在趙遠鬆身上了。”
弘治天子聽到這句話有些煩躁,竟覺得向來以老成見稱的劉健是在胡說八道。
“趙遠鬆跟雲南的米魯之亂有什麽關係?他隻在泉州府打一打海賊,就是讓他去打米魯,他現在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你讓他跟米魯打,也不知道能不能贏。”
沒錯,米魯實在是太過強大了,這已經超出了大明朝廷的設想。
趙遠鬆雖然打過幾場勝仗,消滅了不少的土匪與海盜,但是之前最多也才滅了幾千人,對手是根本沒有辦法跟米魯相比的。
何況,趙遠鬆經常打的都是海戰,也沒跟什麽陸上的強軍交過手。
劉健把希望都寄托在趙遠鬆身上,那豈不搞笑嗎?
劉健搖了搖頭,還是堅定地說道,“陛下,事情不是這樣說的,或許咱們應該對趙遠鬆抱有更大一點的希望。”
“陛下想一想,趙遠鬆要是真的得勝歸來,那就代表什麽?”
“那代表著他手下的軍隊,起碼打敗了一萬五六千名海盜。”
“這些海盜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麽弱,臣聽說常在海上混飯吃的海盜,一旦敵我雙方遭遇了,基本上就沒有逃跑的餘地,隻有不斷進攻才可以讓自己活下來。”
“這些士兵的兇悍程度,跟米魯的軍隊相比,也絲毫是不差的。”
“這次海盜聯盟也有一萬五六千人,趙遠鬆的軍隊能剿滅一萬五六千人,那他就有能力跟米魯的軍隊作戰。”
“咱們再把話說迴來了,隻要趙遠鬆能夠得勝任歸來,就算不調他去跟米魯作戰,那也也不打緊。”
“隻要趙遠鬆迴到了泉州府,那泉州府就有了主心骨,有能力應對朝廷大軍進入貴州之後,可能發生的寧王叛亂。”
“他們就算打不過米魯,但是跟江西的寧王打,應該是有很大把握的。”
“估計隻要有趙遠鬆在,寧王就不敢做出什麽太過分的舉動,這就給了我們機會,我們可以從別的地方調兵去平定米魯之亂。”
“這兩個辦法,無論我們選擇哪一個,都是很好的策略啊!”
這個問題就是大明朝廷在西南再次打了敗仗,並且這個敗仗敗的非常嚴重。
可以說對大明朝廷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噩耗。
大明建立後,因西南地區地處偏僻,遠離中樞,而且山高林密,瘴氣彌漫。
朝廷自己研究了一下,都估計很難在那裏實現直接統治,因而實施了一種土司製度,即由部落酋長擔任世襲的土官,對其領地實行自治。
朝廷在這些地區也設立官署和衛所,派兵屯田,並推行漢化,以期化夷為夏,使當地土著逐漸融入大明。
是這樣的製度顯然是有很大弊端的,最大的弊端就是朝廷官員並不具體管理當地的行政事務。
這種土司製度實際上是一種鬆散的羈縻統治,使得朝廷在那裏的影響有限。
大明的人才不少,不可能沒有看到這種弊端,所以他們為了盡量消除這種不可能消除的弊端,他們又想到了另外一種辦法,那就是盡量采用平衡策略。
也就是說,不要某一個土司做大,如果這土司發展的越來越好,勢力越來越強大了,朝廷就會明裏暗裏的,支持其他跟他有矛盾的士司去對抗它,削弱其力量。
這是一種陽謀,所有土司都明白,他們的力量是沒有辦法跟朝廷抗衡的,所以也願意接受朝廷官員的管理。
就算是這樣,明朝朝廷也不敢肆意妄為,以免引起所有土司的反感,讓朝廷掌握了這種平衡消失。
所以明朝在西南對土司又實行了漢化,希望有一天能夠將土司麾下的民眾徹底漢化,為以後為西南形成真正有力的統治。
而土司們對漢化政策十分抵觸,而朝廷在那裏的力量相對薄弱,無法形成有效震懾,所以土司們敢於對抗朝廷。
在明一代,西南地區的叛亂時有發生,這一次米魯之亂的叛亂起因,是普安州苗族土司隆暢的家庭矛盾。
沒錯,搞得大明朝廷現在糟頭爛額的大麻煩,今年最初的原因僅僅是因為西南土司家裏的一個家庭矛盾。
隆暢有個美貌的妻子叫米魯,是沾益州土司安民的女兒。
隆暢還有一個前妻生的兒子叫隆禮,但隆暢和隆禮關係不睦。
《明史》沒有記載父子不合的原因,但《明實錄》中說是“聽營長阿保等之讒,由是父子相讎。”
這意思是隆暢受了手下一個叫阿保的挑唆。
而這個阿保不僅挑唆隆暢父子,還暗中與米魯私通。
後來,米魯“被出”,也就是被休了,迴娘家居住。
《明史》沒說米魯被休的原因,但《明實錄》說她“以罪見逐”,雖然沒提是什麽罪,但很可能是她與阿保的私情被隆暢察覺了。
後來,隆暢日漸衰老,隆禮繼承了土司職位。
米魯聽說後,就讓阿保去遊說隆禮把自己接迴去,隆禮果然接迴了米魯,但是米魯和隆禮也私通了。
後來,米魯、隆禮、阿保三人之間的苟且被隆暢知道了。
這個事情放在誰身上,那也是不能夠忍的。
他大怒,殺了隆禮,還領兵摧毀阿保的寨子。
阿保便帶著兒子阿鮓與米魯一起興兵進攻隆暢,接連攻破百餘座寨子,殺了許多人,還搶了很多牲畜。
隆暢不敵,逃到了雲南。
朝廷派駐當地的總兵官是東寧伯焦俊,也沒有太當一迴事。
他和巡撫錢鉞聽說這件事後,就一起給雙方調解,米魯同意和解,並去雲南接迴隆暢,但是在途中,她毒死了隆暢。
隆暢還有一個妾叫適烏,生有二子,居住在南安。
米魯想把他們也都殺了,於是又帶兵攻南安,並開始公開反叛。
她在普安修築了三個寨子,令阿鮓等人防守。她把自己所居的寨子命名為“承天寨”,出入都打著大黃旗,四處襲殺朝廷官兵。
從那之後直到現在,已經持續了五年的米魯之亂,就這樣發生了。
現在都已經打了五年了,接下來還要打多少年,他們看不出來,他們甚至看不到盡頭。
今年七月,米魯率軍攻打平夷衛,貴州都司發兵增援,朝廷也從湖廣調了兩萬軍隊進入貴州,目的就是要徹底平定米魯之亂。
趙遠鬆幫朝廷掙了那麽多銀子,現在朝廷手上闊綽了,有了銀子,就不希望這些事情拖太久。
以前朝廷缺銀子,調多點兵進去平定米魯之亂也都舍不得,一直摳摳搜搜的,現在難得有了銀子,怎麽可能不讓天下臣民都看一看,現在的大明朝廷還有多強大。
按察使劉福也覺得這場戰事肯定贏定了,做出了他這輩子最蠢的一個事情。
他竟借機向米魯索賄,米魯將計就計,給了他不少好處,於是劉福故意延緩出兵,使米魯贏得了部署伏兵的時間。
結果官軍在進到阿馬坡時,落入米魯的伏擊圈,一戰下來,官軍死傷慘重,數十名將領陣亡,都指揮使吳遠被俘。
本來用來評定彌魯之亂的軍隊,包括朝廷花了力從湖廣調的兩萬軍隊,也幾乎都在這一場戰爭之中損傷殆盡。
眼看米魯勢大,貴州鎮守太監楊友,心裏驚慌不已,連忙請求朝廷增援。
可是朝廷原本也以為這場戰爭肯定是穩了,連精力都沒有怎麽放在西南上麵。
而之前西南諸將給朝廷的奏報,確實是十分順利,仿佛給朝廷一個錯覺,在今年之內就可以徹底平定西南的米魯之亂。
誰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情,他們雖然收到了楊友的求救信,但是朝廷想要組建出軍隊來救他,那得是多久之後的事了。
這個時代可沒有什麽飛機,沒有什麽火車,光靠兩條腿,以及一部分的螺馬行軍,速度是會很慢的。
再加上朝廷調兵討論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沒有半年都是出不了兵的。
楊友自然也等來他心裏所期望的救援。
他眼看著朝廷靠不上,起碼朝廷的大軍沒有有可能趕到了,但身邊的危機是實打實的。
既然不能夠對抗米魯,那麽就隻能夠迂迴行事。
楊友可能是想搞一個緩兵之計,也可能是想給自己搞點功勞,但到現在已經沒有辦法查出來了。
楊友又試圖招降米魯,米魯詐稱願降,引誘楊友上鉤,將其活捉。
然後借著這個大好機會,米魯叛軍襲擊了官兵的盤江大營,明軍再次遭殲滅性打擊,大批軍政要員在襲擊中喪生。
死於此戰的將領包括貴州右布政使閭鉦、按察使劉福、都指揮李宗武、郭仁、史韜、李雄、吳達等人。
這些都是三品以上的高級官員,至於同知、僉事、鎮撫、千戶、百戶、旗總、小旗等中下級軍官的死傷更是不計其數。
經過這兩戰,包括“三司”在內的貴州文武官員全部被殺,數萬官軍幾乎全軍覆沒,僅剩少量官軍死守普安州,勉強保得普安州不失。
至此,貴州既無主事官員,也無可戰之兵,而米魯的聲勢則達到了頂點。
甚至論有消息宣傳,米魯的下屬已經跟米魯勸說了,現在大明朝廷不堪一擊,朝廷根本就沒有辦法跟他們進行鬥爭。
既然這樣,他們何不借著這個機會殺出貴州,殺向雲南,然後占領整個南方,或許將來能夠得到天下。
米魯對於自己將來或許能成為女皇帝的事情,心裏估計也有想法了,要不然也不會給自己定下一個“無敵天王”的名號。
幾十名明朝的高級官員全部被俘,這根本就不是大明朝廷可以承受的。
西南貴州承宣布政使司幾乎所有的精華官員,全部被一次榨幹了。
就連湖廣調過去的兩萬軍隊,也就是全軍覆沒。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內閣和弘治天子拿到的那封奏疏的時候,手都是發抖的。
他們感覺到全身冰冷,甚至一時之間不知所措,不知道這個事情接下來到底應該怎麽辦。
現在趙遠鬆那邊這場仗還沒打完,也不知道是打贏了還是打輸了。
反正他們覺得打贏的希望不會太大。甚至他們還聽說另外一個消息,太子也跟著趙遠鬆出海了。
眼看著這場仗最多也就五五開,太子還上去了,要是真打敗了,太子被俘虜了,這可怎麽辦?
打贏了那當然好啊,將來太子的身份暴露了之後,就可以說太子親征,想來在曆史上也是赫赫有名的。
等太子之將來登上皇位之後,皇位會堅固無比,誰都得服他。
但是打輸了呢?
那就大明極大的恥辱了。
就比弘治天子的爺爺稍微好一點,弘治天子的爺爺是大明第一恥,他的這個太子被海盜俘虜了,就可以算是大明第二恥了。
弘治天子剛好夾在中間,也可以說是人生圓滿了。
弘治天子與內閣前幾天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跟今天也是一樣的,全身發冷,隻感覺得到情況可能要壞。
本來他們就已經茶飯不思,弘治天子眼看著都瘦了兩三斤,張皇後也是天天垂淚。
可是這個問題能怪誰呢?
隻能怪太子自己。
他們早就應該想到了,趙遠鬆根本就不知道太子的身份,還以為他隻是壽寧侯的兒子,根本就不會太在意,讓他上船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想來趙遠鬆也根本不會想著去阻止太子,誰知道事情會鬧得那麽大。
至於太子身邊的那些人,本來就管不住太子,隻要太子一生氣,他們都得慫了,那就更頂不上用處了。
今天又拿到西南的這個奏疏,他們都不知道該怎麽辦。
劉健忍不住咽了咽口水,隻感覺到喉嚨還是有點發幹,看著弘治天子說道,“陛下,這一下麻煩大了。”
西南邊的軍隊受到極大的損失,連湖廣的兩萬精兵都受到了那麽大的挫折,西南邊的局勢肯定要爛了。”
“臣聽說那個米魯,已經自稱無敵天王了,真是好大的膽子。”
“最重要是西南邊亂了也就亂了,順帶連湖廣的兩萬精兵也都損失了,這一下麻煩更大。”
“江西的那一位,就怕他不老實,他要是不老實,咱們這一次就真的是四麵開花了,大明朝廷的壓力極有可能很大。”
弘治天子痛苦的閉上眼睛,江西的那一個寧王當然不太老實。
這是兩支宗室延續了大幾十年的仇恨。
如果是真的那樣的話,大明的江山就有可能被顛覆。
誰知道大明內亂平發的時候,北邊的胡人會不會借著這個機會入犯。
要真那樣怎麽辦?
他咬牙卻是說道,“劉福真是該死,朕以前看著他,還覺得他有點才華,一直把他放在西南邊,想他能夠幫朝廷穩定西南。”
“誰會想到他竟然會這樣子亂搞,惹出了那麽大一個禍端,眼看這場戰很有可能打贏了,就因為他的出手,所有的事情都功虧一簣,咱們眼下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其實在場的閣老與弘治天子心裏,都有點後悔了,早知道這個事情竟然會發展到這樣,幾年前對米魯犯下的那個事情,他們就應該忍一忍,也不至於搞到今天難以收場的境地。
可事情直到現在,已經這種地步了,他們也已經根本不可能在跟米魯他們和談了。
因為通過米魯的叛亂,土司們都看到大明並非是不可戰勝的,大明的官員內部,同樣眀爭暗鬥的模樣。
這樣子搞下去,他們也未必沒有機會。
如果米魯成功了,朝廷真的跟他和談了,那就證明他們確實真的反叛大明朝廷,也不會有什麽損失。
那麽就會有大批的土司學著米魯的做法,對大明朝廷發動叛變,希望成為西南真正的王。
甚至可能還會有一些土司想著,“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那大明朝廷真正的大麻煩才會到來。
可是朝廷如果不跟米魯合談的話,那要怎麽辦呢?
他們派兵繼續跟米魯打嗎?
這是肯定的。
問題是現在西南邊遭遇了那麽大的損失,明朝廷還要跟米魯打,那就得召集整個南方幾乎所有的明朝主力軍隊,他們估計過,至少七八萬明軍,才有可能將米魯打敗。
要是那樣的話,江西那一位會不會趁亂搞點什麽事情?
借著整個南方的空虛,他們很難相信江西的寧王會老老實實的呆著。
天子處身易地地想一想,如果出在這個位置的是他們,那他們也應該明白,這是他們最後的機會了。
禦書房內的所有人都很痛苦。
眾人都沒想到,那米魯竟然會鬧出那麽大的一個事情。
他們原本以為不過就是西南的一個小小土司發動了叛亂,以大明朝廷的實力將他們清剿,也不是太難的事情。
可是這場戰爭到如今已經足足五年了,米魯的實力還在不斷地壯大。
直到現在,米魯已經有把整個西南都搞亂了的苗頭,直接讓朝廷騎虎難下。
可大明再怎麽樣,也還是有骨氣的。
弘治天子寧願吃糠醃菜,也不會落了自己的名頭。
這根本就不是跟米魯和談的問題,因為他們一旦要跟米魯和談,整個西南的土司都會看到大明朝廷的外強中幹,不停的會有土司揭竿而起,到時候大明朝廷的麻煩才是真的大了。
所以,米魯一定要剿!
劉健想了想,最後還是讓他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看著弘治天子說,“陛下,事到如今,我們真正翻盤的機會就在趙遠鬆身上了。”
弘治天子聽到這句話有些煩躁,竟覺得向來以老成見稱的劉健是在胡說八道。
“趙遠鬆跟雲南的米魯之亂有什麽關係?他隻在泉州府打一打海賊,就是讓他去打米魯,他現在也是遠水解不了近渴。”
“你讓他跟米魯打,也不知道能不能贏。”
沒錯,米魯實在是太過強大了,這已經超出了大明朝廷的設想。
趙遠鬆雖然打過幾場勝仗,消滅了不少的土匪與海盜,但是之前最多也才滅了幾千人,對手是根本沒有辦法跟米魯相比的。
何況,趙遠鬆經常打的都是海戰,也沒跟什麽陸上的強軍交過手。
劉健把希望都寄托在趙遠鬆身上,那豈不搞笑嗎?
劉健搖了搖頭,還是堅定地說道,“陛下,事情不是這樣說的,或許咱們應該對趙遠鬆抱有更大一點的希望。”
“陛下想一想,趙遠鬆要是真的得勝歸來,那就代表什麽?”
“那代表著他手下的軍隊,起碼打敗了一萬五六千名海盜。”
“這些海盜其實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麽弱,臣聽說常在海上混飯吃的海盜,一旦敵我雙方遭遇了,基本上就沒有逃跑的餘地,隻有不斷進攻才可以讓自己活下來。”
“這些士兵的兇悍程度,跟米魯的軍隊相比,也絲毫是不差的。”
“這次海盜聯盟也有一萬五六千人,趙遠鬆的軍隊能剿滅一萬五六千人,那他就有能力跟米魯的軍隊作戰。”
“咱們再把話說迴來了,隻要趙遠鬆能夠得勝任歸來,就算不調他去跟米魯作戰,那也也不打緊。”
“隻要趙遠鬆迴到了泉州府,那泉州府就有了主心骨,有能力應對朝廷大軍進入貴州之後,可能發生的寧王叛亂。”
“他們就算打不過米魯,但是跟江西的寧王打,應該是有很大把握的。”
“估計隻要有趙遠鬆在,寧王就不敢做出什麽太過分的舉動,這就給了我們機會,我們可以從別的地方調兵去平定米魯之亂。”
“這兩個辦法,無論我們選擇哪一個,都是很好的策略啊!”